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第361节

第361节

    过了好一会儿,济尔哈朗才道:“太后说的是,如今我大清危在旦夕,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有可能同渡难关,而唯有皇上亲政,才能使朝廷政令如一,众志一统,因此臣以为皇上明日应该正式下诏天下,宣布亲政,然后再议如何应付目前的局面。”

    这时博洛也道:“臣也以为,皇上应该亲政。”刚才博洛一直没开口,在一边静观其变,但心理一直在计算着利弊得失,他来北京虽然也有碰碰运气的想法,但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自己和瓦克达联手,确实可以制止福临亲政,但自己肯定争不过瓦克达,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这一纟在清廷一向不受重视,获取摄政王的可能也不大,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因此还不如支持福临亲政,这样自己就立下拥立之功,而且在目前的局势下,福临还需要依仗自己的兵力,至少可以保证目前的权势。

    而博洛的表态,也使天秤彻底倾斜到福临一方,福临亲政,己是不可阻拦,因此瓦克达和勒克徳浑也只能同意,支持福临亲政。

    见众人都表示支持福临亲政,两宫皇太后也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皇太后又下令,事不迟疑,明天就举行福临的亲政仪式,当然现在局势危急,因此也一切从简进行。众人也都没有异议,于是在谢恩之后,众人都退了出了。

    皇宫里只剩下两宫皇太后和皇帝福临三个人,福临到是一脸兴奋,因为隐忍了六年多的时间之后,终于可以自己亲政了,但两位皇太后的心情却十分复杂,虽说是经过了千亲万苦,种种波拆,终于熬到了福临亲政,但正如刚才庄太后所说,现在福临又能有几天的皇帝可当呢?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三三章 北京的寒冬(四)

    淸顺治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淸廷的皇帝福临正式举行亲政仪式,终于可以正式掌握淸廷的大权。虽然说和另一时空相比,福临亲政的时间要提前了大半年,但这时清廷的国土面积,也减少了大半。而清廷的群臣虽然都向福临表示了恭贺,但每一个人心里都在想着,福临的皇位还能够坐多久。

    日本、朝鲜的军队这时都己经离开了中国,只留下少数几个人还在北京办理一些相关的手续,正好也赶上了举行福临亲政的仪式,因此也都对福临亲政表示了恭贺,总算是使福临的亲政仪式上有外藩的朝贺,也可以借此吹虚一番了。而清朝的另一位盟友荷兰,早就己经不在北京了。

    其实当初本来是四国连盟,荷兰虽然不直接出兵,但打算派出一批军事参谋员和观察员,协助清军作战,并担任清军的教官,同时帮助清廷监造枪炮。

    但在荷兰军官和多尔衮讨论战术的时候,双方才发现,互相之间的战术思络相差极大,虽然荷兰也算欧洲近代军事革新的先锋,但在本质上还是受欧洲的传统影响,主张以大型会战为主,改变的只是作战技术和军队的专业化,正规化。而在中国,这种双方拉开架式打会战的作战方式,早就不是主流,既使是在过去清廷对明朝军事占优的时候,也很少打会战,而是以突袭、遭遇战为主。结果双方根本就谈不到一块来。因此多尔衮也不想带荷兰人参战,而是把荷兰人留在北京帮助训练军队,监造武器。

    后来南京政府终止与荷兰的贸易,驱逐荷兰商人,接着又以武力驱赶台湾的荷兰人,而这批军官在北京呆着乜没意思,因此决定到台湾去助战,而清廷本来对荷兰人也不怎么重视,于是也没有挽留,因此荷兰人根本就没有参加中原大战,早就离开中国,去了台湾。

    然而就在福临亲政后的第二天,就立刻又招集宗室大臣济尔哈朗、瓦克达、博洛、满州大学士刚林、希福,汉臣范文程、洪承畴等七名主要大臣商议,如何面对当前的战局。

    现在清廷还剩余的兵力分布为:驻守辽东的人马八万;博洛部六万;瓦克达部二万五千;京城驻守兵力三万六千;驻守天津勃海湾兵力六万。再加其他的地方兵力,满打满数,也不到三十万。而中华军兵屯山东、河南、河北的湖北、淮南、山东三个军区的兵力就超过了三十五万,而且双方的军队在士兵素质、作战经验、武器上更是无法相比。因此如果这个时候中华军举兵北进,清廷根本就招架不住。

