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田园小当家在线阅读 - 第191节

第191节

    “轮到你的时候,几个当姐的也肯定帮忙,看你嚎的!”王三全笑骂一声。

    王金花也笑着接了几句,夸赞儿媳妇也会做饭,她当了婆婆多省心享福云云。

    王银花比以往还沉默,只微笑看着不吭声说话。家里没了汪正,日子一下子回归到的平静的不可思议的地步,她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过余生的日子的感觉。

    马英莲却很是轻松,不过公爹成了关在大牢里的死囚,她也不好欢喜的太热闹,只笑应了一句,“只要都不嫌弃我做的饭难吃!”

    赵艳萍端了碗递给姚若溪,坐在她旁边,“任性撒钱的法子是你教给段浩奇的吧?!还真是出其不意的震住了那王麻子家。”

    姚若溪捧着碗没有喝,暖着手,笑了下。

    “今年十五你们要去看花灯会吗?咱们一块啊!”赵艳萍见她不多说,又邀她去看花灯会。

    “不准备去了,年年都去也没意思。”姚若溪摇摇头推拒了她。

    赵艳萍眸光闪了下,“你不去,那些小姐也会邀你去的吧!你也别整天闷在家里,多出去走走,结交些朋友,生活也丰富些。”

    姚若溪笑看她一眼,不语。

    屋里却突然的闹腾起来,王铁花儿子张俊卓揪住了瑾哥儿的兔子头帽子,瑾哥儿拽着不撒手,王玉花掰开他的手,换了地方坐,张俊卓顿时嚎哭了起来。

    “帽帽!我要!我要!”张俊卓已经一岁半了,话已经说的很清晰了,路也会走了,撵上来,哭着要瑾哥儿的帽子。

    王铁花哄不住他,抬眼看向王玉花,“这孩子还没见过那么可爱的帽子,瑾哥儿就给哥哥玩一会好不好?”

    “前天刚下的雪,这两天虽然没有晴好,却也开始化雪了,刚吃完饭,出了点薄汗,小孩子不经冻,一摘帽子准要风寒了。”王玉花抿了抿嘴,拒绝了。

    “我就要!就要!”张俊卓不依不饶,他是小孙子,大房的两个儿子都大了,在家是很受宠爱的,几乎也是要啥给啥了。

    王祖生撇了撇嘴,他也想要的,可是看见姚若溪撇过来的眼神就不敢了,他的课业好像都还没做。

    程氏皱起眉毛,“不就一个帽子,你家养的都是兔子,做着也不费事儿,这个给俊桌,你们回头再做一个不就是了。”

    “娘说的轻巧,一时半会儿哪能再做一个去。这帽子上面镶的猫眼石,一颗都要一两银子呢!”王玉花不为所动,看见她们家好东西就想扒扯走,她们家好东西多着是,都扒扯走自家还过不过了!?

    听她这么一说,程氏顿时吸了口气,打量瑾哥儿头上的帽子,兔子的两只眼睛的确像猫眼一样,才衬的小兔子像活的一样,“小孩子家家的……”

    “有钱,任性!”赵艳萍呵呵呵的笑,想岔过去。

    张俊卓却不愿意罢休,非要瑾哥儿的帽子,哄不住。

    王铁花也没有办法,抱着他拍着,跟瑾哥儿打商量,“就让哥哥玩一会好不好?好不好,好不好!”

    瑾哥儿捂着帽子,瞪着大大的凤眼,听她一直好不好的,撅了小嘴,“不好!”

    王玉花愣了下,顿时惊喜道,“瑾哥儿会说话了!会说话了!”

    姚满屯也面带惊喜,要知道几个孩子除了若萍开口说话早,可那不是自己亲闺女,瑾哥儿可是最早开口说话的,还一说就俩字。

    王玉花抱着瑾哥儿连亲了两口,“我的乖儿子!”

    小四也跑过去拽着瑾哥儿亲他,“瑾哥儿真厉害,会说话了!”

    姚若阳看着笑,是会拒绝的话厉害吧!

    这边一家人笑呵呵,张俊卓却哭个不停,非拧巴着闹着要瑾哥儿的帽子。

    王铁花听一个猫眼石一两银子的时候就知道可能要不过来,只好抱着他哄着。

    看他哭的撕心裂肺,程氏也是心疼的不行,拿了点心糖果来哄他。

    张俊卓一个都不要,哭着都打开,就要瑾哥儿的帽子。

    “天色不早,咱们也该回去了。”姚若溪拄着拐杖站起来。

    王三全脸色有些不好,仿佛看到了王祖生小时候要东西要不得哭闹的样子,又见王铁花和张志权只一味的哄,他眼皮子跳了跳,拿了王玉花家的篮子,送一家人出来,“路上化雪不好走,早点回去也好。”

    王银花和马英莲也说该回去了,汪小军也去套了驴车。

    程氏没有出来送,屋里还响着张俊卓的哭闹声。

    王玉花忙抱着儿子坐上马车,一家顺着破下去,直接离了村子。还抱怨,“看见人家的好东西就想要。还不知道长大长成啥样呢!”

