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修真小说 - 薄幸美人在线阅读 - 第25节

第25节

    “我好似还闻见他一身酒气,脸色酡红,莫不是已饮得尽兴了?”连映雪火上浇油。

    四小姐自然按捺不住,轻轻怪道:“这糟老头子倒是越来越过份了!”

    “我看你同三公子把酒另藏一个地方比较稳妥。”连映雪好心谏言,世瑾很是信任她,道:

    “我也觉得放在药泉始终不安稳,但又搬到哪去好呢?”她暗暗沉思,忽灵光乍现般道:“世上最不安稳之地即最安稳之地,我这就找三哥去,让他和我一块把酒搬回酒窖!”

    连映雪点头称是,待四小姐将那些酒勾取了又搬回酒窖,也够忙一阵了,但连映雪还想起一事,只向四小姐招手道:“世瑾meimei留步,过来瞧瞧这玉镯是谁平素戴的?”

    凌世瑾近前了,取出匣内绢帕里裹着的玉镯,展开了捧在手上辩认了一番,疑虑道:“这是我们凌家家传的玉镯子,祖母生前常戴在手上的!她死后埋棺时我母亲还命我们在庄内一番好找,说要拿那镯子陪葬。映雪姊你是怎么找着的?”

    “原来是这样贵重东西,我是适才在晤歌亭捡到的。想必是凌老太夫人生前一时不慎落下的罢。”连映雪已了然,便又道:“它既是凌家祖传之物,放我这里也不妥,四小姐自己收起来罢。”

    凌世瑾依言收进袖底,却看见匣内还有一双绣鞋,只是不解,连映雪借机便又问道:

    “你可有留意到容姨裹了小脚?”

    凌世瑾低头想了想,道:“是小脚来着,但容姨走起路来像阵风似的——从前我们姊妹常常拿小脚的事取笑她,说她白辛苦裹了脚,行事却一等一的利索爽快。”

    “原来如此。”连映雪点点头,这时才故意赶她道:“我缠了你半会,不知凌老太爷是不是又多喝了两盅?世瑾meimei快去看着罢。”

    凌世瑾想起正事,急急提裙就奔出了和光山房,连映雪看了不由好笑,世瑾说容姨说得生动,她自己风风火火起来,不也转头就忘了贤淑仪态?怜她如此天真烂漫,若与眼前心思深重的白无恤作一处,恐怕只会像风霜严逼下的落花般命薄。凌伯父为她计深远、慎重托付并不是没有道理。

    连映雪一面怜惜凌世瑾,一面却暗自嘲笑起自己来,她难道不也是城府深重之流?惟有世瑾得父兄疼爱,娇生惯养出这般天真烂漫心肠,连映雪竟是学也学不来的。她只道幸或不幸,冷暖自知。

    顾为川看映雪儿一番行事,不禁琢磨起她的用意来,却见她秀眉微蹇,转而翩翩起身,立到棋局旁,只体贴问道:

    “心事忧愁?”

    连映雪展颜一笑,若有深意道:

    “我听凌伯父说起一桩往事……”

    她费时半晌,细细将桃花村之事悉数说给了眼前这两人听,言罢忽然问道:

    “若真是幼童回来复仇,一旦落网又该如何处置?”

    白无恤放下棋子,弃了局势,边拿湿帕子拭了拭手,边徐徐答道:

    “这有什么好为难的?此事既是凌家劫数,凶徒一朝被擒,自然也是由他们自个儿定夺。你虽然好心为他们查案,但凶徒是生是死又与你何干?”白无恤撇清得轻巧。

    顾为川晓得映雪儿的心软,但他心底是认同白无恤的,所以宛转劝她道:

    “可怜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这幼童已长大成人,他犯下命案虽是因为心魔所致,但仁慈纵容恐怕也不是办法,若他被擒,交给凌家人处置确实是最稳妥的法子。”

    连映雪自己也不晓得为何一刹生了犹疑,兴许是她隐隐直觉这凶徒会是凌家人中的一个,不忍见手足同门自相残杀所以她才会一霎动摇罢?白无恤眉锋冷冽,可看映雪儿这样心神不定,心底已另起了主意。

    三人正各执心意默默无语时,凌四小姐却去而又返,慌乱乱立在园门外惊哭道:“映雪姐,无恤哥哥,我祖父……我祖父被人溺死在药泉里了!”

