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田园小当家在线阅读 - 第85节

第85节

    毛氏知道就说让姚富贵先送她们一家走娘家,然后再去许氏娘家。

    “上次使的驴子不吃食儿,二房气的不行。为了以后好借,不能送!”姚富贵跟许氏一说,那边许氏就说不顺路,然后牵了驴车,一家几口走娘家去了。

    这边王玉花也准备好了饭菜,一直快到晌午了,朱孝生和朱敏儿才过来。原来是先去了老宅,又由苗氏领着过来的,把篮子也拎了过来。

    王玉花接了篮子,拿了压岁钱给俩人发了,就去厨屋忙活做饭。

    苗氏过来看了,见没有鸡也没有鱼,脸色就有些不好,不过她没吭声,转身回家,端了一碗炸好的鸡块,又端了一碗炸好的鱼块过来,“既然菜不够了,就从老宅拿来使上吧!”

    只是两个孩子,王玉花的确没太放在心上,准备做些菜吃吃就是了。见苗氏送来鸡rou鱼rou,顿时琢磨出来。苗氏这是故意打她的脸!不过两个小毛孩,能吃多少!?又不是正经的客人,还给准备一桌子大鱼大rou不成!?

    “奶奶送了炸鱼块吗?这个就不用了,我们买的海鱼干,昨晚已经泡上了。”姚若溪对苗氏这种当面就给姚满屯上眼药的行为很是鄙视。

    “买了海鱼干?前天咋没见!我看你们也没炸鸡块鱼块,就给你们端了两碗来。”苗氏皮笑rou不笑道。

    朱敏儿吃着点心过来,拿给苗氏吃,“姥姥你尝尝,这点心可好吃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点心。”

    “可怜见的,姥姥不吃。你们快吃吧!你二舅家有,就给你们吃的!”苗氏顿时红了眼,摸摸朱敏儿的头。

    “家里只有那两盒,走的时候给她们拿上!”王玉花不屑的撇了一眼。

    “那我不吃了,我要拿回家。”朱敏儿忙停住了嘴,舍不得吃了。

    “拿回家给你爷爷奶奶吃。”姚若溪笑眯眯的接上一句。

    苗氏眼神飞快的闪了下,朱敏儿已经说道,“给姥姥和姥爷吃的!”

    姚若溪笑看了她一眼坐下帮忙烧锅做饭。

    姚满屯过来叫了苗氏,“娘!大哥他们一家都去走亲戚了,你和爹都过来这边吃吧!”

    苗氏眼神就瞥向王玉花,想看王玉花的反应。

    “连孩子小叔一块请着,都过来吧!”王玉花没看她,直接嘱咐姚满屯。死老太婆!果然是想捏她的错儿呢!

    姚满屯应了声,去请了姚正中和姚文昌来。

    晌午饭也没分男女桌,直接坐了一桌子,摆了满桌子的菜,猪rou猪杂和兔子rou,烧的海鱼干,烤羊排等摆了一桌子。苗氏是彻底没话说了,帮着朱孝生和朱敏儿夹菜,让俩人多吃点。

    她本意是表现朱孝生和朱敏儿被后娘虐待,没吃过荤腥,让姚满屯多少怜悯兄妹俩。姚满屯心里也挺是怜悯同情,可吃到后面,苗氏都只在给朱敏儿兄妹夹菜,没给姚若溪姐妹夹过一筷子,让姚满屯心里的同情分顿时打折扣了。

    也是苗氏心里压根没有姚若溪姐妹几个,见姚满屯对姚满仓也不恭敬了,心里就有点着急了。

    晚上一顿,次一天早上一顿,一家人才把剩菜吃完,接着又准备王银花和王铁花来走亲戚的酒菜,把篮子挎到王金花家里,让她们家晌午来家吃饭。

    王金花拿了菜,赵大江拎了一壶酒来。本该是两家都走一遍的,但因为王金花和王玉花两家离的近,就合在一起。今年王玉花家头一年热闹,就都到这边来。

    王铁花和王银花两家赶过来,众人都见了一回,又说了一遍吉祥话,王铁花就耍赖道,“就我小的,今儿个我不下厨了,几个jiejie下厨,我就等着吃了!”然后拉着小四一块玩。

