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玉人歌在线阅读 - 第74节

第74节

    玉宝音的脸色顿时一沉。

    那厢的商轨便道:“难道是真元帝……驾崩了!”

    玉宝音道:“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事情呢!消息传到长安,至少已过七日。”

    这几日里,建康会发生什么?谁坐上了宝座?还有赫连上有没有受到牵连?

    一想起这些,她的心便怦怦跳。

    玉宝音是一路小跑到了秦愫的浮曲园,一去便瞧见了正抹着眼泪的她舅舅。

    她没好气地道:“你在这儿哭,你父皇听不到。”

    “不许这样和舅舅说话。”秦愫将怀里的萧南推给了俶尔,叹了口气问:“大司马怎地还没有回来呢?”

    秦缨哭着道:“到了如今,还能有什么好办法?我怎么也想不到,父皇至死都不肯下诏叫我回去呢!”

    玉宝音心道,我要是你爹,我也不让你回去,除了会哭,旁的什么也不会,看了只有闹心的。

    嘴上却道:“办法倒是有,谁知道行不行的通呢!”

    这是已经猜透了她娘的想法。

    玉宝音又道:“光让萧爹说服大冢宰和皇上不行,娘也得进宫去找萧太后说叨说叨。还有,就是成了……南朝也不会是以往的南朝了。”

    她娘是想仿照十六国鼎立那时,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这是想让大周出兵,“护送”她舅舅回建康。

    这个“护送”自然是遇神斩神、遇魔斩魔的。

    不知元亨会不会愿意出兵,就算他愿意——

    成了,少不了割地酬谢什么的。

    不成也有不成的办法,那就是一踏入南朝的地界,不去建康,便让她舅舅自立为帝。且不说她舅舅有没有那个魄力,单只说南朝会因此而分裂,还会陷入无休止的内乱中。

    他爹说过,不管是内乱还是外战,最苦的还是百姓。

    这就是说,成与不成,南朝终于没有辜负那么多人的“期望”,终于要乱了。

    秦愫觉得自己应该欣慰,弟弟是个不争气的,可她有个聪明的女儿。

    唉,若女儿是个男孩,那该少了多少烦恼!

    玉宝音实在是不愿再看她舅舅掉眼泪了,问了她娘一句南朝的消息是不是赫连上传来的,见她娘点了头,就告退了。

    她上哥哥既然还能传的出消息,那就证明他的身边仍有可用之人,那么他自己也暂时是安全的。

    至于是谁登上了南朝的帝位,就算她知道又能怎样呢!鞭长莫及,徒增烦恼。

    还不如想一些实际的。

    玉宝音离开了浮曲园,径直回了自己的书房。

    她支开了俶欣,自己研磨,给霍叔叔写信。

    霍叔叔姓霍,这是一句废话。

    霍叔叔姓霍名敬玉,其实他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最初他叫霍三娃,跟随他爹之后,他爹为他取名霍敬天,他爹死后,他便自己更名为霍敬玉。敬的是谁,不言而喻。

    玉宝音早就猜到了她娘一知道大齐疆域图在她的手里,一定会派许传去北梁洲找霍叔叔的。

    是以,她提前写信言明,霍叔叔带着五千玉面军躲进了北梁的太白山里。

    许传在北梁洲呆了整整一月,也不曾打听到玉面军的任何事情。

    她不是防备她娘,不过觉得她爹已死,她娘又已有萧爹,何必还惦记着她爹的事情。活着的人,应该和活着的人在一起。

    总想着死人的事,她怕她娘无法真正释怀,无法真正开心。

    而她就不一样,那五千玉面军是她爹留给她的“财产”,是她应该也必须要继承的。

    是以,她从不间断和霍叔叔的联系,却是一直背着她娘的。

    比之长安,北梁洲离建康更近,她想说不定霍叔叔已经知道了建康的消息。

    不知他有什么对策,她不需他妄动,只需他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北梁洲,还有北梁周边的三个郡。

    如今,不管是哪个在建康登基,都是屁股还没有坐稳宝座,只顾着怎么坐稳宝座,管不了其他的事情。

    当然是,趁乱多下一城是一城。

    若是元亨肯派兵护送她舅舅,她一定要跟着回去。

    南朝的宇文家,还有她娘那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秦寒,也就是吴王,还欠了她一条命。

    以前不讨,是时候不到。

    她,玉宝音,玉荣的女儿,是怎么也忘不了父仇的。

    她娘只当她年幼不懂,从不说给她听,霍叔叔可是告诉她了,吴王是怎么延误战机,又怎么同大齐闹翻的。

    说他是无心之过,可不是每个姓秦的都如她太子舅舅那般的不长心。

    那时的吴王与太子之争,说白了就是宇文家一系和瑞王角力,墙头上立了个赫连家,实力虽强,却是个风往哪吹就往哪边倒的。

    那宇文家的实力哪里比得上她爹,只能被压制的死死的。

    也是因此,那场三方混战,吴王宁肯南朝大败,宁肯自己瞎了一只眼睛,也要除掉了她爹。

    吴王是个心狠的,比她那不争气的太子舅舅不知要狠辣了多少。

    若非如此,她外祖父也不会将她舅舅送到大周。此举,是嫌弃还是保护,谁知哩!

