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在线阅读 - 第52节

第52节

    去码头做苦力,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银子,他们想修沟渠,早点完工了分了这些银子,可是眼下显然惹怒了秦家人,恐怕连那三十两银子都要分不到了,这可不妙。

    人群里一直躲在后头的村长秦大正终于动容,他从人群里站出来,开始打圆场,“秦家人说的对,秦大善人心善,他能义捐是他对咱们村的情分,但是秦家也可以不用给的,不过想来秦家心善,这三十两银子还是会给的吧。”

    秦大正看似圆场,实则生怕这三十两银子都落不到了才出来圆场的。

    他这会儿看向于书燕,没想于书燕根本不接他的话,害得秦大正心中打鼓。

    这会儿俞氏出了面,从院里出来,接了秦大正的话,秦大正松了口气,村里人到这会儿也不敢再争吵,便同意了俞氏的话,三十两银子就三十两,总比没有的好。

    俞氏将三十两银子交到村长手中,村里人都憋住了呼吸,秦家还当真有钱,就这么轻松的拿出了银子。

    院外村里人散了,可是秦五媳妇却是不甘心,她还没有借粮呢。

    于是秦五媳妇又说起借粮一事来,于书燕却忽然拿起扫帚扫地,看得秦五媳妇内心打鼓,甚至还有些惧怕她忽然抓起扫帚打人的样子。

    俞氏发现老四媳妇的这一招真的将村民赶走了,还同样落得一个好名声,她心情好了不少,面对秦五媳妇,俞氏也硬气了一些,自是拒绝了,没想秦五媳妇一屁股坐在院门口闹了起来,她是一定不会走的,不拿到粮食他们家就揭不开锅了。

    俞氏心情又不好了,这些村里人得了她的捐助,没有半分感激,反而只想着一味的索取,这让俞氏很心寒,也忽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太过好说话了,如今这秦大善人的名头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心头,平素被人恭维几句,俞氏都不好拒绝。

    许是这一次老四媳妇的粗犷,令俞氏醒悟过来,想了想后,她还是很干脆的没有再搭理秦五媳妇,一家人转身入屋,将院门给关紧了。

    秦五媳妇还在门口哭闹,于书燕却忽然提高了嗓子,大声说道:“娘,这些人不能惯,人心不存感激,咱们秦家凭什么救济捐银,咱们的吃食和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以后秦家就不该出这样的风头了。”

    于书燕的话是故意说给外头的人听,那秦五媳妇听得清楚,再看到秦家紧闭着的门,想来这一次什么恭维话都不管用了,俞氏这是铁了心不给她秦五一家人救济了。

    没多会儿院外的哭声没了,俞氏原本不高兴于书燕最后说的这一番话,可是当看到院外已经没有了秦五媳妇的身影,她又松了口气,看向老四媳妇,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毛氏看到俞氏对四弟妹似乎又亲睐一些了,她便扶着俞氏入了堂屋,眼下做饭扫地都给二弟妹做了,毛氏轻闲了下来。

    毛氏在俞氏身边坐下,小声说道:“娘,四弟妹在玉兰村就听说很彪悍,原来传言不假,是真的。”

    “今日还当真多亏了四弟妹,不然可要闹出大笑话了,只是四弟妹以后不呆家啊,也不能为咱们秦家出头了。”

    “她为我秦家出头?她算老几,不过是会说几句话而已,也断不会让她为我秦家出头的。”

    俞氏话落又反应过来,看向大儿媳妇毛氏,“你是什么意思?老四媳妇以后不呆家里?那呆哪儿去?”

    第115章 跟秦楚去县城

    “娘,你还不知道么?永安寺上香的时候,我看到了四弟与四弟妹在林子里相见,四弟妹打算跟四弟一起去县城里住着,不再回村里头了。”

    “还有这样的事?”

    俞氏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她是绝不会让于氏跟着儿子去县城的,她儿子前程似锦,自是得安心读书才是,这个时候跟着去,岂不是耽搁了她家楚儿?

