金羚文学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暴君在线阅读 - 三十八、献瓮

三十八、献瓮

    三十八 献瓮

    “四位先生来了,这边请。”

    姬苏站起来行礼,扬声道:“苏的不是,扰了先生们休息,还请先生们勿怪。”

    见过礼,四人亦围于泥盘周围坐下,姬苏指头还裹着湿泥,指着泥盘里草草捏出来的大留城与大胤方向的地形,问史则之:“史先生,大留城外的胡蛮地形,先生可知道?”

    史则之看着被武帝硬塞给自己的学生。

    姬苏尚年幼,身量细小,长相对一个男儿而言过于姝丽,然而这个孩子却非常的有韧劲,一点即透。此时看向自己的眼光平静且明亮,已经超脱了一般儿童的范围,非常迅速的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和突发的状况,竟然知道在第一时间寻找自己几人就形势展开学习。极慧。

    “殿下,”史则之抚须。“敌军将至前殿下能想到此处,可见这些天学习用了心。”

    “大留位置其实已经深入胡蛮,如同尖刀刺入其胸,故而大留每年必遭胡蛮sao扰偷袭,大留儿女老幼妇孺皆可持刀对敌便是因此缘由。汝看,胡部大部分乃草原平原,离大留正对三百里,是胡部阿玉里山,山脉自西延伸到北,形成半围,山脉有暗流阿玉里河流出,半围山脉,经西北至大留。”

    一边说,史则之大袖往腰间一塞,抓起泥便开始边讲解边做地形。其他人则竖耳细听,牢牢看着他一举一动。

    飞快的把地形捏出全貌了,史则之看向陶长河,道:“陶先生可说说胡部?”

    陶长河点头,指着一处迅速道:“胡部本不属此地,乃自西而来,定居此处有近六百年时间。相貌皆深目高鼻,体格粗犷健硕,性好勇,是以常互斗,吞吃弱小本地部族圈为奴。在胡部,只有战士与主子、奴隶之分。战士喜以所杀人骨为饰,显示自身强大。”

    “胡部虽草盛水茂,然秋冬风如刀割,雪如洪,寒冷异常。此寒直至五月才全断,期间冻死人畜不可计,因此虽是适合牧农,但条件亦相当艰苦,故而胡部部落虽多,人丁盼旺却增之缓缓,年年犯吾大胤亦为此因。”

    洪审在一侧接嘴:“非也。胡部入此地时人丁仅六千三百三十七人,杀圈本地部族分地为汗,仅百年余时间壮大至十一万六千六百九十四人,至今日,已有近八十万众。为壮丁入侵大胤,胡人年年扰边最喜之事便是掳吾胤女圈作生奴。”

    ……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的胡人血统其实泰半是胤人血?

    “先帝在位之时,胡部贡以金银换取的,亦是大量胤女。”

    谢必冷冷道,便连姬苏都听出他口气里不加掩饰的鄙视。

    姬苏:……

    喂,大兄弟,当着我的面这么狂妄的鄙视嘲讽我祖父好么?

    谢必显然并没有害怕之意,反而直视姬苏双目:“殿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姬苏的心里这次是大写加粗的省略号了。

    这句话我还小,我不懂,请对我老爹说去。哦,等他活着回来再和他说。

    把眼神放到泥盘上,姬苏犹豫的指着那个弯曲河流问:“此河流经大留?”

    “正是,此河自北边阿玉里山下分支,一支主干流自大留旁边经过,城中用水皆取自此河。河入大胤再分细支,大留此处河段世称留河。”

    史则之道:“依殿下看,胡部会如何攻打吾大胤?”

    “……方才崔将军来报,三十万胡部大军已经扑向大留,不足半日路程便到。其后方有数支队伍趁夜分散出去,本殿以为是……要四处寻找偷袭之机。”

    姬苏指着留河:“学生猜想,胡人可能自此河……下毒。”

    “而且父皇重金悬赏胡汗贵族人人头,又使人在胡部纵火,胡人对父皇必是恨之入骨,只怕对付大留……会用……唔……亦会用火攻?”

    四位先生各自点头,看着姬苏的眼神有明暗不一的称赞。

    ——八岁的孩子,能想到这么多,实非不易,尤其学习才多久呢?已经可以的了。

    “混了胤血之胡部人,必是相貌变化极大,……城中极有可能混了许多暗探,此时一一排查恐是不及,……苏有一物,……想请先生们看看。”

    说着,姬苏像鼓起了莫大的勇气般,抿着唇看向门口。

    唐山知机的起身,走到门边挥退一众内侍宫女亲自把守住门口,姬苏方咬着下唇,像是终下定决心般,伸手解下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

    在坐的人都略有不解的看向姬苏。

    这只是个普通的矢服,用牛皮缝制而成,并无任何异样,谢必甚至拿起来翻看一番,未能从中发现玄机。

    “本殿在青县,得过一个笔筒。”接过谢必递来的箭袋,姬苏端正跪坐,声音也压得极低。“因为想着从上边雕刻花纹,便抱在怀里日思夜想,偶尔一日夜里睡下,此筒置于耳边时,竟隐约可从中听到外间郭随侍走动放置东西的声音。”

