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农门骄在线阅读 - 第69节

第69节

    王太后自负一笑,“他膝下,很快就会只有你六弟一个儿子了,至于皇上……”她脸上的冷酷之色一闪而过,“若是你六弟到时不肯罢手,那便是他的命数了。”

    “母后……”寿章长公主震惊的看着王太后,见王太后眼底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回避与退缩,她终于不再对王太后报以希望,她转身就要往外走。

    “丽质!”王太后形容冰冷的喊了一声。

    寿章长公主没有停留,继续往外踉跄的奔去。

    “你尽管去告诉皇上,看看皇上会不会为此就放过玉华,放过玉楼,忘了馨妃的死!”

    寿章长公主仓皇的步伐骤然停下,摔倒在地。

    看着女儿的背影,王太后叹息一声,柔声安抚道:“丽质,听母后的话,你们三个,都是母后的亲骨rou,母后总会想法将你们都保全下来。只是母后亏欠你六弟太多,你放心,待你六弟登基,馨妃也罢,宋玉梳也罢,都是过眼云烟,不会再有人提起,至于明澈,到时母后哪怕拼了性命,自会让他有个王位。”王太后顿了顿,继续道:“母后将一直压在心里的事情告诉你,就是想让你帮帮母后,将事情料理妥当。这些日,你要看着玉楼。”

    王太后这番话化作云烟在寿章长公主耳边缭绕了几圈,却一直没能滚到她的心里。她怔怔的坐在殿中,明明身后是至亲的生母,却觉得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了她一人,没有儿女,没有丈夫,如今,连母亲也失去了。

    她举目四望,依旧是熟悉的永宁宫,头顶依旧是描金的九凤,一切都一样,可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她望着望着忽然泪流如海,再也无法阻止心口破掉的地方不停窜进来的冷风。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的很费劲儿,本来还想撸点的,明天再说吧,大家晚安。另外再一次呼喊大家收藏下我的作者专栏嘛,看着那个数字不动好伤心啊,最近订阅还刷刷的降,难道你们都抛弃我了吗?大哭。

    ☆、第86章

    “石定生还在外头?”昭帝批完一本奏折,随之丢下,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石大人一直跪在外头,奴婢让宫女去请石大人进来,可石大人就是不肯。”新任的御前太监总管冒姜以前是在万和宫伺候的,还拿捏不清楚昭帝的语气。昭帝每说一句话,他都在心里捏着心掂量了又掂量才敢回答。

    昭帝一手捏着玉勺,一手端着碧玉碗,轻轻搅动了两下碗中的汤汁,旋即笑道:“既如此,就让他跪着罢。”

    若是别人,冒姜听闻昭帝这话,自然不敢多言。可外面跪的是石定生,不仅是三朝元老,更是帝师。若真有个万一,朝堂喧哗起来,他这个在御前伺候的太监只怕也讨不了好。

    他察言观色,发现昭帝脸上并无动怒的神情,就小心翼翼提了一句,“皇上,您瞧瞧这天色,虽说快入夏了,可还有些凉意,要不奴婢给石大人送件衣裳?”

    昭帝唔了一声。

    冒姜如闻大赦,赶紧弯腰退出去殿外。

    一看到跪在殿门汉白玉石道上的石定生,冒姜就哎哟一声,上前低声劝道:“石大人,您这是何苦,皇上正在气头上,要不您隔两日再来?”

    冒姜试探的一句话并没有得到石定生的应和,石定生眉眼都不曾抬一下,冷冷道:“不必了,皇上若不肯听纳老夫的谏言,老夫便在这里跪死就是。”

    冒姜一下就苦了脸。

    你跪死了倒是小事。横竖风光也风光过了,家里子侄都安排好了,皇上就是再置气,该给的赐封还得给。可怜我这才上来的总管太监,只怕到时候站出去就给那些大臣一人一脚踹在地上踩个稀巴烂。

    文臣就是瞎折腾,明明就是人家母子的事情,偏偏要来闹腾的欢,也不看自个儿多大岁数了。

    冒姜又说了两句好话,始终不见石定生松口,无奈只得叫了个小太监把件外衣给石定生加上,他自己又没精打采的折回神安殿。

    方要进殿,一个小太监就匆匆过来小声道:“冒公公,李大人求见。”说完生怕冒姜不知道一样,加了一句,“就是石大人的那个关门弟子,大理寺少卿李大人。”

