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971节
书迷正在阅读:穿成恶毒女配,她把将军撩红了脸、顶流双生子的豪门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亿物资!、萧景千她又A又靓gl、[综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还给我、唐宫、一只驸马入赘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让前任高攀不起
“其法有二,一曰损有余,二曰补不足。夫损有余者,取前朝皇室勋贵旧地以安百姓;复补不足者,辽东虽然苦寒,却也又沃土千里,可招徕无地农民以耕之,不数哉,皆为良田矣!” 原本辽东地区在明朝开发之下,到明末农业已经极为发达。 结果,在老奴、洪太两代人的“努力”下,早已经变成千里荒地、民不聊生的局面。 如今辽东即下,那么重新移民垦殖,充实辽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后世吉林、黑龙江以及蒙东一带,由于几乎都是荒地,自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二曰:禁海令。自明成祖下西洋以后,前朝多海禁,沿海百姓皆苦之。” “及朝廷力衰,走私横行而朝廷不能得其利,此亦前明之弊也。”张顺继续道。 “故而,本王下令开海,由朝廷、坐商、海商三家联盟,三家分利,以为长久之计,一改明初明成祖一家独大之弊。” “好,这个好!”孔贞运听了张顺这话,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毕竟当初明成祖一干人等拿胡椒、苏木折俸之事还历历在目,让一干官僚心有余悸。 如今张顺定下了三家分利之策,至少大家的俸禄有保障了不是? “三曰:重农抑商。”张顺又笑道。 “据本王所见,山西之铁,造而为针,东可行销朝鲜日本,西可行销吐鲁番以西。其民不耕不稼,亦可生活。” “杭州、宁波之民,购他处之生丝、丝绸、茶叶等物,继而出海,获利亦数倍不止,堪称富足。” “前明不以此为利,反而听之任之,实乃国之大弊。” “以本王之见,外海既开,那么内河、内海及驿道皆可开之,以供商人出入。” “百姓得其利,朝廷得其财。” “此亦理所当然耳!”孔贞运倒也没说些什么,反倒十分信服点了点头。 原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明末以来,以张慎言为代表的一干士人已经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开始鼓吹“工商皆本”,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那山东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齐国就以“鱼盐之利”富甲一方。 耳濡目染之下,山东出身的孔贞运对此倒也无甚偏见。 只是他还是皱了皱眉头,提醒道:“民以食为天,若是天下百姓皆逐利而去,坏了田业,那边是罪莫大焉!” 如今天灾连连,哪怕自他进京以来,陕西、山西等地也不知上报了多少灾荒,张对此当然心知肚明。 他闻言便笑道:“夫食不足,故有天灾人祸,更兼人多地少之故,此亦前明之弊者四,亦我所谓‘殖民拓业’之本意也!” “今辽东虽广,不过我中国一大省。若再往北垦荒,亦不过增添一二。” “吾闻南北墨利加之地,土地肥沃,百姓稀少,西人谓之新大陆,以与旧大陆相别也!” “待到海路畅通,若能移民与一二三,亦不失长治久安之策!” “啊,这……”孔贞运听到这里,不由吃了一惊。 兹事体大,依照他的见识,一时间竟无法分辨出其中的利弊出来。 这听起来好像是件好事儿,但是中国素来都是招徕百姓,没有把百姓往外面推的道理啊? “五曰:蓄奴婢!”张顺眼见孔贞运不吭声,便继续讲述道。 “大明开国之初,百业凋敝,明太祖朱元璋只允许官吏勋贵蓄养奴婢,余则一概不准。” “然如今江南富庶之家,每每蓄养奴婢者数百数千不等,此诚有违圣人之教,亦非王者所忍。” “本王欲尽释天下奴婢、贱民,许以平民身份,编户齐民,不知如何?” “此诚圣人之道也!”那孔贞运闻言不由连声称颂道。 不管哪一朝哪一代,释放奴婢之举亦是善政。 那孔贞运眼见张顺有如此魄力,不由夸赞不止。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提醒张顺道:“殿下固然是好心,微臣怕只怕有些人曲解了殿下的意思,酿成祸患!” “什么祸患?”江南地区的奴仆大半已经逃亡,这一次自己正合顺水推舟,一次性解决问题,为何你还这般说辞? “辽东!”孔贞运不由伸手往东北一指道。 “哦?你说是他!”张顺这下子恍然大悟,随即又冷笑起来。 第711章 辽东之殇 “殿下!”张三百见了张顺,连忙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道。 “起来吧!”张顺上下打量了一下,眼见帅气逼人的张三百脸上多了几分风霜,忍不住笑道,“瘦了!” “末将瘦了不要紧,只要天下肥了就行!”张三百一板一眼的回答道。 “你这个人呐,还是这般无趣的很!”张顺摇了摇头笑道。 这种人说好听点叫高冷,说难听点叫作“没嘴的葫芦”,若非由自己罩着,就是挨欺负的命。 甚至张顺怀疑他父亲当年就是这般性子,这才引得他母亲改嫁。 要不然,他们兄妹俩人一母同胞,性子差异怎会如此之大?