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章 手工青砖(1)
在农村,许多人家还可以找出几块上百年的古青砖,摸去很光滑,厚度只有现在砖块的一半,但硬度可以和石头比,这个质地才可以做砖雕。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便制成砖。 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cao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生产的比较少。 虽然强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青砖烧制时间一般是根据窑炉大小决定;小窑一般在20天饮水一般5天时间;大窑则需要30天左右。 青砖选用天然的粘土精制而成,烧制后的产品呈青黑色,具有密度高,抗冻性好,不变形,不变色的特点。 黑白灰青砖采用自然原土无氧烧制,以水为灵,以火为刚,五行相合,居家冬暖夏凉、养生环保青砖中含有微量的硫磺元素可杀菌、平衡装修中的甲醛等不利人体的化学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综合“透气性、吸水性、抗氧化、净化空气”等特点,成为设计师极力荐的产品之一。 产品表面光滑,四角呈直角,结构立体,抗压耐磨,是房屋墙体、路面装饰的理想材料。 青砖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黑白灰青砖特在09年创新推出百年青砖系列产品,浅浮雕、高浮雕以及具有现代气息的机理砖,艺术形态以中国传统典故为主,花纹精美、有寓意,设计手法新颖,糅合中国文化精粹,可品鉴收藏,可装饰赏目,可承载生活温馨朴质,不是舶来,不是复制,是真正文明的返璞归真。 青砖艺术不仅可装饰,可承传历史,同时也是品鉴把玩的艺术品,中庸之道,于和谐传统一体,润心于砖。 青灰色亦是成砖中最不可多得的极品,可见色则变。常抚之则吸其体之气、味、液而润之,足踏则光。以水养之自然变,质朴天成。 茶水扑之,则如茶色、茶香味。丹青之润,则滋其艺心。故而提倡多以其收藏把玩,可修身、养心以融其五行相合,万物归一。 青砖是属于烧结砖;古青砖的主要原料为粘土,粘土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焙烤至,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使其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 经检测古青砖的抗压大于10兆帕,吸水率小于20,仿古青砖就是仿照古青砖的各类款式、按照古青砖的烧制方法,采用古青砖仿古筒瓦所用的粘土材料现代烧制的青砖是仿古建筑材料常见的一种。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红砖的了解都比较清晰,但对于青砖的了解就比较模糊了。其实,青砖是采用黏土烧制成的,而黏土就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便制成砖。 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则呈青色,即青砖。 那么青砖与红砖有什么不同呢? 最主要区别是青砖比红砖结实多了。古建筑采用的青砖,硬度、强度都远远大于红砖,青砖密度高,不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几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砖性能优良的最好证明。 至于手工烧制青砖的过程,先找合适的耕地,粘土层要厚,一般这样的地肯定都是上好的耕地。去除上面一些稀泥后,挖取粘土运到一个大池子里。 按比例加水后,把牛赶到大池子里不停踩踏,这和做泥塑的时候不停的摔打泥土去除杂物和气泡,增强粘性的效果是一样的。 踩得差不多了,人跳到池子里踩一遍,捡出一些踩到的石子。看他们玩得很轻松的样子,小时候的我也曾调皮跳进池子里,结果腿被黏住了根本拔不动。 然后把粘土放入砖模,挤压成型。把砖坯晾晒到特定程度后,入砖窑烧,烧好后浇水冷却,闷窑,促使砖内的红色高价氧化铁还原成青灰色的低价氧化铁。 烧窖的时候,得日夜盯着,不能睡觉,否则一个瞌睡就会毁了一窑砖。 青砖棱角分明,砌墙线条分明,白灰勾缝后非常漂亮。但是,耕地的粘土层只有一两米厚,烧制青砖取粘土,会毁掉许多农田。 而且烧制时做窑、烧窑、闷窑的工艺都很复杂能耗高要烧掉大量的木柴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为了保护耕地,政府限制砖窖厂从耕地取土,很多砖窖厂这才改成烧红砖。 红砖以山上的红粘土为原料,经过粉碎、混合后,以人工或者是机械压制成型,干燥之后用大火把砖坯里里外外烧透,再熄火让窑和砖冷却。 因为窑中的空气比较流畅,并且氧气充足,最终砖坯的铁元素就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所以它的颜色是红色的。 红砖的生产工艺比青砖简单,并且可以机械化生产,它的生产效率也很高,被应用得非常广泛。 但是红砖的表面坑坑洼洼,满是气孔,一抓就簌簌掉渣。一车红砖倒地上,棱角齐全的找不出几块。红砖举到一人高,放手落地上基本上会摔碎,而青砖用力摔也只会断两截。所以现在表演单手劈砖的民间高手都用的红砖。 红砖不耐水泡,洪水中红砖砌的房子只比土墙好点,被水泡的时间一长,容易垮塌。红砖还不抗冻,容易冻裂,容易被风雨侵蚀,所以现在红砖加钢筋水泥盖的房子都只能用几十年。 这样的质地,要是以前人都用它盖房,现在哪里还会有古建筑呢? 