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八零年代胡同甜爽夫妻在线阅读 - 八零年代胡同甜爽夫妻 第30节

八零年代胡同甜爽夫妻 第30节

    姜铁梅自豪地说:“没喜事就不能吃点好的啦,我家儿子、儿媳工作都忙,伙食当然得好点,给他们补充营养。”

    老姐妹斜眼睨着她,谁还不知道姜铁梅抠搜,哪里肯舍得改善伙食。

    “你这是搁哪儿发财啊。”老姐妹不错眼珠地盯着她,希望从对方身上发现点端倪,她想,姜铁梅一定有外块收入才会这么花钱。

    姜铁梅得意地拎着鱼走了。

    ——

    周日上午,小赋在院子里跟小孩玩,初迎跟方戬都坐在窗边的书桌旁看书。

    陶芋急吼吼地从屋外走了进来,气喘吁吁大声招呼初迎:“快走,快走,晚了就来不及了。”

    方戬腾地站了起来:“大嫂,别着急,什么事儿。”

    陶芋脸上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表情,扬着下巴说:“我知道你们肯定感兴趣,付翠芳去找她公爹那个相好的寡妇去干仗了,我特意来叫你们的。”

    方戬又默默地坐下了。

    初迎麻利地去自行车棚取车,跟陶芋一块往外走:“那可定要去看热闹。”

    方戬坐直身体,从窗口处往外看初迎的背影,媳妇最近挺爱凑热闹。

    初迎骑车载着陶芋往寡妇住的柳花胡同走,生怕她们到了架已经打完,一路上,她把自行车蹬得飞快。

    “付翠芳把他们院借她钱的人都得罪了。”陶芋幸灾乐祸地说。

    “为啥,是不还钱吗?”初迎问。

    陶芋特意愿意跟妯娌八卦,说:“哪有那么简单,欠钱的是大爷,大家都想哄着他们把钱还了,哪敢翻脸,是付翠芳说邻居放高利贷违法,不承认高利贷,只想还本金,邻居哪干啊,当时说好的四分利,要不根本没人借她钱,邻居不乐意,付翠芳就不还钱,当然,他们靠工资攒那点钱,根本就不够还的。她说要再逼她还钱她就告到法院去,她说放高利贷的邻居都得抓起来。”

    初迎:“……这点钱抓起来倒不至于,但肯定这四分利就没了,她这样也太不地道了吧。”

    没想到女主心还挺黑,上辈子发家致富路上一定没少做这种事儿。

    陶芋接话:“可不是,这就把邻居全都得罪了吗?双方现在还僵持着。”

    “为啥又去跟寡妇干架?”初迎问。

    陶芋说:“现在快过年了,要是有钱她也会还邻居,她现在缺钱,还不是想让寡妇把她老公爹给的钱都吐出来。”

    初迎关注点清奇,心说这老公爹还挺痴情深情。

    紧赶慢赶到大杂院门口就听到吵闹声,初迎长舒一口气,总算没来晚。

    因为卖电子表这件事跟上一世完全不一样,初迎不知道是她重生引起的蝴蝶效应还是女主也重生,她想见见付翠芳,现场分辨。

    双方骂得正酣,付翠芳跟甄玉香骂对方徐娘都老得透透的了还靠勾引男人过活。

    寡妇脸皮比一般人厚的多,叉着腰吐沫星子乱飞,说对方老公爹睡了她那么多次想白嫖还是咋地,说她就是去卖也比那挣得多。

    初迎:“……”真没想到双方骂架是这样的。

    通篇虎狼之词,初迎觉得自己耳朵都脏了。

    再看周围吃瓜群众,一个个小脸通红眼睛亮晶晶,巴不得双方爆出更劲爆的信息。

    这样双方都弄得挺难看,付翠芳两口子也不可能拿到钱,初迎想付翠芳应该没重生,她重生了的话应该会聪明一些,不会这样不着调地做事。

    而且,完全看不出她身上有什么女主光环。

    街道办的人来调节,终于把两拨人劝开,并威胁说她们有伤风化,再骂就报公安,这样两边才休战。

    两人吃完瓜心满意足,回家路上,陶芋乐呵呵地说:“幸亏早就把亲断了,有这样的亲戚真是丢脸。”

    初迎点头:“对,可得离他们远点,看热闹就行,不掺和他们家的任何事情。”

    女主现在的处境已经很糟糕了,反正初迎是喜闻乐见,不知道她怎么才能挣扎出来。

    年底,初迎收到三舅寄来的信,信里写他找到了儿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24 11:54:09~2023-04-25 09:51: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不二毛玻璃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凡 22瓶;pan 20瓶;可达呀、双马尾胖虎 5瓶;每天都要开心的梅梅 3瓶;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我家有萌宝、凉拌 2瓶;梦想是做条咸鱼、天天向上、栀夏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6章 第 26 章

    ◎我只能尽可能的补偿他们,给他们母子买了房产,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得幸福融洽◎

    三舅给她的信这样写:

    “初迎, 不知道你从哪儿听说我有儿子,甫一听说我压根不敢相信。不难想出有谁会给我生比你年纪还大的儿子,回到港城我多方寻找,上天垂帘让我找到他们母子, 认回儿子。

    孩子母亲对我念念不忘, 你表哥名字就叫念昭,你舅妈把他培养得很优秀, 他在古生物研究所上班, 能找回他是我平生最幸运的事。

    这二十多年你舅妈独自抚养念昭, 母子两人过得心酸漂泊缺衣少穿居无定所, 我缺席这么多年幸亏有机会补救。

    我只能尽可能的补偿他们, 给他们母子买了房产, 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得幸福融洽。

