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这位女文豪,还钱在线阅读 - 第411页

第411页

    秦承章与秦承嗣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双方均囤积重兵对峙。

    秦承章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并没有回撤这些囤积在战略要地的兵马。或许是他不想让皂衣军和秦承嗣捡便宜。或许是即使他已经决意死守金陵,但万一金陵城破,他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反正最后的结果是,秦承章在外的十万兵马,从秦岭的大散关到淮河一带,依然是抵御秦承嗣的一道防线。

    当然,这也是因为沈游根本没去攻打这些战略要地。

    一则是因为她要不断的积蓄实力,平定后方,二则是她要留着这些地方,等到秦承嗣率军攻打的时候,多线行动,彻底克下这一道防线并对对方造成有效伤害。

    如今的局势说是三足鼎立,其实是两面夹击。南北双方夹着中间的金陵以及中部那条漫长的边界线。

    但偏偏三方都心怀鬼胎。秦承嗣极有可能作壁上观,冷眼旁观皂衣军和秦承章的斗争。但他最想当的是鹬蚌相争,最终得利的那个渔翁。

    所以他势必会乘着两方打起来的时候,火中取栗。

    巧了,沈游和周恪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一旦沈游尽全力打下了秦承章,秦承嗣对于淮河—大散关这条分界线只会更加看重。他不仅会攻打秦承章手上残余的战略要地,还会将自己手上的险地咽喉防守得越发严密,试图攻破就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打金陵的时候,直奔淮河,配合走海路运送,在南通登陆的陆军,奇袭秦承嗣构筑在淮河一侧的泗北、蚌北、淮阳三县。

    与此同时,还得派兵攻打秦岭边界线上的各大关隘。

    说白了,这是一场波及全境各个地区的多线作战,甚至可以说是三方势力的混战。

    他们真正的对手其实是秦承章和秦承嗣,真正的作战目标是夺下金陵以及淮河—大散关这条南北分界线上的各大关隘咽喉、战略要地。

    这是一场多线并行、规模庞大、直接间接参战人数以百万计的庞大战役。

    一旦此战能够获胜,就彻底打开了北上的道路。

    到了那时候,秦承嗣除了黄河天险之外,再无险可守。

    届时,门腹大开之下,整个关中、齐鲁之地以及豫州等地,极有可能被皂衣军长驱直入,彻底攻破。

    丢掉了这些精华膏腴之地,秦承嗣便是有黄河天险可守都会很麻烦。因为他收上来的赋税会大减,只会陷入没钱养兵的恶性循环中。

    这个道理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一旦失去了这些战略要地,无险可守,又没有秦承章挡着,皂衣军的门户一样大开。

    皂衣军虽然并不畏惧,但有天险可守,总比没险可守强得多。

    所以除了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的秦承章,无论是沈游、周恪还是秦承嗣,都想吃下这些兵家必争之地,彻底赢得这一仗,为以后的战争打下坚实的根基。

    此刻,沈游已经坐在了龙江驿的小院子里。

    龙江驿毗邻下汊河,属于水陆兼办型大驿站,过了龙江驿,即刻就到金陵城。

    “从前此地颇为繁华。客商、驿员、游学的士子、办公的官吏等等皆汇聚于此地”,沈游叹息一声。

    她初来乍到之时,从大同府入金陵,住的就是龙江驿。也是在这小院子里,与周恪一同相互试探、分食月饼。

    如今想来,已是物是人非了。

    周恪倒没什么感叹。他两辈子见到的离别多了去了。

    “当年在这个院子里,只有你我两个。走到如今,还是只有我们”,周恪笑着给她倒了杯茶水,“不要急,慢慢来”。

    这场战役波及面太广,如若战败,皂衣军势必元气大伤。若是不慎,便是连他们两个都极有可能殒命于军中。

    周恪一面想着,一面轻轻笑了笑。

    生与死,你我总归是要在一块的,生同寝,死同棺。

    第202章

    沈游再度站到金陵城下的时候,这座城池已经大变样了。

    金陵城原本就不是四四方方的建筑,而是依托地势山脉建造,秦淮河、后湖、钟山以及前朝旧址石头城环绕着这座城池,成了金陵天然的防御屏障。

    这也是沈游为何选择围困却不选择强攻的道理。依托地势天险却试图强攻,砸进去多少人命都未必有效果。

    更别提这些地势天险还获得了加固,例如秦淮河被挖得更宽,钟山上的草木越发茂盛。除此之外,城墙被修得更高更厚,城门前增设了马拒、壕沟。

    这样一座城池,试图强攻只会无意义的消耗更多的生命。

    最好的堡垒往往从内部击破。

    此刻,金陵城内。

    “真、真的………咳咳……围上了?”

    原工部尚书,现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陈广志正躺在病床上问自己侍疾的幼子。

    “是”,幼子陈康泰低声道。他年不过十七,满面忧虑,明明身量高大,可约莫是前路茫茫,以至于显得身形佝偻,看上去竟比床上的父亲还要憔悴无力。

    当年金銮殿上,陈广志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逼着说出“征赋加税”,他就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陛下让他担了骂名,一定会杀他以平天下民愤。

    留他到今日,一则是因为他是工部尚书上,尚且还要留他主持金陵城池的修筑工作。二则也是因为战争多次失利,在杀他,除了让满朝文武离心之外,再无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