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郑王天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世世无所与

第二十七章 世世无所与

    三日后,在长葛西南的午乡,郑忽正在与乡中的老人、孤寡进行交谈,看着眼前的甘棠树,郑忽心中不由一荡。

    据说在成王之时,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周公主东,召公主西,召公巡视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于是时人作《甘棠》以美召公,也就是后世所谓的甘棠遗爱。

    郑忽自然是不敢与召公比肩,但是看到甘棠树,他不由得想起了召公的功绩,联系此时自己的处境,郑忽对召公愈加钦佩。

    成王之时,周灭商未久,天下初定,前朝的遗老遗少不甘心失败,伺机反攻倒算,先有管叔鲜、蔡叔度联合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叛周,后有徐奄、淮夷蠢蠢欲动,组成阴谋反周集团。

    周召二公先是毫不妥协的扑灭管蔡之乱,然后又通过分化、瓦解、拉拢的方式一步一步的解除殷遗民对周朝政权的威胁,这才有了所谓的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大治局面。

    可以说,周朝能有七百年的天下,一是来自成王定鼎之时“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的“天命”,二就是周、召二公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以及他们所遗留的政治遗产。

    “世子可是有心事?”午乡长老看到郑忽对着一颗甘棠树发呆,忍不住上前问道。

    “忽无恙,劳烦长老记挂,只是看到甘棠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召公。”

    众人闻言,尽皆沉默。

    ……

    良久,也不知由谁带头,齐唱起了《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一曲终了,有的老人甚至眼里都泛起了泪花。

    郑国本来是所谓的寰内诸侯,即封地在王畿以内,封地内自然也都是周民,后来,桓公东迁至此,他们这些周民也随之而来。

    作为周朝遗民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召公是谁,甚至在祖祖辈辈的传唱中,召公早已被神化,成为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即所谓唐、虞之时,画像而民不犯。在他们眼中,召公就是这样的圣人。

    “世子能思召公之政,是我郑民之福也!”午乡长老发自肺腑的道。

    在他看来,郑忽从来到长葛之后就不停的到各乡走访,询问利弊,厚赐长者,抚恤孤寡,这摆明了是要大干一场啊!

    不然的话,你见过哪国世子能屈尊降贵跑到田间地头跟他们这些泥腿子聊天。

    别搞笑了,虽然现在国人地位不低,能发起暴动,废立国君,甚至决定国家政策以及对外战争,但那些都是相对于都城里的国人而言的。

    他们这些乡下的国人,其实就相当于给统治阶级种地的佃户。有用的时候就召过来用,没用的时候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有时候少收点税就够他们感恩戴德的了。

    像有名的冯爰为孟尝君市义,就可窥见乡下国人被剥削的程度。

    “忽不敢当长老之赞”郑忽躬身一礼,又接着道“盖闻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又闻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忽受命以治长葛,见细民忧苦,常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其令复其民,世世无所与!”

    郑忽刚说完,就看到哗啦啦的跪到了一片,郑忽赶忙向前两步,想把跪在最前面的午乡长老扶起来,没想到老人却倔强挣扎着身子不让郑忽扶,郑忽无奈只能往后走,想把后面的老人给扶起来,可是扶了一圈,却没有一个老人愿意起身。

    郑忽无奈,一边腹诽现在的老人力气怎么都这么大,一边讪讪的直起身回到众人前面。

    道“吾闻为人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又闻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诸位皆是乡中长者,年齿长于忽,上明于礼下达于义,今不因忽年浅识鄙,谆谆以教忽,是忽之幸也!而行如此大礼,是折煞忽也!”

    其实,郑忽早料到会有此局面,毕竟像这种在自家食邑内将所有的赋税免掉,在此时来说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即便是儒家拼命吹捧的三代社会,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不过,为了收买人心,郑忽还是决定要玩就玩一把大的,因为郑忽知道食邑中的民心向背才是他真正的根基所在。

    像冯爰为孟尝君市义之后,孟尝君被免回薛,民众扶老携幼去迎孟尝君。

    还有郑忽他老爹,当年为什么敢放任共叔段胡作非为,不就是因为京在未封给共叔段以前是他自己的食邑,要不然,你真以为他能掐会算啊!

    郑忽的这个免税想法是他思考了许久作出的决定,虽然现在是井田制,免税以后会导致公田无人耕种,但是,别忘了现在是奴隶社会,他完全可以搞奴隶贸易,而且通过奴隶贸易他可以掠夺大量的人口。

    或许现在的奴隶制看起来似乎依旧是坚不可摧,但是只有郑忽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并且这一天还不会太远,战国时期列国纷纷废除奴隶制就是明证。

    故此,郑忽决定提前布局。

    看着依旧长跪不起的众人,郑忽现在不仅是无奈了,更多的是浑身难受,想想一群老人长跪在你面前,这是折寿啊!

    郑忽正欲开口再劝,却听到午乡长老道“世子厚恩,吾等无以为报啊!无以为报啊……”

    老人也没有多少文化,只能不断的重复着无以为报还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

    郑忽知道有这句话就够了,有时候越是花言巧语越是不可信,反而像这种表达不出来的感激更实在,让人感觉心中踏实。因为这些人会把这份恩情牢牢记在心里,甚至传给他们的后代,未来只要郑忽有需要,他们的子孙后代绝对是最忠实的子弟兵。

    于是,郑忽扶着老人道“人常说既入其乡则随其俗,忽既封于长葛,早已将自己当成长葛人,忽不求回报,只求父老能过上好日子,长老此跪,是令忽无颜再见父老啊!”

    终于,郑忽的这句话令午乡长老有点微微动摇,郑忽见状,趁机赶紧将其扶起来,接着,在午乡长老的帮助下,众人这才一一起身。

    郑忽缓缓出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太折磨人了这是。”这是郑忽此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