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檀郎在线阅读 - 第41节

第41节

    公子颔首。

    桓瓖又道:“若有事,戴芾知道如何寻我。”

    公子:“知晓了。”

    桓瓖却转向我,目光意味深长:“不过有霓生在,想来不必担忧你的性命。”

    “她在不在皆不必为我担忧。”公子道:“倒是你,今夜只怕要涉险。”

    桓瓖一笑,不置可否。

    “元初,”他忽而有了些感慨之色,“许多人以为我当上了殿中中郎之后,兢兢业业,不再是纨绔。”

    “哦?”公子道,“可喜可贺。”

    桓瓖拍拍公子的肩头,目光里藏着兴奋:“可他们不知道,这殿中之事,才是天下最有趣的。”

    说罢,他笑笑,自顾而去。

    *****

    天色越来越暗,入夜之后,宫中如往常一般点起了灯。太后宫的地势略高,往外张望,只见殿宇屋檐层叠,一片灯火闪闪如星,甚为壮观。

    太后染了些风寒,加上年事已高,用过膳之后,大长公主便陪着她歇息去了。

    我跟随着公子,也陪在一旁。

    太后宫中有卫尉、少府和太仆三卿,皆是多年的老人。其中,太仆卿褚源和少府卿何让是跟随太后多年的老人,而卫尉卿韩舒则是荀尚新进委任,掌太后宫戍卫。

    太后回寝宫歇息时,三卿皆来问安。韩舒曾在荀尚幕府中用事,我跟随公子出征河西时,曾见过他。而桓瓖提到的卫尉少卿戴芾,是韩舒的属官,立在一旁,五短身材,相貌平凡无奇。

    大长公主一贯的甜言蜜语之态,就算不久之后就要下狠手,也仍然对韩舒等荀尚党羽和颜悦色,称其为保太后安康夙夜戍卫劳苦功高。说到动人之处,还令人给他们赐下财帛和酒食,以为犒赏。

    韩舒等人对此颇为受用,对大长公主的赏赐欣然收受。

    戴芾动手,就在戌时二刻。

    因得大长公主的酒食,韩舒等人全无防备,被拿下时,还以为是要架着他们去歇息,嘴里喊着“我未醉”,然后,就被堵上布,捆了起来。

    要抓捕的人早已定下,不仅韩舒和他的手下,就连荀尚派来的内侍和宫人,都在毫无防备之时被人拿下,捆了总共三十余人,尽皆扔在偏殿里。

    宫门早已下了钥,太后精神矍铄,全无方才的病弱垂老之态坐在堂上,将戴芾任为永寿宫卫尉卿,率卫士把守各处门户。

    不久之后,一名内侍自宫外匆匆跑来,向太后禀报,说庆成殿亦已动手。

    是夜亥时,左卫殿中将军庾茂与右卫殿中将军程斐奉太后诏书来到庆成殿前,宣读了荀尚的诸多罪状,令免去太子太傅等一应官职,保留爵位,离宫回府等候发落。

    荀尚闻言,自是惊怒不已,要去殿前理论,被身边谋臣拦住。众人皆言此乃太后和皇后之计,荀尚一边令人锁死各处入口,一边与幕僚紧急商议,往东宫和宫外各处宿卫报信。

    然而殿中诸将率宿卫四百余人,已经将庆成殿各处通道阻塞,出去不得。

    永寿宫中也没有人歇着。

    太后宫的宫卫原本就不多,只有五十余人。如今又因为翦除荀氏党羽,去了一半。剩下的人手,要守卫偌大的宫室,乃是捉襟见肘。殿中诸将虽是倒荀这边的人,但他们要守住整个内宫,亦无暇分兵过来。永寿宫只得打开卫尉的械库,给寻常的宫人内侍也发了兵器,以图防备万一。

    第42章 内宫(下)

    公子也领了一把刀。因为入宫不得带兵器, 公子的刀剑都留在了桓府之中, 只得跟别人一样,在一堆寻常的刀剑里面翻翻捡捡。

    不过公子到底是有备而来,衣袍下穿着平日练武骑马时的装束,挎上刀, 颇有些锐气。

    “公子怎不穿上铠甲?”我见他就要离开,问道。

    公子看了看库中铠甲,神色淡漠:“若乱事波及到了永寿宫, 便已是全败, 就算穿上铠甲亦无济于事。”

    我说:“公子与鲜卑人拼杀之时,可不曾如此说过。”

    公子看着我,片刻,唇角弯起一抹冷笑。

    “与鲜卑人拼杀,若死了, 可谓为国捐躯。”他说,“今夜及往后, 死于此番乱事者,只怕不亚于遮胡关及石燕城。但无论他们站在哪边, 皆无足轻重。”

    我说:“怎会无足轻重?若为救护天子,莫非不是忠义?”

    “忠义?”公子不以为然,“最终不过都是为了私利罢了。”

    公子有时就是这样,有时热血冲脑, 有时又愤世嫉俗, 对事情通透得冷漠。

    不过我知道这不是使文人性子的时候, 道:“就算有了万一,公子莫非要束手就擒?穿上铠甲还可赚几条命来陪,平白被人斩杀岂非吃亏?”

    公子听着我这道理,露出啼笑皆非之色。

    “这也是你祖父教你的?”他问。

    “这般浅显的道理,何须得祖父教?”我说着,给他挑了一身结实又轻便的环锁铠。

    公子没有反对,由着我给他一块一块地套上。

    当我给他扣上革带的时候,他看看我,道:“你不也挑一身铠甲穿?。”

    我说:“不必。”

    公子道:“为何?”

