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玄幻小说 - [综漫]木叶今天也很热心在线阅读 - 第152页

第152页

    木叶吐露出恶魔的低语:“根据本地区新修订的法规,对十二岁以下的孩童进行虐待,致使被害人受伤的,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扣除三百积分点,若是有再犯,情节严重者,处罚翻倍。”

    罚款没有用,本来这些农民家里也没有财产,那没关系,扣分就行了。在积分制实施的这片封地,百姓们已经把分看得如同性命了。

    农民的眼里流露出不解的迷惑--他没听明白,不过不要紧,木叶好心解释了一遍:“就是你要坐两年的牢,扣三百的分。”

    这回听懂了。那农民脑子里“嗡”地一声,什么都没了。

    “不…不,怎么可能!又不是、又不是只有俺一家这样做!那么多家都这样打孩子,凭什么就抓俺!”

    “放心吧,我尽可能做到公正处理。”木叶的眼睛弯成月牙。当然是为了杀鸡儆猴啦。

    孩子是希望,是宝贵的财富,是国家的未来。

    他们不该是给大人泄愤的工具,不该被迂腐的家庭困厄于一亩三分地,他们有自己完善的人格,也绝非是父母的所有物。

    “还有--”木叶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落在农民的眼里却胜过鬼怪的可怕,“新追加的条例,每家规定年龄范围内的孩子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这是义务,做不到的一样扣分。”

    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这些人的观念是不可能的,有那个闲工夫挨个劝说,不如姿态强硬一点,直接颁布法律法规。

    明文规定了惩罚项目,人类是趋利避害的生物,自然知晓怎么做才最有益于自己。

    对啊。

    想着想着,木叶脑海里顿觉一片清明,思路畅通无阻。

    她不用自己手把手去引导,她站在上层,只用制定好游戏规则,资源又掌握在她的手上,何愁别人不听话呢?

    她真是魔怔了。

    “把这孩子的积分牌拿来。”木叶伸手,“我带她去报名,别耍花样,如果你不想更倒霉的话。”

    事情的解决毫无悬念。

    有木叶在,做什么都一路绿灯,那个女孩最终把自己的名字登在了入学名册上,还得到了住宿的名额。

    带回了这一个后,木叶就瞬身去了贵族府。

    她之前是有点生气的,还想着就算她亲自上手去揪也要把那些孩子们给捞回来,后来才发现,根本无需这么麻烦。

    被动不如主动,她为什么不堵住那些人的退路,让他们自己乖乖把孩子送过来呢?

    木叶让两个贵族修改法规,把“受教育义务”的概念融入了新条例里。

    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教育,都必须按规定修满一定的学分,学期修满后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持证书者,具有积分兑换优先权,公务的岗位入职也给予优先考虑。

    学分和积分挂钩,五比一的兑换率。

    孩子在学校获得的学分可以兑换为积分,成绩优异、评选评优、比赛获奖者能得到额外的加分,与之相对的也有违纪违法的扣分项。

    学校包吃包住,学费公家出,最大程度减免家庭负担。

    “受教育义务”是现代才有的概念,木叶想在这里实行,就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打底,换句话说,就是要给足福利,保证这个“义务”不是一纸空文。

    好在这里的生活水平线低下,在这里的“充实物质基础”的概念就是吃好穿好,不会挨饿挨冻,这点程度,木叶还负担得起。

    当然,既然都写进法规了,那么到了规定年限还不让孩子入学的,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了。

    木叶欢迎大众检举,也自己成立了个纠察小队,不定时不定区检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立刻上报。

    不只是孩子要受教育,木叶还强调了一下,大人们也要开始“扫盲”了。

    不求你做到多好,常用字词总得认识吧?总得会写会算吧?最低限度的知识要求,但凡是个有脑子的,都能学会吧。

    三个月,木叶要求扫盲率超过百分之六十,届时将举行一次集体考试,通过的人颁发证书和奖状,当然,这也是能加分的。

    有分数就有动力,木叶越来越体会到当初建立积分制是多么明智的抉择了。

    这里未来要成为她的后备粮仓,甚至可以说是木叶村的大后方,她可还打算把书店开到这里来呢,别思想没跟上,闹出了笑话。

    另外,受今天的事情启发,木叶顺势又推出“反家暴法”,提倡建设和睦家风,反对暴力解决问题,对家庭成员无故虐待的,一样遭受处罚。

    本来人数就少,生活环境困苦,彼此之间还要互相伤害,这不是平白的内耗,折损她的劳动力吗!

    把草案拟好,木叶先给了千手一水一份:“之后的新闻台内容有了,给我往死里宣传这些新政策。”往人们的dna里刻!

    一水小jiejie捧着一沓文纸:“……好的。”

    然后木叶就抓着两个贵族,开始二修三修草案了,细则一个个提出,反复斟酌,圈定界限--这些事情最为麻烦,但又不得不做。

    等木叶忙活完,把新修的法律颁布出台时,封地上已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行动,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字词标牌,横幅标语,还有每天到了时间,就能听见学堂远方传来的欢声笑语。

    在政策宣传过后,果然送孩子来上学的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