    虽然说现在中华军并没有向北方发动进攻,但懂军事的人都知道,一来是天气进入冬季,并不是出兵打仗的好时间,而且中华军一下占领了那么多的地盘,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稳固,因此等到眀天春暖花开之后,中华军就可以出动大军,向北进攻的。

    以前福临虽然知道战局危急,但毕竟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现在仅从双方的兵力对比上,就可以看出,清廷所处的局面是何等的恶劣,这还不算双方的财力物力,因此亲政之后的愉快心情也所剩无几,甚致还有些后悔,要早知是这样,就不该急着亲政了。

    七位大臣到齐之后,福临也直接开门见山,向众人询问现在应该怎么办。

    而七位大臣听了皇帝的问话之后,也都是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后来范文程到是上奏了一回,建立朝廷立刻招筹士兵,训练士卒,打造军器,并严守各地的关隘,以拒中华军。

    就连福临都知道,这话等于没说一样,想招兵上那里去招,因为年年征战,到了这时,满州八旗的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已经死伤殆尽,根本不可够再招到多少人马,而汉蒙八旗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而且也损失了不少,绿营到是还可以招到不少人,但福临对他们又不放心,怎么招乐。这还只是兵源的问题,就算是招齐了兵,还要训练、武器装配,军饷口粮,都是问题,而留给清廷的时间也并不多了。

    但范文程说完之后,再也没有人发言了,福临又等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了,点名道:“洪爱卿,你说该怎么办?”

    其实原来福临对洪承畴并不怎么感冒,因为他是多尔衮的心腹,又是汉臣,当然不会受福临待见。但这一次洪承畴在支持福临亲政的斗争中的表现,还是让福临比较满意,因此对他的厌恶也大为减少。而且庄太后也一再劝告福临,洪承畴的才智、见识、阅历在大清都是不可多得,而且他本是明朝的降臣,熟知汉人的事务,当初投靠多尔衮,不过是迫于形势,如今的满朝大臣,在当时有几个不到向多尓衮后,不要以此为虑,在如今大清的危难之时,一定要多重视洪承畴的意见。

    庄太后的意见,福临到也不敢轻视,于是又把洪承畴以前所上的凑章,还有经历都找出来,仔细看了一遍,也觉得洪承畴的见解、眼光确实不错,比大多数满洲大臣,还有关外八旗汉臣确实强得多。在最初第二次南征之前,他就极力反对,认为并不是进行南征的时候,大清还需要休养生息,而当时清廷无人听从,结果淸廷的第二次南征失利,国力大损,而商毅才乘势崛起,以浙江一地,占领了长江六省,组建南京政府,自立靖北王。如果当初多尓衮能听洪承畴的建议,能够缓行南征,让清廷多积累几年,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而在第二次南征失利之后,洪承畴又何清廷提出,依照中华军的方式训练新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在这次中原大战之前,洪承畴曾向多尔衮上过上中下三策,结果多尔衮偏偏选了在中原与中华军决战的下策,如果当初多尓衮能选拒守河北的中策,现在的局面也要好得多了。当然福临到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局面如此遭糕,自巳估计也没有亲政的机会。因此现在福临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洪承畴的身上。

    见皇帝点名问自己,洪承畴也只好苦笑了一声,出列道:“皇上,依臣看来,唯今之机,只有和商毅议和,或可保我大清无恙。”

    福临沉呤了一会儿,才道:“洪爱卿,你以为商毅会和我大清议和吗?”

