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128节

大秦嬴鱼 第128节

    rou眼可见的富足。

    一些宗室和大臣看着这些精兵和马匹,心里不禁开始飞快的活动起来,这陇西地,富的很啊,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

    秦王站在高台上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的进行战前誓师,秦鱼则是站在一旁一边认真听,一边目光巡视,看台下的骑兵小将里里有没有他认识的人。

    哟,发现一个,是图,他骑马领头站在一个方队的最前面,之前来信,图说按照军功他已经可以升任千夫长了,现在看来,他已经是了。

    哎,那边还有一个,是原先从咸阳跟着秦鱼的车架一起去栎阳的咸阳恶少年团伙中的一人,后来和图一起去了西域,如今也有军功加身了。

    秦鱼继续搜索,果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脸,这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就是王翦。

    王翦是频阳人,但他的父祖都在咸阳做官,王翦也算是咸阳纨绔中的一个,跟其他纨绔不同的是,王翦非常爱兵,在选上秦王的郎卫的时候,王翦的父亲曾亲自带着王翦到栎阳马场里去购买马匹。

    咸阳自然也有良马的,但咸阳权贵多,这些良马,等王家来挑的时候,真正的良马所剩无几了。

    好在,频阳县令也姓王,跟王家同宗,频阳县令跟秦鱼可是多少年的老交情了,频阳县令来栎阳公干的时候,带着王家父子,秦鱼自是要见一见的,就这样,秦鱼跟王翦认识了。

    王翦从秦鱼这里挑拣了一匹良马,秦鱼问他的打算,王翦非常单纯的说他要听从家中安排,先去做秦王的郎卫,然后晋升将领,然后上战场指挥作战,搏取军功。

    一个官n代非常平顺的上进之路。

    王翦活跃在灭六国的战场中,那个时候,他已经四五六十往上了,这说明,王翦是

    一个厚积薄发的种子选手,前四十多年默默无闻,几乎没在战场上看到过他的影子。

    王翦感觉到了,秦鱼非常喜欢他,每当秦鱼来咸阳的时候,王翦都会去找秦鱼玩,有一次,图从西域回来探亲的时候,去找秦鱼,在他身边看到了王翦,就问他要不要去陇西跑马。

    然后,王翦就被说动了,禀明秦王之后,就跟图一起走了。

    秦鱼就,挺稀奇的。

    他一点都不能将眼前的这个跳脱少年同以后将五国都给打下来的老将联系在一起。

    誓师大会之后,秦骑兵则是开拔河内和河东,王龁则是要慢上一步,沿途从秦军各驻地选拔兵卒,作为他手底下的步兵和车兵。

    王龁是秦军这边的大将,要选什么样的兵,他自己心中有数,河东和河内的兵卒已经在那里了,他只要直接接手就好了,但秦王既然要他可以在沿途再选两万,王龁自然要按照自己的心意选自己想要的。

    不得不说,秦国近几年rou食跟的上,养出来的青壮那是真正的强壮,光从个头上看,平均要比他们的父祖高大上一大截。

    只可惜,他们有是家中独子的,有家中妻儿年幼无所养的,有的看着身高体格够了,但一看户籍,还没傅籍呢......这些人都不能选,只能选家中兄弟多的、富足的、有非常大的意愿上战场上博军功的。

    等王龁带着新选出来的兵卒到达河东郡的时候,夏收已经完成了。

    河东、河内两郡的夏收赋税全部作为此次征战上党的军粮。

    王龁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穿越太岳山和王屋山之间的谷地,从河东郡进入上党,攻打下端氏邑。这条路虽然是山路,窄而难走,但可直线进入上党沁水谷地,行军路线最短,综合来看,乃是上选。

    另一路,则是通过太行陉进入上党,攻打下高都,掌握住南上党的地缘中心地区,从而整个占领上党的南部地区。

    秦军在端氏和高都两个地方遇到了上党军民的抵抗,带领他们的正是曾经的上党郡郡守冯亭。

    冯亭此时已经不是上党郡的郡守了,冯亭不听王令,将韩国陷入两难的境地,冯亭回到韩国,就遭到了韩王的驱逐,让他不要留在韩国。

    冯亭心中有愧,但并不

    后悔,他重新回到上党,一边跟赵国那边积极联系,一边组织上党地的韩军和百姓抗秦。

    冯亭战死,但他的阻碍是有作用的,因为,他为廉颇在上党南地布置防线争取了时间。

    秦军进驻上党,赵军也不惶多让,迅速征集了四十五万大军进驻上党。

    双方从国内征兵运输粮草都需要时间,秦军虽然占据地利之便,且早有准备,先赵军一步进入上党,但上党地形复杂,能打仗的河谷之地并不是多么的宽敞,秦军虽然兵多,但双方直面对抗的纵深兵力是有限的,一个只能容纳五千人交战的河谷容不下八千人,否则就容易发生内部的踩踏事件,所以,在攻打端氏和高都的时候,秦军很是耗费了一些时间。

