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路过我的时候留步,手在腰间理了理配枪位置,淡淡说道:“寒生,你怎么叫都行。” 那时他只当我是个丫头片子。 “我还有军务,晚上尽量回来同你用饭。去房间梳洗罢,脸都热红了。” 我赶紧扭头跟着个下人上了楼,鲜少丢了礼节地没回他。心跳快的像兔子,尤其明知道脸上的红晕是为他生,当然不是晒的。 在他彻底消失在大门前的那一刻,我转身看了眼,险些栽倒在楼梯上,可满目都是那军装挺拔的身影,肩是直的,腰是紧的,举手投足都有气势,勾着我一步步丢了心再丢了魂。 许久后回想,我和他的那段不容于世俗的情,就是从那天的一抬头、一转身开始的,从此万劫不复。 ——贞吉书于民国五年六月十六」 直系这支军阀,驻扎北平的最为正统,津门次之,而贞吉父亲旁支出身的尚且排不上号,大多分驻在江南一界,因离皖地近上许多,割据对抗的时代自然是南边先爆发战火。 北平的谢蕴谢三少,字寒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承袭了兵权,只因托生在正房这一支,惹了不少人红眼。奈何他文武皆是不凡,老一辈的人夸这是“将相之才”,且直系势力日渐强大,下面的人便没话可说,更别提惹事作乱。 贞吉的父母许是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南方太乱,她哥哥都不知道活不活得过这个夏,夫妻俩疼爱幺女,特地送到北平避乱,学问更不能落下。 而谢蕴顶多算她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族亲,竟也大发慈悲地愿意做这个善事,南京谢家众人都有些不真切之感,贞吉父亲煞有介事地摇头不说。 当晚贞吉小心着等在厅子里,担心餐桌的菜会不会凉了,肚子也在发出饥饿的讯号暗示。客厅里的硕大钟摆响了七下,终于门口传来汽车驶入的声音,她尽量自然地望过去,仍旧是那身靛蓝色的军装,尚不太熟悉的身影,姿态桀骜。 谢蕴第一眼没认出远处的贞吉,脱了帽子挂起来,才意识到换了身倒大袖旗袍的人是她。 笑着开口,“换了身衣裳?我还没记清你长什么样儿。” 不同于贞吉生养在江南,早没了北方的口音,谢蕴说话粗粝,最爱带秋兰说不出的儿化音,明明没多什么,又多了一点火苗的尾巴,勾着她,缠着她。 她当时对他真是没什么非分之想,甚至自己在心里打量,远在异地,寄托他人屋檐下,难免对谢蕴生出些想要讨好的亲近,人之常情。 用餐间两人话语不断,贞吉打小就读过书,不像寻常闺秀只会女工,和谢蕴也能侃上几句,只是见解尚浅,谢蕴倒也不说深的,很是随便。若是她提出好奇,他才会低声多讲几句。 说到她的名字,谢蕴道:“秋兰俗了些,不如贞吉好听,当年你父亲写信到北平,让堂叔给你选个乳名,我恰好在场。可惜名字已经定了,堂叔说你父亲这个人学识见地差了些,是个勇大于谋的……” 像是意识到同她有些交浅言深,说的还是她的父亲,谢蕴顿住了,觉得自己失言。贞吉却看他真诚直率,言语中并不见鄙夷,只是在客观评说。 她拄着下巴,目光殷切,“但说无妨,父亲在家里也是时常自嘲的,不然不至于从小就为我这个女娃娃请先生教书。” 谢蕴却没再多讲自己那远方的堂兄,说了旁的,“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你哥哥名谢含章,你却不叫谢贞吉。” 贞吉在心里咬着他刚刚说的那两句赋,柔声开口,“可有出处?” “袁子才的《秋兰赋》,未读过?” 她唇腔里紧张地咬着壁rou,摇了摇头。 “等我到书房找找,拿给你看,字认得罢?” 这下她愈加觉得羞怯,脸有些热,“当然认得。” 谢蕴笑了笑,俨然一副长辈逗弄晚辈的姿态,又在无形间同她拉近了距离。 饭后一起上了楼,她要去卧房,他到书房,临分开前她还是问出了口,是刚刚一直想说又压制住的话。 “所以你叫贞吉,只是因为比秋兰好听?” 明知故问,亦不问不休。 谢蕴回来得晚,那会在楼下看着小丫头有些急切的眼神,就穿着军装同她吃了顿饭,聊多了便坐许久,现在觉得浑身束缚着不爽利,只想快点回去换身衣裳。闻言回头,眼神中的淡漠尚没消散,“不然?” 她陪着小心,挤出来个笑,“那就叫贞吉,我回去歇了。” 小姑娘的心思百转千回的,是江南不定何时就来的短促的雨,谢蕴没放在心上,转身进了书房。 第2章 前世 「寒生大抵一开始并未打算对我多做理睬,他在北平根基雄厚,宅子里寄养了个碧玉年华的小丫头算不了什么。 起初我整日独自在家,早饭就已经见不到他,晚饭也大多等不着人。问过了王妈才知道,他在城郊九岭镇忙于练兵,自然无暇顾家。 上次找给我的《秋兰赋》已经翻了几十遍,其中夹着几张应是他临的,我本想照着学,奈何从习字伊始写的就是簪花小楷,学不出他那翻凌厉的风骨,只好作罢。 直至七月中旬,离家已有月余,额前的头发都有些长的刺眼睛,同王妈要了副剪子打算自己动手,又因为担心手法笨拙,弄得不能见人,对镜犹豫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