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都市小说 - 一生余得许多情在线阅读 - 第78节

第78节

    刹那间,萧瑜的脚步僵在原地,脑海一片空白。

    .

    战乱年代,人命如草芥,没有葬礼,没有追悼,一个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成了一具尸体,一个黑白名字,甚至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可汪云飞阵亡的消息确认属实,传开来后,仍是有不少人为他红了眼眶。

    校长曾经不止一次的公开说过,“北伐成功,我就归隐田园,那么军校这些龙虎之将,只有汪云飞能够领导。”

    这个入学考试第一名,在校期间科科第一的长洲英杰,天生将才,曾经为了信仰,抛弃青云之路,毅然离校,又为了革命,舍生忘死,毅然参军。

    北伐期间,他先后担任第一师营长,司令部第五团团长,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攻克武昌之时,冒死救出被困的校长,被许以高官厚禄,却断然拒绝,誓不放弃心中主义。

    他于河南临颍率军与奉军主力决战,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享年二十五岁。

    广州军校建校三年有余,至今最闪亮的一颗将星,就此陨落。

    北伐至今,广州军校学员参战五千余人,阵亡已有一千五百余人,革命路上遍以烈士鲜血铺就。而存活下来的军官中,在中国日后无数次内忧外患,战火连天之中,百炼成钢,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名垂青史,有人官拜开国元勋,有人溃败仓皇南逃。

    不知百年之后,还有没有人记得,那年仲夏夜的广州,禁闭室中有个磊落少年,他唱着《国际歌》,憧憬着新中国的明天。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不曾开始,就永远结束了。

    作者有话要说:  北伐战争,汪云飞牺牲

    其实汪云飞同学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叫蒋先云,他比我写的还要厉害。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蒋先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我党,1922年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领导水口山矿工罢工;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为“黄埔三杰”之一;1925年在我党领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年参加两次东征;中山舰事件后退出gmd;北伐战争开始后任总司令部秘书,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纠察总队队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颍英勇牺牲,后被追赠为中将军衔。(百度百科)

    据说他之所以牺牲,是当初两党决裂,他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得已在战场上以死明志。

    他是黄埔一期生,以第一名的成绩入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门门第一,被视为校长的接班人,我时常幻想着,他若是能活着,不知会在日后的抗日及内战战场上绽放怎样的光彩。

    历史上有太多无名先烈了,请大家至少记住这个少年的名字,他叫蒋先云,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不曾开始,就永远结束了。

    第75章

    民国十六年, 是国内天翻地覆,政局动荡的一年。

    四月十八日, 南京政府成立, 与武汉政府分庭抗礼,各为其政, 北伐喧嚣未息,革/命方兴未艾,中国的前路再一次茫茫不见。

    然而也是在这山河分裂, 风雨飘摇的一年,霍锦宁和阿绣的爱情终于悄然萌芽,好像沉睡了一冬的种子破土而出,又好像是干涸了一季的禾苗终逢春雨,就这样润物无声, 不惊不扰。

    华永泰秘密离开了上海, 前往武汉。遇见他的短短几个月里, 给阿绣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失散多年的兄妹相认,已经是最微不足道了。

    读书会中的同学有许多都被游/行事件所波及, 虽然都陆续被保释回家,但有的被禁足, 有的被退学, 短时间内已是不可能聚在一起了。

    阿绣去看过徐白鹭一次,她说她爸爸要将她嫁去外地了。

    “那你的大学梦呢?”

    “大学?可能只能在梦里了。反正读了大学,一样是要嫁人的。”徐白鹭勉强笑了笑, 惨淡道:“我还活着,已经很幸运了。”

    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人真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德英女校在经历短暂的停课之后,恢复上课后,一切又平静如昔,只有国文先生曹文冉辞职了,他们说老师回乡下老家去了。在全班同学都在欢呼雀跃,不用再面对严厉可怕的国文老师时,只有阿绣偷偷哭了两回。

    曹子有死了,那个爱读西哲支持工人运动,一根筋的腼腆少年,他被流弹击中,当场身亡,被警卫用板车拉走,和许许多多被害的工人与学生的尸体一起,被运到郊外,草草掩埋。

    曹老师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下子老了十岁,曾经文人挺拔的脊背,终是伛偻了。

    司令部门前的血被冲刷的一干二净,好像那一日发生在这里的惨案从来没有存在过。

    舞照跳,马照跑,上海滩依旧是那个上海滩。

    .

