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眼下正是冬日,念园当中并无什么可看的,却有那青门园当中种了许多梅花,除却红梅,还有一片黄腊梅、白腊梅,五色斑斓,甚是好看,彼处乃是私家园子,我正好有识得的人在,等办完了差事,我带着你同婶娘一齐去赏花?” 沈念禾此时手头没什么银钱,心中慌得很,已经恨不得钻进钱眼里去,除非那梅花是金子银子打的,不然她才懒得去看,便摇头道:“三哥不要忙,我只是见得旁人游记里头说了榕树,顺口问一句罢了,如若来年那园子开的时候咱们还在,就顺道去看一看,要是等不到三月里,不看也不妨事的。” 她语气中的意味阑珊连遮都遮不住,连眼睛里的光都有些暗淡了。 裴继安看得心中十分不舒服。 他平日里见得沈念禾,对方都是笑吟吟的,眸光里仿佛盈着秋水,语调或是轻柔,或是俏皮,十分有活力,几时像这般蔫蔫的。 只犹豫了一下,他就忍不住道:“想见那大榕树,倒也不是没有法子,等忙过这一阵,我托一托人,找个闲工夫同你去逛一逛念园——只是那树除却高大,也没甚旁的稀奇,我怕你见了要失望。” 念园此时早已变成皇家园林,寻常不对外开放,想要托人带得进去,除却另外塞钱,也许还要搭上些人情,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沈念禾连忙摇了摇头,道:“咱们许多事情要做呢,哪有这个闲工夫,况且宣县也有大榕树可看,不差这一棵两棵的!” 然则她这一处越是说不,裴继安那一处就越是过不去。 他只觉得自己得了沈念禾的好处,对其却是实在不够体贴,平日里碍于各色缘故,不能叫她锦衣玉食已经够怠慢了,眼下对方不过一个丁点大的要求,竟是提得小心翼翼的,还怕自己麻烦,便暗暗记下此事,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就托人办了。 第84章 亲家 一行人到得京师内城的时候,早已过了子时。 虽说京城没有宵禁,可大半夜的,又是大风大雪,路上实在冷冷清清,并没有几个行人。 裴继安熟门熟路,很快找到了驿站,众人总算安顿下来。 一夜无话。 次日醒来,因正值休沐,各处衙门都不办差,裴继安特地同郑氏打了个招呼,交代自己午间不回来吃饭,晚上也未必回来,叫她不必担心。 他想了想,犹有些不放心,便又嘱咐道:“此处官驿就在桑家瓦子边上,婶娘同念禾若是在房中闲坐无趣,不妨去听听曲,看个戏,另到茶楼酒肆点几个好菜也便宜。” 郑氏应道:“我自晓得分寸,不会惹出什么事来,你且忙你的去罢。” 裴继安哪里是怕她惹出事! 他怕的是她怕惹事,又嫌麻烦,是以一直缩在屋子里。 缩个一天两天不怕,若是一直缩着,自己近日实在也没什么时间,那沈念禾就可怜了。 婶娘在京中住了多年,又是个小心谨慎的,一路跋涉,多半不想动弹。 可推算那沈轻云履历,念禾乃是在外州出身,很可能自小就没来过几回京城,又是活泼爱闹的年龄,多半想要出去走走,又想打听打听翔庆军的情况。 只是这样的话,他却又不好直说。 婶娘跟着上京,本就是因为不放心沈念禾一人随行,其实十分辛苦,如若这样提点了,少不得叫她强打精神,便是没有精力,也要勉力相陪。 还是等一等自己忙好再说罢。 裴继安拿定了主意,当先就出得门去。 他离京虽久,期间却回来过好几回,又长住过半年,全靠两条腿,把京城大街小巷都走得熟熟的,又因从前不过一个刚懂事的小孩,此时通身都变了一个模样,也不怕人认出来,一出得大道,便转进了一条小巷,七拐八拐的,如同游鱼入了大河,尾巴一摆,就摸到了自己的那一条道。 约莫走了小半个时辰,裴继安寻进一条小巷子里,熟门熟路敲响了一处院子的后门。 不多时,便有人来应,隔着一扇门,还在里头嘟哝着抱怨道:“一个两个都不晓得走前头,那么大的八扇门竟是钻不进来,只顾着自己方便,懒不死你们!” 那人一面说,一面把门开了,抬头正要骂,见得裴继安站在外边,一时嘴巴都闭不上了,直直在地上用力跺脚,出声就要大喊。 