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独宠夫郎在线阅读 - 独宠夫郎 第212节

独宠夫郎 第212节

    因为盛叶的到来,陶竹耽搁了一些活计,黎荞便放下书本帮他。

    新年这个节日和其他节日不一样,大过年的,这四个字足以把科举考试挤到一边去。

    大年三十,贴春联,包饺子。

    黎荞和陶竹准备了六种馅料,寓意六六大顺。

    黎夏擀皮,黎荞、陶竹、黎二山三人动手包。

    “也不知道三柳村那边怎么样了,想念去年的氛围。”陶竹说着轻轻叹了口气。

    “今年没乡亲给咱们送饺子了。”黎荞也想念三柳村。

    黎二山也想家,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希望大哥赶紧把家书传回来。”

    “不急嘛,三柳村现在肯定一切都好。”黎夏道。

    黎荞听了这话,一下子就笑了:“对,三柳村现在一切都好。”

    这份好来之不易。

    等过了年,他一定得继续刻苦。

    饺子包好之后,他们给徐瑛沈画、庄家、孟家、韩家、徐家送了一些过去,这几家也送了饺子过来,晚饭后大家聚一起玩了一会儿,然后便各自散了。

    大年初一,黎荞和陶竹给黎二山黎夏发了压岁钱,然后出门去逛街。

    这个逛街,最主要的是离开城北这个区域,往其他地方转一转,城北的书铺黎荞全逛完了,他想去其他书铺看看。

    韩宁给他当向导,一日很快过去了。

    大年初二,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儿。

    当然,这个不愉快指的是隔壁徐瑛家,他听力好,听到了。

    徐家人此次想亲自登门找他,让他拜访赵大人时带上徐瑛,徐瑛甩出断绝关系来威胁徐家人,徐家人这才消停了。

    听完隔壁的闹剧,他忍不住同情徐瑛,碰见这样的家人,糟心呐。

    大年初五,他和陶竹带上鸭货点心,前去赵府拜见赵大人。

    他早就递了帖子过去,赵大人在府上等着,赵大人跟在首府时一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上一次,赵大人给他科普了京城的局势。

    这一次,赵大人重点给他讲述了此次参加会试的种子选手。

    会试是国考,参加者是整个大盛的举人,此届的考生可谓是卧龙藏虎,人才济济,而且,因为黎荞的名声太盛,虽然他还没见过其他考生,但其他考生已经把他当做此届的头号公敌了。

    “你之前的路太顺,又是从小地方来的,不少人都想要与你较量比试呢。”赵大人说着,脸上涌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

    他对黎荞极为满意,上次黎荞写的那篇文章他们工部仔细研究了之后,已经派人去实地考察了。

    若无意外,大盛就要采用黎荞提出的法子去治理黄河了。

    这么一根好苗子,他可不希望被人薅折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咳,七皇子其实小哥儿……

    上章末尾修了一下,就是把水井结冰这个细节给改了,因为水井在冬日很少结冰……qaq

    第104章 嘴毒的黎荞 嘴巴很毒

    这些天黎荞一直在租住的院子里埋头苦读, 偶有出门也都是直奔书铺,目标明确。

    他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其他赴京赶考的举子不是这样的。

    其他举子入了京城, 也有黎荞这般关起门来刻苦读书的,但更多的是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诗社、文社等。

    这些举子以后很可能要做官,在官场混,当独狼容易被人踹下去,所以, 哪怕知道皇帝不喜欢大臣们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人们还是会拉关系, 拓展人脉。

    很多举子来了盛京之后,积极参加各种聚会,一方面是真的想切磋文章、诗词, 若是写出惊世之作, 那立马就能名满盛京。

    出名的好处自不必说,最大的好处便是不必主动投靠权贵, 只要名声够大,有权势之人自会主动拉拢。

    另外一方面也是真的想要结交朋友。

    写出惊世之作的概率太小,还是结交朋友这一目的更容易达到。

    除此之外, 一些有途径的举子还会拜门认师。

    这个拜门认师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师生那种, 老师是真的要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一般是当代大儒, 名满天下, 收的学生少而精, 个个不俗。

    另外一种师生关系, 老师并不会真的给学生讲课,双方只是互相利用,拜师者递上一笔银子,从今以后有了保护伞,被拜者,既有银子入账,自身的势力也添了新血液,双方称得上是互惠互利。

    总之,最近的京城极为热闹,举子们各展神通,好为以后铺路。

    这些举子们为了未来,选的路不同,但对黎荞的好奇,那是这前所未有的相同。

    小地方来的,但偏偏名声很大,圣上都为他写了文章,还拿了小三元和解元,这是争夺状元的热门选手。

    但黎荞这个人,书法除了字全写对了,挑不出任何优点。

    诗词嘛,勉强合格,每一篇的匠气都满得要溢出试卷了。

    至于文章。

    平一篇,惊一篇,是有几分能耐,但看不出到底有几分能耐。

    “你在童生试和乡试中所写的四篇文章,已经流传到了京城,惊叹者众多,但不屑一顾者也众多。”