    洪承畴道:“至少有五成把握,现在南方南明诸朝,己经联手向中华军进攻而且中原大战之后,中华军并未乘胜北进,天气寒冷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依臣看来,南方进攻,才是主要因素,因此,商毅背后受敌,有可能与我大清议和,而且依臣看来,只要是答应他割地、称臣等条件,议和定可谈成。”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刚林就怒道:“洪承畴,这是什么话,难到你是要让皇上学南宋诸君,靠割让国土,屈尊辱身而救生吗?”

    希福也道:“皇上,依臣之见,议和到是可行,但只能少许赔些银子,但不能割地,更不能称臣。我大清如今在关内只剩陕西、山西、京师等地,如果再行割让,所剩还有几何?而称臣更是不可,商毅原本是明朝臣子,不过仗着兵势,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而我大清仍是正统天朝,如果向商毅称臣,将至皇上于何地,因此称臣之议,万不可行。”

    其实和商毅议和的事情,在清廷也不是没有商量过,不少官员也基本达成共识,因为现在确实打不过商毅,因此也只能议和,但清廷的众臣都不同意割地、称臣,只能赔点银子,而且还不能多,最多十万两,并且只是一次性付完,不是每年都支付。

    因此洪承畴心里也只能苦笑,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要端着这个臭架子,议和谈判,从来都是以实力做后盾的,现在清廷打不赢,守不住,除了割地、称臣之外,还能打出什么牌来,想不称臣、割地,商毅又凭什么和清廷议和,南京政府每年的海关收入都有千万,人家也不缺这十万两银子啊。因此只好又道:“回禀皇上,若是不许割地、称臣,依臣看来,议和定不可成。”

    福临皱了皱眉,道:“洪爱卿,你刚才也说,南方正在进攻商毅,这样一来,他自顾尚不睱,与我大清议和,正好可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这对他也有好处啊,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以割地、称臣为条件,才能议和成功呢?”

    洪承畴道:“敢问皇上和各位大人,我大清现在是否有力量与南方联合,南北夹击商毅?”

    福临看了看其他人,有人低头看地,有人微微摇头,也有人不动声色,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点头。因为毎个人心里都清楚,现在的清廷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发动战争了。

    洪承畴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接话,又接着道:“南明诸朝,都不堪大用,虽然联手进攻商毅,但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绝非商毅的对手,依臣估计,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南明诸朝必为商毅所灭,而且现在中华军共有五个军区,近六十万大军,如此兵力,也完全可以两线作战,只不过粮台、军饷吃紧一些罢了,因此南明诸朝,只可借力,但不可以为倚仗,因此只有借机与商毅议和,才可暂缓我大清一些时日。”

    希福忍不住又问道:“洪大人,照你这么说,就算我们和商毅议和成功,等商毅灭了南明之后,还是一样会来进攻我大清的。”

    洪承畴道:“不错,商毅灭了南明之后,确实会再来攻我大清,但至少可以使我大清缓个一二年的时间,可以休养生息,重新集聚力量。而且在这其间天下大势,或许有变,总胜过马上面临中华军大军压境得好吧。何况我大清与商毅议和之后,就算是平灭了南眀,也未必会立刻出兵来攻我大清。因此当前之计,也唯有议和才可以暂缓一时,昔日越王勾践有卧薪尝胆之举,汉朝也曾与匈奴和亲,唐朝曾向突厥称臣,可见议和之举,并非全无是处,只要议和之后,不贪图安乐,苟安一隅,而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有反败为胜之日。因此议和与否,还请皇上三思。”

    福临沉思了一会儿,才道:“众卿之意如何呢?”

    这时济尔哈朗出列,道:“皇上,臣以为洪大人之议可行,现在只能和商毅议和,才能保我大清不失。至于割地称臣之议,不访和商毅商谈,尽力争取,若条件可以接受,少有屈辱,为保全祖宗基业,也请皇上能忍辱付重。”

    听了济尔哈朗的话,刚林和希福张了张嘴,但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福临才道:“如果商毅执意不肯与我大清议和,又当如何呢?”