裴继安笑着同对方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对方连忙把嘴巴捂了,让开身去教裴继安进去,不知为何,一时眼睛都红了,忙把门关了,还死死上了锁,仿佛生怕让人溜走了似的,口中则是小声问道:“这回不走了罢?” 裴继安没有正面回他,只问道:“六哥在不在?” 那人先是摇头,复又连忙点头,道:“我喊人把他叫回来,用不得多少功夫!” 另又问道:“小七,你这回不走了罢?” 裴继安只笑了笑,仍旧不做回应。 对方叹了口气,却是把他的胳膊拉着往前头拖,一边拖,一边叫道:“老三!老四!” 裴继安走到一半,听得前边许多人声,忙把对方按住了,小声道:“二哥,我这一回有些私事来找六哥,叫我先问完话再同大家聚一回。” 那二哥便拉着他绕着屋檐走,另寻了一间空房,又道:“我把小六叫回来,你且等一等。” 他说做就做,没过多久果然就把人带得回来。 那六哥先还莫名其妙,一进得门,整张脸都涨得通红,激动地叫道:“小七甚时回来的!” 又要把人都叫回来。 裴继安忙把人拦住了,又把今次自己入京的事情说了一通,最后道:“不想叫旁的人知道,等事情办完,咱们几个自己私下聚一聚便是。” 那二哥同六哥也知道分寸,各自点头应是不提。 裴继安与两人叙了一会旧,复才转向左边那人问道:“六哥,我今次来其实还有一桩事想要打听——不知那翔庆军而今情况如何了?另有西大街上是不是有一家姓冯的,原是老相公冯蕉兄弟的宅子,那一家人最近有什么异常之处?” 对方听得他问,眉毛立时就皱了起来,道:“翔庆那一处的消息乱糟糟的,当日夏州、银州、西平都遣了援军过去,而今还打做一团,听闻太子想要割翔庆以平息战乱,被陛下呕着血骂了几回,还说什么‘你是不是想要把我气死,自己来做这个皇帝’,便不敢再提,此事就此搁置,眼下应当有几座孤城仍旧在守,外头州县也上了折子拟派援兵过去,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前次得的消息好似已经是半个月前,多半凶多吉少了。” 此时消息传递不易,一遇得战事,音信送不出来也是常事,暂时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裴继安并不觉得奇怪,可听得前头那一句,他却是愣了一下,问道:“天子同太子的话,都传得出宫外来了?” 六哥点头道:“京中消息漫天飞,怕是有人在里头推波助澜,带着太子的名声也坏了不少。” 京城地远,打仗半点打不到此处,百姓自然毫无所觉,可一说到要割让翔庆军,却个个都觉得太子尚未登基就已经开始卖国。 割土让地何其屈辱之事,谁人又肯?打仗虽然未必人人能去打,说话却是人人都敢说几句。 裴继安一听就知道不对。 以太子周承佑的性格,虽然厚道,却也十分谨慎,这种劝说天子投降让土的事情,绝不会做。 多半是谁在后头泼黑水。 不过此事与自己无关,裴继安也不愿去管,另又问道:“那冯家呢?” 六哥道:“说起冯家,倒是当真有一桩事——你知不知道河间府有一个沈家,沈轻云出身那一个。” 裴继安点了点头,问道:“有听说过,这沈、冯两姓不是亲家吗?” 六哥应道:“正是亲家,只是两家为着一桩事,已是快要打起来了!” 第85章 酥黄独 这一处裴继安在打听翔庆同京城的事情,另一边,沈念禾也跟着郑氏一同出了门。 断断续续下了几场雪之后,京城当中终于放晴,各处瓦子、酒肆也热闹起来。 大魏承袭大燕,民风开放,并不要求女子日夜守在闺中,是以少男少女都爱外出游玩,郑氏在京中长大,虽是离开多年,对从前的事情多少也有几分记忆,便把沈念禾带到自己常去的一间酒楼里。 此时尚未到饭点,那酒楼当中却已经坐了七八分满。 两人一到门口,就有小二上来相迎,殷勤问道:“两位是吃饭还是听书?” 郑氏道:“在一楼捡张不碍事的桌子出来罢。” 那小二笑着打了个喏,应了一声,将二人往里边让。 郑氏就便走便向沈念禾道:“这一家做的酥黄独总比别家的好吃,有人说里头掺了曼陀罗杍,会叫人吃得上瘾,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我离京已经许多年,总还时常想起来那滋味。” 