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科幻小说 - 清明上河图密码5在线阅读 - 第71节

第71节

    李彦顿时大惊。那日他去皇阁村王豪宅前说话时,见一个锦衫孩童站在院门边,一双贼精精的小眼一直瞪着他,目光满是厌憎。那孩童恐怕正是王小槐,寻常孩童哪里敢这般瞅瞪中官?回想那目光,李彦心里一寒。那王小槐号称神童,恐怕知晓自己父亲死因。他若见了圣上,说出此事……

    他忙问:“王小槐几日来京?住在哪里?”

    “正月十五到京城,住在拱州知府京中宅子里。”

    “你赶紧寻人设法,不能叫那猴儿面圣!”

    李彦惶惶不宁,用“括田令”反括杨戬一事只能暂且搁下。好在到了正月十六,那手下来报,王小槐已死。李彦这才放了心,知道这手下行事妥当,不敢大意。谁知,第二天便听闻王小槐被烧死在虹桥上,开封府已在查问此案。他忙唤了那手下责问。那手下却说,是暗中使人在汤里下毒,并未在虹桥上纵火,不知王小槐为何又被烧死。

    李彦恼愤不已,又无梁师成那等权柄,能差人去开封府干涉办案。他惴惴等到月底,幸而此案凶犯无从追查,那案子已搁了下来。他尚未松气,另一个手下又从襄邑赶来回报,说王小槐在家乡还魂闹鬼,半夜里四处撒了许多栗子。李彦越发惊怕,出宫回到自己宅中,却见妻妾慌作一团,扯着他去卧房。他进去一瞧,更是惊得险些栽倒。床上撒了许多栗子,并沾满血污。妻子哭着说这卧房一直关着,并没有人进来。今天听他要回宅来住,才叫侍女开了门,来铺床点香,却见床上竟有这些秽物……

    李彦从没这般惊吓过,站在门边,半晌手足才能动弹,他忙伸手叫侍女扶拽着,慌慌逃离了卧房,宅里都不敢再停留,急急上了车,躲回了宫里。

    这一床血栗子,将他多年心病击穿。其实,从十一岁入宫头一天起,他时时都在怕,从没安心过一刻,因而,他那牙始终在咬,大半不是为馋,而是为怕。怕人责,怕人打,怕人害……狠气长一分,怕意也跟着重一分。尤其升到这高处后,更怕人复仇,如同赤身行在夜林间,处处尽是狼影豺咻。

    他躲在宫中自己那间昏暗宿房里,牙齿咬得声响极大,小侍从在门外恐怕都能听到。他慌慌寻思许久,才忽然想到了杜骋。这祸事是杜骋牵惹的,也得由他来解。于是他急急寻见杜骋,叫他去约请京中最负盛名的相绝陆青。

    那天,他换了便装,从潘楼后门偷偷上了楼,等候陆青。陆青见了他,只微微一拱手,不等吩咐,便坐到他对面,静神注视他良久。那目光冷中带厌、明利中又含些怜,让他如同身浸寒水,却又感到几分春阳之暖。他想抗拒发怒,却又不由得忍住,似乎有些情愿叫陆青看透,觉着那目光能驱净自己心底积年之怕。

    半晌,陆青才缓缓开口:“历劫之相,卦属未济。苦海逐浪,狂风兴波。争帆夺桅,此倾彼侧。旧险未尽,新患又生……”

    他听着惊怕不已,却又忍不住想听,如同医者替他揭开积年旧疮。他忙问:“如何解此祸难?”

    陆青微微笑叹一声:“观汝神气,积习难断。就算过得此劫,日后恐怕又陷灾祸。”

    “久远之事,我顾不得。我只求解了目下之祸。”

    “目下解祸,倒也不难。清明近午,你可派几个亲信之人,去东水门外虹桥上拦住一顶轿子——”

    “做什么?”

    “对着那轿窗念诵一句话。”

    “什么话?”

