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暮春之令在线阅读 - 第6节

第6节

    举办宴席的当日,宾客盈门。

    来的都是父母两边的亲戚,徽妍大多不认识,只能跟在母亲后面,听着家人传报,微笑一一行礼。

    四位叔伯也来了,各自带着家人,有一大群。

    “这是徽妍?”大伯父王和六十多岁,身体胖得几乎腰带都要勒不住,笑起来眼睛都几乎不见,“回来甚好!从匈奴回来,可喜可贺!”

    徽妍行礼:“多谢伯父。”

    二伯父王佑,四叔父王叙,五叔父王启也来相贺,人人皆是福相。

    伯母和叔母们则围着戚氏说话,你一言我一语。

    “徽妍去了匈奴回来,长得都快认不出了!”

    “听说匈奴风水伤人,依我看也未必,徽妍可是越长越好。”

    “你这话说的,徽妍小时候在长安,你见过么?”

    “那时确是见不到!徽妍可是宫学中的侍读,我等平头百姓岂可轻易见到,呵呵呵……”

    说了好一阵,亲戚们才去堂上,在席间坐下。

    “长姊怎还不来?”王萦来到堂前,踮着脚不住往外望。

    徽妍亦是此想,问曹谦,“长姊那边可派了人去告知?”

    “告知了,”曹谦道,“大女君还说一定要来。”

    话音才落,大门外忽而出现了两个身影,徽妍定睛看去,不禁露出笑容,那正是她的长姊王缪和姊夫周浚。

    王缪排行第二,大徽妍六岁,如今虽已经年近三十,却仍面容娇美,走进门,似门庭生光。

    徽妍和王萦忙迎上去,与二人见礼。王缪将她扶起,端详片刻,微笑,“长大了,可不是小女儿了。”

    话语虽短,徽妍听着,心中却是一酸。

    从前在家中,长姊就总说她是“小女儿”,姊妹两人藉此拌嘴,一直拌到王缪出嫁。徽妍去匈奴之后,姊妹二人八年不曾相见,也不曾通信,如今见面,心事澎湃。徽妍望着姊姊,那张脸虽未改,笑起来却已经有了些淡淡的纹路。她握着王缪的手,说不出话来。

    周浚在一旁见状,拉拉王缪,笑道,“莫小女儿长小女儿短了,如今的小女儿不是萦么?”

    王萦愣了一下,笑嘻嘻地说,“姊夫此言在理,小女儿是我!”

    徽妍和王缪破涕为笑。姊妹三人相携,一道上堂。拜见了母亲和亲戚们之后,又一道入席。

    宴上宾客实在太多,聒噪不已。不过徽妍在匈奴做女史的时候,经历过胡人们聒噪百倍的宴席,倒是不以为意。

    用过膳后,男子聚在一起饮酒,女眷在坐在一处聊天。未成年的儿女们到处奔跑玩耍,吵吵闹闹。

    “徽妍到底是女流!”男人那边不知说到了什么,一个堂兄醉醺醺地站起来说,“我若是你,伺机一刀斩了单于,扫除边患,陛下定然封我做个万户侯!”

    “莫瞎吹!你尚书也背不下几篇,做得女史么!”

    众人哄堂大笑。

    “徽妍今年,可有二十五了?”一位伯母问。

    “刚满二十四。”徽妍道。

    “不小了,”那位伯母语重心长,对戚氏道,“如今既然回来,还是尽早婚配才是。”

    “可不是。”一位叔母吃着果子,“要我说,当初就不该送去做什么女史,还不如我等生在乡间的女儿,早早成家。”

    王萦听到这话,脸色变了变,看向徽妍。

    徽妍却似未闻,笑笑,没有答话。

    众人你一眼我一语,王缪见徽妍不语,道,“去年兄长在后园中新载了好些花树,不知如何了?”

    徽妍知她心意,道,“我带姊姊去看。”

    说罢,姊妹二人起身,往后园而去。

    午后,微风轻抚,园中只有小童们玩闹,二人赏花散步,终于能喘口气。

    “你莫怪那些人,他们每日无聊得紧,好容易得了机会开开口,岂有放过的。”到了花园里,王缪开解道,“些许蠢话,你莫往心里去。”

    徽妍莞尔:“我知晓。”

    王缪道:“是了,有一事要告知你。你姊夫提了官,入大司农的平准府,我等年初时已经搬去了长安。可惜几日前你不知晓,不然可住到我家里。”

    “哦?”徽妍眼睛亮了亮。

    王缪的丈夫周浚,出身沛县周氏,是个世家子弟,祖上是功臣周勃。周浚的父亲,也曾在长安太学做学官,因而与王兆交好。王兆升任太傅之后,周浚的父亲上门来为儿子求娶王缪,王兆答应,便结了亲。周浚是个才能不错的人,对人亲切,徽妍其实挺喜欢他。他在雒阳为府吏,管市中赋税,来家中做客时,常给徽妍说市中商贾的事情,说得精彩绝伦,徽妍觉得十分有意思。他此番升官去了长安,徽妍是真心替他高兴。

    据徽妍所见,周浚和王缪婚后一直恩爱,美中不足的是,王缪连生了两个都是女儿。在徽妍去匈奴之前,王缪又怀了第三个,后来在兄长的来信中得知,仍然是个女儿。

    “周家的舅姑待你如何?”徽妍问,“还总说你不生孙儿么?”

    “还能如何?生什么又不是我想便有的。”王缪道,说着,撇撇嘴,“父亲那事之后,许多亲热的故人都不见来往了,那边待我已经算仁善。”

    徽妍听出了王缪话语中的怨气,愣了愣。

    王缪四下里看了看,淡淡道,“徽妍,父亲去世前,曾为萦定过亲事,你知道么?”

