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清宫谋(出书版)在线阅读 - 第139节

第139节

    他甚至想,她一定在什么地方睁大眼睛看着他。

    于是,唇边便悄悄浮现出一丝难得的笑容。

    后记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慈宁宫院内,黑压压跪满了人,头排是宗亲近室的各位王爷和福晋,再往后便是三品以上的大臣和命妇。

    寝殿外间,皇贵妃佟佳锦珍、温僖贵妃(东珠之妹纳敏)、德妃(宁香)、惠妃(纳兰明惠)、荣妃(秋荣)、宜妃、平妃(芸芳之妹婵儿)、悫妃(锦珍之妹)、宣妃以及她们各自的儿女们都跪在地上,小声地抽泣着。

    寝殿内室,老迈的孝庄平躺在炕上,气息微弱,仁宪太后坐在床边,一手拉着孝庄,一手拿帕子使劲捂着嘴,压抑着悲痛,不敢哭。

    康熙坐在紧临床边的圈椅上,不错眼珠地看着孝庄。

    身穿青墨色袍子的苏麻喇姑静静地跪在炕边,手中捻动佛珠,口念佛号,神态虽是悲痛,却也十分镇定。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着。突然,仁宪太后惊喜地喊出声:“太皇太后醒了!”

    众人齐刷刷看向床上的孝庄,康熙更是探身上前。

    康熙:“皇玛嬷!”

    孝庄缓缓睁开眼睛,目光缓缓在仁宪和苏麻喇姑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康熙身上,淡淡一笑:“吓着你们了?别怕,人总有一死,哀家到这个时候再咽气,也算喜事了,你们谁都不要哭。”

    康熙拉起孝庄的手,那手苍老而干瘦。在这刻,前尘往事、怨与恨、矛盾与冲突,一切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留下的唯有无法抹去的亲情。

    康熙语调和缓,极尽安慰:“皇玛嬷,别多想,太医说只是受了寒,服了药发发汗,昏睡两日就会好的。”

    孝庄摇了摇头:“皇帝别诓哀家,哀家都梦到他们了,太宗、姑姑,还有宸妃jiejie,他们都跟哀家说了,是时候了。”

    康熙眼中一悲,没再开口。仁宪太后却再也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她这一哭,跪在外殿的妃嫔和院中的命妇们,也都哭了起来。

    孝庄眉头微皱。

    康熙一双厉目扫向众人:“好好的,哭什么,别惊扰了太皇太后。”

    众人止了哭。

    孝庄有气无力地叹了口气:“叫他们都下去吧,就说,他们的孝心,哀家都知道了。”

    康熙看向身后摆了摆手,自皇贵妃锦珍、温僖贵妃以内所有嫔妃都退了出去。

    孝庄看向仁宪和苏麻喇姑:“你们也出去吧,哀家有些话,想对皇帝一个人说。”

    苏麻喇姑扶着一脸悲伤的仁宪太后退了出去,若大的殿中只剩下孝庄和康熙二人,两人四目相对,一时无语,却都颇有意味地苦涩地笑了笑。

    孝庄:“咱们祖孙俩,有多久没有这样单独在一起说话了?”

    康熙脸帘低垂,颇为自责:“是孙儿不孝,总顾着前朝的事,疏怠了皇玛嬷。”

    孝庄微微一笑,眼神迷离而伤感:“那一年,你皇阿玛走的时候,我哭得什么似的,你一个小人跑来给我擦泪,说皇玛嬷别哭,皇阿玛走了,还有孙儿啊。”

    康熙感动莫名,紧紧拉住孝庄的手,悲从心起:“皇玛嬷!”

    孝庄缓了片刻,上一口气儿,继续说着:“再后来,是你额娘病故,你哭得跟什么似的,我呢,就抱着你,给你擦泪,说孙儿别哭,没了额娘,还有玛嬷疼你。”

    康熙闻之哽咽:“是,皇玛嬷不仅疼孙儿,还辅佐孙儿成为皇帝,君临天下。皇玛嬷不仅是孙儿的亲人,还是孙儿的恩人。”

    “哀家知道,你额娘的死,是咱们祖孙俩难以逾越的坎,可是哀家想告诉你,那,不是哀家做的,你可相信?”孝庄眼中含泪切切地看着康熙。

    康熙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情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若不是孝庄所为,那么会是东珠说谎,这个结果他更不能接受。

    “是贵太妃。”孝庄叹了口气,“从始至终,是她在布局,为的就是让你我成仇啊。”