    “咬牙攀上最高枝,转眼春去近危时。”

    第七章 乾

    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其阻,不可阶而升,不可勉而至。

    ——张载《横渠易说》

    陆青极懒,懒得连眼皮都不愿睁。

    他足不出户已近一年,独自在那西郊小院中,备好米麦薪炭,后院种了一畦瓜菜,自家造了两大缸姜豉酱菜。他只爱睡觉,每回睡前,都先烧起一大锅水,再煮一碗青菜面,吃过后,将自己那片小宅院里外清扫一遍,用帕子将屋中桌椅抹拭干净,再把床铺铺展平整,最后将烧好的水倒进浴桶中,慢慢沐浴一番。宅院身体都清净后,这才上床,舒舒坦坦酣睡一场,一觉能睡两三日。睡着时,浑身一丝都不动,也不做梦,睡得如同一棵树。

    醒来后,再煮些白饭菜蔬,就着豉酱慢慢吃过,便静坐檐下一张竹椅上,看院中那株梨树,由枯而芽,由芽而叶,由叶而花,由花而果……看得久了,那树上每少一片叶,他都能发觉。

    他这懒来自于厌。人人都巴望能借他的眼,看清自家的前程运命。他却看了太多悲喜欢愁之心、吉凶福祸之命,就如独坐于大筵中央,万千菜肴密布四周,长年累月络绎不绝,哪里还有丝毫举箸之欲?何况人非佳肴,坦然从容和美之人何须问命?来寻他的,尽是怀揣心事之人。人心一旦被缠缚,不但面相难看,心里更是积了诸般烦闷、焦忧、愁苦、煎熬……一眼望去,污泥深潭一般。看得多了,哪能不厌?让他不时生出悔意,不该习这相学。

    九岁那年,他流落于杭州,有位相师一眼瞅见他,当即便说:“这孩儿眼里有毒。”却不知,他那眼中之毒,来自这世道人心。

    三岁不到,陆青父亲便已亡故,留了数百亩地。他娘还算强干,独自带着他,将家计料理得停停当当。亲族乡邻们也都亲善,时时过来帮扶。却不知,那些人全都盯住了那片田。他一个伯父为首,先捏造他娘偷人,继而说他并非本家血脉,闹到了县衙。没有凭据,他们便生造出来。他娘被逼得夜里偷偷投了河,他也被逐出了家门。

    那年他七岁,心里发了个狠誓,要将这些仇人一个个杀死。他去一家酒肆厨房偷到了一把尖刀,时时留意那些仇人。过了一年多,他终于撞见了一个报仇之机。他那伯父带着五岁的幼子来县里赴宴,夜里回去时,吃得大醉,倒在了麦田边。他一直悄悄跟在后头,见那伯父倒下,忙赶上去,一把推开幼弟,拔出刀子,准备戳烂这条豺狼。那堂弟顿时哭起来,叫着“哥哥”,拽住他的衣襟,大声哀求。他刀子连举了几回,都下不得手,只能恨恨离开,边走边不住抹泪,连声恨骂自己。

    哭过一场后,对这人世,他便已心死。

    他野犬一般,在杭州街市间游走。饿了,也不愿向人乞讨,能捡则捡,能取则取。挨了打,也并不觉着如何,抹抹血,继续走。捡寻不到,他便饿着,能饿两三天。走困了,便在街边檐下铺开一条毡毯,这是他从家中带出来的唯一一件东西。他极爱惜,每天睡过后,都要将灰掸净。

    一年多,他一个字都未说过,直到那位相士瞅中了他。

    那相士追着他,追了许多天,求他拜自己为师。他却毫无兴致学任何本事,并不睬那相士。那位相士便四处去打问他的身世来历,而后又寻见他,问他:“你难道不想知道,那些害死你娘的人为何那般恶?”当时他正嚼着捡来的半块饼,心里略略一动,但随即想,恶便是恶,哪有来由?即便有,知道了又能如何?于是,他又继续边嚼边走。那相士又跟上来问:“你不愿想那些恶人,难道也不想知道你娘为何会忍心抛下你?”他顿时停住嘴,脚也再迈不动。

    这桩事,陆青心里头问过无数回。让他心冷的,并非那些恶人,而是他娘。在他娘心中,那些恶人恶行,以及加给她的那些恶名,都胜过这个儿子。

    陆青望向那相士,见相士眼中满是殷切,便点了点头。

    于是,他跟随这位相士,四处游走,东至登州,南到广州,西达成都,北及河间。十来年间,行踪万里,阅人无数。

    那位相师并非寻常卜卦谋财之徒,他精通望气古法,观人不重皮rou外相,而是看人意气、神态、音声、姿势、动作……由这无形之气,查知心性、禀赋、气度、格局,从而断定运命之高低、顺逆、深浅、薄厚。

    这相学,一要历世深、见人广,二得心眼净、神气宁。陆青原本就已心冷,经见了这许多山川风物、人情物态之后,便越发通脱,难得有何牵念,更不被俗欲缠陷。到十八九岁,他已学成那套望气相人本事。一个陌生之人,略打量片刻,便能道准七八分。