    “李廷恩?”冒姜心里一喜。

    这个李大人可不一般,前头被太后娘娘破例弄去兵部,后头皇上就为了他跟太后别了一回,没多久便生生将人又放到大理寺。

    他嘴一歪,吩咐小太监,“把石大人给公公看仔细了,要有个插翅,公公剥了你的皮。”

    “您放心,您放心。”小太监点头哈腰急忙应下。

    冒姜嗯了一声,没再看小太监,快步进了神安殿,在昭帝依旧在喝汤汁,就慢慢上前小声回禀,“启禀皇上,大理寺少卿李大人递了面圣的牌子。”

    “李廷恩进宫了?”昭帝感兴趣的挑了挑眉,玉勺落在玉碗中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他看了看殿外,感慨道:“石定生门生遍天下,在京中的便不下十人,唯有一个李廷恩入了宫。”

    冒姜就在边上垂着头。

    “传旨,让李廷恩来神安殿见驾。”

    听见昭帝这一句话,冒姜如闻大赦,赶紧应下了找人去宣李廷恩过来。

    李廷恩才一走上去往神安殿的廊道,远远的就看见石定生跪在殿门外的石道上,他蹙了蹙眉,递了个绣袋给前面领路的小太监,小太监颠了颠分量,脚下的步子便不着痕迹的加快了。

    “老师……”

    “廷恩,你如何来了!”石定生见到李廷恩,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就浮现出无可奈何的神色,“你这孩子,赶紧回去。”

    李廷恩打量了一眼石定生身上批的半旧外衣,一看便不是御赐,倒有些像是宫中太监们平日出宫时所穿。

    “老师……”他左右看了看,发现周围的太监与护卫都自发站得远远的,也没有催促,心里就有了底,他弯腰低声道:“老师,您入宫是不是要劝皇上?”他没说说劝什么,但他知道石定生必然明白意思。

    人都来了,看李廷恩的神情石定生也知道他不会轻易出宫。能有这样一个门生,石定生心里也觉得慰藉,又觉得有些失落,他神色复杂的叹了口气,“你这性子。唉,为师已见过皇上,只是皇上不肯听为师的谏言。你既已入宫,便尽尽臣子的职责,面圣时想法子再劝一劝。”他说着顿了顿话,叮嘱道:“若事情不成,你便不用说了。为师一把年纪不打紧,你却不同。”

    李廷恩轻轻点了点头,道:“老师放心,我有分寸。”

    有小太监就过来催促了一句,“李大人,您快进去罢,皇上宣了。”

    李廷恩冲石定生使了个眼色,大步去了殿中。

    昭帝一看到李廷恩,就露出舒心的笑容,叫了免礼,随手值了个位置,“赐坐。”

    冒姜赶紧亲自去端了小凳子让李廷恩坐下。

    “李爱卿今日入宫,可是朕交付给你的事情已有眉目?”

    李廷恩恭敬的道:“回皇上的话,皇上旨意,微臣片刻不敢相忘,事情的确已有进展。”

    “大善!”昭帝夸赞了一句,笑道:“既如此,以如今的情势,想必不等多久,朕便能听到爱卿的好消息了。”

    “微臣必不负皇上厚望。”

    见到李廷恩没有如其他人一样诚惶诚恐的谦辞,而是一副颇有自信的样子干脆利落的应下了,昭帝忍不住又是一笑,“看样子,朕得多用一用新科的进士们,那些老臣子,坐在位置上太久,浑身的骨头都坐硬了,在朕面前,只会满嘴的虚词。”他说着看向李廷恩,眼神幽深,“李爱卿以为,朕说的可对?”

    面对昭帝如此明显的试探,李廷恩就没法再沉默了,他默了默,起身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

    昭帝看着他,淡淡道:“有话就说罢。”

    “还请皇上屏退左右。”李廷恩没有直言,而是提出了个请求。

    “都下去。”

    冒姜早就不想呆在这儿受池鱼之殃了,他赶紧弯腰将殿中的宫人们都带了出去,还贴心的让人合上了殿门。至于宫中的规矩,昭帝的安危,冒姜一点都不担心,在他心中,遵旨办事才是最要紧的。

    前殿内一时陷入一片静谧。

    昭帝打量沉默不语的李廷恩片刻,道:“说罢。”

    李廷恩起身拱了拱手,“皇上,微臣以为,老臣虽老,心意却忠。”

    “呵。”昭帝冷笑道:“你是在为石定生说话?”

