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萌宠碰瓷实录在线阅读 - 第3页

第3页

    眉妃抬起纤纤玉手,轻轻掩住樱唇,打了个哈欠。

    君芷不以为意,接着道:“仙师还说,若舍得皇子或皇女出家,为着补偿皇家的子嗣血脉,会让宫中最受宠的妃嫔,再替父皇诞下龙子。”

    眉妃的手顿了一顿,凤眼陡然瞪圆了,身子坐直了,问道:“你说什么?”

    君芷便又重复了一遍。

    眉妃怔住。

    两个小宫娥端着四样点心上来了,君芷觑眼细看,一丝不错,托盘上鹅黄的笺子写得清清楚楚。一绿豆,一马蹄,一桂花,一山药。不自觉脸上就露出一个凄恻的笑来。

    那边的眉妃托着腮,思索了一会儿,见君芷还跪在地上,乍然醒悟过来:“九公主快快请起。”顿了一顿,命宫娥:“收下公主手上的香。”

    君芷将那盒子交割清楚,朝倚翠抬了抬手,倚翠忙过来扶她。

    “你这个梦,可信么?”眉妃还是将信将疑的表情,一双丹凤眼之中疑云滚滚。

    君芷淡淡一笑:“宁可信其有,母妃您说是不是。”

    死后君芷才发现,其实父亲是个十足的昏君。朝野固然有一班文死谏武死战的大臣。可她爹最爱听的,还是眉妃的枕边风。

    这眉妃一生受尽恩宠,诸事顺遂,春风得意,唯独一样死不瞑目。她没有子嗣。为此不晓得斩杀了多少医官。又走了多少邪魔外道求子。眉妃纤细的腰部,始终不见任何动静。

    君芷这一番话,对症下药,搔到了痒处。

    求准了眉妃,也就是求准了昏君。

    她决定前往瀛洲山,此山中多修仙门派,清修得法的弟子,不少成了游方的散仙,从此超脱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若能如此,那这世间无论谁要驱使谁,谁又要灭掉谁,都不再是她的烦恼。

    回宫后,倚翠跪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她不明白为何素来温柔似水的殿下,突然就成了这样的一副冷心冷面的样子,竟要舍弃一切出家……飙着眼泪问,公主是不是不愿意出嫁,没关系的,可以求皇上开恩,就在宫中修行也没有关系……

    可能太过激动的缘故,这小丫头竟然口不择言到忘了忌讳。

    君芷弯下腰摸摸她的头顶,眼中竟然有了一丝久违的酸涩。

    ——好翠翠,若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看你。

    第3章 双修?

    茶楼酒楼因其人客流通的特点,素来是探听消息的绝佳处所。

    君芷原本是无心之举,因走到半路口渴,随身携带的饮水又喝光了,才走进道旁的这个小酒楼。

    三千青丝用一根碧玉簪子束于头顶,外边罩着一顶乌纱斗笠,与身上烟青色的袍子相映成趣。好在此地行走之人,比她装束更稀奇古怪者不知几何,因而她倒是不甚打眼。此酒楼名“迎客松”,分上下两层,想必是取名时犯了风水,客人稀稀拉拉的,当真很“松”散,与君芷在东楚微服时所见的繁华景象,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兴许这就是方外的特色。一切都不疾不徐。不见热闹,但也不会太冷清。

    以她所见,来一起食客,嬉笑言谈吃喝过后,接着又会来一起。跟约好了的一般。

    君芷点了一壶清茶,就着一碟赤豆点心,浅斟慢饮。一边侧耳细听。

    她身后那一桌几位仁兄,嗓门又大,豪爽又阔朗。

    “此番前来参加试炼的人数之多,据说是近十年之最。”

    “时气不好,战乱,再加上荒年,南边一带据说还发了时疫。有那家里孩子多,养不活的,送来修个仙道,岂不也是一番造化。”

    “可这三大派都不是轻易进的。尤其玄天一脉,百里挑一,能拜入门下的,每年不过寥寥数人。来的人这样多,不知有多少要无功而返,伤心失望啊。”

    “来了还有一丝侥幸通过的机会,如若试都不来一试,又怎么心甘……”

    从君芷决定出家到成行,只用了两天。

    因为她说得郑重,是代父出家,对国运有影响,钦天监奉皇命择了吉日,掐指算出大吉的日子即是次日。仓促间就出发了。君芷既决定要卖个玄虚,便决定要卖到底。因对上说道,须得悄悄走好,大张旗鼓,便不灵验。因此护送的人只是禁军的四名高手。

    君芷深知虽然名为护送,四人肯定还身负密令,一则护送,二则监视,看这个突然作妖的九公主,是真的出家修行,还是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君芷与这几个人骑着马,走了七天七夜。堪堪到了瀛洲地界。要到瀛洲山,须得渡江。这江无名,烟雾缭绕,的确给人紫气东来的祥瑞之感。摆渡的见了带刀的几个,却都不肯渡。盖因此地多仙家,最忌凡夫在此耀武扬威,逞凶斗狠,扰人清修。摆渡人岂肯为了外地偶然来的几个乘客,坏了这个规矩?

    因此有银子也不好使。

    君芷便命他们折返。

    几个人都沉吟。

    君芷笑道:“将本宫送至这烟涛微茫之地,已是尽了你们的本分,回去复命即可。若是怕上头有什么责难,本宫可手写一书,交与你们带回。”

    说着便真的在艄公处借了一小支木炭,倚马而立,于白绢上书明缘故,再将腰间的玉佩摘下来,就用那绢子裹了,递与领头的人。

    乘一张羊皮筏子渡了江。

    着陆之后,又靠脚力走了半个月,总算隐隐听到瀛洲山的名头。沿途遇到不少灰头土脸,与她同一个方向赶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