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节
“那顺……究竟是怎么回事?” 萧乾瞥了一眼完颜修,眉心微微蹙起,又望向石室棋局。 “这些事说来话长,等出了此地,我再慢慢说与阿九。” 墨九微怔,若有所思地回头,瞄着完颜修,轻咳一声。 “你若不方便说,咱们可以把他弄成聋子嘛。” 可以弄哑巴,弄个聋子也没有问题吧? 她说得嬉皮笑脸,半是玩笑半认真。 那边儿完颜修却黑了脸,眉锋如刀,咬牙摸着怀里的小狼。 “三爷我耳力不怎么好,可手劲却大得很。小崽子,你说,你长得这么招人稀罕,要是三爷一不小心就掐断了你的脖子,你娘会不会心疼啊?” 墨九望天,拽着萧乾往石室的另一头走。 “来来来,我们的悄悄话,还是走远些再说吧。” 完颜修看着二人的身影,轻哼抿唇,一脸冷漠。 “你们那些破事,请老子听,老子还不爱呢。碍眼睛!” 那分明是看着人家好,又眼红又气恨好么? 墨九回头扫一眼,懒怠理会他。 走到另一侧的角落,她扯着萧乾的袖子,把他按坐在一颗黑石棋之上,然后自个儿盘腿坐上他对面的白石棋,与他脸对着脸,目光烁烁。 “好了,现在就我俩了。说吧?” 似乎考虑了一瞬,萧乾才淡哑着声音开口。 “那顺,原本是萧家布置在漠北的内应。” 接着萧乾将宋彻告诉彭欣那一段萧家秘史徐徐讲给了墨九。 他声音不大,沙哑却也清晰。 听罢,墨九只觉石室内阴风惨惨,寒凉了脊背。 “太可怕了!” 不得不说,萧家的如意算盘确实打得不错。 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哪里料到结局会是家破人亡,毁于一旦? 她问:“也就是说,萧家一直不知道那顺早有离心?” 萧乾点头,“那顺隐瞒得极好,事发之前,萧家确不知情。而我,之前也完全不知萧家竟有这一段秘辛。” 确实—— 谁会知道宋骜还有个双胞胎兄弟? 谁会知道他一直居于漠北,是北勐流落在外的世子? “可是,老萧,这中间有太多疑点,我始终想不通。” 不待萧乾回答,墨九接着便说出了疑惑。 “你说萧家谋划了那么多年,不就想把萧家的皇子扶上南荣皇帝的宝座么?可当初至化帝驾崩,国无君主,谢家势力绵软,凋零无力,而你手握京畿重兵,临安内外,全由你一人呼风唤雨。当时,你们若要强行扶宋骜登基,不说轻而易举,但绝对可放手一搏,胜机极大,为何没有那样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谁都懂得成王败寇的道理。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肯定都不会给宋熹上位的机会。 然而,萧家不仅没有趁势扶上宋骜或者宋彻,还力劝宋熹为帝,一直恪守臣子之道,最后让宋熹做大,把整个萧家都赔了进去。 “这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型败绩,遗憾到了极点吧?” 她的分析完全有道理。 可萧乾却摇了摇头,目光肃冷。 “若有那般简单,又何至今日?” 至化帝死于墨九之手,虽出于意外。但身为帝王,对身后事,对江山社稷,储位归属,国之大统,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多年来,他看似均衡掣肘萧家和谢家,恩威并重,并无差别对待,对小王爷宋骜也多有期许,但他的私心底,想要培养为储君的儿子一直是宋熹。 当初他力排众议,无视萧家,立宋熹为太子便是明证。 而立太子,只是他的第一步。 一为试探萧家,二也为锻炼宋熹。 至化帝突然驾崩,按祖宗规矩,太子登基是必然。 那个时候,如果萧家有异动,那便是谋逆。 朝中有名声的老臣,大多忠心不是哪一个人,是国,是君。宋熹也非省油的灯,而且,谢家瘦时的骆驼比大马,朝中有的是谢氏余党。就算萧家动用武力将皇位争来,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便有了一个长远的计划。 当然,在这个计划里,萧乾也有自己的打算。 那个时候,萧家劝进宋熹,可谓做足了戏,也给足了宋熹的脸面。 所以,宋熹能安稳登基,从朝堂到民间,无人不清楚,是因为萧家的大义与忠孝,也无人不佩服萧家顾大我而舍小我。 可夺,而不夺。那是为仁。 可争,而不争,那是为忠。 