    三人皆是惊诧,紧随着凌世瑾一同赶到了空山庭冷僻处一百零八眼药泉边。

    只见斜岩散缀的泉上零零散散,各覆了厚木盖,惟有当中一眼药泉,木盖被弃在一旁,连泉眼也被凿塌了、宽如一口井般大小。而泉边,凌大公子、凌三公子执了火把照来,依滑石往下看,只见泉眼深不见底,水波潋光,无数盛酒竹节挤挤挨挨、漂漂浮浮,凌老太爷的尸首亦正浮在其中。

    泉眼旁凌二小姐正轻声安慰嘤嘤而泣的方静柔,众人的神色愈发凝重起来。

    面如含霜的凌三公子将火把递给自家大哥,已不管不顾攀着泉边石沿轻跃下水,他游至老太爷尸首边要托举起来,在水里行事又格外滞碍,几番要托起尸首来,可任他咬牙撑住力,一则因竹节碍事,二则因泉腹岩石颇多棱角,总之凭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行事。

    见此情形,顾为川寻来空山庭提井水的粗绳,握着绳端也要下水去,却被白无恤拦着冷声道:“你倒想着旧伤复发,正好让映雪儿怜你。”

    白无恤嘴上说着这样小家子气的话,手上却接过顾为川手上的绳子,冷冷道:“你好好拽着。”说着竟肯亲自下到药泉里去。

    他同凌三公子一块缚紧了老太爷的尸首,两人一齐在水里避过岩角,小心翼翼地托举起来。而此时站在井边的众人亦默默分头行事,或举高火把、或拽绳将尸首拉出、或扶着老太爷的遗体以免损伤。可饶是如此,待众人费力将尸首从那仍嫌窄小的泉口中托送出来时,老太爷遗体已是水肿不堪,面目诸多刮伤已被泡得发白开裂,想是先前落入药泉溺死时所致。

    连映雪想到原本欢笑无忌、口口声声自诩一代毒圣的老太爷,如今已是这般死人模样,不由既悲且惊。凌家孙辈诸人与老太爷血脉相连,情份更深,此时悲痛自然更甚。尤其凌四小姐虽一意忍耐,可哪禁得住三番五次亲人离世,早已靠在她三哥怀里哭得伤心欲绝。

    凌家家主凌天元这时亦匆匆赶来了,见老父惨死,一时怒极,只训斥凌世孝道:“你不是这几天都在空山庭里守着的么?怎么让爷爷溺死在药泉!”

    凌世孝面色沉痛,满是愧意道:

    “我见静柔害喜得厉害,所以半日来都在药材房里选药,断没料到……”

    凌天元遏不住怒火,转而斥问方静柔道:

    “你一直在空山庭养胎,难道爷爷溺死在自家庭院你竟一点动静也没到?”

    方静柔原已是脸色惨白、垂泪不止,这会愈发泣不成声,凌二小姐连忙答道:

    “爹爹你有所不知,嫂子是听见动静的,那凶贼还要杀嫂子!幸好嫂子见机逃到我住的地方,这才避过一劫。”

    凌天元听了这句,才歇了些怒气,连映雪却不由追问道:

    “静柔大嫂可曾与凶贼打了照面?”

    方静柔掩涕答道:

    “我当时听见落水动静,跑出房来,远远看见树影下一个蒙面人,杀气腾腾的,瞧见我就要追着杀我,我被他逼至绝境,跌在地上,慌乱间抓了泥沙子掷了他头脸,这才逃了出来。幸好二meimei住得不远,她房内又是惯多暗器毒针的,那蒙面凶徒恐怕是惧了二meimei,所以才不敢闯进来。”

    方静柔受了如此大惊吓,满心悲痛的众人终于不忍多问。

    尔后设了灵堂存放好凌老太爷尸首后,凌家人都在守夜,连映雪、顾为川并白无恤则回到和光山房。一日纷纷乱乱,三人围坐一桌默然无语,直待白无恤在房内点起安息香来,连映雪心绪方平静些。

    她暗自沉吟,只道今日凌老太爷离奇溺死之事仿佛有蹊跷,却一时竟看不破。

    作者有话要说:  谜面已全,下章揭晓谜底。可以指认凶手啦。

    ☆、无眠射月

    连映雪的性子,一旦存了心事常是彻夜难眠的,她索性起身于正阁点起烛火,立于书案练起字来。练字息人心神,亦可清涤思绪,只惜乎冬日寒彻,她微微举起冻砚凝墨,在火上烤了好些时候才得化开,连紫毫也是枯涩的,她略横握笔骨,向砚内微热的水墨蘸了又蘸方润了些。缓缓落笔时,连映雪将凌家丧命之人姓名依次写了,借以揣摩线索。

