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桃华在线阅读 - 第213节

第213节

    皇后越想越觉得悔不当初,可惜现在再也不可能让蒋氏入宫了,若是有什么法子,她一定……

    入宫?皇后心里忽然灵光一闪——其实,也不是全无方法的。嫁了人又怎样,当初明皇玉环,难道不是相逢于已嫁之时吗?杨玉环那还是寿王妃,明皇的儿媳呢!还不是去庙里转了一圈,回来就成了宠冠六宫的贵妃?只要皇帝动了念头,谁又能挡得住呢?

    不过,皇帝应该是不肯这么做的。在他心里把蒋氏当成夏氏,定然不肯让她背此恶名的。若指望着皇帝自己动手,怕是永远也不成。但倘若有人能让生米煮成熟饭,那蒋氏除了入宫,就再没第二条路可走了。

    皇后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极疯狂的想法,可是这念头一升起来,就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了。想想蒋氏若是因此入宫,那势必只能改名换姓,绝不敢仍以蒋氏桃华的名义入宫,到时候连蒋家这个靠山她也不能再倚靠,那时候不就任她摆布了吗?

    皇后越想,就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她似乎已经看见了蒋氏穿着宝林甚至彩女的服饰在自己面前叩拜的样子了。只是,要如何才能下手呢?

    这种主意当然不是马上能想出来的,事实上现在桃华也很少进宫了,只是每逢初一十五来向太后请安,在宫里也坐不到半个时辰就会离开。所以皇后虽然生了这个念头,可是一时毫无办法,这么一拖就到了三月春闱。

    春闱发榜之日,恰好在旭哥儿的生辰之前。

    旭哥儿这是周岁生日,按习俗是要抓周的。这是重要的事儿,郡王府自然是要大办,就连蒋锡也要带着柏哥儿过来。早几天起,薄荷就在私下里跟郑嬷嬷嘀咕了:“但愿二少爷中了,若是落了榜,那边过来怕是脸上要带出来。”

    那边,指的当然是蒋钧一家子。若是蒋松华落榜,万一小于氏在抓周时带了不悦过来,那可是丧气的事儿。这抓周一辈子可就一次,薄荷可不想被人给搅了。

    这种事,郑嬷嬷也没甚办法。既不能保证蒋松华一定得中,也不能把小于氏拦在外头,只有也盼望蒋松华好运了。

    或者真是天也肯遂人愿,发榜这日,一早桃华就把三七派了出去,大约到了近午之时,才见他跑了回来,那一脸的喜气,薄荷不用问就知道了:“可是中了?”

    三七把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中了中了,中在三榜头名!”

    “三榜头名啊……”桃华略有些遗憾。三榜就是同进士,虽然都是中了,可是比起头榜不说,就是比二榜的赐进士出身也差了些,将来无论是在授官或是升迁上,都不免要受些局限。因此有些世代都是科举出身的人家,视中同进士为耻,宁愿不中也不愿中三榜的。

    不过这比那些落榜举子终究是好得太多了。须知每次来参加春闱的举子成千累万,最后也不过只录取三百人,能中就是极好的。桃华只略遗憾了一下,就道:“快把贺礼送了去。”只是不知道,中个同进士,蒋钧有没有心情庆祝。

    蒋钧现在确实在矛盾之中。原只想让蒋松华下场试试手,他都做好了儿子落榜的准备,谁知竟然就中了。想当初蒋松华连个秀才都考了好几年才得中,这次连着秋闱春闱竟然一路中下来,简直与从前有天壤之别,这自然是大喜事。

    可他偏偏中了个同进士。这个名次——蒋钧就是想庆祝,也觉得有些拿不出手。毕竟他如今的同僚们差不多都是进士出身,这个同进士真是有点尴尬,若为此大摆宴席,倒显着他轻浮了似的。

    小于氏原先高兴不已,已经在筹备大摆宴席了,现在听丈夫这么一说,那份高兴也被打消了一半:“这,这该如何是好?”