    王金花笑骂一声赖皮,就和王玉花忙活起来。

    姚若霞在一旁打下手,递东西跑腿儿。

    王银花见她身上穿着橙红撒花斜襟褂子,下面穿着墨绿色绣腊梅花的挑线裙子,身量比之去年高了大半头,虽然还没张开,但姿容已经相见的秀美,心下暗暗点头,很是满意。

    不过怕王玉花拒绝,有旁人在脸上不好看,一直瞅着机会,等吃完了饭,王金花被王铁花叫去说话,她这才跟王玉花提了,话说的很委婉,夸赞了姚若霞几句,才说开,“我要是能有这个福分当若霞的婆婆,那真是我上辈子积德了。”

    王玉花眼皮子一跳,看王银花不想说假,她忍不住皱起眉毛。

    王银花即使再软弱,毕竟是王三全和程氏生的闺女,看王玉花脸色不算太好,她就知道这门亲事可能危险,拉着王玉花道,“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人口简单,我和你姐夫只有小军一个,以后家里都是小军的。他是你外甥,你看着长大的,人老实,话不多,心里实在。我是若霞的亲二姨,以后肯定把她当亲闺女待。咱亲上加亲,你看咋样?”

    王玉花想到汪正家的确人口简单,还有十来亩地,没有兄弟就代表以后没有妯娌。看她二姐这样怕是以后也不生了的,真要是把大闺女嫁过去,也算很不错的人家。可是她很不喜欢汪正的脾气,到时候再敢打她闺女咋办!?

    看她有所松动,王银花又道,“若霞今年年中才十三,我知道你舍不得她。所以,咱只先定亲,让小军等个几年都没啥。我跟你姐夫想把小军送去当学徒,以后当个账房先生,也算有个指望,不用再土坑刨食。”

    当了账房先生,那至少也得在镇上干活儿,就不会天天在家喂猪种菜的。的确轻松干净还利落。王玉花更是意动,关键是一个儿子,没有妯娌。她二姐的脾气她知道,又是亲上加亲,大闺女也不用像她一样受妯娌婆婆的欺负。再说汪正,他到时候作为公爹,还能打儿媳妇不成!?

    俩人正说着,姚若霞进厨屋来拎水壶出去。汪小军默默无声的伸手接过去,帮着拎到堂屋里。

    王银花不禁笑起来,扯了把王玉花,“我们小军,是个会疼人的。这女人嫁人还不就是指望成个好婆家,不受委屈欺负,嫁个知冷知热的男人过日子!?”

    姚若溪这边也是听汪正跟姚满屯提了亲上加亲的事儿,她给姚满屯使了几回眼色,看姚满屯把话绕过去,忙出来找王玉花和王银花,这边她刚到,王玉花已经点头答应下来了。

    “先定亲,等若霞过了及笄,你想多留一年就留到十六。”王银花放的时间很是宽松。

    “那就先定亲吧!若霞是还小着,我得多留几年的!”王玉花点头。

    姚若溪听的顿时心往下沉。这个封建社会定了亲就几乎是板上钉钉了的事儿,不像现代离婚都跟吃饭喝水一样了。她们家现在只是刚起步,她说要把家里日子过好了,而以后姚若霞的选择面会更广,对象也会更多。没必要只看眼前一点利益的!

    “娘!你过来,有事儿说。”她叫了王玉花到一旁说话。

    “啥事儿啊?”王玉花见她脸色不太好,就过来。

    姚若溪在她耳边低语几句。王玉花面色顿时变了,看看王银花又看看姚若溪,不禁皱起眉毛。如果是以前她定然是耳巴子上去,让姚若溪小孩子不要插嘴。可这一年越来越信赖姚若溪,王玉花听了姚若溪的话越想越觉赞同。她们家现在的银子都买了地的话,也跟老四铁花家一样了,就是老四家在镇上,她们在村里。这才只一年,要是再过个几年,她们家成了地主老财,她还要汪小军这样的女婿?!到时候公子少爷都会上门来求亲的!

    “这可咋办?我都已经答应了!”王玉花顿时有些急了。

    “这事儿你现在只能往爹身上推,就说你是很喜欢,也是答应的。但总的过当家人的那一关,到时候说考虑,再让爹推掉就是了!”姚若溪看了眼王银花,虽然她觉得王银花挺可怜,也很不容易。可不能因为她可怜就不拂她面子,把大姐嫁进他们汪家。

    王玉花一时有些后悔,眼馋没有妯娌,婆婆是亲姨就胡乱答应了。忙出去去找王银花说推脱的话。

    却没想到王银花已经迫不及待的报给了汪正知道,说是王玉花这边已经说通了。

    此刻汪正就正哈哈大笑拍着姚满屯的肩膀,“这亲事三妹已经点头答应下来了,以后咱们两家就是亲家了!”