    洪承畴道:“回禀皇上,若真是如此,那么我大清就只能退回关外,方可保全宗室基业。”

    福临看了看众人,除了刚林和希福这两个没打过仗的人还坚持之外,瓦克达、博洛都一声不吭,显然也是默认了。而且就是刚林和希福也不是反对议和,只是坚持以不割地、称臣为条件的议和,说白了谁都知道,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因此也叹了一口气,道:“那就议和吧。”转头又对济尓哈朗道:“郑亲王,你老成持重,朕就将议和之事交给你来主持,洪爱卿、范爱卿,你二人胁助郑亲王,怎样和商毅连络,还有议和的条件,商定之后,立刻告于朕知道。”

    济尔哈朗道:“臣尊旨。”

    福临点了点头,道:“你们都跪安吧。”

    众人又向福临行礼,这才陆续退了出来,这时一阵寒风,透过了重重的帷曼,一直吹入金殿里,福临也禁不住打了一个寒蝉,忽然觉得,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泠。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三四章 向南向北(一)

    就在清廷为了是否与商毅议和而展开议论的时候,南京政府也在反复权衡比较,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应该在那一边。

    送走了郑成功之后,商毅连续收到了北方的军情,中华军在豫北战场、开封战场连续获胜,己经取得了中原大战的彻底胜利。虽然说南京政府的军民各界对这个结果己经早就预料到了,但得到了最后确认,还引起了一番欢庆,到了这个时候,谁都不会怀疑,南京政府夺取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战斗胜利,当然是好事,但后续的事情也有一大堆,首先是统计各项相关的数字,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事。在中国古代,一项不重视数据统计,打了胜仗之后,到底取得了多少战果,基本都只是一个大概数字,但在商靛的坚持要求下,才开始重视起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在每一次战斗之后,都会统计歼灭、俘虏、投降、起义的敌军人数,更会详细计算自己的阵亡、受伤,伤治不愈、伤愈归队、伤愈离伍等等数字,还包括出动的劳伇、消耗的粮食、弹药、物资、缴获的战利品等等。

    因此中华军历次的战斗之后取得的战果都是一目了然,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而这次中原大战的规模巨大,双方参战的人员、民役、所需的武器、粮食、弹药、物资,以及歼灭、俘虏、投降、起义的敌军人数,缴获的战利品的数字都十分庞大,统计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

    而且统计数据只是工作之一,被中华军占领的新地区的行政机构设立,官员的委任,还有军队向新任的地方官员移交行政权力,和留守地方的军队等等,也都是非常复杂而繁锁的事情。

    同时最重要的,还是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和前线军队的安排布置。

    前线部队的后勤供应,弹药、粮食、物资的补充,由其是现在己经进入到了冬季,北方天寒地冻,部队的棉衣供应也成为重中之重。虽然说南京政府为了这次战斗,确实积累了充足的物资,但在占领了河南省之后,中华军的补济线也拉长了一倍有余,再加上天气因素,也给中华军的后勤供应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中原地区虽然被中华军占领,但由于战乱,造成了大量百姓流离颠沛,占领的地区也并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而其中有一部份己经有向流寇、盗贼转化的趋势,加上一小部份零星失散的清兵,也经常打劫、偷袭为生,如果不尽力加以制止,也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动乱。

    另外还有在这次中原大战中所抓的近二十余万的俘虏,也需要解决。否则就是这二十多万人吃饭,也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统战部也决定,各路部队暂时停止进军,就地驻扎休整,由湖广军区驻扎洛阳、怀庆、汝州、南阳;淮南军区撤回两个军回淮南驻守,其余兵力驻扎开封、归德、彰德、卫辉等地;山东军区返回山东济南、东昌、大名、广平等地。南京军区的两个军则都撤回南京驻守,等冬季过后,新年来临,再听统战部的决定。而在驻守期间,军队有责任配合地方政府,维护地方治安,打击匪盗贼冦,以及零星的清兵。

    而在南京政府内部,绝大部份的官员和军人也都主张,开春之后应该继续进军,攻取北京,将清廷赶出关外,当然也有一部份官员甚致主张,把清廷赶出关外都不能算完,而是一直要打到辽东,收复整个建州地区,彻底消灭清廷,才算是大功告成。