    他也已经明白,他娘为何会忍心抛下他。这世上之人,大多被一些物事死死困住,终生都挣不出来。他娘则是被一个“净”字困死。他娘极爱干净,见不得一点儿污迹,家中备得最多的是各样帕子,不但擦嘴、拭脸、揩手、抹脚各有帕子,擦门、擦窗、擦柱、擦桌、擦凳、擦柜、擦镜、擦锅、擦碗、擦盏……都各归其类,所有帕子用过后,都立即得洗净,丝毫不容污乱。而相比于这些器物之净,他娘视名节之净,则更胜过性命。名节不似器物,一旦受污,永生都难擦拭干净。杀他娘的,不只是那些恶人,更是他娘这憎污之心。

    明白这些后,陆青再不怨恨娘,反倒生出几分哀怜。这哀怜不但能让他娘魂灵得安,也让他自家得以松释。

    十年前,那相士带他到了汴京,又见了许多贵戚重臣、富商名儒,他眼力越发通透精准。没过两年,那相士病故,陆青便承继其业、自立门户。几年间,便在这京城立起“相绝”的名头。

    他原本住在城中,寻他之人,日日候满在门前。他却越来越倦于这营生,只得不断提高相费。一般卦师,相看一回,至多三五十文钱。他起初便是三百文,后来升为五百文,求相之人却仍增不减。他又升至一贯、三贯、五贯,每日仍应接不暇。他索性加到一百两银子,这才略略清静了些。他的名头却由此越发神异,来相看的,尽是尊贵巨富之人。这等人,大多自视极高,名为请教,实则极少能听进逆耳之言。

    人求他是为算命,可这命哪里算得来?即便能算准,某人某日注定被某片瓦砸死,你让那人躲过此灾,此人命便改了。他命一改,自然会波及身边之人,这些人之命相应都会改,由近及远,世上所有人之命,都将因这一片瓦而改。这些人反过来,又会波及最早那人,那人命运也将再度改变……这只是一人一瓦。再多一些,其所波及不知将会繁杂纷乱到何等地步。

    陆青这相学,并非算命,而是察人。由人之形,观人之神,查人之心,判断此人天性凉温、器量宽窄、心境明暗、禀赋厚薄、气质清浊、智识高低、心思粗细……从而得知此人行事高低、功业大小、处世难易、遭际顺逆等。如同相马,只能判定马力之健弱、快慢、长短,哪里能断言这马命之好坏、寿之短长?

    若想改命,唯一之法,是改变自家心性。但所谓本性难移,若非大智大勇之人,哪能轻易改得了自家性情禀赋?即便陆青明白指出其心中症结,绝大多数人也依然故我。心性不改,自然行事不改;行事不改,哪里能改得了命?

    因而陆青越发厌倦,他原本就无心浸染这人世,又不愿违心敷衍。

    有回,他偶然进城去到孝严寺,遇见了寺中住持了因禅师。闲谈间,竟与了因禅师有些旧缘。了因禅师原本在拱州出家,陆青的祖父则是那州里富商。了因禅师见睢水上下几十里地只有两座旧木桥,便立志化缘,修造十座木桥。他寻到了陆青祖父,陆青祖父为人豪侠仗义,在外行商许多年,正打算卖掉田产,回江南家乡,便一力承担下这桩善举,卖了帝丘那片田,将四千贯钱全部拿来资助修桥。

    了因禅师与如今汴京作绝张用的祖父相熟,便从京城请了张老作头来督造桥梁。没想到才开工几日,便惹出一桩官司。陆青祖父因一向瞧不惯草药杨家欺压穷苦佃农,便将那块田卖了两道。头道钱捐给了因禅师,二道卖给了草药杨家,钱则自家卷走逃离。了因禅师到处寻不见陆青祖父,心中不安,便去皇阁村草药杨家,打算商议一个妥当法子。快行至杨家时,见一个孩童从院里跑出来,转到侧墙根下,把一样东西压到一块石头下面,随即跑回了院子。

    了因禅师有些好奇,走过去搬开石头一看,竟是陆青祖父那第二道田契。了因禅师犹豫半晌,怕善桥造不成,终没能克制私心,便揣起了那张田契,紧忙离开。

    那十座桥顺利造好,了因禅师却心怀愧疚,便离开襄邑,做了个行脚僧,四处游方行善。多年前,他身体渐衰,才来到汴京,在这孝严寺做了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