    断不准她去的。

    毛氏果然见这话婆母很是排斥,她放下心来,心里却想着,如果要去县城,自是得秦家人全部都去县城。

    俞氏面色阴沉的可怕,她很快起身出堂房往东屋去了。

    东屋里于书燕刚坐下来,就看到了俞氏匆匆进来,她脸色很不好看,这会儿一进来,张口便问道:“你要跟我楚儿去县城?”

    于书燕点头,倒也不瞒了,她以为秦楚跟俞氏说了这话。

    俞氏一掌拍在桌上,“你先前是怎么答应的我?”

    “娘,同样做数的,我并没有反悔,同时想必娘也有打算,先前在永安寺的时候,还曾想将齐知县的表妹嫁给秦楚,这件事上,我并没有跟娘细说,娘想要秦楚娶谁,我都没有意见,只是那也得在我和离之后。”

    俞氏一听到那小刘氏一事,心里有些虚,她当时的确不该听了大儿媳妇的话,再说这事一想起来,俞氏就心里头不舒服,那样的女人居然私下里不检点与自己的表哥走到了一起,俞氏想起这事就窝火。

    “上次永安寺一事的确是我想得不周到,但是你不准跟我儿去县城。”

    俞氏语气坚定。

    于书燕挑眉,却是不动容。

    “你当真要去?”

    于书燕点头,“娘,县城我是一定会去的,不过我答应你的事仍然做数,娘若有法子,就弄到秦楚的和离书吧。”

    俞氏没能在于书燕这儿讨到好,心想着人是留不住了,也不能因此事让母子之间起了间隙,她还是尽早想法子弄到儿子的和离书要紧。

    俞氏想到这个儿媳妇迟早会离开秦家的门,再想到乡试也得三年后,这三年时间够她周旋的,于是叮嘱道:“既然如此,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你一定得记住了,不准怀上我楚儿的孩子,你若怀上,也休怪我不客气。”

    “不会。”

    于书燕说得很决绝。

    俞氏只好出了东屋的门,原本等在外头的毛氏看到婆母又平静下来,只觉得不可思议,四弟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只要四弟妹要做的事便必定能成。

    毛氏要跟着俞氏进屋,顺势打探一下,没想俞氏不耐烦的催着她去扫地,毛氏只好一脸悻悻地拿起扫帚。

    于书燕来到书房,心想着倒可以找几本书拿去县城里,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想来通过这一次,她婆母是铁了心要去弄和离书的,不久的将来她便能和离了。

    于书燕在秦家呆了数日,秦楚再次归来,这一次他已经安排好了,乘着于书燕在桃花村的时候,他便偷偷地往西市小院布置了一下,连着石家兄妹都瞒着于书燕,全部听信了秦楚的话。

    这一次秦楚归来是来接媳妇回县城的,先前秦楚没有说出口,是不希望媳妇这几日在家里受委屈。

    傍晚归来,秦楚便去了正堂房,与俞氏聊了好一会儿,俞氏心情很不好,她看出来了,这个儿子极为有主见,他认定的事她是改变不了的,他跟前头的三位大兄不同,唯独这个四儿子不再听她的话。

    俞氏心情不好,第二日四房小夫妻要离开桃花村住县城里去,俞氏却是没有起床,也不曾送送两人,院里只有三个兄长和三位嫂子,连着秦有富也没有现身。

    秦楚岂会不知道爹娘的心思,可是他更知道他要的是什么,这个媳妇是他自己选的,自然他要好好护起来,以后就每个月回来一趟吧。

    秦楚叫大哥劝劝爹娘,他跟于书燕进入马车,马车开动往县城里去。

    而秦家院里三个哥哥却各怀心思,三位嫂子更是如此,要是自家丈夫也能有四弟这么护妻就好了,他们也不想呆在秦家院。

    几人回屋后,史氏再次说起娘家爹娘的提议,建议他们小夫妻一起去镇上开铺子,由史家出本钱,甚至连铺子都找到了,这样的话,史氏便可以不必留在秦家,他们还能有自己的小日子,还能赚些小钱,也不再拘紧,没想秦乐一口拒绝。

    “四弟这个时候离开,爹娘正伤心之际,你却让我现在跟着你去镇上,岂不是伤透了爹娘的心,咱们在村里头有什么不好?我从小到大只会种田,不会行商,再说商人名声又不好,咱们四弟还得考取功名的,岂能坏了他的名声。”

    “行商怎么名声不好了?有吃有喝的不好么?在乎这些虚名作甚,再说四弟考取功名也临不到咱们cao心的,我不过是想跟你过过两人的小日子,为何这样你都不愿意呢?”

