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因着他们的这个动作,孟家军看他们的眼神缓和了许多。 林巧巧趁势开口说道,素闻李唐秦王乃贤达之人,爱民若子,即是秦王来此,想要此关也并非非战不可,只是需回答我三个问题。rdquo;她如此说确实有些自作主张,但李唐一统之势已势不可挡,她也不想这些个卫国戍边的英雄们最终死在了同胞的手中,所以才放出了此话。 李世民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孟小娘请讲。rdquo;若能不费一兵一卒的收复此关,那自然是一桩大大的美事啊!而他从孟小娘子的这段话中嗅到了这美事的味道。 一问,若秦王得了此关,会待我关中百姓如何?!rdquo;林巧巧抛出了第一问,作为将领,第一个关心的当然是城中百姓的安危。 自是秋毫不犯,违者斩首示众!rdquo;李世民铿锵有力的回答,不愧是能够网罗到一众名将为他卖命的人,说出的话就是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味道。 二问,若秦王得了此关,会待我边军如何?!rdquo;这些个将士跟着他们老孟家出生入死,林巧巧如此做也是为了不想他们无畏的牺牲,又怎会不在意交关后,他们的下场。 即是我李唐子民,自是同我李唐兵将一般待遇。rdquo;李世民的这个回答也算是让林巧巧满意。 三问,若秦王得了此关,可安排了守关之人?!rdquo;孟家辛辛苦苦的守了这么多年的关,总不能交到一个废物的手上吧!那岂不就相当于是将孟家军多年的努力,都付诸了东流水,这让孟家军和那些个为守关而逝去的英魂如何能够甘心。 这个问题,李世民略微思考了一下,问道,孟义孟老将军可愿继续做这守关之人?!rdquo; 林巧巧知道,李世民这句话听着像是有诚邀她父亲继续守关的意思,其实不过是一句试探,且不论他父亲还没有投降,就算他父亲真的向李唐投降了,李唐也绝不会安心让她爹这个隋朝旧将继续手握重兵的。 于是林巧巧说道,我阿耶深受文帝之恩,断不会另侍二主。rdquo;未免李世民将这句话理解为她爹绝对不会投降,林巧巧又加了一句,我阿耶驻守边城多年,未曾归过乡里一次,此次卸任,也可归乡去看看那些他常常惦念的旧人。rdquo;她这句话的暗示意味非常的明显,就是说,孟义会卸下边军主将的任职,做回一闲适老翁,返乡安顿,并不会留在此处惹李唐之人猜疑。 林巧巧如此说,确实有些一厢情愿了,但她想的明白,孟义的执念在于文帝之恩,如此,只要他不奉李唐为主,便不能算是对文帝的背叛,至于反唐复隋,那更是笑话了,孟老爹忠的是文帝,对隋炀帝可没什么好感。 即是如此,我李世民保证,必定会指派一位能够令孟义老将军放心的将领坐镇此关!rdquo;林巧巧的话让李世民放下了大半的疑虑,而她的要求也并非很难做到,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几乎等同于一个无本的买卖。 此三言可当真?!rdquo;林巧巧最后要一个保证的承诺。 自是当真!rdquo;李世民诚恳而又信誓旦旦的说道。 好!我且信你!rdquo;林巧巧将手中的大马刀往地上一墩,翻身下马,一拍马屁,让马儿自己跑回秦王军阵营。她反身往回走,一边行一边说道,且等我消息!rdquo;虽是与李世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协议,但她也未曾给过他什么确定的承诺,毕竟这事儿还是要先知会了孟老爹再做决定,她会尽量从旁说服,但孟老爹愿意与否,还是要看他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林巧巧还是很有分寸的。 她这其实就相当于是给孟老爹拓出了一个新的更平稳的选择,而这个话孟老爹自己是不好提出来的,由她来说其实可以说是刚刚好,孟义完全可以就这女儿不晓轻重但他又不得不遵守约定的坡,直接从大隋这头将死之驴上全身而退,若是不愿,也可以此为借口,无视这个约定,可以说进退皆可,不过是给自己身上背上了点不晓事的骂名罢了。 林巧巧步履潇洒、背影挺拔,竟似一点也不担心秦王军会暗箭伤人,这份气度,看得让人折服。 她回到了孟家军的阵营后,复又重新上了孟闲给她备下的战马,随手解开了束缚着斩middot;马刀的系带,手握刀柄,扬刀指着隘口的方向说道,儿郎们!随我出关杀敌!刀锋所向,尽斩蛮夷!rdquo; 刀锋所向,尽斩蛮夷!rdquo;刀锋所向,尽斩蛮夷!rdquo;三千孟家军追随林巧巧杀蛮而去,而李世民这一边的关口,已无多少兵士守卫。 但秦王军却未曾有过什么进攻之举,不得不说,林巧巧的怠敌之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只是李世民的耐心也是十分有限的,若是孟义那边不能尽快平了蛮夷,他怕是就要以助他们平蛮夷之借口,先一步侵占住这座城关了。 不过这些都是复制体该去烦恼的事情了,她的任务,到此便完成了。 不得不说,这位素未在边关露面的孟妙然孟大小姐,可真乃一猛人也,自她带领着三千孟家军杀入战场后,一人一刀在敌寇中杀得是几进几出,数百蛮夷被她斩于马下,而她却是毫发未伤,如斯勇猛,把本来就没剩下多少人马的蛮夷给吓破了胆,剩余残兵纷纷四散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