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穿年代文后我成了国宝级科学家在线阅读 - 第177页

第177页

    本来还想借着职位狠狠地打压一下这帮女同学,没想到都这样了,她们居然还能做出成果来!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道歉。

    沈爱国眸光一闪:“校长,这项成果的主研究人是京医大的王凤梧同志,她们几个人只是提供思路而已,而且用微生物中的某些物质抗癌在国外也早有相关报道。”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几位女同志的研究课题是怎样把毒蘑菇中的毒性去除,这研究毫无可用之处,她们现在也没有得到什么成果,所以恕在下觉得自己没错,不必道歉。”

    孟如青气得额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

    “爱国同志啊,你怎么还是不懂!根本就不是什么研究的问题,问题是你违反校规,私自打压同学们的研究劲头,这对我们学校是不利的呀!”

    然而沈爱国却置若罔闻,反而笑着问金玲:“刘金玲同志,请问你在提交课题之前,按程序向学校申请过资金吗?”

    金玲眸光微闪。

    原先他就觉得这位教务处主任很针对她们,现在这种感觉更强烈了。

    听听这是人话吗?叫她们赶紧把课题拿出来的时候才不会提程序,现在好了,开始提程序了。

    金玲朝沈爱国笑了笑,又把视线放在了校长身上。

    她言语中透露着万分委屈:“我们没有申请,不过没关系,这些事都过去了,应该就在这两天吧,我想前不久那个外文杂志和国内《微生物》杂志应该会刊登出我们的另外几篇文章。”

    江小敏适时加了一句:“都是关于基因敲除的,《微生物》主编写信来说非常先进,让我们如果还有文章全都给他们寄过去。”

    陆书砚故意对着沈爱国扭捏作态:“真可惜,这些实验也不是在我们京大做的呢,也不能冠京大的名字。”

    孟如青:“!!!”

    孟如青自然是不会因为几个学生就把教务处处长给炒了的。

    毕竟京大学生人才辈出,多四个不多少,四个不少……

    才怪!

    在金玲他们关于毒蘑菇基因敲除的文章再次轰动科研界的时候,在其他学校都嘲笑京大自视甚高,明明揣着宝却当废物看的时候,孟如青一颗爱才的心被深深地打击到了。

    他连夜请示教育部长,一张老脸也不要了,就把这件事往上头捅。

    上头一看,好家伙,国家正是需要科研人才的时候,像这种有着绝顶能力的顶级人才居然遭受了这种打压,那还得了!

    于是没过几天,教务处长就换人了。

    沈爱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心钻营,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个宝座居然还没坐几个月,就彻底离他而去了。

    沈爱国犹如被生活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

    他家世显赫,然而因为他母亲的原因,却导致他成了沈家唯一一个见不得光的儿子。

    就连本该叫他叔叔的沈太平,见了他,都像是见了一条狗一样。

    沈太平的爸爸,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沈一清就更是了,明里暗里把他打压得死死的。

    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才爬上了这个位置,孙儿沈太平过来叫他帮忙的时候,他喜不自胜,终于可以为家里做点事了,终于可以让大哥和孙儿对他另眼相待了。

    没想到就这么的给搞砸了,还丢了职位。

    最可气的是大哥和老爷子居然不帮他!

    明明老爷子的官比什么教育部长大多了,只要老爷子或大哥出面,这个位子还是他的!

    现在他却被叫回家里过着废物一样的生活。

    沈爱国那个恨啊!

    不停地和沈一清说,他丢了官职没关系那个叫刘金玲的,这是在打他们沈家的脸!

    又把自己jiejie家里的情况一说,继续煽风点火。

    “我好歹也是沈家的人,不但被人撤了官位,而且连自己的jiejie都保不了,说出去沈家哪里还有脸?”

    果然他看到大哥和孙儿的脸都抽了抽,眼里露出凶悍的光。

    在金玲她们被各个大学争着抢着请过去做报告的时候,忽然,有位女记者站了出来,指责她们抄袭。

    那位女记者名叫刘晓丽,还采访过金玲她们,也采访过王凤梧。

    她指责金玲她们和王凤梧的这篇合作文章抄袭了京医大毕业生柳新春同志的文章。

    一时间京市科研界沸腾。

    本来金玲她们成名太早,早就招惹了许多红眼病。

    现在眼看着可以把他们拉下神坛,这些人便疯狂起哄。

    “我就说怎么可能大一大二就出科研成果,地基都没打好,就能做出宫殿来?原来是抄前辈的啊!”

    柳新春本人也出来诉苦。

    “我的毕业论文写得不好所以就没发表,只在校内保存,没想到他们拿了我的核心技术成果,润色一番反而比我写得好了。还上了国际杂志!唉!说白了还是我无能!”

    金玲他们毫不慌乱,报了公安,罪名:诬陷!

    公安对于这种著作方面的纠纷自然只能请专业人员来判断。

    于是,在公安局的会议室里,华国微生物界和医学界几位大名鼎鼎的专家都齐聚一堂。

    他们倒要看看这些学生有多会给他们找幺蛾子,好不容易以为有了好苗子又搞出个抄袭事件。

    这件事不管是什么结果,他们必然要损失一方好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