    此事我也想过,但我的本事不是与人硬拼,铠甲无甚用处。

    我眨眨眼:“公子不是说要我跟在后面么?有公子在我怕甚。”

    公子唇角弯起,过了会,忽而似想起什么,将一个物什拿出来,放在我手里。

    我看了看,愣住。

    那是个错金腰牌。

    这是皇帝赐给公子的。在所有出入宫禁的通行符节之中,此物最是贵重,都是受皇帝宠爱的近侍才有,见之如见圣谕,任何人不得阻拦。公子从河西征伐回来之后,皇帝对他甚是看重,以此物为嘉赏。

    “霓生,”公子道,“若遇不测,你不必管我,伺机逃命去。”

    我看着公子,有些无奈,心想要是到了那个地步,宫中还有人认这腰牌么?

    但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是一些柔软的东西,从心底浮起,渐渐将思绪充盈。

    “公子还是自己拿着吧,”我将腰牌塞回给他,“公子自己用得着。”

    公子却不接,冷下脸:“怎这么多废话。”

    说罢,他将刀挎在腰间,傲气十足地朝门外走去。

    *****

    公子穿着铠甲的模样甚为好看,俊美之外,平添一股威武之气。当他走到殿前,永寿宫的宫女们望着他,脸上满是惊艳倾倒之色。

    太后看着公子,亦露出欣慰之色,感叹道:“有元初在,老妇踏实多了。”

    大长公主微笑,看着公子,目中皆是骄傲。

    太后宫中灯火通明,消息一道一道传来,不时让人心惊。

    虽然庾茂等人做得利落,但荀尚党羽遍布宫中,荀尚还在顽抗之时,消息已经传出了宫外。

    荀尚的大儿子荀谅任北军中侯,当夜正宿在营中,闻得此事,即刻召集北军各部奔赴宫城救急。

    可他到了宫城前,左等右等,北军各部只到了三分之一。荀谅无暇多等,令司马门屯驻校尉谢蕴开门,但谢蕴非但坚守不出,还大声宣读了太后的勤王诏谕。

    荀谅大骂谢蕴反贼,即率兵攻打司马门。

    永寿宫中虽草木皆兵,但除了等待消息,可做的事不多。戴芾领着卫士把守各处门户,又在四周巡逻,并无动静。相比起庆成殿或司马门,平静得似一潭死水。滴漏上的水一点一点落下,夜风冰凉,但无人敢睡。

    我望着外头,心中七上八下。不过跟其他人不同,我在乎的不是宫里,而是荀府。不知道曹叔他们准备得如何了,我那暗号,不知道他们可曾看到……

    正心猿意马之时,殿外忽而传来些嘈杂之声,将我的思绪打断。

    大长公主即刻站起身来:“何事?”

    “太后,公主!”一个内侍跑来禀报,“庆成殿那边起了火光!”

    众人面色皆变,公子即刻快步走出殿外,往庆成殿的方向眺望。

    我也跟着他去,果然,只见火光闪现,像是着了火。

    大长公主却毫无讶色,叹口气:“终是用了此法,可惜了庆成殿。”

    公子没说话,灯笼的光映在他的脸上,目光炯炯。

    *****

    司马门打得正酣,而内宫之中,庾茂等人见荀尚迟迟不降,也不再拖延。

    庆成殿四周有楼阁高台,庾茂令人到高处,以蘸油的箭矢点火,射入殿中。大火登时熊熊燃起,殿中虽有井,但远不及火势蔓延迅速,没过多久,大火便冲天烧起。

    那火势身为旺盛,犹如一把巨大的火炬,将一角夜空映红。夜风挟裹着火烟味,连永寿宫亦可闻得。

    公子按捺不住,要到庆成殿去看,却被大长公主止住。

    “有甚可看,不久便可有消息。”她说。

    如大长公主所言,没过多久,一个内侍又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向众人禀报,说荀尚已经伏诛。

    众人闻言,即露出大喜之色。

    大长公主一下从榻上起来,紧问道:“此事确实?”

    “确实!”内侍一边擦着汗,一边说,“此乃小人亲眼所见。庆成殿的火如烧窑一般,荀尚等人无法,只得开门出逃,被早已守候在殿外的人拿获,一众人等都被当场斩杀!”

    太后闻言,长长吁了一口气,微笑:“真天助我也。”

    “圣上何在?”公子紧问道。

    “圣上仍在太极宫中。”戴芾禀道,“方才桓中郎使人来告知,周围荀党尽皆为殿中诸将捕杀。”

    太后颔首,令少府卿何让赏赐了内侍和戴芾,又令将永寿宫中的所有属吏和宫人论功行赏。随后,她对太仆卿褚源道:“即刻备车,我要往太极宫。”

    褚源应下,忙去准备。

    可就要登车之时,又有一个内侍匆匆跑来,道:“禀太后、大长公主,太子率东宫之兵,攻打司马门去了!”

    “太子?”

    除了大长公主和我,众人闻言,神色皆变。

    在荀谅得到宫变的消息的时候,此事也传到了东宫。荀尚的幕僚散骑常侍周渠,匆匆前往东宫请太子发兵相救。

    但太子当夜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太子妃谢氏以太子身体不适,任何人不得打扰安寝为由,令人将宫门紧闭。周渠无奈之下,想办法告知了太子家令常崑以及良娣荀氏。二人皆大惊,将太子妃拘禁,匆匆去将太子唤醒。然而太子醉得实在厉害,接连灌了醒酒汤下去,又耽误了许多时辰,太子终于醒来,闻得宫中之事,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