    一语即出,康熙立时恍然所悟,的确,当是贵太妃所为,如此,一切明了。

    他看向孝庄,有些不忍,更有些惭愧。

    “你不必自责,我布木布泰,从科尔沁贝勒布和的次女成为大清帝国的太皇太后,这一路上,的确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所以,我并不冤。”孝庄笑了。

    康熙摇了摇头:“孙儿明白,一将成名万骨枯,皇玛嬷辅佐三朝帝业之艰辛,这岂是简单的是与非能分辨的。孙儿不知其他,孙儿只记得,八岁丧父、十岁丧母的孤儿玄烨,在皇玛嬷的帮扶下,一步一个坎,连滚带爬,风里雨里的,才一路闯过来。所以,于大大清,于孙儿,于爱新觉罗氏,皇玛嬷居功至伟,功得圆满。”

    孝庄仔细凝视着康熙,见他神色真挚,所言皆为肺腑,越发舒心地笑了:“得皇上如此评价,我这一生,的确可算得圆满了。如此,也是时候,该走了。”

    康熙神情一紧:“皇玛嬷,你别说这样的话,孙儿昨日带着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就算折损自己的寿命也要给皇玛嬷延寿!”

    孝庄既欣慰又苦涩:“好孙儿,你的孝心,皇玛嬷知道。可是这次,皇玛嬷真得走了,临走前,有件事要交代,皇帝务必要应允。”

    康熙忍着悲痛:“皇玛嬷请说,孙儿一定竭尽全力。”

    孝庄一脸正色,说出盘旋在心中数十年的愿望:“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

    康熙怔愣:“皇玛嬷不跟太宗皇帝合葬吗?”

    孝庄点了点头:“我知道皇上在想什么,若为了面子,尽可公告天下,就说我心恋你父皇和你,不忍远去,就在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就是了。”

    康熙踌躇着:“皇玛嬷有个问题,孙儿一直想问。”

    孝庄心如明镜:“你想问,当年,我和多尔衮是爱情还是利用?”

    康熙点头。

    孝庄面色一黯,眼圈泛泪:“是啊,到底是爱情还是利用呢?就像你和赫舍里,虽源于利用,但到底还是有了感情。”

    康熙面露疑色:“那后来”

    康熙所指的是,对大清有定国开基之功、对父皇有拥立让位之恩、与太皇太后有情有义的多尔衮,为何在死后背负谋逆之名被掘坟抄家。

    “后来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你父皇的威仪,为了皇权一统,龙御天下。这件事上,终究是我对不住多尔衮”孝庄摇了摇头,一脸悔意。

    康熙:“孙儿明白了。所以,你不入太宗的皇陵,不与太宗合葬。”

    “我这一辈子,都在为丈夫活,为儿子活,为孙子活。如今,终于可以放下了,以后,在另一个世界,我想由着自己。”孝庄说着,从枕边扯出一件旧衣,“这是许多年前,他的一件旧衣,哀家希望,能带着它进入地宫。”

    康熙强忍着泪:“皇玛嬷放心,孙儿一定照办。”

    孝庄长长舒了口气,放下心来的同时已然灯尽油枯,她努力从干枯的唇边挤出一丝笑容,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握住康熙的手,“不管你乐意还是不乐意,陪在你身边的亲人总会越来越少,所有人都将离开,皇帝,原本就是孤独的人生。孙儿啊,你承了这个位子,即使再孤独,往后,也要从容地走下去。”

    康熙泣泪:“孙儿明白,孙儿一定做到。”

    阴郁的天空中,渐渐飘起了鹅毛大雪。很快,皑皑的白雪将整个紫禁城浸染得白茫茫一片。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辅助三帝的大清太皇太后孝庄走完了她传奇而跌宕的一生,享年七十五岁。

    正如孝庄所言,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开,历经磨砺、独自体会帝王孤独的康熙经历了红尘炼心、庙堂浴火后越见从容,终成一代明君。

    一年以后。

    京城闹市街头,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欧式敞篷洋车穿街而过,车上一个身材苗条的女人,穿着一身白色洋装,戴着白色宽沿礼帽,缀着面纱,手中握着一把白色阳伞,微抬着头,只露出了唇边展开的笑容。

    车后,一群孩童们好奇地大喊大叫着跟着洋车奔跑。

    乾清宫御书房,已升任乾清宫总管太监的李进朝入内回禀:“皇上,法兰西特使求见!”

    康熙拿着书转身看向李进朝:“宣进来!”

    李进朝一脸为难:“皇上,法兰西特使说要在承乾宫见您。”

    康熙神色不悦:“不行,承乾宫朕已经为孝昭仁皇后封宫了!这个法兰西特使也是奇怪,朕一直认为法兰西属礼仪之邦,怎么特使来访却想着进朕的内宫呢?”

