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带着淘宝穿成七零女配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晚上睡得很踏实,第二天一大早,苏慢跟苏浪、苏向南一块把鹅和鸡送到铁锁大伯家,铁锁大伯已经在搭鹅圈跟鸡圈。

    “苏慢你们经常回来取鸡蛋,顺便回来玩。”铁锁大伯说。

    苏慢笑着说:“肯定的,咱们这里离城里近,来回跑也方便。”

    把鹅和鸡安顿好,苏慢他们返回,吃过早饭后苏寒山先带了一部分东西去城里,之后苏慢他们把东西都运上拖拉机,苏向东开车,他们几个带着大圣上了拖拉机后斗。

    拖拉机行驶在路上,想不到社员们都很羡慕他们。

    他们跟苏慢说:“苏慢,你们爸爸真有本事,能把你们都带去城里,以后经常回来啊。”

    “城里多好啊,干净,学校也比咱农村的好。”

    苏慢笑着说:“婶子,我这不是上高中了吗,就是图个上学方便,我们几个想住一块,这才往城里搬。其实还是农村好,地方宽敞。”

    那婶子也笑:“苏慢你可真会说话,可要常回来看看。”

    很快到了县城,家属院门前可以停放拖拉机,他们合力把东西往下搬。东西是一些家具、被褥、锅碗瓢盆之类的。有些不必需的东西就先放在老家,反正离得近,他们会经常回去。

    一进大门,苏向南就哇地叫了一声:“这地方不错啊,我想象的可是又小又破,要知道这样早就搬来了。”

    可不是,这院子一面靠边,两面环绕高大的杨树,可以说是自成一体,跟邻居们互不干扰。

    就连大圣都兴奋得吱吱叫,一进大门就蹿到院子里的树上,手臂拽着树枝荡来荡去。

    搬完东西,苏寒山去上班,苏向东又返回拉大顺小顺。苏慢他们收拾东西。一共四个卧室,他们觉得苏慢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就分给苏慢跟糖包各一间屋,苏寒山一间,苏向东、苏浪跟苏向南一间。

    大圣的小床安置在糖包的房间,一人一猴都特别满意这样的安排。

    他们就要在城里展开生活。除了苏寒山,他们的户口都在生产队,生产队会给他们分基本口粮,数量不多,他们几个现在都在上学,社员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加上自留地的粮食,苏慢还会趁他们不注意,时不时在淘宝买点粮食补贴,粮食问题不大。

    吃菜的话,这小院子可以种菜,老家院子也可以种菜,按时去采摘即可,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方便。

    上午他们收拾东西,下午苏慢带着弟妹熟悉周边环境,回来的时候一人拿着一根糖葫芦。

    舔着甜滋滋的糖稀,大家心情特别好,又发现住在城里的又一个好处,就是买零食方便。

    星期一早上,晨读后是班会时间,梁国栋宣布一个消息:“苏慢,县里给你安排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京城的京大,不用等开学,随时可以去京大报道。”

    京大!这可是她梦想中的大学。苏慢脸上焕发出明亮的神采,京大的工农兵学员,多好啊!这样的好事怎么落到她头上了呢!

    她感觉全班同学都在看她,好像一个巨大的馅饼砸到她头上,他们用嫉妒、羡慕的眼神看她,这可是工农兵学员啊,回来肯定能进个特别好的单位。她甚至感觉到一道道灼热的视线刺得她全身火辣辣的。

    现在没有高考,大家都想当工农兵学员。这是极好的转非农业、出人头地的机会。

    梁国栋说:“你们用不着羡慕,这是苏慢该得的,她两年前救了一名知青,被定为救人小英雄;她还向省里贡献了优质玉米种子,省里经过研究,培育出了大量良种,今年我们省就能大面积种植抗倒伏、抗病虫害的高产玉米,如果同时推广化肥,玉米产量能增加一倍,百姓都能够吃饱饭,不用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文化水平方面,……”他如数家珍一样历数苏慢的成绩,好像比苏慢自己还清楚。

