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窃隋好驸马在线阅读 - 第151页

第151页

    大运河,原本规划中最南端便是与杭州城的护城河相连。杨广命宇文恺做的随处规划设计中,便没有要求运河水通浙江,只要连到杭州便可以了。从杭州城东北角,直到浙江江边,这最后的短短十几里,却没有选择挖通。后世史书上虽然说大运河沟通了黄淮江浙四大流域rdquo;,但是却只敢用流域来模糊定性,不敢说直接挖通了。

    如今,萧铣要做的这件事情,便是把这最后十几里路彻底挖通,让运河里的船可以直接开进浙江,也让浙江南面的越、明、处各州沿江沿河的财货漕运,将来也可以纳入大运河的体系。

    武士彟照例是在运河工地上找到的萧铣。

    当时,萧铣的面前,放着一张大大的杭州地图,艮山门外的护城河拐角被挖成了丁字形的三叉河,三叉河的岔口处,标着一个新写上去的地名,叫做闸弄口rdquo;;然后三叉河的这一道横岔,便一直往东伸了五六里,然后折向东南,以垂直于浙江的方向插入江中,与江面交汇的地方,写着另一个地名三堡rdquo;。

    后世直到1980年代,杭州政府才在三堡修建了三堡船闸,在距离大运河修通之后1370年,才做到让运河真正通入钱塘江。当然,如今这个世界上除了萧铣没有人知道这一点,他既然来了,便不会让杨广的大运河留下这个遗憾。

    武士彟不懂修运河,他只知道他眼前看到的那道高耸的铁、木结构的堤坝闸门很是雄伟,便找萧铣问明就里。萧铣见到他时也算心情不错,毕竟谁对于收服一条能乖乖为自己赚钱的走狗,心情都是不错的,所以自然乐得解说。

    武先生,你可知晓。两浙之地的运河,可不止吴、越两国时修成的江南河。到了东晋衣冠南渡时,江南开发更盛,时有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河,连接注入浙江的会稽曹娥江,以及注入东海的明州甬江。这条运河,沟通了越、明两州各县,及处州临海等地这一系列河政,统称浙东运河。当今圣上主修之大运河,原本若是可以直通浙江,那么便可以把浙江以南的三州之地,也纳入到漕运网络之中,使浙东发展不亚于浙西。浙东运河也可以如江南河一般,被纳入大运河之体系。

    然而,将作大匠宇文恺大人当初规划河政时,却不敢突破古人之智术,在规划江南河的河段时,依然采用了上古越王勾践时的成法,不敢让运河直通浙江mdash;mdash;这个错误,只有萧某来帮着改正了。rdquo;

    武士彟见萧铣说得郑重,也是改作肃然,正色追问道:连宇文大匠都不敢轻忽的事情,想必是江南河修通到浙江有重大的技术难度或者风险吧?却不知大人又是如何克服的呢?rdquo;

    不错,确实有重大的难度mdash;mdash;难便难在,运河追求水流平缓,最好一千里地之内落差仅有数丈,使水如静水。否则的话,天下地势南低北高,所选沟通数河的节点若是海拔水位相差太大,便会造成黄淮尽灌入长江的巨祸,危害将比上古时那几次黄河夺淮入海都大。rdquo;

    如此说来,莫非是浙江的江面水位与大运河水位相差甚大,才让宇文大匠都望而却步?rdquo;武士彟反应果然不慢,一下子就听出了萧铣的意思。

    不错,不过只能算是说对了一半。浙江到了钱塘县这一段,已经地近东海,水位与东海相差不大;大运河太湖以南水位,与海水也不过相差一丈多高低,正常来说,两河水位相差应该不大mdash;mdash;不过,不知武先生有没有听说过甲于天下的钱塘潮呢?rdquo;

    钱塘潮三个字一说出来,武士彟就知道症结所在了:浙江水和大运河水的水位绝对差距本不大,但是短时间内的间歇性差距却有可能非常惊人,大运河的水是始终如一的水位,而江水随着钱塘潮涨落,显然会有高达一丈多的落差。如果江河挖通的话,一旦到了涨潮时候,只怕海水对运河倒灌的危害,将会难以想象。

    如此说来,大人如今是想到了解决钱塘潮为害运河的法门了?rdquo;

    不错,便是靠的这道船闸。rdquo;萧铣右手端着两指官指儿,一指远处江边分为两股的水道,以及水道尽头两套人字形的外拱闸门。

    第八十七章 工程艺术

    如果翻开中国地图,对比一下隋朝运河和元明运河的走向差异,可以看到隋朝运河纵然为了以洛阳为中心,导致大段大段的河段没法取直,但是即使如此,依然没法解释隋朝通济渠在到了黄河以南的滑州之后,为什么还有两三百里的与黄河平行的河段,直到汴州才汇入黄河。

    元明时候的运河之所以取直,从动机上来说,是因为政治中心北移到大度,洛阳不再有大量驻军,也不需要南粮漕运囤积至此。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倒也不是因为元明时候修运河的技术进步了,导致他们可以节省这个距离;而是因为南宋末年时(1194年),金国土地上的那次史上最大黄河改道、夺淮入海,改变了黄淮流域的水文环境,客观上降低了运河取直的技术难度。在华夏大湖中排得上号的洪泽湖,以及其他相对不那么有名的高邮湖等等,就是淮河失去入海口后淤积出来的堰塞湖。如果没有那次黄河改道,以元明两朝的工程技术,要把大运河修成京杭直通,依然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所以,隋朝的时候,从技术上,根本不存在解决大落差河流之间的人工运河沟通技术,这个时代没有船闸,没有任何调蓄水位的大型工程机械机构。隋朝大运河到了滑州之后不得不再沿着黄河挖平行渠直到汴州,多出来的这部分工作量,就是因为只有到了汴州附近,通济渠和黄河的水位才能差不多持平,而如果直接在滑州就打通的话,大运河就会因为水位高于黄河而导致运河水直接全部灌进黄河,把运河抽干。从这个角度来说,后世的人不得不感慨隋朝那位将作大匠宇文恺的惊人艺业mdash;mdash;宇文恺在运河选址的时候,其实是相当于做了非常详尽的勘测工作,了解了数千里河段上黄河、淮河、长江每一个点的水位海拔,然后找出了黄淮江水水面等海拔的点,将其连接起来,实现了运河的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