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女配做错了什么[快穿]在线阅读 - 第149页

第149页

    陈施内心经过艰苦的挣扎和衡量后,拱手道:“那小生听夫人的!”

    许殊笑了,道:“那你顺便帮我个忙吧。”

    陈施本就是来请求许殊原谅的,自是没不答应的道理:“夫人请讲,但凡小生能办到的,绝不推诿!”

    许殊浅笑:“很简单,帮我留意一下码头上动静,若是遇到些什么新鲜事或是特别的事,都记下来告诉我。而且对外,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你去码头边替人写信,跟我跟齐家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也是许殊的目的。下人们了解有限,陈施去替人写信,能够结识许多外地商人,这些人的消息极为灵通,说不定能寻得一些线索。而且从陈施的角度去观察码头上的一些事,跟她安排去的人又不一样,大家看到的东西,接触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陈施没想那么多,只以为许殊是在考研他心不心诚,能不能坚持下去,便道:“好,夫人若不嫌弃,小生将每日见闻记录在册,每旬给夫人过目一次。”

    如此甚好,许殊笑了:“好,那便多谢了。”

    ——

    次日中午,齐家张贴了招工的通知。

    因为齐管家也没经验,不知道用砖块铺路需要多少人,便暂时定位招工一百名,限青壮年劳动力,每天十个铜板,中午一顿饭。

    因为想做工的人太多,最后符合条件的抽签,选出了一百个名额。

    齐管家将名单记录在册后,让大家先回去,十日后到城门处集合做工,干一天给一天的钱,当天干完活结款。若是没空来,也可让家里的亲戚顶替。

    安排好此事后,齐管家忙着去采购砖块。

    只是这次要的砖块数量很大,砖窑那边暂时没这么多存货,还要等一阵子,交了定金之后,齐管家又去忙活买地的事。

    他忙,许殊也忙。

    许殊赶着做建学堂的计划。本来若是齐家自个儿建,那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可如今詹师爷要将这事禀告给知府大人,那就得认真对待了,不但要做计划,还要做得好看。

    虽然麻烦了点,可一旦齐家入了知府大人的眼,以后要办很多事就方便了,许殊自然严阵以待。

    不过她的毛笔字和绘画技巧实在不怎么样,因此又找来了两个助手,按照她的要求画出了建筑规划图,然后写了一份详细的学堂计划书,加起来厚厚一本。

    检查一遍无误后,许殊带着计划书去了府衙。

    詹师爷听说她到访,当即放下了手里的事过来见她。

    见礼后,詹师爷直接问道:“齐夫人,可是建学堂的事已经有了眉目?”

    许殊含笑道:“对,这是我们做的详细计划,请詹师爷过目,若是没问题,那回头咱们就可以将建学堂这个事准备起来了。”

    詹师爷接过计划书,认真看了起来,等看到详细的学堂建设图,他顿时来了兴趣,将整张纸摊开在桌子上,挨着看过去:“男学堂,女学堂,茅房,食堂……”

    “好,齐夫人,你这计划极为详细,若按图建起来,齐家学堂只怕会成为江南一带最大的学堂!”詹师爷对着图纸赞不绝口。

    许殊笑道:“其实食堂过去,还有一大片空地。这是民妇留下规划其他的,若办学堂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民妇以后想在旁边建一个工艺堂!”

    “工艺堂?这是什么?”詹师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许殊详细解释:“就是学习各项工艺的地方,比如造船、纺织、木匠、冶炼、厨艺等等。”

    詹师爷拿着图纸的手一顿,不赞同地说:“夫人这想法是好的,可各家有学徒,又何必去学堂。况且这些师傅从哪里来?各家技艺皆是祖传之物,若是随意传出去,以后有何颜面见祖宗!”

    这倒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敝帚自珍,不愿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分享出来,这其实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也是很多技术失传的原因。

    许殊正是想打破这一点:“詹师爷所言甚是,但民妇想试试,若是能打破这一点,对各项技能的提高和推广,广泛应用有百利无一害。”

    詹师爷神色复杂地看着许殊:“齐夫人,你可想好了?”

    许殊笑道:“总得有人去做这样的尝试,况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敝帚自珍的!”

    “好个总有人去尝试!詹师爷说夫人有凌云之志,所言不虚!”一道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许殊侧头看见一个穿着灰色袍子,蓄着短须,约莫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阔步进来。能在府衙如此恣意,而且不敲门就进来的人,许殊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詹师爷起身行礼的举动证实了她的猜测。

    “属下见过大人。大人,这位乃是咱们玉州齐府的夫人许氏!”

    许殊连忙站起来福身行礼。

    知府胡大人摆手:“齐夫人不必多礼,都坐吧,听说你们在讨论学堂的事,我便过来听听。怎么样?”

    詹师爷将图纸双手奉上:“齐夫人已经规划得很好,这里还有详细的计划书。按照孩童的识字程度划分,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目前拟定设三个班。女学这里,暂时打算先各设一个班。”

    虽说不要钱,可愿意让女儿去学堂的还是少数。大户人家即便有心要让姑娘识字,也会在家单独请夫子,不愿让女儿家抛头露面,哪怕还是几岁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