    他说得慷慨激昂,同学们没有不服气的。他们已经知道新同学成绩好,没想到她还这么厉害,怪不得能免读高一高二,还能被推荐工农兵学员,相比较起来,他们什么都没做,嫉妒都没用。

    同学们原本心里的不平衡感全消。

    就连苏慢自己都被班主任的话感动,她这才意识到她比很多被推荐读大学的人都优秀,这工农兵学员的名额应该给她。

    等他说完,苏慢举手,得到允许后站了起来说:“梁老师,感谢县里的安排,但我不想当工农兵学员。”

    梁老师惊讶得眼镜差点滚下来,他赶紧把眼镜往上推了推:“什么,苏慢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

    教室里更是一片惊讶之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2-0523:20:50~2020-12-0711:44: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竹悠然10瓶;( ̄(工)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找上门了

    不是苏慢自大或者矫情不想读工农兵学员,实在是工农兵学员选拔没有一定标准,选上的人的水平参差不齐,连小学文化的人都有。尤其是恢复高考后,工农兵学员就不吃香了,甚至会被质疑能力不行。

    也就是说,还有九个月就高考,之后就会有正式录取的大学生,工农兵学员还没毕业含金量就大打折扣。苏慢自己能考大学,努努力的话京大的难度也不是特别大,所以她不稀罕工农兵学员。

    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苏慢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不去,她想来想去并没有更好的借口,总不能剧透高考要恢复的消息吧,她只能说:“我家里弟妹年纪都不大,我得照顾弟妹,不想离开他们太远。”

    她这话一出,不顾正在开班会,同学们都交头接耳起来,整个教室都很热闹,竟然为了弟妹不去读大学,这也太不可思议。

    她身后戴眼镜的女同学用钢笔戳她的后背,之后站起来说:“苏慢,其实你弟妹的问题不会太大,撑过这几年,等你读大学回来身份就不一样了,可以更好地照顾他们。”

    苏慢有点感动,她跟他们并不熟,这个女同学都能为她考虑。

    梁国栋也说:“苏慢,你一定要想好,这可是你跳出农门的好机会,你现在放弃以后基本上不会再有机会。”他觉得苏慢傻,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学生里出个工农兵大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有出息。

    在苏慢坚持之后,班会就这么过去。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住苏慢说话,说她欠考虑,放弃名额实在是太可惜了。

    看的出,他们觉得惋惜之外还有窃喜,同学有机会但是放弃,还跟他们一样只是普通百姓,好开心啊,怎么感觉跟过年似的。

    这是人之常情,苏慢能理解他们,看他们还都挺友好,就不计较他们的小心思。

    他们这边气氛热烈地讨论着,康秀云坐在座位上,手握紧拳头,手心里捏了一把汗。听到工农兵学员的事,她感觉血压狂飙,嫉妒得要命,直到苏慢放弃,狂跳的心才恢复正常,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苏慢是头发长见识短,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这才导致有机会都抓不住,可这下她不就有机会了吗?

    看到梁国栋走出教室,她跟着走出去,她紧跑几步跟上梁国栋:“梁老师,梁老师。”

    她环顾四周,见附近没有同学,于是鼓足勇气跟梁国栋说:“梁老师,苏慢不想读工农兵大学的话,机会浪费可惜,我是咱们班成绩最好的,能不能把这个名额给我?”说完,把一支崭新的派克钢笔递了过去。

    这可是派克笔,价值不菲,她相信梁老师见都没见过,肯定会想收下,如果能用这支笔换来工农兵学员的机会,超值。

    看着精致的笔盒和上面的英文字样,梁老师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蚊子:“康秀云,你别搞这一套。”

    他把视线从笔盒上移开,好像污了他的眼似的:“跟别的被推荐的学员相比,苏慢比他们还优秀,这个名额就该给她,羡慕也好,嫉妒也好,这样的心思收起来,歪门邪道更不要搞。”