同时,青砖表现的稳重、庄严,富含文化底蕴,正符合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这也是古代建筑大多都用青砖不用红砖的另一原因。 青砖红砖原料一样,只是过去的砖窑和烧瓷窑一样,全进全出,为了缩短周期,烧好后湮水降温,砖变成青色了,不湮水就是红色的。 家乡一直用湖泊泥烧青砖,比地里的土更好,又疏浚了湖泊,又不侵占土地,一举二得。 青砖前期是氧化反应,后期是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特别耗燃料,成本高。就相当于瓷器,各窑口烧氧化气氛的瓷器便宜好做产量高,景德镇的瓷器是还原气氛,代价高难度大,但是瓷品最高。 青砖红砖用的土一样的。青砖烧好后要闷窑,即用稀泥封闭窑门,窑顶也要用稀泥做一个水田样,砖全部封死在窑里。几天后才启封,启封时间记不得了。红砖就不要封窑的。强度应该是一样的吧。封窑封不好,出来就青砖也有,红砖也有。 传统烧制青砖的烧制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烧成红砖,二是让红砖变青砖。青砖和红砖两者的区别是砖烧成后自然冷却为红砖,而让红砖变为青砖,则进行下面工序,第一道工序叫“隔窑”。 传统的cao作是这样的当判断窑内砖烧成后,要进行两项工作,一是加煤,二是密封窑体。 密封窑体的目的是通过窑体密封,隔绝窑外空气输入;加煤是通过煤炭燃烧耗尽窑内、砖坯内的氧气,两种方法结合,能快速耗尽窑内氧气,也就是还原烧结。 当达到还原烧结后,如何隔绝外界空气侵入,将这种状态持续到完全冷却,先辈们利用了水遇高温变为蒸汽的简单原理,也就是下水饮窑。 因为水渗入窑内遇高温,水变蒸汽体积膨胀,在窑内形成正压,正压隔绝了外界空气的侵入,确保了砖瓦在缺氧的气氛中一直冷却到无法再次氧化的温度,完成整个返青工作。 从隔窑密封到下水饮窑,再到开窑出砖,前两个工序一气呵成,且窑内砖瓦色泽的变化都是在人们无法观察到的情况下完成的,红砖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变为青砖的,就形成了模糊概念。 从cao作环节上由于隔窑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认为隔窑是为下水饮窑做的准备工作,而下水工作要持续几天时间,且要技能求很多。 例如初期下水与后续下水的水量不同,同时要防止短时间大量水进入窑内,以及饮水的连续性等,这些工作和要求人们能看到,cao作起来付出的辛劳也很多,所以,形成了青砖是下水饮窑后变成的概念。 而这一概念形成后,烧砖人并没有去澄清,这恐怕和保守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毕竟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这一套连续的过程砖瓦人很形象的称之为“闷青”,一个闷字,将青砖烧制的技术描述到了极致,也隐隐约约能观察到烧砖人的技术保守心理。 青砖变色是在还原初期开始的,还原结束,就已经完成了返青过程,饮窑的开始,也就预示着返青结束。下水只是保持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最后开窑,而不是下水饮窑工序造就了青砖。 由于某种失误造成返青失败,窑内砖瓦呈不同程度的青色、红色、青红色等,烧砖人称为“花窑”,砖瓦呈青红相间现象被称为“青红砖”。 青砖烧成青红砖一般为三类失误造成的,一是还原烧结时间不够,还原气氛和浓度没有达到完全耗尽氧份的要求,导致砖垛某些部位或砖的内部不同程度为氧化气氛下的红色。 例如不烧还原直接下水饮窑,窑内虽然能形成缺氧的还原气氛,但受还原气氛浓度、时间、温度等因素影响,还原气氛不稳定,就会导致青红砖出现。 这一点也证实了形成青砖的关键是烧还原过程而不是下水过程,例如一座窑完全还原如果需要3个小时,将其时间压缩为25小时,下水时间不变,其出窑产品则会出现“青砖红心”现象,砖体外部完成了返青,砖内由于还原时间不够呈红色,虽然下水时间没有压缩,但由于之前的还原烧结不彻底,导致砖体内部的氧没有丢失,青红砖现象就出现。 有些建筑物上经常见到的砖也呈青红砖,但形成的原因则不一定是还原不足造成的。如果仔细观察窑内不同部位出现的青红砖,一般有规律的出现在排烟道口附近、底层,或窑门、观火孔位置,之所以经常出现在这些部位,这要归罪与窑体密封不好。 在还原阶段或者还原后高温阶段,由于窑的密封不好出现漏气,造成外界的空气进入窑内,导致还原气氛不足或还原后回氧。 还有就是还原完毕后高温下水阶段下水量不够,蒸汽少窑内正压压力不足、不稳定,外界空气从漏气点侵入,也会形成青红砖现象。所以,青砖隔窑工序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窑体密封。 第三是高温出窑造成的再次氧化也会形成青红砖现象,烧砖人称之为“回火”。红砖中的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由于氧的丢失形成黑色氧化亚铁,也就是红砖变青砖的化学反应过程。 但氧化亚铁很不稳定的,遇高温会迅速氧化,再氧化成红色的三氧化二铁。从这一转换的过程可以观察到,红砖变青砖和青砖变红砖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烧结气氛,二是温度。 开窑时温度高是造成此类青红砖现象的元凶,虽然相对燃烧的高温来讲这时属于低温阶段,但由于氧化亚铁不稳定,易氧化的特性,砖体温度由低温到完全冷却满足了氧化的条件,这种情况下青砖颜色慢慢丢失,逐渐变成红砖或灰砖。 开窑时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砖的变色程度,高温为红色,低温为灰红色或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