    蒋钧沉吟半晌还是道:“罢了。一个同进士,若真大张旗鼓地宴起宾客来,莫说外人轻看了我,就是于松哥儿,将来也并无好处,少不得有人觉得他轻浮。倒不如不要庆祝了,倒还落个稳当的好处。”

    小于氏xiele气,半晌才道:“这也好。说起来榆哥儿心里正不痛快,也不好戳了他的眼——只是,未免委屈了松哥儿。”

    “一个同进士,也没有什么委屈的。”蒋钧断然道,“再说不是要赶着给他提亲?等过起六礼来,他怕也不记得什么委屈了。”

    他原本是不很满意这门亲事的,然而这会儿说到此处,想起自己当年娶小于氏行六礼时那股子急切劲儿,再想到儿子声言非山长之女不娶,说起来跟自己当年也颇有相似之处,一时之间倒有些儿知音之感,话说到最后,竟露出一点笑意来:“只是他这才中个三榜,不知道人家看不看得上。”

    小于氏却不爱听:“三榜也是中了,那落榜的不说,有多少人一辈子也就是个举人,咱们松哥儿已经比那些人强得强了!”

    夫妻两个正说着,外头丫鬟就来报,说安郡王府的贺礼到了。

    上回蒋松华秋闱得中,桃华就送了一匣子珍珠,这次的贺礼自然又厚了些,蒋钧看了极为满意:“桃姐儿到底还是惦记着亲戚的。梅姐儿那里,你多劝着些,千万不要再找什么麻烦了。”

    小于氏看着礼单,也不得不说桃华对蒋松华实在算得不错。然而提到蒋梅华,心里不免又不自在起来,强辩道:“柏哥儿将来少不得也要应举,二房那边又没有什么人出仕,将来柏哥儿难道不要靠松哥儿帮忙的?这会子厚待松哥儿,还不是为了将来。若不然,平日里也不见走动,若不是松哥儿中了,怕是还想不起来呢。”

    蒋钧本无意与她多争执,但听到最后几句不由得皱眉道:“这说的都是什么话!”

    小于氏将头一扭道:“难道我说错了不成?母亲身子一直不适,也没见她来看望过伯祖母。”

    其实桃华四时八节的礼都是不少的,但蒋家长房的门,她确实少登。尤其是自生产之后,更是几乎绝迹了。这事儿不提倒也没什么,一提起来便露痕迹,蒋钧也只能道:“她如今是王妃,如何计较得这些……”

    小于氏原也不是为了跟蒋钧争吵的,见他软了,便也趁机下了台阶:“我倒不是计较……过几日旭哥儿抓周,我这礼早都备好了……”

    夫妻两个这就算言归于好,转头商量给蒋松华提亲的事去了。

    到了旭哥儿抓周那日,安郡王府比满月那日还要热闹些,毕竟这会儿旭哥儿大了,身子也结实许多,桃华也才放心让他多跟外人接触一下。

    抓周是中国人颇为看重的一件事儿,虽然在桃华看来,这没啥大意义,因为一岁大的小孩子总是会被最鲜艳最显眼的东西吸引,至于这东西究竟是个什么,他才不知道哩。

    然而整个郡王府里却都把这事儿看得极重,提前一个月,郑嬷嬷就叫乳娘和丫鬟们拿着官印或书本甚至小木刀木剑之类的东西在旭哥儿眼前晃,勾着他去抓。可惜那官印是暗铜色的,书本又是寡淡的蓝色,旭哥儿统统不感兴趣,无论郑嬷嬷怎么努力,他都只是瞧瞧,顶多伸出小胖手摸一下,之后就扭头自己玩去了。倒是那木刀木剑他还肯抓在手里玩玩,但郑嬷嬷又怕他伤到自己,不敢让他多玩,于是几次之后,旭哥儿知道这东西反正是要被拿走的,索性也不去动了。

    郑嬷嬷颇为着急,觉得若是抓周之时当着一众宾客的面没抓到好东西,只怕被人传出去成了笑柄,只得来找桃华商量:“王妃,这可如何是好?”

    桃华直想笑:“嬷嬷这样的教旭哥儿,还叫抓周么?”

    郑嬷嬷不以为然:“王妃不知道,宫里头也好,外头那些人家也好,抓周都是这样子的。哪有真的不教,到时候只管叫哥儿姐儿自己去抓的呢?”都是抓给别人看的。

    桃华笑了笑:“若是这样,嬷嬷不用担心,咱们家不用讲究这个。”

    郑嬷嬷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知道该不该放心,唯恐小两口不知道轻重:“王妃,若光是咱们自己家里人自然没什么,就怕有那坏心的,从小把名声传了出去,对哥儿不好。”

    桃华点点头:“我明白嬷嬷的意思。不过,依我说,像咱们府里现在这样,名声平庸些也没什么不好。”