    李廷恩没有辩解,很干脆的应了一声是。

    “你可知石定生入宫说了什么?”昭帝神色有些微妙的问了一句。

    即便没有亲耳听到石定生所说,可李廷恩大致都能猜到石定生会说什么。

    “此次老师入宫,只怕是为了劝皇上与太后暂止干戈。”

    昭帝转了转手上的玉扳指,“你认为石定生说的是对的?”没等李廷恩答话,昭帝就嘲讽的笑了笑,“李爱卿,自你答应朕接下宋氏一案,你便已无退路。”

    当然没有退路。这一点李廷恩不用人提醒都很明白,所以他同样很希望王太后早些放还朝政。可这一次,他入宫是为了保住石定生这个恩师。

    李廷恩静默了片刻,直到昭帝都要再次讽刺出声,他才开了口,“回皇上的话,微臣以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皇上既已行冠礼,便早该亲政。”他旋即话锋一转,“只是太后娘娘明日便是千秋寿宴,近日又病势沉沉,政务归还,事情繁杂,大可由钦天监选个好日子再行定夺。”

    “又是这一番话。”昭帝眼底冰凉,脸上挂着不屑的笑意,淡淡道:“若朕不想等了又如何?朕已经等了十六年,八年前,朕这个天子,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号都没有!”

    谁能相信,大燕天子,堂堂万民之主,被亲生母亲以怀念先帝的借口整整八年没有属于自己的年号,每一次朝臣上奏,看着还在沿用先帝时的年号,昭帝就能感觉是一个巴掌重重的打到自己的脸上,他挨了八年的巴掌。然后他他的亲生母亲,继续用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让他立后,把后宫和前朝一起死死的把持在了手中。

    民间的男人有了十两银子还能娶一个满意的妻子,他只能凭借着生母的怜惜,从一群出身卑贱的宫女里挑两个出来发泄,甚至这些宫女,他都得必须最宠爱出自永宁宫的!

    日光从木格窗上的琉璃射进来,落在昭帝的脸上,让他狰狞的神情显得分外清晰,他阴狠的目光准确落在李廷恩身上,平静的质问,“李爱卿,你告诉朕,若朕不想再等,又当如何。”

    李廷恩面无表情的直起身子,在昭帝面前长长一稽,“那便请皇上下旨,令太后退居西山行宫。”

    原以为李廷恩会继续想出一篇道理来说服自己的昭帝愣住了,他定定的看了看李廷恩,忽然笑了,“李爱卿,你果真不同啊。”

    自己这个天子在他面前毫不掩饰对太后的愤怒,他就敢在自己面前提出一个更容易叫士子清流们斥责的做法。不仅要借太后病重虚弱的时候彻底亲政,还要把太后远远的赶到西山去,连后宫斗不让太后住了。

    昭帝玩味的笑了笑道:“李爱卿可知此言一出,传到朝臣耳中,只怕连石定生都会痛责与你。”

    李廷恩当然知道。

    这么多年,为何王太后能一直稳稳摄政,甚至在以前王太后手中还没有掌控住兵权的时候都能如此?

    不可否认,王太后前面几年执掌朝政的时候,除去重用外戚与洛水宋氏之事,王太后算得上是一个颇有见识的女子。至少王太后重视吏治清明。也许是因朝臣世家清流反对王太后的人太多,王太后为了铲除异己,所以王太后不像大燕历任皇帝,对世家颇为容忍纵容,但凡出自世家的官员,在任上若有罪行,在别的皇帝手中会轻拿轻放,在王太后手中,却敢于挥起屠刀。贪官污吏,因此闻风丧胆。

    大燕水路最重的运河,是在王太后的手中彻底将南北贯通。年年泛滥年年遣工部重新修筑堤坝依旧无法约束的泾河,是王太后在连斩了五名工部官员之后才有了有了牢固的堤坝,泾河至今,已然七年没有发过大水了。

