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书迷正在阅读:国色天香、[原神同人] 我能共情特殊人物、[龙族同人] 借命而生、[斗罗同人] 重生马红俊、再让我欺负一下下、戏精女神、万人嫌炮灰的苏爽日常[穿书]、官媒崔姑姑、(穿书)掌教大人他情根深种、当妃子后把公主拿下了
“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注1) 上策:燕人主动归服,中策:辽人投降做藩国,下策:燕人不投降,巡视一圈回去。 真是打了几场胜仗,把赵佶膨胀得要上天了。哪个被别人侵略的土地,会有殖民者主动归还的? 而这御笔三策就成了童贯“有征无战”、“不得擅杀北人”的背书。 跟童贯相处时间也不短,他始终不明白,历史上的童贯为何会有这样的政令,他一直琢磨,直到见到童贯在赵佶面前的样子,他才有些明白了。 或许在这位宦官心里,皇帝的态度大于一切。 因为皇帝想征西夏,他便去征西夏。 因为皇帝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便主战,还把蔡京斗得从主战到主和到失势。 因为皇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便主张有征无战。 他做的一切,都在讨皇帝的欢心。 当然把靖康之耻都归罪于童贯和赵佶,也不客观。除此之外,因为檀渊之盟,北边的将领军备懈驰,就连童贯都嫌弃地上奏“河朔将兵骄惰不练”、“军粮粗不堪食”、“军器甚阙”。而且大宋最强的西军,擅长在山地作战,并不擅长在北方的平原战斗。 这场如同玩闹般的北伐不仅大败,还把宋军的可笑暴露在了女真面前,招来了贪婪的觊觎。 其实赵亶年幼时还想过兵变,越长大越发现不可能,因为宣和四年前的赵佶功绩非凡,是臣子眼中的好皇帝了,他若造反,除了他死去的娘,没人支持,只会失败,不可能成功。这也是赵佶自信赵亶上了战场,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原因。 而赵亶便是带着梁山好汉去往河北,熟悉地形,利用太子的身份,给他们配备作战用的器械,与当地军民配合不断演练。 宣和三年,方腊起义被镇压。 宣和四年,终于要到来了。 童贯还想约束宋军,不叫他们杀人。种师道开口反对,赵亶也不赞成,“童宣抚使,我先前已去信耶律淳出城受降,可那辽人如今既不归还我燕地,又不投降。依父皇之见,我们不如就此回去罢!” 童贯嘴角抽了抽,皇帝不想动兵,只是不想违了檀渊之盟,并不是不想要燕地。皇帝给的这三策是有多蠢,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能不知道吗,但这是皇帝的命令啊!种师道是名门之后,赵亶是太子,都可以不管皇帝的手诏,可他童贯不能不听啊。听他意思,是想撤军,还想把锅扣他头上,他可背不起:“殿下,兵不妄动啊!” “童宣抚使,既然不撤兵,那就打吧!”赵亶拿出来太子的威势,“辽军多次sao扰我北方边境,早就无视了檀渊之盟。既然如此,童宣抚使,种制置副使,如今辽境虚弱,又有两位强将,正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时机。父皇也早有此愿,正是我们尽忠之时。倘若有人怪罪,自有本宫一力承担。” “好!”童贯见既然太子主动背锅了,那不如放开干了。 当下宋军齐心合力,再加上赵亶这两年的准备,补充军械粮草,训练北军,还有魔星变的一百零八将——水浒中梁山众人对上方腊虽然惨胜,对上辽军却大胜了,想来是能克制异族之人——与辽军作战也拿出了对战西夏的战力出来了。 宣和六年,辽军大败,燕云十六州收复。 赵亶约束北军,任命李逵为节度使领观察使,不让北军侵害百姓,自己私下里嘱咐宋江约束好李逵,让他不要作乱,便回了京。 “宿主,水浒传结束了……” “我要死了么?”赵亶有些遗憾,他还准备去高俅府里,那时被系统抹杀,死在高府里,怎么也会把那个祸害给带走。如今离京还有几十里地,此时死了,有点可惜了。 “你的任务没完成,我要走了,你可以留下。” “什么?”赵亶有些震惊,还有一些小小的复杂,早知如此,他就从长计议,不急着背锅了。 但更多的还是劫后余生的欣喜。 还有,他改变了历史,靖康耻,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