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闲情赋在线阅读 - 第137页

第137页

    阿鱼笑道:“本不该我来的,是祖父想请姐夫去松鹤堂,我路上遇到两个哥哥就叫着一并来了。”这自然是为了避嫌,陈允之也点点头,跟着他们去到松鹤堂。

    作者有话要说:  ①钱慧祥.宋朝进士初授官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2.

    第80章

    老太爷跟老夫人也因连氏的病对陈允之生了不满,又听阿鱼说了那番话,老太爷不似连氏跟杜贺生优柔寡断,今日叫他来就是想问个明白。

    等到阿鱼等人带了陈允之进来,老太爷将手上的一册《易传》放下,平和道:“允之来了,快坐下。”

    陈允之虽不知叫自己来究竟有何事,行了礼笑道:“不知祖父唤我来何事?”

    老太爷挥手叫杜徽杜丘退下,阿鱼本也要离去,却被他叫住了,“五丫头,你留下,给你姐夫说说你当初听到的话。”

    阿鱼怔愣,陈允之也惊讶,“五meimei是听到了什么?”自春宴后杜家的几位长辈对他的态度就令他费解,杜贺生忙还少有找他,连氏却是常来,总是问他杜沅在家中如何,他猜不透,如今若是能叫老太爷点破也好。

    阿鱼便坐在他对面,看了老太爷一眼见他点了头,便斟酌道:“二姐夫初来东京时,碰见的沈姑娘您可还记得?”

    陈允之听到这里就明白了几分,莫非是当初自己话语中的不满,叫沈瑶告诉了她?难道这些时日里杜家诸人便是因此才对自己有了不满,便微微点头道:“还有印象。”

    “沈姑娘曾同我说,姐夫似是对二jiejie有所不满,说二jiejie在婆家,公婆都要看她眼色,这话我听了是不信的,我二jiejie最是温和仁善,杜府中几位姨娘她都是尊敬的,何况是公婆,我当时便说其中定有误会,许是沈姑娘听错了,她却斩钉截铁地说姐夫就是这么说的。太太近日里来也是因此忧心,当时不说是担心误了姐夫科考,可太太最是心肠软的,即使是姐夫高中之后,她也不肯像我今日这般直接问,担心姐夫的面子过不去。今日祖父既让我说,我也就大胆问了,沈姑娘所言究竟是真是假?”

    陈允之听得脸上青白交替,不想那日因可怜沈家母女,自己也想一吐愁闷,竟叫沈瑶告诉了姨妹,想到这些时日在杜家所受待遇,一时惭愧不能已,当即跪在老太爷跟前道:“确如她所言,这些话正是出自我口,只是……”他之后的话却不知如何说下去。

    老太爷又示意阿鱼继续问,阿鱼想想便道:“我相信姐夫只是气话,不过我们也实在担心二jiejie,夫妻之间最忌猜疑互恨,二jiejie时常写信回来,都是说陈家的好处,也对姐夫极为信赖,可是姐夫若是对二jiejie有了猜疑,叫我们如何能不忧心。说起来,我二jiejie的出身就不该叫她此生有恨,在娘家之时,连打骂下人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出来,为何到了陈家就成了姐夫口中的娇纵之人?”

    陈允之听着她声音柔和,话语却犀利,也是懊悔不已,这些时日他也在自省,不想急着回杭州就是想在东京想清楚,如今却被叫破,只讷讷道:“此事是我对沅儿生了误解,如今,已是快想通了。”

    阿鱼这才舒了口气,老太爷便叫他从地上起来,“跪着像什么话,坐下吧,既是误解,是何事叫你生了这样的不满?”

    陈允之羞愧地低下头,半晌才道:“在家中之时,我父亲母亲常对我说,往后我的官途有杜家护着,定当坦荡,我却不愿如此想,我读书多年是为报国而非为了升官,他们言语间对沅儿又多有讨好,才叫我心中渐渐生了怨。”说完他便十分忐忑地看向老太爷,见他竟是抚须而笑。

    “你这样才是好志气。”老太爷打量他周身,笑道:“你跟沅儿本是佳偶,此事在我看来,沅儿可是没有半分错,你的怨生得糊涂。”

    “如今我已知晓自己做错了,此事还连累了岳母卧床,实在是我的罪过。”

    “如今既已经想通了,我也该点你几句,你只看你岳父仕途坦荡,以为全是他老丈人跟他兄长的提拔,却也不看看他多年的官声,是挑不出半点错来的,他若不升迁,才是怪哉。你是个有志气的,往后杜家也不会在你的仕途上多来指点,一切全凭你自己,只是你那对父母,如此心思也要不得,回去之后你跟他们长谈几回,叫他们将沅儿看作你的妻子,而不是你升官路上的登天梯。不过若是因此叫他们对沅儿生了埋怨,这事你便得担责任了。”

    “我明白的,多谢祖父教诲。”陈允之说完又向阿鱼行了一礼,“多谢五meimei告知,岳母之病症竟是因我而起,我真是百死难赎。”

    阿鱼侧身避开,“姐夫言重了。”

    老太爷便让陈允之去昉砚斋中向连氏告罪,阿鱼待陈允之走后,去跟杜显还有李霄二人玩了一会儿才离开。

    第二日连氏的病症就有了好转,陈允之心事解了也急着回杭州,连氏想到他六月便要赴任,也不留他,倒是叫他带了几大箱的吃穿用具回去。

    她身子一好起来就心思来办杜杙的婚事了,虽还跟谭母有所争执,最后也敲定全凭杜杙自己的意思,杜杙虽进退两难,最后也决定跟着谭仲白去钦州。

    早前四月中连二太太见东京城中婚事频繁,也十分眼热,虽已经过了定,但是约定是三年后连怀衍回京再办婚事,她却有些别的思量,这日又上门来,跟连氏商量道:“小妹,怀衍如今也二十了,他那个同窗叫安秉舟的,今年才十八就成婚了,这一比,怎么不叫我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