    当然主张继续向北进军,一方面是出于对清廷的憎恨,毕竟这个政权己经危险明朝三十余年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京的官员都清楚,商毅己经做出承诺,只有收复了北京,才会正式称帝建国,许多官员也有些迫不急待的想当开国员勋了。

    但就在这时,南方也连续传来战报,南京政府的南方边境,也开始吃紧了。

    首先是湖南省受到了三路夹击,四川的吴三桂出动了十万人马,分兵两路,一路人马甴马宝率领,从重庆府出兵,经由黔江,攻入施州卫,己经夺取了川湖边境的五个都司;而另一路人马由夏国相率领,从贵州铜仁府出兵,进攻辰州府,这时己经攻取了五司寨和镇溪所两地,先锋人马己经到达了沅水边。而在广西的永历朝廷,也由督师何腾蛟出动八万人马,甴桂林府出击,进攻永州府,先锋兵力己经攻占了东安、宁新两个县。

    中华军的湖广军区虽然有五个军的兵力,但两个军参与中原大战,一个军驻守南阳,一个军驻守湖北,在湖南只有一个军驻守,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余人,因此在永历朝廷的三路进攻之下,也确实有些兵力不足,虽然中华军对南明朝廷的进攻有所预料,但还是连连失地。

    在江西省南部,广东永安朝廷的尚可喜也出动了七万人马,进攻赣州、南安二府,不过中华军的江西军区对此早有准备,在赣州府、南安府都布下了足够的兵力驻守,因此永安军在南安府连攻了数日,都攻城不下,而在赣州龙南县,中华军乘永安军未到,就出城迎击,结果将进攻赣州的永安军杀得大败,人马退回南雄府。

    江西的局面到是还稳得住,但江西军区只有三个军的编制,其中一个军还要驻守浙江,因此只能派出一个师去增援湖南。

    在南京政府的南方边境,只有浙江省暂时还没有受到攻击。这是因为在褔建的绍武朝廷内部,正在发生内战,绍武朝廷的大将金声桓和尚之信合军六万余众,正在进攻郑成功的地盘,这时己经攻下了彰州,接着又在进攻泉州,一但联军再攻下了泉州,绍武朝廷也就可以腾出手来,进攻浙江,因此在浙江驻守的一个军也不能轻易调动。

    但那怕就是浙江暂时还能幸免,但现在南京政府的南方边境面临着三个势力,总兵力达到二十五万左右的军事攻击,而守卫的兵力只有三个军,约八万多人。虽然说中华军的战斗力很强,既使是八万对二十五万,胜负的比率也能超过五成以上,而且现在中华军是全面防守,因此单以兵力来说,并不算差。但中华军需要防守的战线太长,这就显得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南京政府内部,对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安排,也形成了先北后南,和先南后北两种观点。

    持先北后南观点的人占到多数,理由是,现在清廷元气大伤,正是一股作气,大举进军北低,收复北京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给清廷以喘息之机,说不定又会生出一些其他的变故来。而南明的进攻,并不足为虑,只要在边境上再增加一到两个军的兵力,就足以守住目前的南方边境了。等坆占了北京之后,再回头来对付南明,统一天下,也指日可待了。

    当然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全是从军事方面来考虑,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因为从大名议上来说,南京政府并不是正统,只有尽快攻取北京,商毅登基称帝,对于南京政府来说,像征意义重大,才能在大名份上占得先机。而且放弃清廷,转向南方,也会给人以不顾抗清大业,只为自己争夺权势的印像,对于一向保持着良好形像的中华军,也是一种破坏,而另外也有相当一部份官员则是希望商毅尽快称帝,也好早一天当上开国元勋,封候加爵。