    李进朝越发为难地低下头,声音如蚁:“皇上,特使还说若是您不肯在承乾宫相见,便要在……要在景山上的万春亭见。”

    康熙立时一怔,拧着眉,满脸疑惑地看着李进朝。

    黄昏时分,走过平桥小径,穿过长廊楼阁,迎着耀眼的晚霞,康熙一步一步走到景山中脉,眼前便是那所紫禁城最高建筑万春亭。

    康熙不会忘记这亭子,二十多年前,在早春的第一场雪后,他与东珠就在此处赏雪,这也是他第一次向东珠许下情定今生的诺言。

    当初之所以选在万春亭,是因为那亭子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华丽的大伞,饰以龙凤图案的瓷黄色竹节琉璃宝顶如同伞罩,油饰彩绘云纹花样的柱、额、斗拱如同伞柄和伞骨,掩映在松涛、秀石、白雪中,四面皆景,极应“万春”两字,兆头和意境都是极好的。

    自东珠故去之后,许多年,他都从未涉足此处。

    今日,当他一步步拾阶而上,看到那个身穿白色法式洋装的女子时,一下子便愣住了。

    虽然只是一个背影,虽然是完全不同的服饰与装扮,但是他却足以认定,这正是他魂牵梦绕的女子。

    听到脚步声,那女子一边转身一边掀起脸上的面纱,带着熟悉而又俏皮的笑容定定地看着康熙。

    “真的是你?”康熙一时反应不过来呆在了原地,随即鼻子发酸,心中更是酸涩难当,不是没有惊喜,而是更多的委屈。

    当年的火灾,有诸多的疑惑,虽说许多东西都化为灰烬,可他总觉得,东珠并没有真正离开。但是他又觉得,这也许是她的心愿。所以,他宁可自己伤心,宁可自欺欺人,一面向天下人宣告,皇后死于急症,一面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和日复一日的相思之苦。

    如今,她的现身验证了自己当初的推测。

    她真的是故意舍弃他,潇洒而去。

    他觉得满心委屈。

    “若觉得委屈,我便转身就走。”说完,她果然转过身。

    康熙下意识地走过去,紧紧抱住东珠:“不,没有委屈,只有惊喜,不管怎样,能回来,真好。”

    东珠轻轻挣开他的手臂,微笑着给康熙了一个标准的法式贴面礼,随即行了清朝的大礼:“法兰西特使alice觐见康熙大帝。”

    康熙吃惊地看着东珠:“法兰西?你去了法兰西?”

    “不只是法兰西,应该说,法兰西是我最后一站。当年,我从宫中脱身后来到南方,刚好葡萄牙人的商船要出海,我便想着应该替皇上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康熙:“所以呢?现在看完了,回来了,以后再也不走了?”

    东珠笑了,笑容与从前一模一样。

    康熙紧紧拥住东珠,映衬在霞光之中,如同仙侣。

    夜,乾清宫寝殿,康熙拥着东珠靠坐在龙榻上:“东珠,跟朕说说你去西洋的事吧。”

    东珠温柔地靠在康熙怀里:“以前总觉得世界很大,很大,很想到处走走看看,所以当我坐上离开大清的船时内心激动无比。但是当商船行进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时,我却有些害怕了,特别是船走了十日后,还是走不出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我的内心惶恐了,世界真的很大,我就这样贸然闯入它,是否是明智的?你知道那时候我多想回来,就想像现在这样,紧紧靠着你吗?”

    康熙下意识地搂紧东珠:“那为什么不早些回来?”

    “因为我告诉自己,我不能退缩,我一定要到西洋去,那里有我想要了解的一切,先进的技术、有趣而充满智慧的人等等。于是,我带着满心的期待到了葡萄牙、意大利、法兰西,可是”

    东珠微微停顿了一下:“可是当我最终扎根在法兰西,拼命学习,拼命吸收了他们最精华的知识后,我才发现,其实他们所谓的最神奇的、最科学的知识,很多都是源于咱们老祖先的。”

    康熙略带吃惊地看向东珠。

    东珠:“比方说在测绘这件事上,现在西洋人用的测绘方法就是从宋朝宋括的测绘方法上沿用发展而来的。”

    康熙点点头,东珠扭头看向康熙:“皇上,人们总说江山几何,江山几何?那么,东珠敢问皇上,皇上的江山几何啊?”

    康熙正要脱口说出数字,突然愣住了,看了看东珠,神色恍然:“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亲自测量一下我大清的江山吗?”

    东珠点点头:“是!所以我这次带回来四位西洋测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