    赵大人为黎荞细细分析京城众举子对他的态度。

    “你府试的文章有溜须拍马之嫌,县试那篇如何剿灭水寇的文章在河西府还算出众,但放在京城众多举子眼中,那不算什么。”

    “京城的举子,有惊才绝艳的少年天才,比如说辛知,这是武安侯的小孙子,在国子监读书,今年才十九岁,如你一般,拿到了小三元和去年盛京乡试的解元,是状元的热门人选。”

    “除了少年天才,还有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参加会试但持重老成的栋梁之才,比如说谷梁涵,这是开安三十年乡试的解元。他是开安三十一年状元的头号人选,可惜的是,父母先后去世,他自己又生了场大病,于是一直拖延到了今年。”

    开安是太上皇的年号。

    “你县试、府试的文章,在辛知、谷梁涵为代表的人群眼中不算什么,这些人眼界,底蕴,阅历都不差,你也就院试、乡试的文章能入他们的眼。”

    “原本状元的人选就那么几个,个个身份不凡,现在你从平城一步步的走到盛京,身为外来者,很多人想知道你真正的斤两。”

    黎荞:“……”

    他沉默了一瞬,随后笑了起来:“学生也觉得学生能站在京城,运气占了八成。”

    “这么多人等着与学生比试,学生惶恐,唯有尽力。”

    既然决定考科举,那就不能怪别人对他有敌意。

    他想要拿下状元,别人也想抢夺,那大家各凭本事。

    “运气有,但更多的是实力,你基本功扎实,这怎么是靠运气。你尽管放宽心,名声大有名声大的好处,无数人盯着你,这反而是一种保护了。”

    “而且此地是京城,没人敢乱来。”

    “你回去之后安心读书,好好准备下个月的考试,旁的一概不要想。如果有人给你递帖子邀请你参加聚会,能推就推。”

    赵大人又道。

    黎荞来京城一个月,但并无势力拉拢他,这说明各方都在观望。

    眼下过了年,距离会试越来越近,肯定会有人坐不住了。

    他不知道圣上对黎荞是什么态度,但圣上都给黎荞赐下御笔匾额了,只要黎荞不主动作死,那别人八成也不敢乱来。

    所以,只要黎荞稳住,好好准备会试,那旁人也不能把黎荞怎么样。

    “学生明白,谨遵大人教诲。”

    黎荞一脸感激的开口。

    赵大人对他讲这些,他心里是真的感激。

    名声大了,的确有好处。

    可没人敢乱来,这一点儿有待商榷,陶竹刚救了个黑衣人呢。

    从赵府出来,黎荞和陶竹两人赶着牛车回租住的院子。

    陶竹刚才一直未说话,但赵大人的话他全听进去了,因此,他藏不住脸上的忧虑。

    “黎荞,咱们两个无依无靠的小土包子莽莽撞撞闯到京城,压过那些天之骄子的风头,他们会不会来阴的?”

    “别怕,我若是出了事,那是在打圣上的脸。圣上赐下御笔匾额,保我一世富裕,我这才二十二岁,这一世刚刚开始呢。”

    黎荞笑了一下,语气轻松:“别多想,咱们不算是无依无靠。”

    “也是。”陶竹想起了江知县不肯让黎荞花钱免得黎荞不富裕了的行径,心里头的担忧顿时去了不少。

    在科举一途上,圣上虽然没有给黎荞什么优待,但是,粉条正火爆,圣上的小作文出炉才三年,黎荞此人在圣上跟前正热乎着呢。

    若黎荞有事,那的确是在打圣上的脸。

    “而且,赵大人说了,那些人对我的才华存疑,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要挑衅,那也是正大光明的与我比试,不会来阴的。”

    黎荞又道。

    来阴的代价太大,还不如正大光明的比试呢,毕竟他书法和诗词都不行,想踩他可太容易了。

    “你说的有道理,那咱们去买书吧?你多看书,堂堂正正的胜过他们。”陶竹想去书铺转转。

    “好。”黎荞点头。

    四书五经三史三传他背得滚瓜烂熟,不怵任何墨义和帖经题,诗词这块一时半会提不上去,当然,他也不想提,圣上又不重诗词。

    所以,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的扩大知识面。

    和乡试比起来,会试的层次更高,过了会试这一关,那就是进士。

    成了进士,那朝廷是真的要授官的,所以会试的策论题圣上绝对会提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