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第124章

    李治一推二五六,麻烦就送到李悦这里来了。吐蕃使者也是心志坚定,鸿胪寺那些人也是坑,原本现在往闽越来走水路很方便,他们冠冕堂皇地表示,吐蕃那边的人一辈子就没坐过什么船,所以未免他们晕船晕得七荤八素,在路上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便让他们顺着陆路前往岭南。结果这一路上,这些吐蕃使者差点没原地去世。

    如果说长安和洛阳的气候这些吐蕃使者不仅适应,还觉得挺宜人的话,往南之后,他们就清楚的知道,什么叫做魔法攻击了。南方气候湿热,蚊虫也很多,他们到达江南的时候,正赶上江南的梅雨季节,那是真的坑爹,他们这些从来没遇到过这等气候的,饶是一个个身强体壮,还是感染了伤寒,一个个一下子从高原上的雄鹰变成了平原上的瘟鸡。

    这还只是个开始,严重的水土不服让吐蕃使者到了泉州的时候,一行人已经减员了四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有了更高的期望值,毕竟,要是这事不成功,岂不是对不起他们这一番辛苦?结果好不容易见到李悦,才开了口,就被李悦拒绝了。李悦又没有什么称王称霸的心思,自然不会考虑什么远交近攻,吐蕃强盛对他也没什么好处。吐蕃真要是强势起来,说不定回头能直接将天竺给吞了。天竺那地方,那真的是个殖民的好地方,真要是那里成了吐蕃的后花园,回头可就麻烦了。所以,对于吐蕃的诉求,李悦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当然,李悦也没有直接说,我看不上你们那什么吐蕃公主,实在是我跟王妃琴瑟相谐,这么多年来都没红过眼,如今王妃又有了身孕,实在不想因为这事惹得王妃动气。

    吐蕃使者简直是目瞪口呆,像是吐蕃那边,贵族简直称得上是荒yin,像是松赞干布,他求娶了文成公主,并没有耽误他将其他女人也作为自己的大妃。事实上,这么做的人并不只是松赞干布,诸夏这边一直以来秉承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至于说什么平妻的说法,那其实都是后来才搞出来的,所谓的三妻四妾,三妻真要说起来,其实是一个男人,可以为自己配偶向朝廷求三次诰命,一般一个是原配发妻,另外就是继室妻子,你要是两次续弦,那么,只有原配和前面一个继妻才能得到敕命或者是诰命。至于第三个,就是指望着儿子了,若是嫡子,只有庶子的情况下,庶子出息了,就可以在父亲允许的情况下,为生母求一次诰命,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打个擦边球,让有子的侍妾扶正,表示自己的儿子是嫡出,不是庶出。没办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头,庶子是没什么继承权的,这对于有爵位、世职的人家,简直是灾难性的,但是按照律法,你可以休妻另娶,却不能随便就将侍妾扶正。这也是为了保护嫡妻的利益,婚姻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妻子是带着财富还有家族的一些资源嫁过来的,就因为无子,你就找个人跟她平起平坐,那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至于说什么偏妻,下妻之类的说法,都用了偏和下两个字了,那就算不得是妻了。妻者,齐也,妻子在法律上和公序良俗上,是跟丈夫平等的,真要是好几个妻子,都跟丈夫平等,那就是乱家之本。

    不过,少数民族不讲这个,像是青朝那会儿,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几个大妃,后来就是嫡福晋侧福晋制度,侧福晋也是妻,这就相当于所谓的平妻了。即便是皇室,也别出心裁,搞了个皇贵妃出来,这就是副后,在皇后不得宠的时候,皇贵妃比皇后还要有派头。

    但是,哪怕老李家也沿袭了不少胡人的风俗,但是在嫡庶上头,还是非常分明的。或者说,正是因为关陇贵族当年与胡人通婚,为了取信胡人,愈发要强调元嫡,如此,才能得到胡人的信任。所以,无论是李家还是杨家,他们的妻族都是鲜卑贵胄,甚至,在鲜卑人都给自己取了汉名的时候,他们这些关陇贵族反而一个个都有鲜卑形式。比如说,杨坚在做皇帝之前,他的名字普六茹坚,还有个鲜卑小名那罗延。李家也是一样,李家祖上李虎作为八柱国之一,也有个鲜卑姓氏叫做大野氏,一直到杨坚立国之后,他率先抛弃了鲜卑姓氏,改回汉姓,当年被赐姓的关陇贵族才立马跟着抛弃了鲜卑姓氏,改回了本姓。

    光是看这个,你就知道,当时这些汉人军事贵族是如何维系自家的富贵和权势的,那就是要跟上层时刻保持一致,所以,嫡妻和嫡子的特权也就注定了。至于那些世家同样也是如此,人家原本就重视礼法,秦汉的时候,家里没有嫡子,都直接算作无子。因此,李渊那么多儿子,最终也就是嫡出的几个儿子在争,长孙皇后三个嫡子,即便李世民一开始不看好李治,也不会真的越过李治去选其他儿子。李忠能被封为太子,不仅是因为他是长子,也是因为他被王皇后记在了名下。唐朝这会儿,嫡妻在家中的权威是很高的,你真的去算一下唐朝的名人,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嫡出,那些庶出的子弟几乎没有机会得到家族官面上的资源,一般就是只能作为嫡系的类似于助手一样的存在,就这还是比较得宠的庶出才有的待遇,那等不得宠的庶出,在家族之中,很多时候地位尚且比不得家里受重用的奴仆。

    这会儿李悦明明白白表示,自己不希望因为任何缘故,让自己的嫡妻不快,自然让吐蕃人难以理解,即便是明白一点汉人的风俗,但是,对于权贵来说,礼法算什么呢,他们只当李悦是在推脱,可惜的是,他们甚至可以威胁到李治,却根本威胁不到李悦,而反过来,李悦要是跟六诏那边勾搭起来,付出一定的代价,封锁六诏前往高原的通道,也就是所谓的茶马古道,那他们可就要吃瘪了。高原虽说物产还算是丰饶,但是还是有许多东西是需要跟外面进行交易的。比如说茶砖,吐蕃的饮食习惯跟突厥很相似,他们都是吃各种奶制品和rou类,高原苦寒,几乎种植不了什么蔬菜,粮食也是以青稞为主,产量也很低,因此,他们需要来自中原,主要就是来自于益州周边的茶叶,而这会儿,益州虽说跟吐蕃有些交易,但是直接运输茶砖去吐蕃,他们还是不敢的,朝廷也管得很严,所以,他们就干脆拐弯抹角从六诏这边绕道,再送上高原。另外,六诏这边也看上了这门生意,也想办法找到了一些茶树,尝试着制作茶砖茶饼,哪怕他们搞出来的东西质量差一些,但是吐蕃那边急缺这些东西,所以,他们这些茶砖也卖得不错,可惜,他们的产量低太多了,真正的大头,还是要数益州那边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