    “小孩子都这样。”姚若溪说着摸了摸瑾哥儿的小脑袋,这小家伙看见瑄姐儿的好东西还想要呢。

    “我们家孩子更懂事儿!”王玉花不满的自夸一句,又哄着瑾哥儿叫娘。

    瑾哥儿却不叫了,咧着小嘴只管笑。

    “你这小混蛋!”王玉花笑骂一声,自家孩子都优秀,让她心里觉得很熨帖舒坦。

    走到大路上,段浩奇和姚若霞下车招呼过,往八里镇回去。

    王玉花一行也回了槐树村。

    朱安平一家果然都来了,还没有走,在姚文昌家吃的饭,见一家人回来,都上门来拜年,“知道二哥家走娘家拜年了,我们一直等着呢!不拜年哪能直接走了。一年也见不上几回面!”

    “知道你们今儿个来,我们也是刚吃完饭没敢多坐,紧赶慢赶的回来了!”王玉花皮笑rou不笑的回了句,抱着睡着的瑾哥儿放回内院去,吩咐了罗mama给朱安平几个上茶拿果子吃。

    朱福生一溜烟的跟着,就往内院里钻。

    小四上去拦着他,啪叽关上了二门。

    朱福生撇了撇嘴,又回了堂屋,抓着点心干果吃着,眼神到处瞅。

    朱安平看着姚若阳笑着夸了又夸,那眼神像看自家女婿一样。

    姚文昌也在一旁坐着,岔开话说了会。天也不早了,王玉花回了半篮子吃的,朱安平爷几个这才回去,还不忘招呼姚若阳去走亲戚。

    次一天姚满屯去走了朱安平家,王玉花带着儿女分两路走了八里镇段家和王铁花家去。

    亲戚不算多,却也忙活了好几天,才算走完。时间也很快到了正月十五,又挨着有娘家。

    王玉花十四走了娘家送了饺子,十五一家人就拾掇了一番,全家出动,直接往八里镇,来了段家。

    段太太和段老爷在大门口迎着,双方见了面,寒暄了一通,段太太接了瑾哥儿抱着,很是喜欢的摸摸他的头,又摸摸小脸。

    段府里很大,下人也不少,主子却只有四个,所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也看着有些冷清,小四把去年赢的琉璃花灯拿了过来,瑾哥儿扭着身子要。

    “扶着已经会走了。”王玉花看段太太不敢放他下去,笑着抓住瑾哥儿一个胳膊。

    “这月底才一岁呢!”段太太放下,扶着瑾哥儿一个胳膊,看他走的牢稳,伸着手追小四的琉璃花灯,笑的咯咯叫,眉宇间全是温柔的欢喜。

    小四拿着花灯就给不瑾哥儿够到,姐弟俩在屋里玩了起来。段浩奇和姚若阳也凑热闹逗弄瑾哥儿。

    姚若霞吩咐丫鬟把段太太准备各色小吃食端上来,热闹哄哄的。

    段老爷看着呵呵直笑,时不时的跟姚满屯说两句。

    一直笑闹晌午,吃了饭,瑾哥儿闹困,王玉花哄睡了他,段太太带一行人到后面的客院里歇息。

    下晌才坐下来说话。

    说着说着就说道了姚若阳的亲事。

    “长得模样俊,学问又好,你们慌个啥?”段太太疑惑。

    “兰英姐是不知道,家里的老太太想说大闺女家的外孙女,有事儿没事儿的就住在家里不走,说不能说,撵不能撵。这十五过了还不知道会不会又过来住下!”王玉花想到朱敏儿就觉得头大。

    “还有这样的?在别人家住着算咋回事儿!结亲讲究的你情我愿,双方都有意。强逼哪有用!”段太太诧异。

    “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先给若阳定亲。定了人家,她们也不好再凑上来了。兰英姐认识的人多,也帮着瞅瞅,看有没合适的。”王玉花也有请求帮忙的意思。毕竟她认识人少,也不会看人。

