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在线阅读 - 第279页

第279页

    崔郊知道后茶饭不思。一次偶然的机会,婢女外出遇到崔郊,崔郊回想起这些日子对婢女的思念,心中不甚百感交集,挥笔写下《赠婢》,一时传唱。显贵于頔得知后,大方地同意让崔郊领婢女回家,人人称颂。

    皇上懵懵懂懂,宋仁宗瞧着皇上rou嘟嘟的小胖脸,笑得更慈爱:“皇上,这样的故事很多,大唐大宋的文人,那可不是南北朝,只会斗富,逼死绿珠。文人,要文雅,要风趣,要乐观……这方面一说,大唐对比大宋,略显不足……”

    大唐对比大宋,略显不足……唐高宗一听,再悲观的人也不答应啊,当即和宋仁宗吵吵起来。皇上听得更懵。

    皇上临睡前,理出来思路——大明兴起,需要更多的人工,而高丽和日本南海一带,还是穷。历史都是重复的故事,徐景珩担心引发人口贩卖,提议有官府正式招募女工。

    贫穷,不光挨打,子民也留不住。皇上有了新的认知。

    事关人口贩卖,皇上紧急给魏国公去信,和内阁谈过一次后,内阁也给南京户部、兵部去信。内阁对于此事,只有面色凝重,长长的叹气,紧接着,就是恍恍惚惚不知今夕何夕。

    毛阁老最先忍不住:“我们大明,也走到大唐这一步了?”掐掐大腿,咋那么不敢相信那?

    费阁老实在:“高丽、日本、南海一带,还是穷。一旦大明需要人口的消息放出去,不光高丽人自己朝大明跑,商人、海盗……都会行动。皇上担心出现贩卖人口的事情,要官府正式招募人工。皇上仁慈。”

    杨一清苦笑:“估计,是徐景珩教导皇上。巡视全国,全国铺桥修路……一听就有后招。”

    谢阁老说大实话:“这样也好。富商们手里的银子,总是要花出来。他们不是天天担心朝廷劫掠他们的银子吗?叫他们花在自己家乡,总不会不满吧?那些银子,本就是大明的银子,赚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蒋冕对此认同:“盐商为何有此富裕?那是全大明老百姓付出的高价。他们要有商祖白圭的脑袋,自己凭本事赚银子,我们也服气。可他们只会跟着朝廷走,依靠关系或者地理赚银子……”

    蒋冕本就看不起商者,对大明大部分商人的jian猾投机,更是痛恨。

    杨廷和与蒋冕一样态度:“徐景珩都能折腾一个新房代替旧房,给老百姓一波做工的机会,那些商人,最好的是凭手艺酿酒、做家具瓷器,其他的……”

    得,一提起这个事儿,即使是阁老们,也是无奈。大明的盐商怎么养出来的,那就是汉朝的均输官。

    王守仁是真苦笑:“诸位,我想起一个事儿,西郊的房子家里买的晚了,价格翻了四分之一。后面还有很多捧着银子无处买的。我琢磨着,大明一开始全面铺桥修路,富商们手里的银子掏出来,但也不会亏本,很可能还有赚头——

    “诸位想一想,桥和路一通,靠近路边的地皮……”

    毛纪大喝一声:“盖房子!”

    !!!

    !!!

    文渊阁里头,七位阁老你看我,我看你,一起苦笑连连。定国公造的房子,都卖给谁了?反正他们家家都买了,那都是他们的血汗钱!

    七位阁老团结团结,坐下来一合计,好嘛,魏国公在江南要搞银行,山西商人要搞银号……那徽商、海商,也都不甘心不是?

    江南包括沿海有魏国公,南京六部去烦恼,北方、京畿地区,也不是没有商人啊,比如那在建中的山东市舶司,牵扯到的巨大利益……

    费宏一眨眼:“我听说,那户部特不甘心地,要在全大明搞什么官办银号,学习当年王安石改革的市易法……”

    其余六位阁老一起咳嗽。

    这些都没有定论,户部也跟着折腾。

    王守仁端身正坐,放空自己,定心沉思片刻,自己都惊讶。

    其他六位一看他的表情,比他还惊讶,害怕的那一种。

    王守仁看一圈儿,干巴巴的语气:“内阁要宰一宰富商,徐景珩要大明富户的银子都掏出来,全面流通一遍,所过之处,都留下买路钱——皇上想明白了,理直气壮地要求全国巡视——”

    !!!

    !!!

    徐景珩是在这里等着!几位阁老对看一眼,心里头那个憋屈别提了——他们正奇怪,皇上为何不着急催促南下事宜,正琢磨怎么哄哄皇上……都怪自己太天真!

    七个老头子对视一眼,脸上的苦笑蔓延到脖子上,明知道皇上和徐景珩的谋划,却又不能不答应,忒难受。

    蒋阁老一时心灰:“你说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理学哪里不好?没有理学,大明有这份儿凝聚力吗?老夫的家里,哎……”

    “老百姓,将来都和,那大运河边上的人家一样,沿着官道建设房子,聚集成村落,更方便管理。各省的地域分隔进一步减少,大明的闲人甚至流民都有活儿干……

    这都是rou眼可见的好事儿。可全国基础大建设,那就需要工匠们,工匠们必然受到重用……”

    蒋阁老也不知道都说了什么,杨廷和黑着一张脸,牙根痒痒:“正好配合科举改革,湖广工科学院趁机,闪亮登场。”

    蒋冕、毛纪,一起心灰丧气。王守仁、谢迁、杨一清、费宏,一起装柱子。

    本来大明的杂学,就因为皇上喜欢有抬头的架势,不说别人,蒋阁老的三个儿子就能和蒋阁老叫板,就要去天文台看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