    若是逢年过节,一些学生送些表示感谢的不算贵重的东西,梁老师酌情会收,可现在明摆着拿名贵钢笔换名额,功利心极重,这是对他师德的侮辱。

    康秀云的脸黑得像锅底一样,梁老师这义正言辞的样儿是给谁看呢?她拿着钢笔的手往前伸也不是,往后缩也不是,尴尬地悬在空中。

    梁国栋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不是我不想把这个名额给别的同学,实在是县里把这名额指定给苏慢,不是先有名额再挑选优秀学生,而是这名额就是苏慢的,她不去也没法给别人。”

    “再说,工农兵学员的推荐不只看学习成绩,除去学习成绩,咱学校还有不少学生在其它方面表现突出,就是有名额的话,可能也轮不到你。”说完,梁老师拂袖而去。

    康秀云像是兜头被人浇了一瓢凉水,僵立在原地,神色难堪地把笔收进衣袖里,眼睛里像似蹿出火苗一样盯着梁老师远去的背影,不想给名额就不给呗,说那么冠冕堂皇干啥?

    那可是工农兵学员,苏慢不想要,可她却求不来,她感觉被鄙视了,自尊心遭到了践踏,这让她如何心甘?

    她双腿像是裹满湿泥浆,步履沉重,艰难地挪进教室,正好有个同学拿着物理作业过来,也没看她脸色,上来就讨教题目。

    康秀云一肚子火气没法发泄,抓起对方的作业本扔到一边,迁怒地吼道:“问什么问,你自己蠢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别人又不是你爸妈,有义务给你讲吗?”

    那女同学想不到她会有这种反应,愕然又难堪,盯着地上的作业本,像是呆住了一样,一动不动。

    李晓谷帮她捡起作业本,指着康秀云的鼻子开骂:“不想讲就不讲呗,你扔人家本子干啥,别仗着你成绩好就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她又安慰那女同学说:“她就是这德行,从来不给别人讲题,生怕别人也学会了,显不出她来。”说完她看了看苏慢说:“要不你让苏慢讲吧,她应该会。”

    苏慢:康秀云拒接的活儿她接了,那不就是明摆着对着干吗,不过她不怕,她对那女生说:“我看看那题吧。”

    李晓谷拉着那女生坐下来,把作业本放到苏慢面前,苏慢看完题目,并不是很难,多亏她记忆力好,而且在上学之前她确实复习了一段时间功课。她拿出一张草稿纸,边写边给那女生讲。

    看着苏慢三人头凑在一起,特别亲密的样子,康秀云更难受了,为啥苏慢一来就那么受欢迎。眼见着更多同学围到苏慢书桌边上,她更急了,她会做那些题同学们不会她才有优越感。要是同学都进步了,那不就真像李晓谷说的,显不出她成绩好了吗?那她该怎么办?

    讲完题,同学们纷纷对苏慢表示感谢,有同学试探着问:“苏慢,想不到你物理也这么好,以后能经常找你讲题吗?”

    看他诚恳又期待的神情,苏慢说:“当然可以,不会的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只要我会,肯定会给你们解答。”她觉得县一中教学质量一般,但同学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都很努力,苏慢愿意跟他们接近,想让他们的勤奋感染自己。

    苏慢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教会了别人,自己依旧能够领先。她跟康秀云藏着掖着生怕别人赶上她之间的差别,除了人品,还有实力。

    她的话音刚落,人群外传来鼓掌声,苏慢扭头一看,原来是梁国栋跟教务处主任。

    梁国栋激动极了,朝苏慢竖着大拇指说:“自己有能力还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完全没把同学当竞争对手而有所保留,非常棒。”他又对着教务处主任说:“这一个多星期我一直在观察苏慢,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我真想不到会有这样优秀的学生。”

    苏慢:……怪不得这几天总感觉背后毛毛的?