    段太太点点头,碰上这样的亲戚,老人又一味支持的,撵不能撵,打不能打,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又看了眼姚若阳,才十四岁的少年,俊白阳光,姚满屯自己丢下书本十来年都还能再考中举人功名,儿子也不会教差了。她寻思了下,“倒是有合适的,只是你也知道我们家是做生意的,跟那些官家和读书人不大来往,不太熟悉。新安县柳家的女儿,也是远近出名的,相貌人品也都很好。只是上门求亲的也多。”

    “求亲多,那我们去求也八成够不着的。”王玉花听了虽然心动,却也知道自家几斤几两。

    “她们家房头多,兄弟多是读书人,在朝为官的也有。”要不是那柳家不结商户,几个小姐大的定亲了,小的年纪太小,段太太也起过想法的。

    “还有一家陈家,青山书院的山长,他们家虽然家境差些,但家里女儿才情都是数得着的。郭家是商户,孟家也有女儿,他们家从商户往仕途转,也考出了两个举子。”段太太觉得王玉花家发展的那么快,早晚不会拘在槐树村那个地方,所以提的这几家也都是新安县打头的。

    王玉花有些心怯,这几家名号听着就响,自家这两年情况虽然越来越好,可要跟人家大户人家比,那根本不够人家看的。

    段太太看她神色不禁笑道,“这结亲可不单讲究门户,也是看人的。其实你们若阳不用着急,他今年才十四,品貌也都是拔尖的,等考了功名,在好好念两年书,到时候自有好些女儿相中!”

    “就怕现在不定亲,绝了那些人的念头,这两年长在家里了!”王玉花无奈的叹口气,她识字了,很多道理也都懂得,考虑的也更多了,真要跟以前一样,早把朱敏儿撵走了。

    段太太就劝她别着急,“该是你们家的,绝对跑不了!”笑着看了眼桌子上的琉璃花灯。

    王玉花脸色一红,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去年两家都议着亲,她还让闺女再相看麻昌树。

    段浩奇耳朵尖,在外面都听见了段太太这话,挑着眉头回头冲门口的姚若霞笑。管他麻啊树的,以为会猜个花灯就了不起?谁都抢不走他媳妇儿!

    姚若霞瞪了他一眼,转身不理会他,脸上却飘起两朵红云。

    段浩奇陪着院子里玩了会,就进来叫众人出去看灯会,“逛逛吃点东西。有杂耍的,还有唱戏的!”

    八里镇的灯会虽然不如新安县,却也是每年都有的,也很是热闹。

    一众人就拾掇了出来。

    天色已经暗下来,街道两旁挂着的各色花灯都已经亮了起来,两边的商贩也都吆喝着叫卖,行人来往,熙熙攘攘。

    “八里镇的灯会,还是小时候来过!”王玉花颇为怀念道。

    “这个在自家门前,以后你们想来就尽管过来!明年咱都去新安县,昌州府的灯会也好看!”段太太笑道。

    没走多远,就碰上王元荣几个跟来,手里还拿着糖葫芦。

    “冷不冷?”王元荣把一串糖葫芦递给姚若溪。

    姚若溪笑着摇摇头,“不冷。”她出门的时候还多穿了件披风的。

    “要不要吃?吃一个吧!我帮你拿着。”王元荣看她不方便,催她尝尝糖葫芦。

    姚若溪不喜欢吃甜食,看他黑亮的眸子映着斑斓的灯火凝视着她,拿着吃了一颗。山楂混着糖稀,又酸又甜,姚若溪嚼着眨了眨眼。

    王元荣看着轻笑一声,“还要不要?”

    姚若溪摇摇头,想拿给小四吃,王元荣接了过去吃起来,“小四正换牙,吃太多甜酸的不好。”

    看她愣了愣,王元荣心情很好,双眸含情温柔的看着她,想伸手牵着她,街上来往又都是人,姚若溪外面穿的又是披风,把整个人都裹在里面,只好放弃了。

    有认识的人跟王元荣打招呼。

    王元荣抬眼看了下,挥了下手,低声跟姚若溪介绍,“那个脸膛黑黑的就是王桂香的未婚夫,叫窦楠。”

    姚若溪打量了眼对面的少年,个子不低,两个很深的酒窝,浓眉大眼,就是肤色有些黑。她之前听说过,这窦楠也是家里的独子。

    “他们一家人都黑。”王元荣笑着解释了,看窦楠几个已经挤过来,眼神都打量姚若溪,他伸手把姚若溪披风的帽子给她戴上,“你先跟大姐她们过去,我一会就来。”

    姚若溪点点头,看着已经有一段距离的姚若霞一行,忙和小四跟上去。

    窦楠几个到了近前,纷纷戏言,“王元荣那就是你媳妇吧?干啥让人走了,都不给瞧瞧!”

    王元荣挑眉,“想瞧啥?满大街的人还不够你们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