    郑嬷嬷默然了。沈数现在不就是因为有个掌兵的舅父,自己也立过战功,所以才被太后忌惮吗?若是没有定北侯府,或许至今先贤妃还活着也说不定。但反过来说,若是没有殷家做靠山,先帝死后他或许也就跟着去了。这种事,谁又说得准呢。

    总之不管郑嬷嬷如何担心,旭哥儿的周岁生辰还是到了。按照惯例,偌大的前厅里摆上一张大桌子,上头林林总总的摆了二三十样东西,就等着旭哥儿去挑呢。

    天气已经又渐渐热起来,旭哥儿换掉了笨重的棉衣,穿上了轻便的夹衣,顿时觉得浑身都自在了,竟不要人抱,拉着桃华的手,自己一步步走进了前厅。

    这小子的腿脚确实比一般孩子都结实些,这会儿虽然走起来跟小鸭子似的,但居然挺稳当。一只小手攥着桃华两根手指,小胖脸上全是严肃和紧张,跟在她裙子旁边,才进前厅就赢得了一片彩声。

    蒋锡乐得合不拢嘴,连忙跑过去向外孙伸出手:“旭哥儿,外祖父抱?”

    旭哥儿还是认得蒋锡的。蒋锡时常来郡王府看他,且每次都带点好玩的东西来。虽然他还不会叫外祖父,但也知道这个人是亲近的,于是板着小脸想了一会儿,终于放开桃华的手指,朝蒋锡伸出了两只小胳膊。

    这下蒋锡的嘴更是咧到耳朵根了,一把抱起外孙掂了掂:“又结实了。来来来,看看这些东西,我们旭哥儿喜欢哪一样?”

    桌子上摆的东西有郡王府准备的,也有客人带来的。旭哥儿在蒋锡怀里看了看,被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吸引了,便倾着小身子想到桌子上去。蒋锡正要把他放下去,忽然听外头有人高声道:“皇上有赏赐——”

    ☆、第243章 反扑

    皇帝赏下来的东西是一套新近刊印的《四书》,用杏黄色缎子包着,极为显眼。

    厅内一众客人,彼此都在交换着眼色:皇帝送《四书》,这里头的意思似乎昭然若揭了——这是让旭哥儿从文莫从武呢。

    让他从文,自然是不想让他将来治军领兵了,这正证明了皇帝对定北侯府,对沈数的忌惮。可是从另一面来说,皇帝的意思亦是在说只要旭哥儿从文,就还有他的一席之地,这又是要保安郡王府呢。毕竟若无什么变故,旭哥儿将来就是郡王世子,属勋贵之列,本也不必应科举出仕的,给他送《四书》,自然不是让他考状元。

    桌子上本来就有《四书》的,只不过是外头买来的刊本,蓝色的皮面,上头扎了红束带,看起来也颇新鲜。只是皇帝既赐了书,原先的书当然立刻就撤掉了,将皇帝赏的这套连着外头包的缎子一起摆到了桌上。

    杏黄是明亮显眼的颜色,旭哥儿的眼睛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在蒋锡怀里探着小身子似乎想抓。

    既然是皇帝赏下的东西,抓到了自然是最好的,蒋锡就势也弯下腰去,将旭哥儿放在了桌子上。

    前来颁旨的内侍共有两个,其中一个手里捧的就是这套《四书》,旨意也是他宣读的,另一个却捧了个小匣子,站在旁边一直没吭声。

    这会儿旭哥儿要去抓那书了,捧匣子的那内侍却突然干咳了一声,笑吟吟地道:“皇后娘娘也有东西赏郡王妃呢。”

    既然说是赏桃华的,那这东西自然该交给桃华才是,内侍却并没有如此做,反而是上前一步,将那匣子打开,从里头取出一枝华胜来,似乎是不经意般放在了皇帝赏的《四书》旁边。

    这枝华胜做得极为精美华丽,赤金托子,上头用红蓝宝石镶了两只相对而舞的蝴蝶,蝴蝶须子是金丝拉成,上头串着粉白的珍珠,一动就颤颤微微,竟如真的一般。

    小孩子最爱鲜艳的颜色,旭哥儿的眼睛立刻就粘在了那华胜上头,小手伸到一半就转了弯,直往华胜抓去。

    蒋锡立刻就变了脸色。男孩子抓周若是抓到胭脂首饰之类,那可是纨绔之兆,是以一般人家在男孩子抓周时都不放这些东西,皇后偏在这时候赏下首饰,这内侍还特意给摆到桌子上,分明就是来恶心安郡王府的。若是旭哥儿众目睽睽之下抓了这个,传出去可不是什么好事。

    “旭哥儿,看看那个——”蒋锡立刻就想再把旭哥儿抱起来,那内侍却不阴不阳地笑道:“蒋药师这是怎么了,看不上皇上和皇后娘娘赏赐的东西不成?”