    惟写到逃过一劫的方静柔时,她心中微动,仿佛此案的关节要害已在眼前若隐若现。连映雪下笔,又将连亘于其间的“极九之咒”四个字细细写来,一时毫无头绪的她罢了笔,对着烛火沉吟良久,窗外月影透过薄雾,正有一刹光照,若灵光醒来,连映雪低头已将方静柔的名字潦草勾勒了。

    连映雪转而将此案来龙去脉仔仔细细想了遍,正彻悟时,却见西厢窗子忽透出灯火,白无恤和衣启门,步在廊下,正与她隔着一扇花窗罢了。

    白无恤似也瞧见她灯前身影,并不进来,只隔窗温和问道:

    “怎么还不睡?”

    “你不也睡不着么?”连映雪应着,见他的影姿立在洒银月色下,生了薄薄光辉,气色倒是好得很。亏她为他流了那许多眼泪,又传了那许多功力,倒纵得他愈发乖张无忌。

    “凌家人自顾不暇,我半夜的药看来是不打算送来了。”白无恤苛责时总像世人皆得罪了他,连映雪正要说他几句,却见他冷冷又道:

    “不过你放宽心,我熬药时自会捎上顾大侠那份。”

    连映雪听了不由轻笑,“你难不成鬼门关走一遭、回来改了性子?”白无恤隔着纸窗子亦听见她的笑意,愈发冷淡道:

    “我自然是巴望着顾为川死,可你偏偏喜欢正人君子那一套虚伪行事——我看在你的份上装模作样罢了。”

    白无恤那样爱好洁净,虽身为药师,但在雪域之时都有药童张罗这些粗活,哪回轮到他亲自动手?平素行事也向来是孤傲自赏,可又肯对她千依百顺,连映雪怔然间,白无恤的身影已离了窗前,似往山房小间煎药去了。

    她走出房去同他帮手,逼仄小间里,拨炭、起炉、盛水、拣药,两人之间常是不必多说的默契,忙罢同坐着等那两个小火炉水沸时,连映雪不由朝白无恤微微一笑道:

    “你不是怕脏的么?怎么肯坐在柴堆里?”

    “少年时这样不讲究也是常有的事,大概是我尚未睡醒,忘了你我皆已长大成人。”白无恤一言有半梦半醒之感,连映雪听了,像从前般将头轻轻靠着他肩上,浅笑着道:

    “我记得你曾同凌三公子一块用奇花异草酿了一坛朝露酒,你们说世人饮尽那酒后,心上最苦痛之事皆会忘怀,再难堪之事亦会松手,可是当真?”

    白无恤心上跳动,面色却强作平常,道:

    “是有这么一回事。”

    “那朝露酒还有么?”连映雪问。

    “大概还有半坛在凌世玉手里。”白无恤答着,另外半坛在何处他却不提。

    “我记得凌三公子还为这朝露酒吟过半阙词——低螓首,捧露酒,往事不堪多守,饮尽,松手。”连映雪惆怅吟来,他展眉静静道:

    “看来你已经查明凶手?同门相残,明日用得上朝露酒罢?”

    连映雪并不答话,只朝他淡淡笑了笑,白无恤从袖底轻轻握住她冰凉手儿呵着气,温煦之意,无关风月,情意却已澄明一片。

    次日阴雨天气,朝晖堂书房连映雪询问了凌天元一些往事,又求他承应下一件事,凌天元虽不知连映雪是何意,但听她言之凿凿说可引出凶手,方才应下。两人商量稳妥后才召集了凌家众人并顾为川、白无恤,坐于一堂。

    满堂皆是素衣戴孝,凌四小姐最是心急,开口问道:“映雪姊,你是否已查出凶徒?”

    “你喊齐我们,难道凶徒竟在我们当中?”凌二小姐向来冷静,凌大公子、凌三公子皆有些沉痛之色,方静柔亦有些虚弱的坐在一旁,连映雪从容道:

    “此案牵涉人命如此之多,头绪纷杂,我就先从凌老夫人的死说起罢。”她略顿一顿,接着道:“凌老夫人虽是溺毙,但并非凶徒所为,恐怕只是意外而已。”

    凌家众人听罢,不由面面相觑,将信将疑间,凌大公子问道:

    “何以见得?”

