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七五养儿记[女穿男]在线阅读 - 第37节

第37节

    这边对着还想吃花生的李小芳可就没了之前的好脾气了,而且还有点心疼拿出来的那把花生了。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不来问李小芳了。要知道这花生,每年一家一户能分到手里的,最多不超过五斤。

    那可是一家人一年的量了。

    顿时没好气的对着李小芳挥挥手,“去去去,婶子也没有了。”

    李小芳立马撇着嘴离开。

    哼,就周桂园那样,真当她几岁孩子好哄啊!别说严秀秀这段时间以来对着她的千叮万嘱了,就算没有,她也不是那么好哄的!

    想当初她家二叔,每回上她家来蹭好吃或者要干嘛的时候,那哄人的水平可比这高多了。而且还不带这样,翻脸就不认人的。

    她二叔都没能从自己嘴里哄出点什么,就这小气的婶子,难道以为凭着一把花生就能哄出来了?

    严秀秀可和她说了,自家打到野猪的事情,千万不能跟外面的人说。说了的后果就是,嗯,比自家二叔上家里蹭吃的还要严重的多!

    不过,这花生确实挺好吃的。可惜的是,桂圆婶子太小气了,就给这么一点点。

    李小芳砸吧了一下嘴,回味了一下嘴里的味道,立刻跑回家去了。她得赶紧找到严秀秀,把刚刚的事情跟严秀秀说一下。

    李志军的打算是,前面住人的地方,还是按照当地的习俗来。最中间的是堂屋,然后两边各修一大间房间,里面被隔成了两个小房间。

    妞妞他们带着睡一边,另一边的大间里面,一间给两兄弟当卧室,一间以后拿来当书房读书写字用的。

    之前弄好的土砖还是放到后院去,把猪圈扩大一些。这个李志军心里早就有了点子计划了。猪圈弄大点,然后明年再悄悄的多敷点小鸡出来。别看现在大伙还是一起干活拿工分什么的,但是村里已经有些人开始多养了几只鸡鸭啥的了。而且李志军也明白,后面的政策只会越来越松了。

    盖完猪圈,他还要再盖一间灶房和厨房出来。这样子,做饭什么的就方便的多了。

    虽然这样子的格局在现在来看有点土,但是那个年代,已经是很好的了。而且更别提,李志军这会正屋盖房子用的还是红砖了。

    这在李家村,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

    李志军为了能够早点住上新房子,所以才跟李春喜说,愿意花一毛钱一天请人来帮忙修。要知道在李家村,要是关心比较亲近的人家修房子的话,都是友情帮忙的。主家都只需要准备一顿中午饭就行了。

    不过同样的,下回人家家里修房子或是别的什么事,你也不能推脱就是了。

    到底是愿意给钱的原因,来帮李志军弄房子的村民们特别多。而且这个年代的人都实在,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偷溜耍滑。

    李佑喜在来的人里面,一共请了5个小工。加上自己一家三个大男人,再请一个师傅过来,也就差不多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房子的毛坯给弄好了。

    李志军为着住起来再舒服一点,还特意跑到县城找了李志秀,让帮着买了不少石灰和水泥。将地板和墙都给刷了一遍。

    刷完之后,他自己瞅着这房子,也格外的有成就感。

    虽然说,比起后世的房子来说,很“乡”很“土”。但是,按照这个年代的审美眼光来看,用村民嘴里的话来说,那可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了。

    房子虽然暂时还不能马上住人,但是按照当地的习俗,需要给新房子“过火”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

    农村人一辈子里面,最重要的三件事,那就是结婚,生子,修房子。

    过火的这一天,除了嫁在外地的李志荷,也就是谢桂花的第三个女儿外,像李志秀,李志美姐妹两,那是早早的就来了。

    她们来得早还有一个原因,得帮着李志军干活,收拾出来中午请村民的那一顿饭。

    李志秀带来了一兜子的糖和花生瓜子啥的。一进屋,就交到了谢兰香的手上。

    这个是当地的一个习俗。

    新盖好的房子,在过火的这一天。主人得站到没有上瓦的房顶上去,将这些糖果花生全洒到地上去,嘴里还要念一些吉祥的话出来。

    当然,也有条件好的,会洒一些一分两分的硬币下去。不过这会人都穷,几乎就没有人舍得往下抛钱的。

    然后围在下面来捡糖果花生的人越多,对新房子的主人就越好。这种人气,按照当地人来说,那是旺宅的寓意。

    而且必须过完火之后,主人才能搬进来住的。

    为了怕出错,头一天李春喜已经对这李志军念叨了很久这个流程了。

    等到这边村民们一吃完午饭,外边炮竹一放。就有人帮着把梯子架好,然后李志军拿着一袋子的糖果花生,上了房顶了。

    李志军才刚上去,底下就已经围了一圈的村民们了。

    他抓了一把出来,看了一圈,那么多的人,一下子不知道往哪里洒比较好了。

    然后人群里面就有人高喊了一句,“祝军子家,财源广进,万事顺利,和和美美!”

