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暮春之令在线阅读 - 第83节

第83节

    王恒闻言,神色一振,眉开眼笑。

    “臣敬诺!”他大声道,向皇帝再礼。

    “王车郎,许久未归家了吧?”这时,杜焘缓缓道。

    王恒忙道:“也并无许久,十日前,臣……”

    “十日也有许久了。”杜焘打断道,看着他,意味深长,“陛下甚体恤,许你今日归家,探望家人。”

    王恒一愣,看着他,忽而明白了什么,面色不定,未几,又求证地瞅向皇帝,“陛下……”

    “如广平侯之言。”皇帝看他一眼,淡淡道,“只半日,黄昏前回来,莫耽误宫中正事。”

    王恒忙又行礼,大声道,“诺!”

    “再告诉女史,王子居次甚是想念她,都不肯用膳入寝。”杜焘拍拍王恒肩膀,无视皇帝割人的目光,笑眯眯,“陛下说,她若得闲,请她到漪兰殿探望探望。”

    ***************************

    徽妍不再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而是照常起居,世妇们来教习仪礼,也不再推脱。

    家中众人见她如此,皆欣喜。可毕竟有心事在,徽妍不似平日般开朗,与家人说话,亦沉默了许多。

    家人知道她是强打精神,虽心疼,却也无法。戚氏到底也放心不下,和儿女们商议着,托人去给王恒带个话,打探打探皇帝那边的想法。

    可还未出门,王恒却回来了。他满面春风,一见面就朗声见礼。看到他,戚氏等人都不禁露出笑容。

    “今日怎得了假回来?”戚氏拉过他的手,“可是宫中有何事?”

    “无甚事。”王恒笑着说,“今日我回来,是陛下特准的假!”

    “陛下?”众人皆讶。

    王缪目光一亮,忙问,“陛下怎忽然让你回来?”

    “来带个话!”王恒说着,却一脸神秘,朝堂后望望,问戚氏,“母亲,二姊呢?”

    戚氏等人看他神色,皆明白了是有好事,一边嗔他卖弄,一边急急让人去请徽妍出来。

    待得徽妍来到堂上,王恒望着她,笑眯眯道,“二姊,陛下让我告诉你,昨日那命案,廷尉已经查明,与二姊无干!”

    徽妍闻言,目光动了动。

    “陛下让你来说的?”陈氏忙问。

    “正是!”王恒道,“陛下特地召我到殿中,说了此事,然后特地让我回家来,不就是要我将此事告知二姊!”

    “如此甚好!”王萦笑道,“你也不算全然无用!”

    王恒脸色一边,瞪她:“小童收声!”

    “那些胡商呢?”却听徽妍问,“既此事与我无干,亦当与那些胡商无干,他们放归了么?”

    王恒一愣,想了想,挠头,“陛下……陛下并未与我说……”

    王缪见徽妍不语,忙道,“徽妍,陛下虽未说,但想来是放了。”

    徽妍却摇头。

    “他若放了,才一定会说。他们未脱罪,我便不是清白。”她轻声道,说罢,看向王恒,道,“此事我知晓了,你复命便是。”

    王恒瞠目结舌,见她起身要走,忙道,“二姊……二姊!陛下还说,王子居次不肯用膳不肯入寝,想让二姊去看看!”

    “王子居次已经懂事,用膳入寝,自幼宫人照料。”徽妍道,“至于我,如今还在禁足之中,不可违命。”说罢,自往堂后而去。

    ***************************

    皇帝虽然一直在宣室殿处理国事,可就连朝臣们都能看出来,他有些心不在焉。

    “陛下可是身体不适?”有人悄悄问徐恩。

    徐恩苦笑,若论心病,大约也算得不适。

    皇帝也不知自己怎会如此。心底牵挂何事,他自然明白,也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可一想到徽妍那张脸,就不淡定起来。杜焘很精明,知道说蒲那和从音。这两个小童,向来是徽妍的心头宝,她再生气再不乐意,也总会来吧?

    心中这么想着,觉得十分有理,想多了,却莫名地又愈加不稳。

    皇帝在烦躁中熬了一整日,待到太阳西斜时,终于听内侍来报,说王车郎求见。

    心情一振,皇帝立刻将王恒宣上殿,却见只有他一人。

    王恒自然不敢说李绩,按着家人教他的话,支吾道,“臣二姊……臣二姊敬受陛下之恩,然……然她仍在习礼,不便入宫。”

    皇帝听着,有些诧异,“你未说是朕宣召?”

    王恒讪讪:“禀陛下,说了……”

    皇帝立刻回过味来,登时变色,“啪”一声击案,杯子里的水溅了出来。

    简直岂有此理!

    ☆、第75章

    王恒走后,王家众人皆是着急。

    “这……”王缪皱眉,“这可如何是好?陛下想接徽妍入宫,徽妍这便推拒了?”