    桃华眉毛一扬,刚要说话,就见旭哥儿抓起那华胜看了看,忽然转回身来向着她伸出了手,嘴里还啊了一声,竟是把那华胜往她眼前递了过来。

    郑嬷嬷大喜,立刻道:“哥儿真是聪明孝顺,知道这是给王妃的东西呢。”

    这下子满厅的人都跟着夸起来。内侍脸色不大好看,但也只能干笑着附和了几句。蒋锡更是乐得眼睛都要看不见了,恨不得把外孙再抱起来亲上两口,被蒋老太爷拉了一把才老实了。

    桃华更是高兴,接了那华胜,先把旭哥儿的小胖手拿起来亲了一口,然后把华胜戴到了头上。旭哥儿仰着小脸傻笑着看了她一会儿,转身往桌子上其它的东西爬了过去。

    这会儿可就没人再注意那内侍了,众人目光都盯着旭哥儿,只见他从满桌子的东西中间爬过去,对于郑嬷嬷等人投以期待目光的官印之类都视如不见,甚至连皇帝送来的包着杏黄缎子的书都对他失去了吸引力。这小子从桌子这头爬到那头,正在乳娘怕他摔下来,想要上前挡在桌子边缘的时候,他忽然一屁股坐了下来,从桌上抓起个东西不放了。

    厅内顿时起了一片哗然,因为旭哥儿抓起来的,是桃华的一套银针。

    这银针其实是桃华凑数放上去的,一整套针擦得银光闪烁,薄荷还特地用红绒做了一副针套,放在那里也十分显眼。

    “这是——”蒋锡第一个高兴起来,“我们旭哥儿这是要继承你娘的医术啊!”他是真的高兴。蒋家祖传行医,到了蒋方回这一代因为坐罪,失去了继续行医的资格,其实他心里是很难受的。现在女儿医术超群,外孙若是能学到一手好医术,对他也是个极大的安慰。

    厅中众人都没料到旭哥儿会抓到这东西,先是都有些吃惊,待到听蒋锡说了这话,靖海侯夫人先就附和道:“郡王妃医术超卓,若是后继有人,那真是苍生之福。”

    靖海侯夫人先开了口,后头众人也纷纷附和起来。说来旭哥儿是沈数的长子,天生就要继承这郡王之位的,以安郡王府的特殊地位,若他做个与世无争的医者,其实倒也是件极好的事。

    旭哥儿可不知道众人心里想了这许多事,只管把那套银针抱在怀里,把小脸转向桃华,咧着嘴一笑,居然口齿不清地叫了一声:“凉——”

    “哎哟!”蒋锡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疼这个外孙了,“我们旭哥儿会叫娘了!”

    分明叫的是凉啊。桃华一面腹诽,一面过去把他抱了起来,顺手将银针从他怀里抽了出来。那银针虽然装在针套里,还是不敢让他就这么一直抱着。其实依她看,旭哥儿应该是被这外头的红绒针套吸引了,不知这小子是不是随了她,特别喜欢红色的东西,若是皇帝赏的那套书外头包的是红缎子,大概他也会抓着不放。

    虽然郡王府长子抓周抓了一副行医的银针,这事儿说出去不大威风,但旭哥儿在抓周当日会开口叫人,却让郡王府上下都高兴得不行,因为之前这小东西无论怎么教都是啊啊啊,坚决不肯说一个字,弄得郑嬷嬷私下里有些担心,却又不敢说出来。

    现在好了,这最后一丝担心也没有了。至于说将来可能做个下九流的医者……呸,未来的安郡王,谁敢说他做的是下九流?再说了,同样是医者,瞧瞧郡王妃,说个泽被苍生都不为过,谁又敢说她是下九流呢?

    抓周结束,少不得要摆下宴席招待来宾,正在酒过三巡觥筹交错的时候,外头匆匆有人来报:“一些落榜举子纠合起来,要冲贡院呢,说是考官受贿,此次录取不公!”