    阿绣在医院养伤的时候,霍锦宁着实忙得很,他有不少朋友在这次事变中被波及。曾经出入小福园别墅的年轻人一下子少了好几位,包括在报社工作的楚汉,而剩下的也多少有些愁云惨淡。

    阿绣出院以后依旧住回了原先神父路的公寓中,这里有一阵子没住人了,阿绣将原先罩在家具上的白布掀去,打了盆水,开始忙前忙后的收拾。

    霍锦宁拦住她,“你身子刚好,且歇一歇,我叫人来收拾。”

    “不妨事,我早就好了,只是擦一擦浮灰,很快的。”

    阿绣有些不好意思的将他按坐在沙发上,“少爷,您先坐,我很快就收拾好了。”

    她想起身,却被霍锦宁握住了手腕,稍一用力,她就站立不稳跌坐在了他怀里。

    霍锦宁在她耳边轻笑:“还叫我少爷?”

    温柔的气息喷薄在耳际,她的耳根脸颊瞬间红透了,结结巴巴:“那,那叫什么?”

    是了,如今两人互通心意,是和以前不同了,大抵就是时下里男女交朋友的所谓谈恋爱。对此,她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少爷”毕竟叫了好些年,此刻突然不知该叫别的什么。

    “想一想,嗯?”他柔声引诱着。

    “二少?”

    说完自己也觉得不妥当,似是还不及少爷来的亲近,又想了想,试探的开口:

    “二哥?二...哥哥?”

    霍锦宁顿了顿,轻笑道:“原来阿绣也是个说话‘咬舌’的?”

    阿绣纳罕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红楼梦》里史湘云惯常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被揶揄了这一句,瞬间脸色通红,挣扎着就要起身。

    霍锦宁见状也不再逗她了,手臂抱紧了些不让她走,淡笑道:“你可以叫我的字,我表字耀中。”

    阿绣微微一愣,她原来曾听他们说起过,这是他弱冠之年自取的表字,光耀的耀,中国的中。

    华夏大地,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儿郎,将自己的名字改做一生志向,不求功名利禄,惟愿国泰民安,海清河宴。

    “耀中。”

    她轻轻念着这两个字,似乎也就此便走进了他的人生路,他的青云志,不禁心头微烫。

    “嗯。”

    霍锦宁轻声应着,笑道:“这字往常少有人唤,但应是很旺的,我前些日子顺手拿它设立了一家公司,立马便有生意找上门来了。”

    “人家找你做生意,多半是为了你是霍二少,可不是为这名字。”

    阿绣也笑,一时一刻也不急着去收拾房间了,就和霍锦宁两人窝在这小小的沙发上,说些喁喁细语,有一搭没一搭。

    “是家什么公司?”

    “轮船航运。”

    阿绣并不意外,这些年来受西方影响,上海银行基金遍地开花,资本cao作一本万利,可凡霍锦宁经手的必是民生所需,实业领域。他不只想要中国有铁路,有轮船,他还想中国有汽车,有飞机,什么都能自己造。

    “有人谈生意不是好事?”听他口气却并不以为意。

    霍锦宁不置可否,只道:“彼时只提了一嘴,这人三日后在豫园请云老板设堂会,下了贴子,大抵是邀我详谈。”

    “云老板?是碧云天老板吗?”

    “你知道?”

    “和同学看过一次他的戏,我不太懂,但觉得很好看。”

    霍锦宁一笑:“也好,那你和我一起。”

    “这怎么可以,不是去谈生意吗?”