    史氏想到木纳又孝顺的丈夫,心头存着一把火气,他们史家明明有银子,也请得起仆人,偏生要嫁到这秦家院里来受罪,每日还得做这么多的事来。

    说到这儿,史氏一股脑的将心头的怒话全说了,“秦乐,你们秦家都是自己找罪受,一百亩田地算得了什么,秦家养着一个读书郎,却还要做什么好人,把家里的余钱捐给村里头,要做什么秦大善人。”

    “也不想想家底有多少?做善人就算了,可是爹娘又好面子,竟然还被村里人欺负,秦家有田地,凭什么要受村里人的气,要这个虚名有何意义。”

    “说起这事,我看四弟妹就通透的多,上一次若没有四弟妹出头,你们秦家指不定还得捐五十两银子去,家里人过得跟长工有什么区别,可是为了这名声,却不惜苦了自己人。”

    史氏还要发牢sao,秦乐却冷了脸,“什么是我们秦家,你嫁进我秦家,秦家便也是你的家,这些事以后你不必讲了,母亲要做的事自有母亲的道理,连爹都没有要说什么,你又有什么资格?”

    第116章 落草为寇的于英改

    “我秦家好善,也是我们的本心,不仅是因为名声的缘故,桃花毕竟是我秦家的本家,对待本家人自是要好的。”

    秦乐的话刺痛了史氏,史氏捂着脸哭了起来,她一心想去镇上开铺子,耐不住嫁到了这秦家,却处处受制。

    且不说这秦家院里的事,先说那巴东郡福城外的土匪寨里,最近府城的官衙派了三波人马过来缴匪,没想都没办成。

    福城外五十里路的样子,有一座高山,周围还有五六座小山,那土匪寨子就建在这处高山之上,入寨门便有机关,一般人不小心闯入,必定被乱箭射死,所以缴匪一直不能进行,全部折损在此处了。

    而寨里头最近干了几票大生意,那寨主姓莫名强,此人功夫虽不高,却心思灵活,懂机关术,还极有脑子,他与一般匪徒不一样,劫个财还要用到一些计谋,所以这些官衙里的差兵根本捉不住他们。

    莫强最近得到了一名得力属下,正是于英改了。

    一身抱负的于英改坐在二当家的位置,心中郁闷极了,他原本是要去参军的,却不曾想被莫强骗来寨子里当了个二当家。

    其实凭着于英改的功夫,他完全可以现在就走掉,可是在他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与莫强劫了一镖,从此把柄落在此人的手中,于英改怕连累家里人,只好寄居下来。

    莫强端起酒碗看向于英改,劝道:“于弟就别再思虑了,跟着大哥大口吃rou大口喝酒,岂不快哉?”

    于英改却是喝着苦闷的酒,没有说话,那莫强只好先干为敬,他发现这个于弟功夫当真是好,便是他安排的那机关术,有了于弟的狩猎手段,竟完善了不少,这些官差入不得山,一入山必死无疑,也正因为如此,莫强才有持无恐。

    “于兄当真是性情中人,眼下秋收不好,隔壁的永安寺都在施粥了,咱们也得为兄弟们解决一下温饱问题,正好听到消息,听说上一次这些贵夫人捐银捐粮的,这一次运来不少粮食正在路,这一批是送去永安寺的,咱们倒可以从此处着手,又能捞到一笔了。”

    莫强想着就高兴,然而于英改却脸色大变,看向莫强立即拒绝,“不行,这是难民和乞丐的口粮,咱们不能抢。”

