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暮春之令在线阅读 - 第36节

第36节

    徽妍不敢耽搁,忙应下,关上门。她从包袱里翻出自己在匈奴时外出常穿的便服,上衣下袴,还有布靴,可行路可骑马。才换好,班启又在外面敲门,“女君,请女君启程。”

    徽妍应了声,匆匆将匕首配在腰间,跑出门去。

    只见外面的天色已经有一点熹微的光,街道上,到处是手持火把赶往集结的军士。她四下里望了望,正想问往何处启程,忽然,一阵马蹄声骤然而至,徽妍望去,未及看清马上的人,只觉身体一轻,她来不及惊叫,已经被人拦腰抱上了马背。

    “会骑马么?”皇帝的声音在耳后响起,低低的,犹如晨风。

    徽妍惊魂未定,答了声,“会。”

    皇帝没多说,径自纵马往前方驰去。

    风从颊边吹过,凉凉的,却似乎带不完上面散发的热气。徽妍无法控制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只觉得它们急促得就像马蹄声一样。她不敢往后靠,仿佛后面那个身体带着无穷的危险,双手紧紧地攥着一点缰绳,不敢松开。

    只有腰上的那只手臂,石头一样,固定着她,让她不至惊惶地掉下去。

    正心烦意乱,前方忽而出现一队人马,领头者,正是杜焘。

    看到皇帝和徽妍,他愣了愣。

    “那边召集好了么?”皇帝问。

    杜焘回神,忙道,“召集好了!”

    皇帝颔首:“六日后,王庭见。”说罢,纵马驰骋而去。

    杜焘应了一声,看着皇帝一行的背影,仍然愣怔。

    徐恩奉命留在朔方,见杜焘神色,不禁苦笑,上前,“君侯……”

    “徐内侍,”杜焘忙拉着他,神色不定,“陛下……王女史……”

    “君侯还不明白,”徐恩摇头,意味深长,“陛下采选,为何将年纪提到了二十五岁?”

    杜焘了然,却忽而记起先前的事,如遭雷劈。

    皇帝带着徽妍骑马走了一段,未几,到达城门前,有军士拉着马匹等候在那里。皇帝停住,将徽妍放下来,让她另骑一匹。

    徽妍从前在匈奴,骑马练得很好,也无二话,利落地骑上去。

    脸仍然烧灼,她不敢看皇帝,只听他声音冷静地与将官交代,过后,再度策马,领着众人将城外驰去。

    城门外,北军的军士已经列队完毕,齐整如棋局,足有三千人。鼓角声响起,皇帝领着众人出发,马蹄奔过的声音,在寂静的原野中传开,与天边低垂的弯月相映,鼓动人心。

    徽妍辨认着方向,知道这是往涿邪山而去,心中一阵激动。她紧跟着前面的皇帝,不敢落后一步。

    军士们素养甚好,路上除了马蹄声,徽妍没有听到有人出半点声音。像水底的长蛇一般,默默穿过原野,将朔方的城池和堆筑了堞雉的山梁留在身后。

    出发后,一赶路便是两三个时辰,当前方出现一处草滩时,皇帝命令歇息。

    徽妍毕竟体力不如男子,早晨出发时又不曾用膳,此时觉得有些疲惫。却不想让别人知道了轻视自己,并不出声。

    未几,一名军士忽然走过来,将一只食盒递给她。

    “女史,”他说,“陛下赐的。”

    徽妍讶然,打开来,却见里面撑着rou穈粥,虽一路颠簸,粥却还有些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她不禁抬头,朝皇帝看去,只见他的目光也正扫过来。

    皇帝仍是神色平淡,看她一眼,“吃吧。听闻你不容易,从长安到此处,未吃过甚像样饭食。”

    ☆、第34章

    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是拿着糗粮在啃,徽妍却有香喷喷的rou糜粥。

    他说话虽然还是一贯的清冷,徽妍却感到心中一暖。她想向皇帝行礼谢恩,皇帝却没再看她,与一名将官说着话,往别处巡视去了。

    塞外的风很大。白日里,太阳灼人,夜里却冷,要把自己裹到毛毡里才能入睡。

    虽然奔波一日,但徽妍怎么也睡不着,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担心。徽妍知道他们正在驰援的路上,并且是皇帝亲自领着最精锐的屯兵,可是心仍然吊着,无法放下来。

    ……朔方至浑邪山,最快也要八日,而此消息乃五日前之事,只怕我等还未及赶到,右日逐王已支持不住,为左温禺鞮王所败……

    昨日在行帐里听到的话,不时浮上心头。徽妍即便认为不能因为这样就放弃救人,但心底明白,这是实话。

    ……女君可想过,若王师未及救出,或他二人现下已罹难,又待如何?

    皇帝也曾这样问过她。

    这些日子,徽妍支撑着自己走这么远的,的确就是那一点点希望。她尽力不去想那些糟糕的“如果”,凭空猜测,只会扰乱心神。但是到了现在这样的时候,眼看着一步一步近了,她的心仍然会被莫测的恐惧占据。

    徽妍翻来覆去,闭着眼,却是越睡越难受。少顷,她索性睁开眼,从毛毡里爬出来。

    营地里点着一堆一堆的篝火,军士们大多已经入睡。也有人像她一样睡不着,围坐在篝火边上取暖。远处,一队轮值巡逻的军士走过,悄无声息。

    徽妍也想到篝火边去,四处望了望,瞅见附近有一处火堆空着,只有一人,身上披着裘衣,背靠着一副卸下的马鞍,似乎在看简册。

    这般时候,居然会有人这般闲情雅趣,围火读书。徽妍觉得十分诧异,走过去,待得看清那面容,愣了愣。

    皇帝察觉到动静,抬头。

    目光相对,徽妍忙行礼:“陛下。”

    “睡不着?”他问。

    徽妍有些不好意思:“正是。”

    “塞外风凉,暖一暖便好。”皇帝道。

    徽妍颔首:“诺。”

    皇帝拿一支木棍,拨了拨火堆,回头,却见徽妍还在那里,神色踌躇。

    “你便打算这般一直站着?”皇帝瞅她一眼。

    徽妍知道自己在他面前,犹豫太过反而矫情,也不好拂了他的意走开,只得在火堆旁坐下。

    皇帝看着她,似笑非笑,片刻,又道,“朕是野兽么,坐这么远如何烤火?”