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张顺眼见他闷不吭声,也不指望他说出一二三来,便继续问道,“那辽东的战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会拖延如此之久?” “殿下容禀!”张三百一听说张顺问起战事,面无表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兴奋来。 “自去年冬我率师北上,连克义州、广宁,继而下海州、围沈阳,本以为辽东大局已定,不意建虏竟然负隅顽抗,死守坚城。” “彼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臣等于城外掘壕三重,将那城彻底围死。” “等等,等等,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尔等又如何掘壕三重?”张顺不由追问道。 “一则烧热水浇之,二则用炭火闷上一夜,第二天冻土化了尺许,然后掘之!”张三百连忙解释道。 “哦,很好!”张顺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张三百继续。 于是,张三百又道:“如此过了两月有余,城中大饥,人相食,城上碟牌尽毁,城墙坍塌多处,建虏犹不肯降。” “时值殿下‘废奴令’,我便命人散入城中,以攻其心。” “果然城中包衣闻之,并无战心,多有弃城潜逃者,建奴其势欲窘。” “俄而有女直自北而来,建奴以为和硕成亲王岳讬率军而至,遂倾城出动,欲与我一决胜负。” “我一边分兵备之,一边与之大战于沈阳以北。” “及天色将晚,北面的女直兵突然从建奴右翼杀入,奴兵大溃,遂退回城中。我军不知虚实,只得收兵以待。” “彼时女直兵遣使前来,自称乃索伦部头领博穆博果尔。只因建奴多次派兵侵袭,杀其壮士,夺其男女,迫不得已起兵,如今已斩其酋长岳讬,特来向‘上国’请功。” “我等听闻又如此生力军加入,不由大喜,便计划第二天攻取沈阳城。” “不意当晚沈阳城大乱,直到第二日才知道原来‘大贝勒’代善眼见大势已去,竟趁夜袭杀了‘伪帝’多铎,然后自缚出城请降。” “臣等不敢自专,这才收复了沈阳及其周边城池,将其残部监视起来,然后折回京师等待殿下决断。” “哦,原来这般!”张顺耐心的听张三百一口气把战斗经过说完,这才点了点头。 随即,他话音一转,开口问道:“只是,我怎么听说有人在辽东杀降杀俘,抢夺辽民的粮食,以至于辽东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是怎么回事?” “确实如此!”张三百闻言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答道,“据我路上亲眼所见,白骨露于野,到处残垣断壁,荒芜人烟。” “俄而有村子一处,只有空屋数十间,荒草等腰深而已。” “据救回来的辽民言说,鞑子在辽东先杀我百姓,继而剃发易服,然后又跑马圈地,以良民为奴,以致惨遭杀戮者泰半。” “及后,辽东在后金治下民不聊生,建奴先杀‘无谷之人’,又杀富户,最后杀‘不服之尼堪’,以至于辽民几乎被屠戮殆尽。” “彼建虏如此凶残成性,实非人也。若是仔细想来,彼辈自相残杀之事亦在意料之中耳!” “……”原来张顺刚刚回到京师,就收到了一大堆攻讦张三百“拥兵自重”、“杀戮过重”的疏牍,本来他还打算问一问怎么回事。 结果听了张三百这一通看似答非所问的言辞,张顺突然又改变了主意。 辽东自明洪武年间,已经移民百万,其后又过了二百余年,也不知孳生人口多少,竟大多被建奴屠戮殆尽,何其凶狠残暴。 更不要说张三百本就是义军出身,各种惨状,早已经司空见惯。 就连素来冷面冷心的他都怒不可遏,想必辽东早已经是人间地狱。 既然如此,那么这些“鞑子”“自相残杀”起来,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 想到此处,张顺皱了皱眉头,半晌才开口问道:“如今辽东尚有辽民几何,鞑子几何?建奴几何?” “启奏殿下,竟我等细细核查,沈阳、海州一带约莫有辽民丁壮十万,男女老幼三十万口。”张三百连忙回答道。 “除了科尔沁左翼三部五六千丁,两万余口以外,其他鞑子约莫有丁万余,男女三四万口。建奴只剩男丁两万,男女五六万口。” 张顺听到这里,不由长叹一声道:“据赵鲤子、耿仲明部所报,复州、金州、盖一带,男丁八万,男女二十万口。” “可怜辽东富庶之地,如今竟十不存一矣!” “殿下,要不要……”张三百听到这里,不由并指为掌,猛地往下一砍道。 “不,此事不可!”张顺闻言摇了摇头,拒绝道。 “殿下不必忧心,只要你有心,末将会替你把这事儿办的干干净净。”张三百不由冷笑道,“万般骂名,皆由末将担着,绝对不会损及殿下名声一丝一毫!” 说实话,当张顺听到张三百这句话的时候,感动之余,心中也难免产生了一股冲动。 只要他点一点头,自然就能够“大仇得报”! 不过,思索了良久,他最终还是拒绝道:“本王身为天下至尊,何须你为我背锅耶?” “复建虏亦为本王之民,不可再行杀戮也!” “殿下!”张三百闻言一愣,忍不住质问道,“殿下如何能务虚名而处实祸!” “你不懂!”张顺摇了摇头,不由喟然长叹道。 “我如何不懂!”张三百激动起来了。 “如今辽东空虚,东有朝鲜,北有索伦,西有科尔沁等部!”张顺不由提醒道。 “若我将建虏尽数灭了,恐他日又有另外一支建虏矣!” “这……”张三百闻言一愣,顿时不由颓然坐了下来,忍不住骂了一句,“这该死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