    连映雪略理清思路,答道:“当日凌老夫人溺于晤歌亭旁东池,府上下人也说未见有人出入,而且我查看时,在亭下的乱石里发现了太夫人生前喜爱的玉镯,依我所见,应是镯子跌落,太夫人去寻,踏上青苔,脚下不慎滑倒这才失足落水,又因着太夫人恰巧摒退了下人,所以无人察觉。”

    凌四小姐取出玉镯,眼睛已有些通红道:“这玉镯确实是映雪jiejie寻回来的。”

    “若祖母是意外溺死,那诅咒之信又该怎么解释?”凌二小姐追问。

    “太夫人落水是白日,百草山庄却是晚间才收到信,次序颠倒,不过是凶徒刻意附会而已。或者太夫人之死恰好是个引子,兴许太夫人生前对凶手有恩,直到太夫人死了,凶手才再无忌惮。”

    连映雪意有所指,凌三公子却道:“祖母行事仁厚,百草山庄上下皆沐恩惠,到底谁才是凶手?”

    连映雪道:“单从太夫人的死来看,我也只能推断出这些。后来凌夫人溺于井中,却又有一大疑点——凶手当晚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杀人的?既要避过巡视子弟,又要了解夫人作息起居——最简单的解释,杀夫人的凶手恐怕已在夫人身边伺候多年。

    当晚应是这人引夫人到正堂,再推落井中。只因夫人极信任此人,所以夫人竟没有一点防备。”

    “在娘亲身边伺候多年、还受娘亲信任的,当晚不过是些小丫头、老嬷嬷罢了,她们当晚都睡在一处互相可以作证,惟独没有人瞧见踪影的,难道……难道竟是容姨?”四小姐心直口快,说破疑端,竟连自己也无法相信。

    连映雪望她一眼,劝慰道:

    “真相往往显而易见,只不过当局者迷、不愿去假设罢了。”

    众人听连映雪指认凶手是容姨,不禁有些吃惊,凌二小姐疑道:“可容姨已死在沼泽了?怎么会是她?”

    “容姨并未死在沼泽。”连映雪将匣内绣鞋取出,道:“这是我在容姨房内发现的,容姨是裹过小脚的,可当夜我和三公子发现忠叔和容姨尸首时,却见她穿的是簇新大脚绣鞋。一则夫人刚逝,容姨竟做起新鞋来格外可疑,二则那鞋尺寸与容姨断不是同一人。”

    凌三公子忆起当晚,只诧异道:

    “可那尸身明明是容姨的衣着打扮,更何况不是容姨,又是谁的尸首?”

    “我们当夜并未看见容姨的脸,三公子同我只看见忠叔的头、身,容姨的裙、足。凶手故意令我们以为沼泽里死的是两个人,其实沼泽里只有忠叔一个人的尸首。

    依我所见,凶徒杀死忠叔后,将其劈成了两半,还将下身披上粗裙、穿上绣鞋,所以我们乍看到以为是容姨,但那尸首是天足,甚至那脚看上去如同男人的一般大。

    而我在容姨的房内找到缎子余料,花纹与尸首所穿绣花鞋一模一样,想必是容姨按忠叔的尺寸特意赶制的。”

    连映雪说的赅然,众人已是不得不信,凌三公子愁眉道:“可惜尸首已沉于泥沼,竟无法证明你的推断。”

    连映雪口吻极淡道:“尸首虽沉了,可那绣鞋应还浮于水面,若拿来同忠叔平时所穿的鞋对一对尺寸,想必是刚好。更何况凶手费尽心思弃尸沼泽深处,显然不希望我们打捞尸体看出破绽,他的用意已暴露无遗。

    再者,他若不将忠叔分尸,未必有那样的气力在泥沼里拖拽了两具尸首,即便凶手行事时用粗绳绑在岸边歪柳上助力,可要拖到那么远的地方谈何容易?惟有分尸后,重量减轻才更易行事。不信可等毒障清散后,出庄察看沼泽那歪柳上,应该还有余下勒痕,而且我料想那勒痕应该不止一道——”连映雪话中一顿,道:“凶徒亦不止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