小二在前头听到了,连忙回头道:“这位娘子莫要听外头胡乱传话,咱们家可不敢用那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是掌厨师傅手艺好,才能有这般名头罢了!” 又道:“今日有李大孃来说书,小的给两位挑个近的位置罢?” 能在京城的大酒楼子里当迎客跑堂,应变的能耐自然是能拿得出手的,他听得方才郑氏说“离京已经多年”,还极贴心地解释了一回,道:“那李大孃是这一二年间极有名气的说书娘子,也不说戏折,只把前朝趣闻密事一一道来,难为她不晓得从哪里打听得来的许多轶事,上至高官权贵,下至寻常百姓,色色都有,偶尔还间夹着几桩今朝事,京中许多人都爱听!” 听得有秘闻趣事,郑氏便点了点头。 那小二果然寻了个不远不近的位子,又报了一通长长的菜名,郑氏看着点了几个,正在等上菜的间隙,向沈念禾介绍道:“这酥黄独却又有另一个名字,唤作‘懒残芋’,取自‘煨芋谈禅’之意,十分有禅思,凡举沾点文气的都爱点。” 沈念禾听那名字十分奇怪,问道:“什么‘懒残芋’?” 郑氏见沈念禾不知,便解释道:“这是前朝的事情了,多半你对这些个史说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听过——说的是燕朝时太宗皇帝李附少时郁郁不得志,因他出生时难产,又相貌平平、个子矮小,不仅不受父母宠爱,还常被家中兄弟欺负,十岁时便愤然离家,并未带得分文在身。” 她简单把典故说了一遍。 原来燕太宗李附一路与寻常百姓同吃同住,甚至还和着僧人一起乞讨饭食,只是那些个僧人不知他来历,见其可怜,便指点他去衡山上封寺中寻一个僧人,法号唤作“明智”的,因那明智和尚十分懒惰,从不自己化缘,只从同伴僧钵里讨吃残羹剩菜,又瞎了一只眼,是以被人起了个绰号,唤作“懒残僧”。 李附去得寺中,却见那明智和尚正在拿干牛粪煨芋头,不管自己说什么,全做不闻,等到芋头熟了,却是先吃了半个,另半个丢在地上,同他道:“莫要多言,自去领二十一年皇帝罢。” 果然李附登得帝位,做了二十一年整的皇帝。 再说他登位之后,特地遣了使者去请明智和尚去京中面见,然则那和尚只在火边煨芋头,任由鼻涕滴到胸前了也不去管,那来使劝他赶紧擦擦,才好去面圣,和尚却说,哪有功夫为俗人试涕。 这话传进宫中,燕太宗李附却是抚掌大笑,赞道:“煨芋谈禅,不愧‘明智’之名。” 郑氏说完,却是叹道:“事件都夸燕太宗虚怀若谷,纳谏如流,乃是难得的明君,由此可见一斑!” 沈念禾听得目瞪口呆。 自己那义兄李附自小长得高大,又相貌英俊,极得母亲同祖母宠爱,仗着这两人撑腰,只有他欺负兄弟的份,几个兄弟哪敢欺负他? 而他那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哪有空去管几个儿子? 再一说,两家一直隔壁住着,十岁时他几乎隔不了一日就要过来蹭饭吃,甚时离家出走过了? 还虚怀若谷,纳谏如流,那人小气明明小气得不得了! 可见史书不能尽信,多半这些个故事都是其人编出来自夸自褒的罢。 沈念禾尚在震惊,早有小二把那懒残芋端了上来。 这回却不是拿干牛粪煨的了,原是取了小土芋隔水蒸熟,又剥皮切片,裹了研磨得细碎的香榧子、南杏仁并熟咸蛋黄、面粉同羊奶调和,在锅里拿小火慢煎,最后碟子里还给了盐巴、胡椒、糖末几样佐料。 郑氏给沈念禾搛了一块,道:“试试味道。” 芋头这种食物,只要本身是粉糯的,怎么煮都不会难吃。 沈念禾依言尝了一口,先吃到咸蛋黄特有的咸香,又尝到香榧子、南杏仁的果仁香,最后是芋香,那芋头果然外酥内粉,好吃极了,其中还间夹着一点羊奶的乳香,味道丰富又奇妙。 她忍不住道:“婶娘,咱们给三哥带一碟子回去罢,他今日一早就出去了,不晓得能得什么东西吃。” 郑氏抿嘴笑着看了她一眼,道:“我原是嫌弃麻烦,不过既是你这般贴心,我自然不去拦着的。” 又道:“可惜你裴六伯不在了,他往日也喜欢吃芋头,还爱吃效仿那懒残僧人的吃法拿干牛粪煨着吃,说是其中别有一种青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