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清穿]我给康熙当国师在线阅读 - 第162页

第162页

    孝庄一噎。

    青阳都想薅头发了:我都在自己观里宅着了,谁知道还能接到家庭调解?矛盾双方还有已经打入道观内部的……躲都躲不开。

    绝心沉声对青阳道:“请务必要拒绝他。堂堂大清太子, 怎么能这么任性妄为?这置江山百姓于何处?”

    “……??”孝庄向绝心投去异样的眼神,盯着看了一会后,老太太做了个生前绝不会做的姿势——提拳就打,“你怎有脸说!还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当初你抛下我与玄烨的时候可曾这么想过, 现在倒是说的头头是道!”

    绝心猝不及防,孝庄这一下也没留手, 直接把他给墩蹲下了:“施主, 施主冷静。”

    青阳看着家长突然内斗, 纠结了一会要不要劝架, 最后缓缓伸出手来,趁机将窗户悄无声息地关上,低头继续看信:“……唉。”

    青阳不禁叹气。通读全文,倒是能感到太子诚心,这心态也变了,并非为一时意气或争强好勇,看得出这段时间研读了不少道经,也感悟了不少,谈吐中颇有些超脱的意思。

    他回想起太子在历史中的命运——周岁即为皇太子,三十四岁被废,第二年复立太子,三十八岁再次被废,最终死于幽禁他的咸安宫中。

    对于太子来说,入道是否比在太子之位上饱受蹉跎更好呢?

    青阳有些犹豫,拿着信喃喃:“这要怎么办……”

    “嗯?”罗睺本来在旁边事不关己地看戏,谁想到小道士的态度居然动摇起来,“干什么,你还想同意吗??”

    罗睺这脾气又要起来了,一把抢过信怒道:“你自己说的,活人不收!这人来了睡哪?跟你睡一块吗???本尊不准!!”

    青阳:“……????”

    实属迷惑,这观里到底多少双标,刚刚说师尊陪弟子睡很正常的是您,现在说不准的也是您。再说了,他也没必要和太子睡一块啊!不能把大床改成双床吗?

    青阳想说的来着,想想估计罗睺会不开心,还是吞了回去:“我再劝劝吧。”

    青阳拿纸笔来写信,名为劝说,实则考验。看看太子对帝位有多少留恋,如果当真一点眷恋没有……与其让太子经历二立二废,幽禁死于咸安宫,倒不如引他入道,能不能升仙另说,至少落得一个闲散自由。

    因为青阳的及时救治,温宪的病情有惊无险。避暑的行伍略经波折后重新启程,顺顺当当地抵达热河行宫——皇帝的私人避暑山庄。康熙计划,再过一年,就派人来扩建这里,届时便将行宫改名为承德离宫,日后也方便木兰秋弥的时候来此歇息。

    一般来说,康熙会在五月左右启程来热河行宫避暑,九月或十月才返京,这么长的时间,当然不是说放暑假不工作了,而是将政治、军事、外交等一应事务,都搬到行宫来处理。

    张廷玉作为康熙信赖的年轻臣子,自然也得随行侍驾,这会儿趁着闲暇,康熙就在一边吃西瓜,一边批奏折:“……按张鹏翮的意思,这黄河堤坝修筑形势大好,也不缺什么银钱,唔,这瓜挺甜。”

    根本没有西瓜吃,只能喝热茶解渴的张廷玉:“…………”

    痛苦,折磨,蓝瘦,香菇。

    随行的还有不少老大人,看着康熙手边的小半西瓜偷偷咽口水。

    按照宫里的规矩,贵人进餐,每道不得过三筷。水果、糕点也是一样,不得多吃,以免暴露喜好,为人所利用。既然如此,那这瓣西瓜吃完,圣上是不是就会把剩下的瓜赏给他们了?

    哎呀……看这瓜,外皮还攀着冰霜,且瓜瓤鲜红,汁水饱满,能分一口也是这炎炎夏日中的一份享受啊!

    都眼馋着,众人就看康熙吃完一瓣,旁边的太监立马上来,又切了一瓣。

    康熙:“嗯?多切几瓣……”

    众大人们纷纷激动:是不是要分瓜了!

    康熙:“切大点,这么薄一片朕怎么吃得痛快?”

    众大人:“????”

    康熙完全是故意的,迎着众人的目光,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此时再神态淡然地抬头,冲着众人微微一笑:“让众位爱卿看笑话了。这瓜啊,是胤禟花重金,特地从开封买来孝敬朕的。朕虽然不爱吃这性寒的瓜果,但毕竟是胤禟的一片孝心,倒也不方便分与各位大人了。”

    众大人:“……”

    张廷玉:“……@#¥@¥%@”

    虚伪!装模作样!不要说了,既然没打算分,那倒是别端到他们面前吃啊,分明就是故意炫耀!

    臣子们低头腹诽,手上的工作却不断,足足耗到了日落西山,康熙才总算是将剩下的西瓜消磨干净,中途感慨了数次西瓜好吃,但他不喜,只是不忍浪费儿子孝心,听得张廷玉脑袋嗡嗡儿的,越发想死了。

    此时已时值傍晚,张廷玉混在诸位大人身后,向康熙告退,怀揣着沉重的心情回到自己的院落中。

    南书房地位特殊,在职的官吏每日替康熙撰述谕旨,除非离职或告假,基本都住在紫禁城或随行在皇帝身边。好在与家人之间尚可书信联系,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也是随行官员之一,进了门,服侍的宫人就将张英的信交给张廷玉。

    “有什么事好特地写封信来的……”张廷玉兴致不高地在桌边坐下,就着烛火一看,“……”

    【吾儿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