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宋之枭雄卢俊义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八章 发明镜子

第一百零八章 发明镜子

    卢俊义敷衍别人说自己本身就有这样的神力,武松等人将信将疑。除了力气外,他们明显感到的是卢俊义的气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人多了些祥和之气,让人一见不禁生出许多亲近之意,原来有些冷厉严酷的表情也放松下来,整个人变得阳光许多,好像也年轻了几岁。武松就笑问道:“师兄不知道你吃了什么神药,竟变化如此之多,整个人精神很多了。”

    他自是形容不出那种亲和力,但是卢俊义自己明白,原来有些跟他较为疏远的士兵下属见到他也不再那么生疏,不由自主地上前跟卢俊义亲近起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和力一直是卢俊义的软肋,也一直是卢俊义目前最大对手宋江的长项,如果卢俊义不在这一块突飞猛进,依照宋江遇到一个好汉就能收服一个的速度,岂不是卢俊义日后的争霸之路变得坎坷曲折多了。这是卢俊义的一个心病。没有想到做了麒麟转世的梦后,突然就解决了不少,虽然还没到让人一见面就哭着喊着拜大哥的地步,至少如沐春风的感觉是有,也将卢俊义原有的掩饰不住的高傲冷厉的性格淡化了不少,让他慢慢地从一个豪侠兼大地主大商人的促狭气质改造成一个未来帝王的宽宏包容内圣外王的气质。

    除了气质和外貌精神的改变,卢俊义也感到浑身的骨骼肌rou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或许正是他突具神力的原因。卢俊义早就命令钱燕儿等妻妾们不要去服侍自己起床穿衣,只是让她们去整理床铺,穿衣服戴帽子这样的事情还是让自己完成吧,他在后世是劳碌命,这一辈子也享受不了这大地主的奢靡。站在一个一人多高的铜镜前开始穿衣戴帽,突然卢俊义从这模糊的铜镜中看到自己浑身上下的肌rou似乎结实紧凑了几分。他便低下头去看,却发现那浑身上下因为久做大地主养尊处优长出的肥rou也少了些,原有的少许肚腩也消退了,细腰扎背,这员外身材显得修长挺拔,有种力量隐藏着要爆炸的感觉,而且浑身隐约有种光华在流动,显得肌肤越发莹白如玉。卢俊义自嘲道怪不得自己这只麒麟会被称为玉麒麟,这身肌肤从头到脚太白了,太玉了,整天在练武场光着膀子顶着大太阳练功也没有晒出健康黝黑的皮肤,反倒是越发白皙了,真是咄咄怪事。

    卢俊义站在铜镜前颇有些顾影自怜,心想这样俊美的男子在原水浒中整天窝在家里练武太过浪费了,要多在外面走动,整点艳遇出来,才不辜负上天赐予的帅气。只是这铜镜模糊,将他的帅气反应不出十分之一,折实遗憾,看样子要发明出那水银镜子出来一则赚钱二则臭美。卢俊义原先还真没有想过制造镜子,就是这一臭美,就觉得铜镜不堪使用,非要发明出那水银镜子。

    这水银镜子可不是简单就能发明出来的,首先要有合格的透光性好的平面玻璃。

    但在这北宋末年,中国还没有出现那种透光性很好的玻璃,主要都是一些琉璃珠,纵观中国古代玻璃发展史,就知道为什么会造不出来透明的平面玻璃。

    西周时期,中国就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c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c。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说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明月珠,在当时是名贵的琉璃饰物。

    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古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而且,中国产的玻璃因难于澄清的特性,使它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理想的、模仿玉和宝石的替代材料。如果把玻璃看作其它东西的二流替代物,那么,玻璃不纯净便不妨事(甚至不纯净反而成为它的优势),用途则会有限,吸引力也越来越小。

    物以稀为贵,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透明的玻璃制品,该有多稀罕。在其他商家没掌握这门技术之前,透明玻璃制品卖到天价都有可能。

    卢俊义前世是外贸业务员,他所在的贸易公司涉及到的出口产品分门别类什么都有,家居建材、玻璃、陶瓷、玩具等等,多达上千种,老板是接到什么单,就找什么厂开始制作。当时的卢俊义叫做卢冲,他就前去工厂下订单,同时监督工厂的生产进度。在监督工厂生产过程中,他就渐渐明白了各种东西的制作工艺,看起来复杂,实际做起来很简单。他曾经跟过一个玻璃制品的大单,蹲在一个玻璃工厂四五个月,他详细了解了各种玻璃制品的制造工艺和原料的配比。来到北宋末年,一直不得闲,一时也没想到做这个东西赚钱。如今战事暂时停止,他突然就想起了要制造玻璃制品,来赚取那些达官贵人的肮脏钱。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促进了他的吹制玻璃。卢家被抄,原来的店铺都被朝廷查封了,大部分伙计都投奔到别的商家,还有少部分伙计投奔到梁山,跟卢俊信、卢俊孝等人除了协助燕青处理一些后勤部的事宜外,终日无事可做。原来的诸多生意都被生意对头乘机抢了,不能再做了,必须要做些新的生意,让卢家的生意链条为卢俊义的称霸大业服务。

    卢俊义将自己能回忆起来的原料配比和诸多玻璃制品尤其是平面玻璃的制作工艺都写了下来,还画了草图。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在一起。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然后通过一定的成型过程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

    目前的成形方法首先是人工成形。人工成形又分成: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等;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为了生产玻璃镜片,又采用了浮法,是让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属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玻璃平整、光洁,拉引速度快,产量大 。

    然后再进行退火处理,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防止玻璃冷爆。

    造出了玻璃镜面以后,水银镜子就应运而生了,工艺其实很简单,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能够很好地溶解锡,随后玻璃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这种锡汞齐的本领高强,能够紧紧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

    卢俊义在跟武松比较过腕力后,马上揣着这个创意去找装备部的卢俊智,两人再细细一合计,写了一个详细的工艺流程,找来负责玻璃场的工匠李琉璃,这人自然原名不是琉璃,因他制造玻璃的手艺甚高,便被人送名字为琉璃。卢俊义每次遇到这个李琉璃就忍不住想到,如果中国古代直接称呼这物件为玻璃的话,这个李琉璃不就是李玻璃嘛(因为男同志也称为“boylove”,一般简称bl。 bl正好是玻璃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上叫同志为玻璃)。

    让李琉璃召集下面的工匠开始研制其他玻璃制品和水银镜子,工艺很简单,他们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流水作业,就将镜子和其他玻璃制品源源不断地做了出来。

    卢俊信便率领手下伙计分散去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内开办首饰店,将玻璃制品尤其是水银镜子按照规格,比照同重的珠宝首饰价格,规定一个至少一百贯,而且还限制供货,让这水银镜子保有一段“物以稀为贵”的状态。同时严格控制工艺流程,将相关工人严格控制在梁山上不准下山,不能让这工艺流出去,虽然不可避免会有人能从实物上看出端倪,但至少前三五年还是可以从这天价镜子上赚到一点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