    隆庆十五年,就是因为春闱事件而被载入了史册。

    说起来考场舞弊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的,但像隆庆十五年闹得这么大的,倒是不多。开始是落榜举子中有人指证某副主考早年就曾多次在秋闱春闱之中收受贿赂,之后也不知怎么的,这事儿就从某副主考一人徇私变成了某阁老在背后筹划,提拔自己党羽,排除异己了。

    毫无疑问,这个“某阁老”说的就是于阁老了。而将此事由副主考转向于阁老的,自然就是赵家安排的人。

    “赵尚书在于党多年,果然是知道不少事情的。”沈数如今在朝中无职,倒是方便了他天天看戏,“如今朝堂之上,真是比那戏台子上演的还精彩呢。”

    自那年赵充仪有孕,赵原升为兵部尚书开始,私下里就有人向赵家靠拢了。毕竟那时候皇后仍旧无孕,而且看起来也不像还有希望生的样子,如此,将来那把龙椅上说不定就要带着赵家血脉了,如此的前程,焉能无人依附呢?

    只是后头赵充仪小产,那些依附的人中有些见风使舵的便又疏远了,可到底是有人留了下来——赵充仪能怀一个,难道就不能怀第二个?只要皇后生不出来,那么赵家就有最大的机会。

    果然到了去年,赵充仪复又得宠,此次聚到赵家身边来的人就更多了,这会儿赵于两家在朝堂上对掐起来,一时之间竟然是不相上下。

    桃华正在给旭哥儿做一个布老虎,闻言不由好笑:“这戏,还不是你和皇后在背后撺掇的……”没有沈数这边的人手,有些事赵尚书只是知道,还真查不到证据,也就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来。

    这件事,最初赵党是打着皇后的旗号跳出来的。谁都知道本次恩科是因为皇后三十整寿,皇帝欲为其祈福,才开了恩科——当然,实际上是为了什么谁都知道,但反正名义上是为了皇后,这就够了——竟有人敢在这时候营私舞弊,这既是损了皇后的福德,又是侮辱了天下举子,还辜负了皇帝的信任!一事三罪,若是不一查到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

    于阁老是真不知道这副主考的事儿,一时间也略有些措手不及。其实这副主考每次做得都不明显,譬如今科春闱,他也就是在同进士里稍稍录取了几人,又把几个人的名次做了点手脚。三百人的榜单里,这一点小小的心思其实是很难被察觉的,然而问题就在于他已经被人盯上了……

    于是这事儿一路往前翻,揪出了他从前收贿舞弊的实证来,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

    要说科考这种事儿,在录取上头总是会有些争议的,盖因文章这东西不像弓马之技,谁高谁低,打一架就知道。所谓各花入各眼,房师们口味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评判也就有所不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如今是有心人要拿这事出来说,自然是处处挑剔,本来或许是正常的录取,被这么三挑两挑也有些让人疑心起来,更不必说他的确是有收贿实证的,如此根本就是有口难言。

    且这头才审着,那边消息已经悄悄被人放了出去。这些落榜的举子当中,有些的确是运气不好,文章偏偏没被自己那一房的座师看在眼里,若换一位房师或许就录取了的。但有些人却是自以为怀才不遇,考了多年都不曾中,心里正憋着怨气呢,这会儿听了这个消息,哪里会放过?再加上有人在中间串联撺掇,有些已经离京要返乡的举子都又回了京城,闹起事来。

    本来举子闹事,扰乱京城治安,要归五城兵马司和京城衙门管,然而五城兵马司现在是靖海侯掌着,皇帝稍加示意,他就睁一眼闭一眼,以至于举子们这些日子竟越闹越凶了。

    于阁老如今比不得从前年轻时候了,精力也委实有些不济。这一年来他又一直致力于西北那边,有些忽略了京城,眼下一闹起来,他本想将这副主考抛出去顶罪便罢——说来也真是他自己惹下的事——然而不防这事被一掀再掀,矛头竟直指向了于党。

    这也没什么稀罕的,这副主考手下录取的多有于党子弟,这要是不查到于党头上简直就是无能了。

    如此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于党人多,难免良莠不齐,如今全搅在了一起,有些凭自己本事考上来的也说不清了,简直如同一锅浆糊,谁也脱不出身来。

    赵尚书在于党多年,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皆是因为他的脾气绵软之故。然而绵软之人却有个心细的好处,这些年记了好些事在心里,这会儿拿了出来,真是百发百中。

    于党自然不能干挨打不还手,开始是有些猝不及防,之后反应过来,也开始还击。说起来凡做官的人,哪个真能干干净净的?不查则已,只要查,总会有尾巴被揪出来的。朝堂上乱作一团,今天你参我,明天他参你,如同两群狗,相互咬个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