    徽妍无奈,看着自己与他还有火堆之间的距离,少顷,往他那边挪了挪。

    皇帝不言语,忽而将简册放下,起身走开。徽妍诧异地看着他,未几,又见他走回来,手里拿着她方才睡觉时裹的毛毡。只见他将几个行囊放在徽妍身后,又将那毛毡团了几下,垫在上面。

    徽妍讶然。

    “坐好。”皇帝说着,坐回去,重新拿起简册。

    徽妍看他似乎不再理自己,少顷,往后面靠了靠。出乎意料,靠着很舒服。这毛毡不算大,但皇帝显然经验老道,知道在野外的享受之道。

    心里想七想八,徽妍忍不住瞅向皇帝。他又在翻着简册,似乎很专心。火光中,他眼睫低垂,徽妍能感受到他的目光落在哪一根竹简上,好像在审视,又好像在思考。

    谁也没有说话,只有篝火“噼啪”的声音。火光范围之内,只有徽妍与皇帝两人。皇帝无所谓,徽妍也不再那么拘束,靠着身后的毛毡,正坐变成斜坐,再往后,觉得腿压得不舒服,干脆放出来,拉好长襦,两手抱着膝。

    天空很是明朗,璀璨的星子布满夜幕,一眨一眨的,与弘农、长安或王庭,并无差异。

    母亲和兄长他们,不知道此时在干什么。

    在为她生气吧?徽妍想着,愧疚又起,突然,鼻子痒了痒,“哈啾”一声打了个喷嚏。

    皇帝看过来,没说话,却将一块薄毛毡丢过来。

    徽妍忙道:“陛下,妾……”

    “盖上。”皇帝声音平静,“这是出征,你病了便只能留下,谁也顾不得你。”

    徽妍面上一臊,知道这是实话,只得谢一声,将毛毡裹在身上。

    二人重新沉默,徽妍裹着毛毡,觉得确实暖和了许多。眼睛不由地朝皇帝瞅去,从侧脸,到舒展的坐姿,再到他手中的简册……忽然,徽妍觉得上面的字很是熟悉,稍稍凑前一些再看,发现竟是王兆的字迹!

    “左传?”她轻声问道。

    皇帝抬眼,瞥瞥她,“看出来了?”

    徽妍怔忡了一会,道,“陛下怎将这简册带了出来?”

    “不带出来不行。”皇帝扬扬眉梢,“朕平日无许多闲暇,这书下月就要归还了。”

    徽妍哑然,知道所指为何,哭笑不得。

    “陛下慢慢看也无妨,”她忙道,“妾母亲与兄长最敬好学之人,从前父亲在世时,也从不催促弟子还书。”

    皇帝莞尔。

    “看太傅论史,乃尽兴之事。时而翻一翻,甚有裨益。”他缓缓道,“太傅曾对朕说,读史可明智。可惜朕当年浮躁,未体会太傅之言,直至后来经历世事,方才明白其中道理。太傅真乃通透之人。”

    他看得清别人的事,却看不清自己的事。徽妍心中默默道。

    不过听皇帝对父亲如此赞许,徽妍不禁微笑,道,“妾父甚爱读史,左传乃其案台必备。他还另写了笔记,陛下若未尽兴,妾可寻出来呈与陛下。”

    “哦?”皇帝颔首,“有劳女史。”

    徽妍忽然觉得,他似乎也不那么可怕。至少谈起读书的时候,他不会那么莫测。

    也是暖和的关系,现在坐在火堆旁,徽妍与皇帝说着话,渐渐觉得困倦。皇帝从王兆笺注左传,谈到他的赋。王兆爱赋,生前曾做二十余篇,先帝也喜欢,曾将几篇王兆手书的赋藏入石渠阁。

    但徽妍说,比起赋,她更爱楚辞。而楚辞之中,唯爱天问。

    “哦?”皇帝有些诧异,不以为然,“朕读天问时可觉甚烦人,问这问那,心想屈公何来这许多闲心。”

    “怎会烦人?”徽妍笑了笑,道,“诗书词赋,大多借事抒情。唯此篇,无悲无喜,奇异陆离。妾自幼习得此篇,每咏诵一句,总能思量许久,仿佛身被双翼,其乐无穷。”

    “身被双翼?”皇帝饶有兴味,“如何身被双翼?”

    “便是……”徽妍张张口,忽而见皇帝注视着她,双眸中映着火光,熠熠闪动。

    心底忽然像被什么触到,不安地跳动。她的言语卡在嘴边,莫名结舌。

    “便是如何?”皇帝问。

    “便是如庄子所言一般,所思者无边无界,如乘风数万里……”她结结巴巴地说。

    皇帝笑起来,声音低低。

    徽妍一哂,不自觉地拢了拢身上的薄毛毡,垂眸,不敢再对着那眼睛。

    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这时,一名将官走过来,向他禀报些斥候带来的消息。皇帝放下简册,与将官一道走开,直到徽妍入睡,也没有回来。

    星辰仍然讪讪,而徽妍倚在毡布上,侧头看着火堆。夜风似乎被篝火烤热,散发着些淡淡的气息,却不是她的……

    ************************

    梦接踵而至,了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