    只是耗费了一些时间,秦军兵甲精良,又悍不畏死,伤亡几乎可以不算,但与秦军对抗的上党军民,伤亡惨重,凡是参与两处征战的兵卒和青壮都被杀死了,全军覆没。

    没有参与征战的百姓都携家带口的往上党北部走,那里有赵军,赵军会接纳他们的。

    有裨将建议杀光这些百姓,或者将他们俘虏了,送往河内,免得为赵国增加兵力。

    还可以节省他们行军的时间,提高速度。

    王龁则道:“让他们去赵军那里,为了自己‘仁义之师’的名声,赵军也会接纳他们,好好的给粮给地的养着他们,这些人消耗的是赵人的粮草,与我等是有利的。”

    秦军裨将心悦诚服,放过了这些奔逃的上党百姓。

    秦军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的驱赶着上党百姓往北走,然后就遇上了赵军设在高平关和界牌岭的防线。

    这条防线明显就是赵军匆忙布下的,防守并不算严密。王龁下令派斥候去探报消息,结果探消息的斥候兵竟然带着一个赵军的裨将头颅回来。

    王龁大喜,趁机出兵,非常轻易的就攻破了赵军设下的防线,直接将赵军赶到了丹水以东。

    这里是有廉颇坐镇的赵军的大本营,王龁数次想要强攻渡过丹水都没能成功,无法,他只能在丹水的西岸驻扎下来,寻机再攻。

    上党这边,秦赵对峙起来,在其他地方,秦国也没闲着。

    秦国与赵国作战,秦国未免他国趁机来攻打秦国,或者支援赵国来

    攻打秦国,秦国开始在他国展开猛烈的外交攻势。

    对韩国,秦国的做法是,继续出兵,由五大夫贲带领秦军从河内渡过黄河,攻打韩国的缑氏和纶这两个与秦国接壤的两地,对魏国,秦国则是威慑。

    秦王特派使臣去跟魏王商量,如果他跟秦国结盟,秦国会将垣雍送给魏国。

    而垣雍,现在还是韩国的土地。

    垣雍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就跟野王地理位置特殊,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样。

    垣雍处于韩魏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也是水上交通要道,垣雍之地有济水北通大河之水,南面会于荥泽,如果秦国得到垣雍之地,就可以掘开荥泽向东水淹大梁。可见垣雍此地,与魏国而言,关系重大。

    虽然现在的垣雍还是属于韩国的,但秦国要想取得垣雍轻而易举。

    秦国便以垣雍为诱饵,诱使魏王连横秦国,而不是合纵赵国出兵来攻打秦国。

    如果魏国答应了,垣雍就是魏国的了(韩国:你拿我韩国的土地去贿赂魏国,秦国你欺人太甚啊啊啊啊),如果魏国不答应,那么......

    魏王不是一个有决断的人,他被秦国吓住了。秦国能一边在上党出动数十万大军与赵国作战,另一边还有余力去攻打韩国的缑氏和纶地,可见,秦国真的是心有余而气力足。

    现在韩国的缑氏和纶已经被攻打下来了,那么秦军从怀地出兵攻打下垣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大雾,此时秦军三线作战,是没有余力出兵了),如果我魏国不听秦国的,那么大梁危矣!

    秦使带着让秦王满意的答复回秦了,秦使走后,魏国的平都君见到魏王,问魏王:“大王为什么不答应合纵呢?”

    魏王说:“秦国答应给魏国垣雍之地。”

    平都君感叹道:“秦国这是‘空割’垣雍之地给魏国啊。”

    魏王纳闷:“你这是什么意思?”

    平都君道:“如果秦赵之战,秦国胜利了,大王还敢和秦国去要垣雍吗?大王不敢。如果赵国胜利了,秦国失败了,垣雍还是韩国的,大王能让韩国把垣雍给魏国吗?大王不能。”

    “所以说,不论秦国是胜还是败,最终,垣雍都不会是魏国的,所以我才说秦国是‘空割’垣雍之地给魏国啊。”

    魏王:“......你说的都对。”

    但寡人不敢拒绝秦国啊......

    搞定了韩魏两国,跟秦国距离比较远的齐楚两国主要就是靠金钱攻势了,除了金钱攻势,赵国在此之间,走了一步臭棋,让其他诸侯国,尤其是齐国,都不愿意借粮给赵国,更别说出兵援助赵国了。!