    连她外祖父都退让了,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吴王如愿做了皇帝。

    玉宝音很快就写好了信,唤来了梁生,嘱托他了两句,叫他亲自带着信南下。

    梁生问她:“小公主就这么笃定大周的皇上会派兵护送太子?”

    玉宝音摇头道:“谁知道元亨会不会呢!”毕竟借兵不是借旁的什么东西,也并不是他一人就说的算的。

    梁生便又问:“那小公主还叫我这时南下?若只送信,根本不需我亲自去送,只需送到霍将军安排好的人家,那人自会送去。”

    “不,你送,送完了信便无需再回。就算元亨不肯派兵,也务必让霍叔叔在北梁洲附近站稳了脚跟。没有外援,我便自己南下,我们自己攻进建康去。”

    梁生愣了一下,随即将信揣进了怀里,他道:“那我便在北梁等着小公主,还请小公主看顾好自己。”

    说完,就大步走了出去。

    他走之后,玉宝音爬上了渺风楼楼顶,面朝着南方,瞧着南方最亮的那颗星。

    ☆、69|于

    萧景在朝堂上正式提出,由大周派兵护送秦缨回建康登基。

    大周的整个朝堂,都为之震惊了。

    说什么的都有,说的最多的还是大司马为了哄媳妇高兴,下的是血本儿啊!好像大周的军队都已经成了他萧家的。

    虽然很有可能以后是,但现在可还不是呢!

    说风凉话的居多,可想而知这个提议是不被人赞同的。

    南朝和大周隔着宽广的江水,南朝就是战火连天,也烧不过岸。就连流民的问题都不用多担心,大齐离南朝更近哩!

    大周吃饱了撑的才会出兵护送秦缨。

    再说的简单点,大周派遣士兵帮助秦缨,成了还行,还能收点差旅费、奖金什么的。若败了,不止丢人,还赔本呢。

    谁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莫说其他的大臣了,就连萧弥坚也觉得不可行。原先的大周就是一个瘦的只剩下了筋骨皮的人,将将养出来了一点肥rou,可经不起这样折腾。

    还有大周地势的关系,大周的将士多不熟悉水性,更有南北气候的差异,士兵去了水土不服该怎么打仗呢?

    可能他老了,并不像年轻时那样好战,甚至还想着三国就此这样和平下去,没什么不好的。

    可事事哪能像他想的那样呢!

    一下了朝,父子两个对看一眼。萧景便明白了他爹的意思,可他还是去了定鼎宫见元亨。

    成还是不成,事情不能只做一半,总得做个最后的努力才行。

    元享一瞧见他来,就叹了口气,“阿舅,朕很为难呢。”

    若与朝政无关,以两家的亲戚关系,舅母的弟弟被人欺负了,他就是拿着刀亲自上都是义无反顾的。

    可惜这不是他拿着刀上就能解决的问题。

    以他的个性,他是挺想发兵,不仅如此,他还很想亲自带兵去。

    可……还是那句话,他一个人说的不算。若是一意孤行,搞不好他的“家里”也会出问题。

    大冢宰说过,一个皇帝可以无能,可以粗鲁,可以任性,但必须得会平衡朝堂的关系。

    说白了,他这个皇帝是需要靠人拥立的,若是他作死作到了没人拥立他,那他这个皇帝也是作到头了。

    他是自己不想当皇帝,可不是想被别人赶下去。

    元享想了想秦缨的外甥女是哪一个,在心里叹息,对着萧景摆摆手道:“阿舅,你跪安吧,这个事情得从长计议。”

    萧景一出了皇宫,径直回府,见了秦愫是这样说的。

    “皇上倒是有心,可朝中反对的声音太多,皇上说要从长计议。”

    秦愫叹了口气,从长计议,是需要三天五天,还是三月五月呢?

    时机可是不等人的。等到秦寒彻底摆平了建康城中反对他的人,就算元享愿意派兵,胜算又有几成呢?

    到时不能攻其不备,秦寒还会反过来和大齐联手。叫她看,那时的胜算可能为零。

    玉宝音站在门外听见了萧景的话,她没再走进去,而是在慧春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和她预想的差不多,想要大周派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她得有所行动了,首先要说服了她舅舅才行。

    慧春一直没有言语,也一直在瞧着玉宝音的背影,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才淡淡一笑,却是什么都没有和秦愫提起。

    ***

    玉宝音骑着追星到了挂着南朝太子府匾额的官邸。

    她到的时候,秦缨正在喝闷酒,怀里还搂着风韵妖娆的歌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