    “没有关系,你可以单独坐在隔壁,只管看戏就好,不用露面。”他顿了顿,又道:“你若不去,也是要有旁人去的。”

    阿绣愣了下,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酒桌饭局,生意往来,免不得灯红酒绿,逢场作戏,他身边若无人,旁人自然会贴心为他准备人。她知晓他身边常年跟着个白俄混血的秘书,便是为此的。

    虽然道理都懂,可又想起平日里听得风言风语,谢景澜等人的调侃,以往可以安守本分,不闻不问,如今心里竟少不得要酸溜溜的,连自己都嫌弃。

    “既是逢场作戏,那便都是假的。”

    霍锦宁看穿了她小女儿心思,失笑道:“你大抵忘了我家中‘悍妻’名声在外,等闲之人是不敢自讨没趣的。”

    阿绣噗嗤一乐,却又忍不住小声反驳道:“阿瑜人这样好,你净编排她。”

    .

    三日后,阿绣随霍锦宁来到了豫园,这才知道,设堂会的人是青帮的陆爷,陆嵩桥。

    此人是上海滩黑道上数一数二的人物,家大业大,有头有脸。这人一不好财,二不好色,偏爱听戏,每每设局,都在戏园子里。

    豫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戏台设在溪山水榭,下人领着霍锦宁与谢景澜进了水榭正对面的观景楼上,而阿绣便和平安留在了绿波亭。

    这里看戏台真切,周遭离旁人又远,比起上次和徐白鹭他们坐在最后一排,还被柱子挡住了一半视线,可谓是天壤之别了。可惜身边没有人能给她讲戏,她自己又不太懂,看得糊里糊涂,别人鼓掌叫好,她也就跟着鼓掌叫好。

    台上演的是一出《铡美案》,虽不是才子佳人,但负心汉自食其果的戏码,男女老少也都喜闻乐见。

    自从上次遇见碧云天惊鸿一瞥,阿绣记忆犹新。本来以为他那相貌气质就该唱杜丽娘崔莺莺之类,没想到演了凄凄切切的糟糠之妻,伸冤得大义凌然,哭诉得情真意切,竟也毫无违和。

    桌上摆着干果点心,阿绣晚饭吃得匆忙,想再填填肚子,可就在戏台演员眼皮子底下,实在不好意思吃东西,忍了又忍,最后悄悄抓了一小把葵花籽。

    霍锦宁走过来时,就见到她端着手,捧着葵花籽,嗑得小心翼翼,实在很像一只小松鼠。

    他不禁莞尔一笑,坐下来顺手也抓上了一把,“没吃饱?待会儿带你再去吃夜宵。”

    阿绣吓了一跳,惊讶的看向他:

    “你怎么出来了?”

    “酒过三巡,该说的都说了,里面烟熏火燎的,出来透透气。”霍锦宁看了她一眼,淡笑道:

    “自己坐着不无聊吗?”

    “还好,戏挺有意思,故事都懂,就是有时不太懂他们为什么叫好。”阿绣老实道。

    “这些喝彩的点都是约定俗成了,有时是台上真演的好,有时是惯例,譬如亮相的头彩,武戏的翻打,只要不太差,就都要叫好。”

    他一边低头剥着手里的瓜子,一边漫不经心的给她讲着戏里门道,身子倾向她这边,为了方便坐着,随意翘着二郎腿,马甲纽扣未系,有些懒散。

    阿绣觉得这一刻的霍锦宁,和她从前见过的都不同,他是通身西洋做派的留学少爷,永远绅士矜持,一丝不苟。让人恍然忘却,这人年少时也是斗鸡走马的京城小爷,做出“携妻狎妓”这等不成体统的事,疏狂懒散得紧。

    台上声影重叠,灯火明灭,前尘来路扑面而来,那些她所不了解的他似乎逐渐展露在她面前,让人一时在这咿咿呀呀的旧派戏剧里,望得痴了。

    他修长十指,骨节分明,不紧不慢的剥着葵花籽,难得竟把这人间烟火的小事,做得清新脱俗,好似什么艺术一般。瓜子仁白白胖胖,粒粒分明,逐渐在骨碟里堆成小山,然后被轻轻的推到阿绣面前。

    “吃吧,别磕坏了牙齿。”他笑道。

    她低头轻笑,心里头若有若无的欢喜。

    方此时,台上锣鼓紧凑,唱道痛骂负心汉,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