    第125章 讲和(霸王票加更 3))

    秦赵在上党之地僵持住了。

    当初赵国派廉颇为将,就是看中廉颇能守的用兵特点,只要廉颇能守住,背靠赵国之便,就能将远军作战的秦国给耗死。

    秦国自己撑不住,可能就退兵了呢?

    廉颇也是这么做的,他除了在高平关和界牌岭布置的防线稍微粗糙之外,在高平关和丹水之间更是修筑了南樟城和北樟城来阻拦秦军,但秦军野战无敌,赵军根本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好在,依据丹水之势,他可以重点修筑第二道防线,将秦军阻拦在丹水以西。

    廉颇阻拦住秦军,并不是赵王想要得到的结果,因为,四十多万大军在外,每日都要消耗无数的粮草,更何况,上党南部近二十万上党百姓都在长平关附近躲避战乱,他们是信任赵国,才将上党献给赵国,如今上党南部沦为战区,他们无处可去,赵国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吧?

    否则,赵国将以何面目面对他国百姓?

    所以,赵国的供粮压力,空前的强大,偏偏赵国,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国。

    赵王一封封王令送去上党廉颇那里,要他主动出战,但廉颇是个非常傲气的将领,对打仗,他有自己的看法,赵王远坐王宫之中,他了解战场形势吗?他懂得如何打仗吗?

    他不知道。

    他不懂。

    所以赵王是在瞎指挥。

    廉颇不听他的,继续安心防守丹水,然后,在长平关与故关之间的山岭上修筑长城,这条后世被叫做百里石长城的防线,向东一直延伸至蒲水,就是为了防住秦军从东面绕到赵军的后方做突破。

    修筑这条长城的人力,除了部分赵军,就是原战区的南上党的百姓们了。

    秋收早就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冷,再不出战,赵军这边,四十多万大军加上党二十来万百姓,就要在外过冬了,赵国这边不仅要提供军粮,还要提供过冬用的冬衣,赵国,能支撑的住吗?

    廉颇是老将,可以忍的住,但赵王还是年轻的君主,他忍不住。

    赵王一边又给廉颇送了一封催战令,另一边,他叫来楼昌和虞卿商议与秦和谈的事。

    赵王的打算是,一边让廉颇出战,一边与秦国和谈。

    如果廉颇出战顺利,那就打,将秦军赶出上党,上党就是赵国的了,如果出战不顺利,那就和谈。

    赵王这种又想占便宜还想卖乖的表现,足可证明,他对与秦国作战,心中并没有胜算。

    楼昌曾经两次在秦国做过相邦,他是赵国坚定的亲秦一派,赵王向他问计,他非常坚定的说要派使臣去秦国请求议和。

    楼昌的坚定,影响了赵王的坚定,赵王再去问虞卿,虞卿不同意赵王现在就去向秦国请和,他劝谏赵王应该先派遣重臣去到楚国和魏国,以让秦国怀疑赵国欲与他国合纵攻秦,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再派遣使臣去秦国,才能达到和秦国讲和的目的。

    当然,虞卿其实还有另一层目的,若是赵王派遣的重臣真的说动楚国和魏国出兵,合纵攻打秦国,那是再好不过了,打,秦国又打不过,就只能讲和了。

    就是楚国和魏国不出兵也没什么,做一做姿态,给秦国一种诸侯将要合纵的态势也是好的。

    此时的虞卿,自然是不知道秦国已经搞定魏国了,至于楚国,楚国的权贵碍于某种压力,也未必会愿意出兵。

    心里已经有了讲和的想法的赵王此时有些听不进虞卿的话了,都是讲和,偏你要搞这么多花样,都是讲和,有差别吗?

    赵王直接叫来自己的叔叔平阳君赵豹,问他要派遣谁作为使臣去秦国。

    平阳君赵豹自从上次与赵王闹不愉快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进宫了,此时赵王侄子把他叫来向他问计,而且是询问要派谁去向秦国求和的计谋,赵豹只当大王侄子已经认识到与秦国开战的坏处了,向自己问计,就是在侧面向自己服软,想了想,就建议派遣使臣郑朱去秦国。

    顺便去看看平原君赵胜。

    郑朱是赵国的贵臣,还是两朝老臣。

    当年秦赵换地的时候,秦国从蔺地、离石、祁地三地撤兵,将这三地交给赵国,结果赵惠文王反悔,不愿意将焦、黎、牛狐三地给秦国,秦王派公子缯来赵国要地,赵惠文王就派的郑朱去回答公子缯,耍无赖说“换地都是那些不听话的臣子们做的,寡人并不知情”。

    现在,赵豹又建议让郑朱去秦国请和,郑朱熟悉秦国,身份上有分量,还是老臣,能处理秦赵之间的关系,以及为平

    原君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