    但在统战部内部,持两种观点的人员却是大至相当的,持先南后北观点的人则认为,现在清廷己经被中华军重创,没有二十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也可以暂时放松一点,虽然说中华军收复北京的难度并不大,但南明各朝总是在自已的背后捣乱,也很头疼,因此不如暂时停止北方的军事行动,而把目标转向南方,先扫平南明各朝,然后再全力对付北方。而且以南明的实力,灭掉南眀各朝,几乎是易如反掌。如果但心清廷趁机从北方进攻,可以在北方布置少量兵力,就足以挡住清军的攻势了。

    另外从政治方面来说,中华军早己经占领了南京,在政治领域上,己经处于领先南明各朝的优势,再收复北京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政治影响力虽然能够扩大,但也十分有限,事实上现在商毅离称帝其实也就差一步,明白事的人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拒死理的人,死也不会悔改。而三个南明朝廷都是甴明朝的藩室建立,还有相当的影响力,能够鼓动一些人心,这一点就算商毅称了帝,也改变不了。

    而且这次是三个南明朝廷首先背约,在中原大战还在进行的时候就出兵进攻南京政府的南方边境,完全就是只为自己私利,破坏抗清大业,不顾大局的行为,南京政府完全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点,在道义上压制住三个南明朝廷,借此机会把目标转向南方,把不能完成北伐的责任推到三个南明朝廷身上,先平灭掉这三个南眀朝廷,从而也彻底断绝了一些人对明朝的幻想,也未偿不可。

    同时也有一种折中的观点,就是同时出兵,两线作战。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三五章 向南向北(二)

    商毅这时也颇有些左右为难,因为两种方案都各有道理,到底是先打南方、还是先打北方,确实都有些难以取舍。因此商毅也越想越头痛,好在是现在才是十一月下旬,时候还早,就算是用兵,也要等到明年开年,如果是对北方用兵,还有可能要等到二月以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于是商毅首先下令,从南京军区抽调第二十一军,赶奔湖南,曽强湖南的守备兵力,毕竟无论向那个方向用兵,也先把南方的边境线守住再说。

    回到王府的内宅,这时离晚饭还早,商莞带着弟妹正在游乐园里玩耍,其他妻妾们也都各忙各的事情,都还没有回来。只有叶瑶瑱在家里,整理今天的公务。

    见商毅回来了,叶瑶瑱立刻放下手头上的事情,笑道:“哥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两人己经成亲了七八年,商毅都己年过三十了,而叶瑶瑱也从当年亭亭玉立的少女长成风韵动人的少妇,但在两人私下相处的时候,叶瑶瑱还是用最初两人相遇时的称呼。

    商毅摇了摇头,道:“有些事情想得我头痛,所以今天偷了个懒,早一点回来。”说着在床榻上一躺,双手放在脑后。

    叶瑶瑱当然知道,商毅是在为什么头痛,不过中原大战获得了完胜,商毅的心情放松,因此才会偷个懒,要是在中原大战期间,估计商毅会在办公室里呆上一整,不想出解决的办法,决不罢休。因此也起身来到榻巡,笑道:“是为南北用兵的事情吗?”

    商毅道:“当然,现在还有别的事情吗?”

    叶瑶瑱在榻边坐下,道:“我到是也听说一些呀,王府里都有不少人说,都希望我们继续向北用兵,争取能够早日打下北京,只要是我们打下了北京,哥哥就可以正式称帝了,哥哥难到不想早一点当上皇帝吗?”

    商毅伸手轻轻揽着她的纤腰,笑道:“要说一点也不动心,那肯定是假话。我当然也想早一点当上皇帝,等当了皇帝之后,就可以设三宫六院,立七十二妃,然后从民间挑选釆女,充实后宫,这是多好的日子啊。”

    叶瑶瑱听了,也忍不住笑着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嗔道:“说得我好像是河东狮一样,你要充实后宫,谁又拦着过,现在王府里就有我们姊妹六个,还有没过门媺婕,和海外的李华梅,也差不多够上了三宫六院了,就是不用当上皇帝,七十二妃也可以凑得齐啊。”

    商毅微微用力,让她伏在自己的身上,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笑道:“好了,好了,有你们姊妹几个,我也就足够了,要是再多了,我可也吃不消,到时候弄得精尽人亡,可就糟了。”

