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陛下为何每次第二天早上都要赐茶?
我听得眉头一皱,皇后还真是时时都想着让我念起国师,却不知我很反感此事,我冷着脸:“不必了,一个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皇后:“那……陛下可否允许臣妾出宫探亲,臣妾已经许久没有出过宫了。” 我本不想答应的,心里一动,又想知道皇后见到国师两人会聊些什么?我在国师的府中安插了一名御林郎扮做小厮进了府,本来是想安排在国师身边做贴身家仆的,国师却疑心很重,平时身边只让那个小童真儿贴身伺候,这名御林郎只被安排进了茶房,负责烧水沏茶之类的琐事,倒也偶尔能传回一些国师的消息,国师最近似乎一直很老实,就呆在家里看书、练丹,老实得让我觉得有些不正常。 我看了眼皇后:“皇后想念国师了?” 皇后:“是,臣妾母亲早亡,家中只有父亲一人,以往他还能不时到宫中看看臣妾,现下……只能臣妾去看他了。” 我:“嗯,那你就去吧,晚膳前回来。” 皇后喜道:“谢陛下恩典,臣妾这就回去收拾一下出宫,一定准时赶回来!” 说完,皇后就起身下了床,我冲外边喊了声:“小白!早安茶!” 小白机灵的端着一杯温茶走了进来递给了皇后:“娘娘,请喝茶。” 皇后皱了下眉头:“陛下为何每次第二天早上都要赐茶?” 我不咸不淡的说了声:“这是朕定的规矩,为了召示朕昨夜宠幸的恩典,侍寝的后妃每人都会赐。” 皇后着急赶着出宫见国师,也没说什么,起身洗漱了下就回长平宫了,皇后走后,我马上就让祁连安排人用飞箭给国师府潜伏的御林郎发了消息,让他想办法听一下皇后和国师到底会说些什么,我虽然十分讨厌这种听墙角的事,但,事关天元的命运,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国师霍乱朝纲,我已经不像初时那般每天都准时准点的上朝了,更多时候都是赖在长春殿和姜婉厮混在一起,但也并不是不管朝政,事实上即便我不去上朝,大臣们每天都是要去议事的,只是我不在现场,议完事有需要我决策的就写成折子送到御书房,或者有急事的话会通知文安过来找我去议事,如果没有需要我决策的商量的大事、急事,我这一天就会比较清闲,这样的日子倒也不错。 有几天没上朝了,皇后走后我看时间来还得及,便洗漱完毕召了文安过来摆驾长安殿去上了朝,没想到今天还真是有事,众臣山呼万岁,我喊完众卿平安之后,姜承先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近日从京畿附近民间又兴起了一个名为天人教的信众团队,此教有一教主,一圣女,宣扬是天人和正义的化身,特下凡来斩妖除魔,普度众生,救人与危难,可免费为信众看病、送药、祈福、驱邪,正在广纳信徒、发展教众,每月初一和十五都会设立讲坛展示神通、宣讲教义,成立一个月已发展上万名教众,实在令人惊讶,臣恐这背后有什么不轨,特向陛下汇报知会。” 我皱了下眉头,对这种什么教、什么会之类组织向来厌恶,多半都是挂羊头卖狗rou,打着伪善的旗子做一些违法的事,要么是为敛财,要么是为谋利,甚至是为了造反,这种事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有,向来是朝廷所忌讳的,难度就在于信众多是受欺骗的愚昧百姓,想要除尽很难,今天打散一个天人教,明天又出一个地人教,很让人头疼,所以,一般不是要造反的让朝廷觉得受到威胁的,也只是严加监管,并不干涉。 我:“他们只是做这些事吗?有没有什么危险的苗头?” 姜承:“目前来看尚且没有,且在百姓之中甚得民心,一些穷苦百姓对那个名叫辟邪天尊的教主和清莲圣女信仰很深。” 我也没放在心上,随口说道:“朕知道了,暂且着人严加监视吧,若有异常及时汇报。” 姜承:“是。” 我:“其他爱卿还有事要奏吗?” 奉常方化机站了出来:“陛下,臣……这件事是无意间听到一件关于陛下不好的传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我:“说。” 方化机:“前几日休沐,臣偶然间知得御前右巷有家说书的馆子,便听去听了一会儿,那说书人竟然编排了一段影射陛下的传闻,说古时有个皇帝被女邪祟附身,突然变得阴柔俊美,柔情万千,性情大变,不仅收了身边的侍卫为男宠,还在外边私养了一个男宠营,扮做女人每日和男子鬼混,在边关巡视之时,更是被那高大雄壮的番邦大王所掳,在番邦大王大帐中与他数日缠绵,实是皇帝被一女子邪祟附身,需要斩妖除魔救回原来的陛下,期间说了很多皇帝和侍卫、众男宠、番邦大五之间的宫闱秘事,实在听得人面红耳赤,一帮愚民却还在那里屡屡叫好,臣现在不知他们底细,未敢冒昧干涉,特先回来报与陛下……” 听方化机一番叙述,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问当不当说,这种野史秘闻大多尺度较大,真没想到,我喜欢看别人的野史秘闻,还专门让小白找来给我看,我竟也被编排了进去,我猜测到这家茶馆就是祁连跟我提过的那家,听众基本都是三教九流的底层人民,不像御前街那家,基本的听客都是高官贵胄,相对来说干净和正规一些。 这个说书人胆子可真是大,虽然改了朝代、换了名字,但故事讲的就是我的故事啊,还编排我被邪祟附身,按照他们的理解,我可不就是女魂穿进了赢拓的身体?他们却不知赢拓的灵魂已然死了,实不知这样的内情到底是这说书人搜集了素材自己编造的,还是有心人让他故意这么传播的,我想还是不要先打草惊蛇,要摸一下这说书人的底细和这段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