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都市小说 - 南风吹在线阅读 - 第10页

第10页

    想着自己如果真的死了,陈汐可能也会伤心吧,妙瞳使劲用袖子擦了下眼泪和鼻子。

    然而,她耳边却响起了陈汐欢快的声音。

    “哈,妙瞳!你!你这是成大人了!”

    妙瞳看着陈汐长大的嘴,和兴奋的笑,挂在脸上的泪仍在往下淌。

    陈汐一个高蹦下床,踩着鞋子就往东屋跑,边跑边喊:“妈~妈~”

    很快,妙瞳就听着那边又快又模糊的说话声,然后是方彩云提高音调的一句“是吗”。

    妙瞳抹了把泪,想着她快死了可陈汐没有半点伤心,反而还那么高兴,她就更加难过了。

    几分钟后,黄三妹和方彩云一起掀帘进了屋,jiejie李妙莹也跟在后面。

    在方彩云很前,mama黄三妹也总是和以往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和女儿们的话也多了。

    黄三妹此时面色慈祥道:“呦,咱们妙瞳是大人了呢。”

    方彩云则是抿嘴笑着,看着黄三妹车轱辘话转了几分钟,无非是把“成了人”这个事不清不楚地来回说了好几遍,搞得炕上的女孩依然一头雾水。方彩云这才慢慢靠到炕边,朝妙瞳招了招手:“来,妙瞳,来阿姨这屋坐坐,陈汐等你一起玩呢。”

    看着大家好像真的是挺高兴的样子,这好像确实不是什么坏事,妙瞳那紧张的心情才算松了松。

    可还是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方阿姨,那我真的不会死了是吗?”

    “当然了,傻丫头。”方彩云笑着摸了摸女孩的头。

    又看了眼mama和jiejie,李妙瞳这才把脸上还挂着的泪珠抹了抹,瘪着嘴跟着方彩云去了西厢房。

    到了西屋,方彩云又帮她换了裤子,教会了女孩用月事带。陈汐全程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咧嘴笑。

    “你还笑!”看着陈汐的样子,妙瞳眼里的泪因为惯性又掉了出来。

    “哎呀,我不知道你不知道嘛~不过你刚才以为你要死了的样子,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

    陈汐的笑声更让妙瞳气不打一出来,她追着陈汐,而陈汐又往方彩云身后躲,两个女孩一个追一个跑,围着方彩云转着圈闹了起来。

    “好了好了,不闹了不闹了。”方彩云笑着拉住了孩子。

    妙瞳听了话这才停下来,嘴上依旧是气鼓鼓的样子,而陈汐在远处又朝她做了个鬼脸,笑妙瞳还是抓不到她,笑嘻嘻地跑开了。

    “别闹了汐汐。”方彩云叫住陈汐,指指炕边,让她坐过去,然后回过身帮妙瞳整理好裤子。

    “方阿姨,女孩都会来月事吗?”妙瞳问。

    方彩云:“对啊,女孩进入青春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陈汐半年前也有了的。”

    妙瞳朝陈汐嘟囔了一句:“那你不告诉我……”

    方彩云再次笑了笑:“来了月事的女孩就要成为大人了,成为大人以后,会生孩子,会做大人做的事。”

    又讲了会,看到妙瞳大抵上明白了些,还犹犹豫豫点了点头,方彩云又告诉她,月事的时候不要着凉,少沾凉水,不要随便坐地上,也不要过多的运动,这才放心地坐在炕边。

    —

    李妙瞳看到黄三妹下午那开心的样子,甚至在想晚上吃饭的时候mama会和爸爸说点什么,就好像弟弟传宝刚上学成了学生一样,家里的喜事总要在饭桌上宣布一下的。

    然而李家这天的晚饭和往常一样,两个闺女没什么话,黄三妹使劲给儿子夹着菜。

    到了晚上吹灯也没见黄三妹再说啥,只是问了下妙瞳方彩云都教了她什么,听后也没再多说。

    妙瞳的月事风波渐渐淡去,对于李家来说没有一丁点的波澜。但对李妙瞳来说,方彩云口中的“长大”则让她想了更多的事情。

    刚看到那些血的时候,妙瞳想到的便是死。

    其实她不懂得死到底是怎样的概念,只是她记得小时候村西的宋伯父家有个特别慈祥,特别和蔼的奶奶,那个奶奶很亲她,对她特别好。可后来有好久都没见到奶奶,宋伯父告诉她奶奶死了,于是小小的妙瞳便觉得,死就是再也看不见。

    于是,那天的她一想到自己可能再也看不到陈汐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而知道了这肚子流血并不是什么要死的事之后,妙瞳便开始琢磨方彩云说到的“生孩子”。

    这是个和“死”一样高深莫测的概念。

    以妙瞳的思维和知识是不懂得“生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她看到了爸妈,看到了方彩云和陈树桥,她恍惚地明白,好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才有孩子。

    认识到这一点,让妙瞳难过至极,因为,她突然想到,无论是她生孩子,还是陈汐生孩子,她和陈汐之间,一定是还要有另外一个人的。

    这种悲伤一下子就把妙瞳的小心灵塞得满满的。

    第六章

    方彩云在城里是公立学校老师,跟着陈干部下乡插队,一家人的户口下到了宋屯,公职都留在了城里。

    不过方彩云刚到宋屯没多久,就在革命小学教了书。她是城里来的人,不但懂得多,还纠正了很多原先村里教书老师的错误。

    方老师不在村里学校拿工资,还给村里的孩子带来了好的教育,自然得到了村里很多人的赞许。

    而村里的那位老师,说是老师,其实也只是在镇上念完了九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