    初迎,你是开启我后半生福运的外甥女。”

    信里还写不知道他出租车生意好不好,如果需要资金可以随时找他要, 他随时提供资金支持。

    初迎这才想到开上出租时给三舅写过信汇报, 后来就一直没写过信。

    有这个慷慨的三舅, 她觉得自己是被富商宠着的人。

    她好奇心爆棚, 她很想知道三舅早年间在港城到底经历了什么, 才导致自己有儿子都不知道。

    周日, 初迎带着三舅的信回娘家, 看到三弟的信, 陈秀镯眼泪下淌,“老天有眼,你三舅有自己的孩子, 有自己的家, 以后有人对他知冷知热, 他不是孤身一人。”

    她说这话时激动的神情比自己生活圆满都要高兴。

    哭了好一会儿,她又恨声说:“要知道自己有儿子何必想要扶植几个侄子,他把侄子当亲人,可侄子们没良心。”

    当时她也没给陈周钊任何帮助。

    初迎试着理解她,可能她是真心实意关心弟弟,可当时三舅回来时她无能为力,他们家住房不宽敞,只有两间房,最开始大姐一家还住在家里,初迎就是从这两间拥挤逼仄的房里嫁到方家住进“豪宅”。

    二闺女初夏婚姻亮起红灯,四闺女更让她不顺心,她自己工作给了二闺女,丈夫工资不高要养三口人还要贴补二闺女,对这样一个普通又年纪大的妇女来说,可能确实没有能力管弟弟。

    帮他落户、安排住处,找工作,平谷老家的兄弟不肯配合帮忙的话,这些她都做不到。

    “你给你三舅回信,让他不要记恨我们,平谷陈家村永远是他的老家,有空带念昭回来看看。”

    是老家什么的说法就算了。

    初迎回答说好。回到家后她给陈周钊回了信,到邮局寄往港城。

    ——

    这些天,方戬感受到来自学渣的苦恼,初迎的补习班要期末考试。

    虽然跟结业无关,但初迎也不想考得太差,她是插班生,以前落下的课都得自学补上,对考试并没有信心。

    考试前她就开始临时抱佛脚,每天晚上看书、做题。

    认真肯定是没得说,可她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各种转笔等小动作也多。

    方戬只能想到一句话:懒驴上磨屎尿多。

    俗语虽俗了点,可用来形容初迎正合适。

    就这么一个学渣,等考试成绩出来,五门成绩全部及格。

    得知成绩,下课后看到来接她的方戬,初迎兴奋地张开手臂扑上去,抱住方戬。

    “我都及格了。”初迎大声宣布。

    路灯灯光微弱,方戬还是觉得难为情,赶紧把她拉到柏树阴影里,也抱了抱她,问:“都考多少分?”

    “都是六十多。”初迎声音中满是自豪。

    学霸方戬很难理解学渣考六十多分的快乐。

    不是他还是竭力做出跟她一样喜悦的表情说:“初迎,你真是太棒了。”

    “是吧,我也觉得我特别棒。”

    家里最高兴的人是姜铁梅,她的骄傲程度就跟二儿媳全考满分一样,还特意炖了板栗蘑菇鸡给初迎补脑子并庆祝。

    陶芋心里犯酸,说:“初迎想不到你能通过考试。”

    初迎自豪地说:“我在学习方面有天分。”

    ——

    快过年的时候,初迎他们的个体出租车站正常运营六个月。

    每辆车的营业额扣除油钱跟修车零件支出,基本都结余四千块左右,初迎事儿多,晚上又要上课,初贰很勤勉,比她的利润还高些。

    初贰是个合格的合作对象,赚到钱他没乱花,还给初迎八千,大头还给了别的债主。

    “我现在差不多有两万四千块的盈余。”初迎兴奋地说。

    买完车报完技校又按了电话她不剩多少钱了,现在还款八千,再加两万四的盈余,初迎现在有三万二,另外还有五万留着年后提车用。

    手头有钱,她就觉得自己是大款。

    “营业额真的高,照这个速度,你的车还有半年能回本。”在算账方面,方戬的积极性比初迎还高,初迎这个当事人不急他急,他担心初迎亏本。

    “等回了本,你以后可以轻松点,少跑几趟。”方戬希望媳妇别整天那么忙碌。

    再说初迎跑完车回到家,二婶又给拎了些炸货来,有炸小黄鱼、丸子、饹馇盒等。

    当时得知初贰放弃铁饭碗花五万块钱跑出租车可把她吓坏了,在她看来,铁饭碗绝对不能丢,给自己干哪有给公家干好。

    但后来看儿子每天好好跑车没有瞎胡闹,每月收入也多,借的钱很快就能还上,这才略略放心。

    “初迎,初贰说一年车就能回本,就能把饥荒填上,他没糊弄我吧。”二婶问。

    初迎说:“二婶,他没糊弄你,一年肯定能把饥荒填上,以后挣的钱就是自己的。他总在外面跑,你可要给他做好后勤,不能随便怀疑他给他拖后腿。”

    “我这不是怕他满嘴跑火车吗,听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二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