    王太后,以前在民间其实颇有一番威名。就算是宋氏之事,若不是牵涉到寿章长公主,成为皇室与世家对敌的典范,王太后所受到的非议不会至此。

    说到底,王太后以女人之身掌管朝政,就算做出无数成就,大燕上下依旧不会将王太后放在眼中。尤其是那些最重规矩的世家望族,他们传承百年千年,所拥有的底气便在于世俗的旧规,而旧规,更多是约束女人的。因此世家反对王太后,王太后只能用更血腥的手段来镇压,最后世家受到重创,更加愤恨王太后,由世家掌控的文臣清流士子一派,便会整日作诗写文讽刺王太后以月凌日。士子作为喉舌,民间那些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的信息都来与他们,百姓信任他们,在百姓眼里,慢慢王太后便成了一个祸国的妖妇,天理不容。

    说到底,这是一个女人和整个制度的争斗,不在后宫,不在前朝,王太后,挑战的是历史!

    也许,一个倔强的女人,发现无论如何走都是走到陌路之后,就选择了最疯狂的做法。

    绝不还政,玉石俱焚。

    这似乎又是每一个曾经杰出又有着非同一般的固执品性的人会走的道路。只是士子文人们痛恨王太后以女人之身压在头顶,让他们这些七尺男儿必须低下头颅,对一个女人折腰屈服,又讲究根深蒂固的道德礼仪。

    若是别人乱政,别的女人乱政,他们可以不惜死谏逼迫皇帝亲政,偏偏这个女人是皇帝的母亲,不是皇帝的妃嫔,不是皇后。在以孝道治天下的大燕,天子身为天下人的表率,如何能够使出威逼生母的做法让天下人唾弃,如此一来,民间有样学样,岂非礼乐崩坏,天下大乱?

    也正是因此,朝臣们总是一面在朝堂上竭尽全力给王太后压力,不让王太后掌控住一切,坚定的站在昭帝一面,一面又始终对王太后手下留情,并且阻拦昭帝使用更极端更无情的做法。他们似乎一直相信,王太后终会垂垂老矣,而昭帝,才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并且如日方中。

    就连石定生,亦是如此。

    李廷恩觉得自己很能明白石定生的心态。

    作为永溪石氏出身,一个传承千年的世家子弟,礼教二字已然和自己这位恩师的骨血混合在一起,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剥离。所以恩师入宫劝说昭帝,一面是不能接受天子用这样冷酷无情的做法,趁着生母病危,用亲外甥女要挟生母,这完全违背了孝道。一面就是为了忠君,不愿意隐忍了近二十年的昭帝在此事传出后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可李廷恩的看法却决然不同,孝这个观念,在他心中有不同的灵活用法。

    这一次,若能劝说昭帝将步骤放缓顺利救下石定生也可。若不能,那么就要劝说昭帝一击即中,让王太后彻底远离朝政,甚至不能留在京中,继续保有暗中的威信。当然,如若可以,李廷恩很想劝昭帝送王太后去陪伴先帝。这样才是杜绝后患最完美的做法。

    一个本就病重的老人,还不肯放下朝政,多方cao劳,在这个关头,王太后出现任何事情,几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一旦王太后崩逝,不会有人去胆大包天的猜想是昭帝动的手,朝臣们的只会静静的一边守上国孝,一边恭贺昭帝亲政。

    可惜,终究不行。

    这番心里话,李廷恩很清楚无论如何不能在昭帝面前说出来,他躬身放缓语速,“回皇上的话,微臣一直以为,胜者为王。”

    “胜者为王……”昭帝咂摸了一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忽然纵声大笑,“李爱卿,朕真是越来越喜欢你了。”他虚点着李廷恩,笑道:“你是只苍鹰,朕很庆幸,你是出自石定生门下。”说着他有些古怪的笑了笑,“石定生有诸般顾忌,忠君这一条,朕倒是不担心的。”

    李廷恩心里一沉,脸上却没表现出来,只是道:“未知皇上可有定夺。”

    听见李廷恩的话,昭帝哼了一声,淡淡道:“还是那句话,朕等不了了。”他就盯着李廷恩,目光发沉,“太后去不去西山,朕自由定夺。至于李爱卿,想法子让石定生回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