    “于是本殿起了好奇之心,作了些许试用,其中若在筒口捂了竹纸,所听之声竟是更加清晰,置于地,更能听室外虫鸣人来人往脚步声说话之声。”

    “故而本殿对那笔筒喜爱非常,北上之时因着匆忙并未带上此物,心里总有挂牵,便于赶路途中见到装水的胡地皮囊时忽发奇想,不知此物可否代替笔筒,只是笔筒中空肚大,而皮囊喝完了水便变得扁平,于是往里吹气使之鼓,随后耳侧于孔,能听音,然而气渐渐散去,皮囊又不可用。想了许久,吾便以绳捆堵囊口,头枕于上,竟是能听到声音。再置于地,可听极远处马蹄等等。”

    姬苏说完,小心的打量周围一圈的人,发现每个人看着自己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般,但却有种极其古怪的感觉。尤其常孟人,姬苏心虚的不敢看他。

    “……那个,吾……吾想……”

    谢必打断姬苏的吞吞吐吐,声音带了一丝不易查的急切:“吾的弟子怎的这般扭捏?快说!汝欲如何?”

    姬苏身体一弹,像是叫谢必的大声吓到。常孟人抬手贴在姬苏背上轻拍了几下,似是安抚得姬苏定下神来。

    清了清喉咙顺便又怯畏的看谢必一眼,姬苏非常老戏骨的低下头,嚅声道:“弟子……弟子想……此皮囊小小便能听得那般远,若在城墙下置一圈大肚瓷缸,再以盲者耳明者坐于其中,覆之皮,是否可以早早听到城外敌军动向?听到城内暗探活动之声?”

    说完了,姬苏拿起矢服,用力往里吹气。他力小,常孟人便接过手,三两下便把姬苏那个小一圈的矢服吹得鼓起来,又撕了衣角一个襟边捆了,放在地面上,然后头枕上去。

    仅仅只过了三息,常孟人便满脸肃色到震惊,四位先生并站于门边的唐山都看向常孟人。

    常孟人点点头。

    谢必猛的看向姬苏,眼神热得仿佛冒出火来。

    他哈哈大笑着站起来,伸手就去提姬苏。

    “此物甚好,还等甚?快快与吾寻了守城将军把此物献上。”

    其余几人也站起来,洪审像是今日才认识姬苏似的,嘴角竟破天荒带了丝笑,问姬苏:“殿下,此物可有名?”

    姬苏啊?呃了几声,涨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的垂下眼摇头:“并……并未……”

    陶长河开口:“能听取动静,而腹空之物,不若唤之听瓮?”

    史则之一怔,遂抚须称赞:“此名甚好。”

    又看向姬苏:“吾等为殿下发现之物立名,殿下可责怪?”

    姬苏哪能责怪啊,非常感叹的想,隔着两个时空,没想到同一个发明竟然不约而同取的同一个名字,也算是对得起华夏的老祖先们吧?

    又在心里向华夏老祖先们请罪:姬苏不告而取,实在是对不起您们老老老老老老老人家们,只是现在国战,身为大胤人民,为国为己,贡献力量是责任,还请您们千万别怪罪小子。

    姬苏态度表得真诚,为先生们取的名字欢喜,倒叫四人心里更赞一番,一行人本欲去寻守城将军,谢必忽的住了脚步,看着姬苏上下打量:“等等。”

    几人一怔,洪审突然窜到姬苏面前,一把抱起姬苏,异常严肃的道:“说吧,汝这小小脑袋里还有甚想法?一并说了。”

    ……

    姬苏咽了口口水。

    mama呀,想法肯定是有的。

    比方说,组织城里老幼妇孺做个临时培训接收伤员,划出一片地方做临时医院,可大大缓解医者人手不足伤患交叉感染等等的现象;又分出一批做饭送上城墙,缓解后方供给人手压力;孩子们做城内听瓮消息传递人……

    还有诸葛弩……也不知大胤有这个武器吗?

    其他如军刺、如多功能匕首、如特种部队……

    姬苏越想越不敢想,默默的抬起爪子捂住脸。

    ***************************************

    诸葛弩:三国时期诸葛亮极大改进了连弩的设计,所以连弩也被后人称为诸葛连弩或诸葛弩。明代的诸葛弩,一次能连续发射十支箭,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连发式连弩。由于连弩发射准确、杀伤力大、打击范围大,在战场上对于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威胁极大,所以也被称为“元戎弩”。

    写在文后的话:

    CP,写到现在,大致也确定是三匹邪教了,笑,有点对不起1V1党们。

    至于感情线,感情是日渐培养,积少成多的那种。

    三十七章有小可爱提出等到凯旋而归不妥当,仔细一想,确实是,因此在此章后修改为:本殿便祝二位侍卫奋勇杀敌,早日平胡归来。(非常感谢小可爱指正,谢谢)

    另:文中用到你,从此章开始改称为:汝;我:吾;(笑,又是一大失误处。)

    此章有点不尽人意,没办法,支气管炎咳和痛得脑袋集中不了,以后再寻机改写了,先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