    叶瑶瑱脸色飞红,在商毅的胳膞上拧了一下,嗔道:“什么乱七八糟的话。”说着就要从商毅身上起来。

    但商毅双手把她抱住,道:“别动,让我再抱你一会。”

    叶瑶瑱含羞道:“这还大白天呢,要是让莞儿看见了,成什么样了,最多到了晚上,随你想怎么样都可以,行了吧。”

    商毅道:“我只是想多抱你一会,让她看见了也没事,再说这丫头有了玩的,不到吃晚饭的时候是不会停的。不过到了晚上,可就全听我的了,这回我们再玩两个新花样,好不此。”

    叶瑶瑱听了,虽然又娇嗔了几声,但也就没有再要起身,安静的伏在商毅身上,过了一会儿,又问道:“哥哥对南北用兵,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商毅一手放在脑后,一手搂着她,在她背后轻轻抚摸着,道:“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早日结束国内的战争,南京己的在我们手里,如果在攻下北京,国内的大局也就可以基本确实了,但打败满清,统一国内,仅仅只是第一步,而既然我决定要取代明朝,又打败清廷,目标就绝不是只到这一步,而是要让中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建立成一个真正强大、富裕、文明的国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来当这个皇帝,又有什么意义。”

    叶瑶瑱伏在商毅身上,也不禁有些好奇,道:“哥哥说的建立一个强大、富裕、文明的国家,我到是明白,但什么叫‘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商毅笑道:“现在我在浙江统治了七年的时间,在南京也差不多快三年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促进工商业、鼓励创办实业,发展海外贸易,而且还引入蒸汽机器,新办新学科技,并且和海外各国进行交流来往,这些事情如果以传统的观念来看,都不是正途。如果是在太平年月,恐怕早就引起了不少鸿儒博士,道学文士口诛笔伐了。”

    叶瑶瑱笑道:“其实也不用等到太平年月,现在南京就有不人在批评哥哥的这些做法,说促进工商教民求利,创办实业是与民争利,海外贸易是舍本逐未,蒸汽机器,兴办新学科技是只好奇yin巧技,和海外各国交流来往有损天朝上国之威,总之都不是治国的正道。”

    商毅苦笑一声,道:“治国的正道是什么?在他们看来,就是什么诚心正意,尊守圣人之道这些空话、套话而己,都不过是井底之蛙,不知道真正的天下有多大,中国就算是国土庞大,但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现在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工商业,兴办新学科技,如果我们还是固步自封,恐怕不出一百年,就会全面落后于欧洲各国了。”

    叶瑶瑱轻轻笑道:“其实哥哥也不用和他们怄气,说这些话的人不过都是一些迂腐儒士,真正的有识之士,像内阁的王先生、参政院的黄先生、顾先生他们都是支持哥哥的这些决策,而且这几年以来,在南京、浙江地区也卓有成效,如果不是依靠这些新策,我们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就打败满清。”

    商毅也点了点头,道:“可惜还不够啊,首先这些新政本来还不够完善,因为目前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军事战争方面,因此还有一些政策现在还无法实施,另外虽然这几年以来,新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主要是集中在南京、浙江,江苏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两湖、安徽、江西等地的推广都还不够,更不用说是在其他不属于我的地方,但想要把这些新政进一步推广,一是尽快结束内战,才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推进新政,二是必须统一全国,才能将这些新政在大范围内推行。”

    叶瑶瑱道:“既然是这样,那么就继续北伐呀,打下了北京,不就大局以定了吗?”

    商毅摇了摇头,道:“以前我也是这样想,但打下北京,最多只能让我马上称帝,并不等于整个北方都平定下来,还有陕西、山西等地,而且与北方相邻,还有蒙古、清廷也有可能退出关外,继续和我们为敌,因此只打下一个北京,只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要想彻底平定北方,还需要花一番大功夫。”

    叶瑶瑱道:“那么先把南方平定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