    姚满屯顿时觉得脑子有点晕,急忙门外看。

    王玉花赶来,听汪正已经把话挑明了说出来,顿时恼怒不已。

    姚若霞简直吓了一跳,待回过神来,一张小脸简直红透了,转身就跑进了里屋去。

    汪小军也垂下头,一副害羞不敢说话的样子。

    姚若溪叹了口气,现在还要拦着吗?看姚若霞那模样,怕是对汪小军也很有好感。而且她再拦着,以汪正的为人和脾气,怕是和王银花家就该成仇家了!可以后等她们家把日子过起来,再退亲,更不好。

    姚满屯心念转了转,扯着嘴角笑却笑不出来。

    王铁花看着不禁笑道,“孩子还太小,二姐慌个啥!?虽然大过年的不兴说傻话,再长个两年,等大了再说不迟!”

    姚若溪看了眼王铁花,见她朝自己眨眨眼。

    王玉花已经忙不迭的应上,“是啊是啊!虽然我愿意,可孩子还小,过两年,过两年再说!”

    姚满屯见汪正脸色已经僵住不好看,还是硬着头皮道,“这两年没打算说孩子亲事,都还太小了。再说小军已经十五了,让等个好几年也不厚道。要是真到时候你们还愿意,咱们再商量?”

    “可是……刚才你不是说了先定亲…”王银花不敢相信才一转眼,咋王玉花就返回了。

    “我刚才那是…话还没说完。小军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是很满意。等过个两年,到时候商量过了都愿意,再…再说定亲的事儿!”王玉花艰难的把话说囫囵了,讪讪的笑着。

    王银花心一沉,意识到王玉花怕是要反悔,心里一阵难受。这是看不上他们家,还是看不上小军?

    汪正更是直接,当下就问了出来,“你们是日子过好了,看不上我们家是不!?”

    “二姐夫说这是哪的话!要说看不上也是你们家看不上我们,我们才只三亩地,住着三间茅草土坯房子。不说你们家要地有地,要牛有牛,小军人又踏实又好…真的是孩子太小了。”姚满屯顾不上旁的,强笑着解释。

    汪正听了这话,才算脸色缓和,点了点头,道,“既然这样,你们要过两年,那就过两年吧!”

    虽然还是没有直接拒绝掉,可是有了缓转的余地。姚满屯和王玉花忙不迭的点头。

    等送了几家走,回来王玉花就懊恼道,“这门亲事不能答应!咱们家以后日子过好了,就能找更好的了,哪还用得着找他们家啊!”

    姚满屯责怪的瞪她一眼,三闺女是说的没错,墙头草一样,肯定觉得对方说的贴心实诚,就冒冒失失点头答应下来了。

    王玉花心虚的缩着脖子,看着他,不敢再说啥。

    看她这样,姚满屯也不好再说责怪的话,“只是口头约定,说不定他们今年就看上哪家闺女,明年就成亲了呢!”

    西间的针线篓子扑通摔下地。

    姚若溪忍不住皱起眉毛,她开门进去,就见姚若霞一脸紧张难过,眼眶都红了。突然她脑中灵光闪现,叫了姚若霞出来,跟着她走,说是出门玩。

    “去哪?”姚若霞被看破心思的脸红不自在。

    姚若溪没说话,带着她走到一个坡上,等了一会就见胡同口一个十五六的小子出来,一脸灰傻笑的提着半掉的棉裤,还一手抹着鼻涕。姚若溪指给她看,“那是里正家的孙子,他是个智障,也就是傻子。”

    姚若霞不懂她是啥意思,一脸的疑惑不解。

    姚若溪叹口气,“爹娘也是姨表亲,成亲之后就生出个智障的孩子。”她不能说法律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这个古代社会大多都讲究个亲上加亲,关系才更亲。

    姚若霞瞪大了眼,惊愕极了。她一直都听信姚若溪的话,可这会却是摇摇头,表示她不相信。明明好多都是姨表亲,姑表亲的都成了一家人。

    “大姐!你现在还小,不懂情爱那些。只是对汪小军有几分同情,再加上两分好感。如果两年后你还愿意嫁给他,我不会再让爹娘拦着你。即使你们生智障也好,傻子也罢!”姚若溪深深的看她一眼,拄着拐杖径直回家。