    “亲事?”徽妍惊讶。

    王缪看她神色,颔首,“想来兄长纯善,不会与你碎语。定亲的是奉常何建的孙子,可父亲罢职之后,那边就把婚事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素縑(上)

    徽妍定定看着王缪。

    说实话,失势的家族会有什么境遇,她在长安时就见过好些。在朔方的时候,戴松也曾提过,但徽妍没想到,最凉薄的事是发生在家中最小的meimei身上。

    “萦知晓么?”徽妍低低道。

    “怎会不知晓。”王缪苦笑,“平白不见了一个未婚夫,会不知晓么?”

    徽妍没有答话。

    王缪叹口气:“你问舅姑待我如何,天下人,其实都是趋利的。幸好你姊夫是个肯护着我的,我不会受许多为难。”说着,她笑起来,“徽妍,你可记住了,择婿要择听话的,家世钱财,不差许多就是了。”

    “什么听话,什么家世。”一道声音悠悠传来,二人一惊,望去,却见周浚踱着步走过来,手里捻着两支月季。

    “在背后说我什么?”他语气不满,却将月季递过来。

    王缪瞪他一眼:“怎胡乱采花,可知家人平日照顾多辛苦。”

    周浚不以为然:“花开来不就是摘的么?来,一人一支,不许不要。徽妍,姐夫方才去刺都扎到手了,你看……”

    “莫不知羞……”

    这二人又开始拌嘴,徽妍在一旁看着,不禁莞尔。她这位长姊,在家就是个嘴皮厉害的,从前母亲常常担心她这般性情,会被夫家嫌恶。但后来证明,她配了一个合情合意的丈夫。每每看到他们二人,徽妍总十分羡慕。

    “莫打岔。”周浚忽然正色:“方才你说什么听话,什么家世?”

    “还能说什么,meimei要择婿,择婿不就是看人品家世。”王缪一边把花别到发间,一边朝徽妍使个眼色。

    徽妍脸红,忙道,“不是,我……”

    “什么不是。”周浚看看徽妍,忽而扬眉一笑,“原来如此。徽妍,你若看上了谁,告知姊夫便是,姊夫如今可是平准府的人,只要不是皇帝家,姊夫都可替你去说。”

    徽妍无奈:“姊夫莫玩笑,婚姻之事,哪由我擅自做主。”

    “怎不可做主?”周浚纠正,“你若不想清楚,便会似我当年,悔之晚矣。”

    王缪竖起眉毛:“你再说一遍……”

    二人又继续斗嘴,徽妍和王缪的私话也说不成了。

    从花园里出来的时候,周浚终于说了正经话,“徽妍,莫怪姊夫直。堂上那些长辈说话或是不好听,但有些也对。你如今已二十四,若要寻好人家,还是抓紧才是。长安洛阳有不少世家子弟,二十几岁仍未婚娶,姊夫与你长姊会处处替你留心,若是方便,你随我等住到长安去也好。”

    徽妍心底温暖,笑了笑,“知晓了,多谢姊夫。”

    *******************

    皇帝在边境巡了七八日,起驾回京。

    到达甘泉之后,皇帝命令驻跸甘泉宫,在此休息一日。

    甘泉宫是京畿中最大的离宫,靠着甘泉山,暮□□下,宫城上已经升起了火把和灯笼,璀璨夺目。

    执金吾开道,羽林卫士立在两旁,戈戟如林,赳赳威武。

    皇帝下了车,一路走到寝宫,才到大殿门前,忽然听到有人唤他,“陛下!”

    回头,却见一个女子,站在灯笼光下望着他,笑意盈盈。

    “芸?”皇帝讶然。

    窦芸走过来,向他一礼,“拜见陛下。”

    窦芸,平恩侯窦诚的女儿,故去的二皇子妃窦氏的meimei。窦氏十五岁时嫁给了二皇子,恰逢时疫,一年之后故去。皇帝此后一直未婚娶,登基之后,将窦氏的父亲窦诚封为平恩侯。

    “你怎在此?”皇帝道,却看向一旁的甘泉宫宫正严昉。

    严昉忙上前,正当开口,窦芸道,“陛下莫怪宫正。陛下忘了?妾到甘泉宫来小住,是陛下应许的。”

    皇帝想起来,确有此事。今年年节之时,平恩侯一家入宫觐见,那时窦芸提及侯夫人纪氏今年身体欠佳,听说甘泉宫的泉水有固本之效,问皇帝可否让侯夫人过来将养几日。皇帝没有拒绝,当时就应下了。

    “霖宫在东边,你到正宫来做甚?”皇帝问。

    “来送衣物。”窦芸将一件长衣捧在手中,“陛下,我母亲听闻上月陛下受了风寒,特地制了这长衣。她让我嘱咐陛下,暮春夏初,最易风邪侵体,陛下要保重才是。”

    皇帝看着那长衣,神色缓和了些。

    “这些物什交与内侍便是,不必亲自来。”皇帝道。

    “那可不行。”窦芸道,“母亲让我务必亲手交与陛下。”

    皇帝有些无奈:“善。”说罢,将她手中长衣收下,“徐恩,派人将侯女送回去。”说罢,走入殿中。

    “陛下……”窦芸见皇帝不理她,想跟上去,却被侍卫拦住。

    “入夜了,回去吧。”皇帝的话音从殿内传来。

    窦芸咬咬唇,只得答应一声,悻悻走开。

    少顷,徐恩出来,召严昉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