    “凭什么不能抢,他们没吃到,到时这些贵夫人再捐些银子不就成了,我向你保证,打劫了这一次后,接下来义捐的粮食和布匹我都不盗运了。”

    于英改的脸色阴沉的可怕,“我既已投靠大哥,我自是不能不做,但是我绝不愿意伤害老弱病残,更不能从乞丐口中夺口粮,大哥,这一票我不愿意干,也不准你们劫。”

    莫强坐在主座上,荷叶托首的太师椅中一张虎皮,他看向一脸固执的于英改,想了想答应了他的请求。

    等于英改回房休息了,莫强身边的属下忍不住开口,“大当家的,当真听二当家的不劫下这一镖?”

    莫强哈哈大笑,“当然要劫,没有我莫强劫不了的,再说这可是一大批粮食,咱们劫走这一镖,冬季便不发愁了。”

    接下来数日,于英改都守在了屋里哪儿也不去,却是在认真的读书,除了先前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之下夺下了一镖后,于英改便哪儿也不去了,天天守在屋里练字。

    每每莫强看了,只觉得那笔墨纸砚贵,可是却还是支持于英改读书的,虽然也不知道他都这么大的年纪了,既不走科举,又不用行商,干他们这劫匪的勾当还有什么可学习的。

    于英改尤其珍惜着meimei的字帖,模仿了不知道多少遍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字迹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像meimei的字了。

    于英改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字,开始有些神似,而且他识的字越来越多,小时候开蒙的字这么多年忘记了,但再重新学起来却又很快记住,眼下让他写一封家书应该没问题。

    于英改想了想,挑灯夜读的时候他还是写下了一封家书,将自己的情况简略的交代了一下,他怕自己落草为寇一事让家人担心,也坏了妹夫的名声,他便想起了meimei的话。

    当时离开之时,meimei说让他投靠定北将军唐朔,定北将军在北边守城,这样的话,家里人也查不到他,这样也让家里人安心一些吧。

    于英改将家书写好藏于胸口,待哪日以打劫的名议出了寨子,他再想办法将家书送出去。

    这日于英改仍然在看书练字,一张纸刚练到一半,一名护卫匆匆跑进来,焦急的说道:“二当家的,快去救救大当家的,大当家今日带着人马下了山,劫那灾银和粮食去了,没想到遇上了南方军,他们可是正统的军,咱们寨里的兄弟都是半路跟来,功夫不高,恐怕都得折损了,二当家的功夫高强,您一定要救出大当家出来才好。”

    于英改一听大哥又去劫灾银了,心里那个怒气,先前明明答应了他的,说好不会再去打劫的,那些灾银可都是这些难民和乞丐过冬的希望,大哥岂能连这种事都做得出来。

    于英改心头担忧,这些日子虽然他对莫强的劫匪行为不满,可是对方是实在将他当兄弟看待,便是他不下山劫镖,莫强也对他同样的好,还给他买笔墨纸砚,买书来读。

    莫强讲义气,只是这人打家劫舍让人不耻,除开这些,他还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

    于英改听到这话后不敢停留,从墙上取下大弓,穿着一身短衣襟小便匆匆下了山。

    山下打成一片,来的还当真是一支正统的军,旗帜上写着一个北字,也不知他们是哪位将军的属下,前不久才抓走壮丁的定南将军,于英改认为这些人便是定南将军门下了。

    meimei不让他投靠定南将军,他倒不如救下莫强后,将莫强带回于家去,从此从良,不再干这种丧天良的勾当 。

    此时山脚下,莫强带着一群匪徒却是被对方围困住,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批灾银会有将士押送,先前怎么没有在福城里打听到,没听说定南将军的将士没有离去,若是没有离去,那追查鲁将军的令牌之人也不会不再追查过来。

    第117章 被捉

    然而终于是寨子里的兄弟功夫弱,这些行军打仗的将士自是功夫了得了,他们的确打不过,要是以往,打不过便跑,可眼下被人围困住,根本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