    这话李志军特别爱听,立马笑呵呵的把手里的这一把糖果朝那人的方向扔了过去。然后只看到一群人都朝着那个方向跑了过去,弯下腰去捡地上的花生和糖果。

    这里面还有不少孩子,动作格外的灵敏。捡起东西来,可比一般的大人强多了。

    等到捡的差不多的时候,另一边有人喊了几句吉祥话出来。于是李志军又抓了一大把,朝他的方向扔去。

    人群也就跟着往那边跑了。

    在这方面,孩子比大人显得还要精灵。几个半大的孩子也学了不少吉祥话,一个接一个的冒了出来。

    李志军在上头啥也不管,反正哪边有吉祥话,好听话出来,他就往哪边洒。洒了差不多半小时后,东西就没了。

    然而底下的人还在下面站着,仰着脑袋看着他。

    没办法,他只能把空袋子对着大家一倒以示意,大伙才笑嘻嘻的放了他,慢慢的散开了人群。

    李志军扶着梯子往下爬的时候,还见着有不少孩子弯着腰在草地上仔细的翻找着,有没有遗落下来的花生和糖果啥的。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改错别字)

    李志军新房子过火这一天, 周长英和谢军和也过来了。

    吃完饭之后, 周长英特意逮了个谢军和走开一会的功夫,把谢兰香给拉到了一间房里。然后从兜里拿出一个小手绢包着的东西, 就要塞到谢兰香手里去。

    打开手绢一看,把谢兰香给吓了一跳。

    “妈,你这是干啥啊?赶紧收回去, 我不要。”

    手绢里面包着的是钱。

    谁知道周长英见谢兰香不肯收钱,立马就有点不高兴了,“你这孩子,给你, 你就拿着。你当我不知道啊,别看你修这房子这么风风光光的,可别忘了, 那都是找你大姑姐借来的钱。虽然说你大姑姐有钱,能拖着就拖着。但自己身上, 总也得留点零花钱吧!”

    “只是妈也没用,给不了你太多。”

    周长英说着,说着, 眼眶就红了。看着眼前的谢兰香, 又有点难过了,“早知道老李家的人是这样, 当初就应该让你爸过来多打听打听,这样也就不会把你嫁过来了。”

    完了,还拉着谢兰香的手, “兰香啊,是爸妈害了你啊!”

    在周长英的眼里,她家兰香哪都好,就是命不好。嫁了李志军这样一个又混又懒的人。每每想到这个,她心里就难受。

    李志军其实已经变好了几个月了。只不过周长英猛的提起以前的事情,谢兰香一下子被勾的想了起来,顿时也红了眼眶。

    母女两个躲在屋里,聊了好久。直到外面有人喊谢兰香了,谢兰香才赶紧擦了擦眼泪,对周长英说,“妈,钱你还是拿回去吧!要是让哥嫂知道了,只怕家里又不得安宁了。”

    “他们敢!”

    周长英咬着牙说。

    然而即便是这样,谢兰香还是不打算收,“妈,我真不要。你相信我,军子真的已经变好了,他现在对我好,对孩子也特别好。”

    就这一会的功夫,谢兰香已经说了很多句这样的话了。弄得周长英这会也开始半信半疑了,“真的?”

    “真的!”

    谢兰香点着头说,“所以,妈,钱你拿回去吧。我要是真不够了,我再回去找您。”

    “那好吧。”

    周长英见谢兰香一再保证,只能先把钱收起来。

    “兰香,快点出来一下,六叔他们要回去了!”

    这回喊谢兰香的是李志秀了。

    李志军家里过火,几乎是李家村的村民们都来了。像过火这样的大事,村民是要随礼的。不过不兴随钱,随的是半升米。

    然后主家要在人回去的时候,把人家随来的米倒出来,然后把准备好的糖果花生放小包进去,算是回礼。

    回礼的时候,必须是主家的人拿着人家随礼的袋子,亲手送到人家手里去的。

    谢兰香也没法子再和周长英多说什么了,她得赶紧出去忙活了。

    结果门一开,正巧就碰上了来找她的李志军。

    李志军一看到谢兰香红红的眼睛,立马就紧张的问了句,“兰香啊,你这是咋了?”

    问这话的时候,还拿眼睛往屋子里面瞟。这一瞟,就和屋子里面的周长英把视线给对上了。

    早在周长英上午过来的时候,李志军就知道了这是谢兰香的母亲。看着这场景,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点什么。

    冲周长英喊了一声,“妈!”

    周长英不冷不淡的应了下来。

    李志军也不在意,转过头和谢兰香说,“大姐让我来喊你,说是要去回礼了。”

    “嗯,我这就过去。”

    等到夫妻两个都离开了之后,周长英才细细的打量起这里头的屋子来。看着看着,还用手摸了摸被石灰刷的雪白雪白的墙壁。在心里感叹了一下,没准她家兰香还真的就要有好日子过了。

    过完火之后,就要给房子上梁放瓦了。

    这个还是得请师傅来。师傅的手艺好不好,瓦放的密不密实,决定了后面下雨天屋子会不会时常漏水。

    还有家具,也需要开始往屋子里面安置了。

    农村里面,一般不兴去外面买家具。都是找的村里面的老手艺人,自己提供木头,然后人家帮忙打的。

    李志军对这一块不是特别了解,还是谢桂花带着他去的。

    因为屋子里的家具全都烧没了,所以床啊,橱柜啊,桌子凳子什么的,都需要打全了。

    至于干农活要用到的箩筐什么的,那都是砍好竹子回来,自己编织的。

    真正住进去,已经是深秋了。

    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农忙期,村民们都开始闲了下来,就有了时间开始准备过冬用的东西了。

    首先是各种各样的菜干。

    其中最好吃的,就要数干豆角和油茄子了。而李家村的做法跟别的地方又有点不一样。

    干豆角是摘掉两头和有虫的地方,然后清洗干净晾干,再洒上不少盐用力的揉搓。直到把豆角揉到变色,变软了,再拿到太阳底下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