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监司大人,我可以在线阅读 - 第18页

第18页

    “没什么,无聊感慨一句罢了。”他抬手往桥下指指点点,说道:“我小时候常爱看蚂蚁,如今再看这些人,正如蚂蚁一样,不停奔忙。倒是你家少爷我,每日虽也不闲着,却是尽忙着玩闹了。”

    “承逸是家中次子,但陆家家教甚严,这次事情过后,陆相爷必要给承逸安排差事了。冯老爷本就看管的严,很快又到大考,冯遇定是连家门都走不出。”

    “韩将军如今镇守朔州,韩夫人宠着阿良,阿良倒是自在。可阿良自小便希望像他父亲一样,成为战场杀伐的大将军。他虽不爱读书,但习武却是日日不辍。”

    卫昭翻了个身,靠着护栏,笑道:“每个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路,唯独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霍宝儿揪起眉毛,有些不解,他说:“少爷本来也不用做什么啊,少爷是侯府公子,谁敢叫少爷做事。”

    说着,好像突然恍然大悟一般,霍宝儿眼睛精亮:“少爷是不是觉得日子太无聊了。也是,三位爷被拘着,没人陪少爷消遣。长孙大人又勒令秦少爷禁足……”

    他眼珠子飞转,似乎在想还有哪里有好玩儿的事情。

    卫昭拍了拍他的脑袋,笑道:“别瞎琢磨了,本公子的心你不懂啊。”

    霍宝儿还有些委屈:“少爷……”

    主仆两个下了桥,卫昭忽然一拍大腿:“糟糕,远儿今早说要吃蜜饯,差点儿忘了买。”

    卫昭平日爱在百荟街逛,洒金门外有个蜜饯摊子,是个妇人担着箩筐卖。虽不如铺子里样式多,包装精良,但味道却是极好,卖相也很精致。

    他本就喜甜食,盛京城里大小蜜饯铺子吃了个遍,也是这一二年偶然发现了这摊子,甚合胃口,若是遇到总会买上几两。

    远儿随了他,也爱吃这零嘴,但秦芜看管的严,不准他吃太多,便总缠磨着卫昭偷偷给他吃。

    卫昭快步走到洒金门外,却不见那卖蜜饯的妇人,忙向旁边卖蒸糕的婆子打听。

    “说起来,可有好几天都没见姜嫂子了,许是家中有事吧。”

    “你可知她家在何处?”

    “知道知道,她家住下河村,村中只有她一家做蜜饯,你去打听就知道了。”

    卫昭谢过婆子,买下她余下的蒸糕,婆子欢喜的不行,又将卫昭赞了一通。

    眼下时候尚早,卫昭左右无事,便打算往下河村走一趟。

    第10章

    卫昭今日与长孙恪一同出门,并未叫府上车夫来送。此时要到城外去,便叫霍宝儿在洒金门附近赁了辆车,又就近买了蜜水,就着那婆子的蒸糕,主仆二人倒也吃了个八分饱。

    吃饱喝足,下河村也到了。将近春耕时节,农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见外来的马车里下来一位贵公子,也只匆匆瞥上一眼,并未显露太多惊诧。

    下河村距盛京城不远,农人们农闲时便到城中做工,自是见过不少达官贵人,此时见卫昭,顶多是惊叹于此人容貌隽秀。

    霍宝儿四处一瞧,见走过一个憨厚壮汉,遂上前向他打听卖蜜饯的姜婆子。

    壮汉抬手往东边一指,道:“姜婶子家就在村东头,你见到一棵老槐树,再往前第二家便是了。你们是来买蜜饯的?姜婶子做的蜜饯酸甜可口,远近也有不少人打问,不过你们今日来怕是买不到了。”

    “哦?为何?”

    说到此处,壮汉面露愁容,道:“姜婶子的儿子董昱有两日未归,姜婶子忧心着呢。”

    卫昭道:“兴许是在外头有事耽搁了呢。”

    壮汉摇摇头:“董昱是孝顺孩子,虽说姜婶子是他后母,但也如亲母一般侍奉。自打董叔过世后,母子两个相依为命,感情更是深厚。董昱是读书人,寻常便在护国寺一带替人抄书,每日收了摊,都要到洒金门外接上姜婶子,无一日耽搁。更别说一句话没留就足足两日未归。”

    “昨日我还跑了一趟鸿胪寺,小吏说昨日没见董昱过去,我又去了护国寺一趟,小师父也说没见过董昱。今日仍未见董昱回家,我正要帮姜婶子到衙门去报官……”

    “等等,鸿胪寺?董昱是鸿胪寺的小吏?”

    壮汉道:“不是。去岁北燕使臣入京,鸿胪寺事务繁忙,便征召了些杂吏,董昱就在其中。虽说不是正经官吏,但能与大人们相识,也是好事一桩。”

    楚国官员多是经由各地举荐,大齐沿袭楚制,只在选拔时增设大考。太学也因时制宜,增设一应科目。除盛京城中显贵子弟外,也有各地贵族子弟应举荐前往太学求学。每三年一次大考,从太学学子中选拔官员。至于各部衙门小吏,则由本部按需选拔,可以不必经过大考。

    虽说改革取士制度,筛除了一批草包废物,但官场之中势力盘根错节,为了巩固自家利益,自然要想应对之策。至武帝晚年,大考舞弊屡禁不止,选拔的官员参差不齐,真正做事的官员少之又少。

    因此每年各部繁忙时节,都要从民间征召临时杂吏,这是惯例。常有寒门学子应召前往,若能与官员攀上关系,好生运作,也能落个正经儿差事。由此一来,户部拨给各部的经费便连年上涨。

    武帝大怒,命通察府严查,革除了一批冗官,暂停大考。至元帝登基,再一次改革大考制度,取消举荐制,允许士子自行报名参考,分科取士。但旧贵族地位稳固,寒门难出头,官场之风一时间难以扭转,少数衙门仍需向民间征召杂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