    “二姊在习礼,本也不该去。”王萦道。

    “你晓什么?”王缪瞪她一眼,“那是陛下!”

    “徽妍有徽妍的道理,让她去吧。”戚氏道。

    王缪却愈发坐不住,对戚氏道,“她这般与陛下僵持着总不是办法,我去与她说!”说罢,径自往后堂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正议论间,忽然,家人匆匆来报,说舞阴大长公主和昌虑长公主驾到。

    戚氏等人皆诧异。

    舞阴大长公主和昌虑长公主,有时会过来督查徽妍课业,不过总是在晨早,黄昏时节却是从未有过。

    戚氏问:“她们二位怎忽然来了?可说了何事?”

    家人摇头,道,“未曾。”

    众人相视,不敢再耽搁,忙朝宅前去迎。

    宅前,车马从人停得满满当当,前呼后拥,两位长公主正下车。戚氏和陈氏等人忙上前行礼,“拜见大长公主!拜见长公主!未知二位长公主驾临,实有失远迎。”

    昌虑长公主和气地答礼,舞阴大长公主却面色不豫,看着她们,道,“女君可在?”

    她说的女君就是徽妍,众人自然知晓。戚氏忙道,“小女就在后院。”

    舞阴大长公主冷笑一声,道:“甚好。”说罢,却径自入内。

    众人面面相觑,皆感到此番来者不善,忙跟上去。

    王萦平日与昌虑长公主还算说的上话,走到她身旁,小声的问,“长公主,大长公主今日……”

    “是为昨日宫中之事。”昌虑长公主的神色亦不轻松,看她一眼,“莫多言。”说罢,她紧走两步,跟到大长公主身后。

    王萦有些怔怔,想到昨日之事,又忽而看到大长公主带来的世妇手中捧着学官用的笞条等物,面色微变。她知道舞阴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母,身为徽妍的教习之长,如同宫学的学官,认为弟子犯错,自然可训斥惩罚。

    她立在原地,看着大长公主气势汹汹的阵仗,再不耽搁,忙去找管车马的家人。

    ************************

    马车驰出了建阳里,王萦催促着车夫,让他往未央宫。

    车夫诧异:“女君要去作甚?”

    “但去便是!”王萦急道。

    如今之势,舞阴大长公主发怒,她们全家都拗不过。王萦知道她不是好相与之人,而以徽妍的脾性,皇帝都敢反驳,只怕在大长公主面前亦不顺服,如果是那样……王萦知道笞条打在手上或者身上的滋味,不敢往下想,只担心着徽妍会受过,而唯一能压下此事的,也只有皇帝了。

    上次,王恒曾带着宫中的同僚回家来,其中有宫门的将官,说王萦日后若要找王恒,只消让人到北阙的司马门报一声王车郎名讳,自会有人传话。王萦想着,如果能尽快找到王恒,让他给皇帝传话,兴许来得及。

    可待得到了宫门前,车夫驻了车,王萦下来,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卫士,却忽而有些胆怯。

    那些卫士也看到了她,见她徘徊不去,威严的目光吓人。

    正踌躇着该如何去问,忽然,一阵车马之声辚辚而来,声势浩大。王萦看去,只见十几骑宫卫模样的侍从拥着一辆漂亮的马车,皆神气十足,那架势,一看就知晓大约是哪家王侯。王萦唬了一下,不自觉得往边上靠了靠。

    眼见着那队人马要过去,忽然,王萦听到有卫士在喝令,他们停了下来。

    未几,一个人从马车里探出头,看过来。

    王萦看去,愣住。

    是六皇子刘珣。

    见他看自己,王萦的心提了提,忙上前行礼,“拜见殿下。”

    刘珣点头,看着她,“女君到宫门前何事?”

    王萦不知道如何说才好,支吾道,“妾……妾想见陛下……”

    刘珣讶然,“见陛下做甚?”

    “急事……”

    刘珣目光一闪,微微抬眉,“为了王女史?”

    王萦不说话。

    刘珣看看向不远处守着马车的车夫,淡淡道,“跟在后面,我带你进去。”说罢,坐回车里。

    王萦听得如此,心中一松,忙道声谢,走回马车去,让车夫驾车跟上。

    ***********************

    皇帝一直心绪暴躁。

    他一会令徐恩备车,要出宫,一会又令收回,在殿中走来走去,踢翻了几只案几。

    杜焘从官署回来,本以为有了好消息,见到殿中一片狼藉,有些错愕。待得问了徐恩,一脸无奈。

    “女史说得也不错,正在习礼,怎好总往皇宫跑?”他让内侍将殿上收拾好,对皇帝道,“传出去,别人难免闲话,还不如陛下亲自到王府一趟,又不是不曾去过……”

    “朕已是让步了!”皇帝打断,瞪他,“你道她真是在乎什么礼法,不就是还想着要朕放了那李绩!”

    杜焘啼笑皆非:“便是如此,陛下放了又如何?廷尉都查过了,陛下也知晓那是诬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