    本来学校给他安排一个初中毕业生进高三班,梁国栋的内心非常抗拒,听说苏慢的事迹之后,他也只是想让她试试而已。他想的是,如果她学业水平不行,一定会跟学校反映,坚决不能让她留在自己班级。想从自己这里混毕业证,没门。就是那次数学考试,也是为了检验苏慢。

    他想不到苏慢不仅比别的学生成绩好,还乐于助人,毫无保留地给同学讲解各种各样题目,学业和品德俱佳。

    教务处主任也被他的情绪感染,频频点头:“老梁,得到你的认可不容易。”

    梁国栋过于激动,腔调都变了,文邹邹地说:“一个老师最大的幸运是得英才而育之……”尤其是本来以为是混毕业证的,结果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这种反差真是让人太惊喜了。

    苏慢有点惭愧,啥英才啊,只不过她学过,而且她那个时代教学质量更高一些。

    教务处主任来是跟苏慢确认工农兵大学的事儿,苏慢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了一遍。

    教务处主任说:“你想好了。”

    苏慢点头:“我想好了。”

    中午放学,苏慢在学校门口见到了苏向东,一中的初中部跟高中部分在学校两侧,互不干扰,但大门口在一处。姐弟俩回到家,苏大厨已经在系着围裙做饭,要是他能按时下班,差不多跟苏慢、苏向东同时到家。

    一实小离家属院也不算远,步行只需要十分钟,等苏慢喂完狗和鸡,又给大圣抓了一把花生,为了让大圣心情愉悦尽快适应新环境,苏慢还给它一只鸡蛋。刚忙完苏浪跟苏向南带着糖包到了家。

    相比住在生产队,他们上学路上节省了不少时间,随便溜达几步就到家了。

    苏向南一进门就嚷嚷:“完了完了,我在公社小学总考第一,现在差不多在班里排第四,主要是语文差点,等我期末考试,一定再拿第一。”

    苏慢笑着说:“这是好事啊,现在知道天外有天了吧,这样你才能进步。”

    他们五个现在都上学,肯定是住在城里,接受稍微好点的教育更好。

    她在自来水龙头下接了水,帮糖包洗手,边洗边问,“糖包在新班级感觉怎么样?”苏慢最担心的是糖包,她早上给糖包穿上粉色小裙子,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又给她书包里放了几支苏向东巧手自制的竹蜻蜓,让她带去跟同学一起玩。

    苏寒山正在炒菜,从灶房探出头来说:“我打过招呼,他们班主任会关照糖包。”

    看来苏寒山考虑得很周到。

    苏浪接话说:“我和苏向南下课就去看她,我们家糖包就是最好看的小丫头,还最受欢迎,大家觉得竹蜻蜓可新鲜呢,都爱跟她一起玩。”

    两个哥哥也像模像样。

    糖包扬起笑脸,脆生生地说:“有新朋友。”看她这样高兴,苏慢就放心了,她对糖包学习成绩没有任何期待,只要她开心,健康长大就好。

    给糖包洗完手,让她去洗自己的小衣服,苏慢又问苏向东:“你怎么样,第一天去学校。”

    苏向东说:“还好吧,不如上班自由,有很多知识要学,我在同班同学里年龄也算大的了,我也要争取跳级。”

    苏慢完全不担心他,过不了多久,苏向东就会恢复学霸风采。她把目光转向苏浪,苏浪嬉笑着说:“我啊,你还用担心吗?”

    苏浪的适应能力最强,只要他自己不觉得十四岁上三年级,年纪大丢脸就行。

    兄弟姐妹聊得热火朝天,午饭已经做好,主食是米饭,菜是腊rou蘑菇炖粉条,还有醋溜土豆丝。边吃着饭,苏慢问:“爸,是你给我安排的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吧?我给推了,不去。”

    她这话一出口,一桌子人都很惊讶,苏向东夹的一筷子土豆丝都掉在了半路上,他说:“啥,工农兵学员你都不去?为啥不去,那可是大学生,姐,你在想啥?”

    苏向南说:姐你咋回事?咱生产队那个大亮不就是工农兵学员吗,他毕业就在粮站上班,多风光,粮站还给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