可取,而不争,那是为义。 有仁,有忠、有义的萧家,不该让皇帝所感恩吗? 然而,政治博弈哪有那么简单?又哪有外表那么可歌可泣? 宋熹即位之后,能容得了萧家独大,在权政方面处处掣肘于他吗? 古今中外,无一帝王可以做到。 从那个时候开始,宋熹与萧家的博弈才正式开始。 也就是说,宋熹取代了谢家,成了萧家的对手。 对此,萧家原本也做足了准备。 可原本布局好的一盘棋,却因宋骜在阴山的失踪发生了逆转。 本来可凭借对珒一战,以灭珒之功,为南荣立下赫赫军功的小王爷,突然不见,生死不知—— 如此,萧家失去了一个主要的筹码。 于宋熹而言,也再无顾及。 从此,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萧家动手。 没有了皇子,萧家再怎么折腾,有什么用? 君主统治的时代,他们总不能自己做皇帝吧? 这种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 宋熹利用这一点,做了一个周密的布局。 趁着萧乾领兵在汉北,无法顾及临安,他一方面整肃朝纲,大力提拔心腹之人,裁剪萧家党羽,同时让心腹大臣罗织萧条的罪罪状,一条接一条,奏书一本接一本,不断参奏朝上,弄得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他利用时间差,在萧乾不知情的情况下,布军汉南,只等一旦与萧家撕破脸,就可以与萧乾隔江对峙—— 此局精、妙、绝。 他准备充分,还占住了正理。 ——因为萧乾是北勐世子。 如果这个时候萧家与他开火,就是叛臣,不占理字儿。 当然他没有想到萧家还有一个后手——宋彻。 宋彻原本就是萧家早就布好的局,萧家也事先防备了这一点。 为免宋骜夭折,打小就把他培养得纨绔任性,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一来为保他小命,二来也为掩人耳目,让谢家掉以轻心。毕竟这样一个没有上进心的皇子,很难有大的作为。萧家拉扯着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也怎么都是输。 那么,宋熹突然动手了。 萧家生死存亡之际,肯定得放手一搏了。 于是—— 就在宋熹准备大开杀戒的时候,萧家也祭出了最后一步棋。 宋骜不是失踪在阴山吗? 没事,萧家可以让他“活”过来。 这些年,在萧家的授意下,宋彻被那顺培养得能文能武,治国方略,无一不精,几乎全是按照古往今来的储君要求去教养的。不仅如此,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萧家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宋骜的喜好,外貌,行为方式等等一一告之与那顺接洽之人,从而让宋彻随时可以以假乱真的模仿宋骜,不被任何人觉察。 为此,远在阴山的宋彻,甚至习得一口流利的临安话。 便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也听不出半点不同。 而这也正是在天神祭洞时,连萧乾都没有察觉宋彻并非宋骜的原因。 宋熹要灭萧家,萧家祭出宋彻一搏,完全顺理成章。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萧乾手握汉北之兵,可以说胜券在握。 毕竟,宋熹动手在先,有着“从龙之功”的萧家,并没有干什么祸国殃民的大恶,萧乾还有灭珒逐鹿之功,那些罪名,也完全可以说是莫须有。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宋熹动萧家,并非萧家有罪。 那么,如果在这个时候,失踪的小王爷宋骜打着“国有jian佞,祸害忠良,以清君侧”的名号,甚至直接“清昏君”,领着北征大军杀个回马枪,是不是一箭双雕? 一占道理的制高点,棒打宋熹。 二占世人推崇,名正言顺做皇帝。 萧家相信,以宋彻之才,有萧家辅佐,必可再开南荣王朝的新华章—— 然,事有意外。 一步错,步步皆错。 他们的失策就在于——那顺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