    姚若霞看了那拖着鼻涕提着棉裤的小子好一会,还是不能接受。失魂落魄的回到家。她真的只是同情,只是好感吗?又真的会生傻子出来吗?姚若霞不懂,也想不明白。只知道听到二姨夫说成为亲家的时候,她心砰砰跳的厉害,害怕激动的同时,竟然还觉得欢喜。

    次一天再去王银花家走亲戚,姚若溪以腿脚不方便没去,姚若霞心里乱糟糟的,犹豫着要不要去。王玉花直接让她留家里帮姚若溪做饭,没让她去。而是带了姚若萍,抱着小四跟姚满屯天刚亮就出发了,早上去王铁花家,然后再一块去王银花家。

    几个人走后,姚若溪也没理姚若霞,铺开纸开始写《西厢记》、《凤求凰》这些话本子。她开始没想这些,姚若萍早熟黏着王元荣她也只当是小孩子间玩一样的,可她忘了古代这些孩子比她所在的现代要早熟。

    可是写了半截,她就想这些怕是对姚若霞这样情窦初开的少女没有用处,不禁有些泄气。可想了想,还是埋头继续写。原版的话本她没看过,可她看过电视剧。只要稍加改编,写成悲惨的结局。也算给姚若霞敲个警钟。乡下大防松懈,别愣头愣脑的无心被有心算计了。

    姚若霞毕竟还只是些朦胧的好感,见姚若溪刚破五就奋笔疾书,就知道她生自己气了,忐忑的也不知道干啥好。

    正在她犹豫着要问姚若溪吃啥饭的时候,王元荣和王宝柱,狗蛋几个来了,一块来的竟然还有王桂香。

    姚若溪看到几人顿时眼神一亮,虽然汪小军是这样身体的表哥,可真要看来,她觉得王元荣和狗蛋几个都比汪小军要强些。毕竟没有那么阴沉,很阳光。让姚若霞多接触些人,对汪小军那点朦胧好感自然会消磨光了。

    王桂香走路走的身上冒汗,脸色泛红。初二那天王桂香也是去走姥姥家去了,她们没见着面,这一见面,王桂香也顾不上害羞,高兴的上来拉住姚若溪,“若溪!我早就想找你玩,他们几个还偷着来,让我发现了。”

    姚若霞见了她也很是高兴。

    几个人都没空手,拿了苹果梨,鱼或者rou来。王元荣家的点心一直很好,这次抱来满满四盒,还有两斤牛rou,一把子香蕉。

    香蕉在北方也是个稀罕的水果,长不成,只能从南边运过来。

    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压岁钱和过年的闲话,姚若溪和姚若霞,王桂香三个就进了厨屋做饭。

    王元荣看窝在一旁的猫咪,伸手就逗弄它,“你们家从哪弄来的花猫,长的还怪漂亮。”

    姚若溪嘴角抽了抽,“那个…你别逗它。它怕不是猫,是云豹……”开始她也以为是野猫,可是喂这么几个月下来,这猫咪长的很快,却从来没有像猫咪一样叫过。最后确定怕是云豹,因为小时候长的很猫咪很像,就被她们家当成了猫喂。怕也是打小喂,喂熟了,所以小四经常又是掂又是抱的跟它玩,它却从来没伤过人。

    王元荣一愣,仔细的看那一身慵懒窝在灶窝草堆上的云豹,也忍不住嘴角抽了起来。

    狗蛋和王宝柱都惊了一跳,然后凑过来看。

    “它会不会咬人啊?”王桂香听是豹子,就害怕了。

    “云豹一般不会伤人的。”姚若溪伸手过去叫了声,“猫咪。”

    猫咪动了动耳朵,扭脖子看姚若溪,起来抖了抖身子上沾的麦秸碎屑,跳到姚若溪腿上窝着,继续打盹。

    “乖乖!你们竟然养了只豹子,还起个名字叫猫咪……”王宝柱简直佩服了。

    王元荣看那窝在姚若溪腿上的云豹皱起眉毛,“虽然是喂熟了,但平常也要多注意。毕竟是凶兽,要是一个不注意咬着就不好了。”

    姚若溪应声,让三人去堂屋里玩,她们三个忙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