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落榜秀才GL在线阅读 - 第71页

第71页

    襄北府与襄南府接壤,之所以一称南一称北,是因为襄北府地处百钺中部以北,与北部钺族草原相邻。而襄南府虽属于百钺中部地区,但其南部却毗邻上京(京城)。

    相较于襄北府干旱少雨的气候以及多平原的地貌,襄南府不仅多了山脉和河流,雨水也相对多一些。

    进了襄南府地界,江三言便率先往知府大人那里递了拜帖,她虽然是正五品吏部郎中的京官,比起知府这般正三品地方官来,还是有些不够看,所以无论是出于规矩还是礼貌,身为下官都应该先拜见一番。

    襄南府知府姓显名纵,年近五十,在这知府的位子刚坐满五年,他接到拜帖后,结合自己所打探来的消息,决定避而不见。

    一来是圣上的态度让人琢磨不准,自己不宜过早接见,以防有违圣意;二来这女子为官从无前例,和女流之辈打交道,他到底还是有些瞧不上。

    “实在是不巧,我们大人这几日太忙了,实在是没有时间接见郎中大人,不过我们大人说了,您来了襄南府就把这当自己家,别见外,想去哪个县就去哪个县。”

    府衙里的差役话说的好听,在招待上却没有多少尊敬,毕竟她们在大厅里等这么久,连一杯茶都没有上。说到底,底下的人也是看上面那位的脸色行事。

    “还真是出师不利啊。”江三言低叹一声,却也没有多大感触,毕竟这是预料过的结果。

    “无妨,今日他不见你,来日换咱们郎中大人不见他。”钱小乔打趣两句,两人便爽快地离开了府衙,径直朝育林县而去。

    翰林院大学士褚源的家乡便是汴河县,其师常墨如今任汴河县的县令,就连县丞褚志也是常墨的弟子。说起来这位县令大人的另一个弟子也非等闲之辈,乃是当今户部侍郎褚砚。

    这倒还罢,关键褚砚的妻子乃是户部尚书云奉的长女云柯,而云奉的次女便是宫里的贵妃娘娘云凇,如此算下来,常墨门下的这三位弟子跟皇亲国戚也沾了点关系。

    到达育林县后,她们才各自忙碌起来,一个去勘察酒楼,一个去了县衙。

    常墨今年三十有四,一生只教过四个弟子,三个都入了官场。当年新法令还未颁布,女子尚不能为官,她便女扮男装中了举,在育林县做了十几年的父母官。接到信后,她便带着褚志一同在县衙恭候。

    见到人后,一番寒暄过后,江三言对这位常县令的印象非常好,说话干净利落不啰嗦,态度恭敬有余,一杯茶后,两人便步入正题。

    “那女子姓杨,乃是我育林县人士,但涉案人等却在府城,并不在下官管辖之内,我因此事多次向府衙上书,却一次次被驳回诉讼,无奈之下便着人护送她去京城寻褚源以图把状告到御前,殊不知此举却害了她。”

    常墨闭上眼睛,难掩脸上痛苦,当初她劝过也帮过,奈何那女子存了死志,宁死也要去告御状,她只能小心护其周全,谁料最后却没捱过京兆衙门的板子。

    江三言垂眸不语,她看过那个女子的卷宗,成亲不到半月,相公就突然恶疾病故了,公公婆婆说她是扫把星,却怎么也不放人,非要人家给他们的儿子守寡,族里为了多一块贞节牌坊,便也做帮凶,生生耽误了年轻的姑娘。

    谁知守寡才一年,县里的大事报上就登了她与人私通的事,差点被人浸猪笼,最后被逼无奈把大事报的东家告上衙门,却发现,县里没法管,府里头包庇,为了自己的名声,她最后把命丢到了京城,也没换回一个清白。

    “下官查过,大事报乃是一家以刊登各县时事为主的娱乐性书册,此报每七天印一批,一册只有四张纸,也就是八页,上面多是一些不可考的流言蜚语。

    近几年,此报频繁刊登各种女子与男子私通的文章,而引得百姓争相购买,然而它据实以载便罢了,偏偏上面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杨氏便是其中一个被牵累的人。”

    常墨想起自己所查之事,大事报上第一次出现女子与人私通的那件事确实是真的,许是尝到了甜头,后来再叙述的便都是捏造了,其中尤以一些守寡的女子为主,光是育林县就有三个迫于人言而选择以死来证明清白。

    偏偏一些民众愚昧,人死了也不放过,只当她们事被人戳穿,为了逃避浸猪笼的责罚,而羞愤自杀。加上临县的女,林林总总受此报所牵累的无辜女子已多达十几位。

    “这个大事报的东家到底是谁?府衙为何放任不管?”江三言想起卷宗上所记载的内容,似乎没有提及这个背后的人姓谁名谁,府衙又为何对此案置之不理。

    常墨顿了顿道:“此人姓成名默义,只是各普通商人,难办的是他的胞妹乃是知府显大人的妾侍。刚开始府衙里也传唤过,奈何他擅长诡辩,一再脱罪,只言大事报上并没有直呼其名,那些出事的寡妇乃是作贼心虚、对号入座,与他无关,久而久之府衙就懒得管了。”

    “岂有此理,他那大事报上所说的女子当真都用了化名?”知府大人又是否存在包庇之嫌?江三言重重地出了两口气,心里猜疑不定。

    “大人您自己看吧,就说印有杨氏的这一册,文中写到:育林县北侧天桥边上的新寡杨某某,此女……,如此表述与直呼其名有什么区别。”

    这杨氏乃是镇上的人,婆家的住在县城北侧那一座天桥边的胡同里,街坊邻里一看便知识在说她,如此化名简直就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