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成精兵两法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成精兵两法

    “筐能用上,只是我不晓得现在缺不缺。等我问问刘玄德吧。”李孟羲应下了此时。

    义军初创,处处都可能有问题。

    只是闲谈,引出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如今义军膨胀至万人,如此多的人,人力的价值一点没发掘出来。

    李孟羲的信誉比金子还真。

    不久前,李孟羲刚说过,要同灶的乡勇们得比别人多加把劲,为性命着想,也为前程着想,应早日谋得一官半职。

    有人信了,有人信了也听了,却无足够持久的动力。

    结果呢,最拼命的什长狗子,成百夫长了,有一技傍身的鲁犁小哥也在木匠营风生水起,这才多久,李孟羲说的话就验现了。

    李孟羲说得空问问刘备看是否缺筐子,他这么说,乡勇就不追问了,根本不怕李孟羲只是随口一说。

    既然会编筐都有用,又人说会做泥瓦活。

    泥瓦匠,即用泥做陶器,瓦之类的。

    不过陶器好像要烧制。

    “会泥瓦也有用,只是现下,军中没有窑,说不定日后有活。”李孟羲辜回复了另一人的提问。

    说起泥瓦,就得提碗这玩意了,碗是陶碗,又厚又重,很像前世养兔子或养狗的碗,陶土不如瓷质细腻,但是更结实,不容易摔坏。

    但就是又笨又重的陶碗,军中做不到平均一人一只碗,相当多的人用竹筒用瓢来吃饭。

    “对了,有人会编草鞋吗?就像你们将军刘玄德,他以前就是卖草鞋的。”李孟羲突然问起。

    编草鞋是很适合行军的时候进行的生产任务,一是,原材料好得,李孟羲现在脚上穿的就是草鞋,草鞋用麦秸编的,麦秸随处可得。

    二是,生产方式简单,一个人怀里怀里揣把稻草,晚上没事儿的时候就在篝火旁编,顶多两三天,草鞋就编好了。

    李孟羲不知汉朝生产力和手工业现状,所知全是从别人那了解到的。

    草鞋这玩意儿,是李孟羲目前发现的唯一有cao作性的让全军人力调动起来的手工品。

    可是问完,李孟羲发现不对劲。

    老铁:(小声问一旁的人)咱将军以前是卖草鞋的?

    乡勇乙:(一脸八卦样)是卖草鞋的?在哪卖?

    乡勇丙:(同样一脸八卦样)咱将军会是卖草鞋的?真的吗?我不信。

    ……

    这群家伙,竟然八卦开了。

    人有尊卑,刘备起兵前是卖草鞋的,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刘备不傻,不会故意到处乱说让人知道。

    所以乡勇们不知刘备卖过草鞋,很合理。

    见乡勇们越八卦越起劲,李孟羲忍不住了。

    “闭嘴吧你们!我可告诉你们,谁要走漏了风声,让刘玄德知道是我说他是贩鞋的,我翻脸我跟你们说。”李孟羲气恼。

    乡勇们讪讪,不再说了。

    话题又回到了手工这件事。

    乡勇中有个人说,他小叔会熟皮子。

    熟皮子,即是,蹂制皮革。

    这倒提醒了李孟羲,攻城战之后,刘备论功行赏,赏了马rou,可是死马的马皮去哪了?被黄巾军拿去蹂制皮革了吗?

    不可能。黄巾军是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主动生产积极性。

    大概率马皮是被浪费了,或者是被煮吃了。若是前者很可惜,马一身皮若蹂制成皮革,不知能做多少套皮甲,若是后者,也可惜,马皮珍贵,吃了可惜。

    李孟羲又问了皮革蹂制的细节,然后问如果有个板车当蹂制的地方,能不能把皮子熟出来。

    小叔是皮匠的乡勇想了一会儿,说不清楚,得问问小叔。

    蹂制皮革需要的原材料暂且不知,皮革成型的时间也暂且不知。

    哪怕二十天,才能蹂制出马皮呢。既然是去打仗,战死的军马不会少,马皮不被妥善处理,太浪费。

    而若是建立起随军生产基地,一人二十天熟好一张皮,一张马皮子做三套皮甲。

    那么假如四个月仗,120天,能多出来六张皮子,十八套皮甲。

    若是战况激烈,这个数字再乘上十倍,也是可能的。

    一百八十套甲,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再低下的生产速度和产出,半年的积累,也是很可观的。

    不积跬步者,无以至千里;不谋一时者,不足谋千古。

    李孟羲想到深入处,眉头紧锁。

    他小小年纪,皱纹都快皱出来了。

    守城还没弄明白了,李孟羲又给自己找了比守城麻烦的多的多的事。天生的劳碌命。

    军中的人力潜力一定要调动起来,调动起来的方式,可以有军令强制的行政手段,和激赏制的经济手段,两个方式来完成。

    而李孟羲更倾向于后者——皮匠能熟出一张皮子来,赏粮二十斤;会编筐的编一个大筐,赏粮一斤,筐可盛粮食,放杂物,关键时刻还可以用来装土,填壕沟护城河等。;而若是会编甲的特殊人才,那每编五百片甲片,赏粮三斤……

    不管是熟皮革做成的皮甲,还是有用的大筐,还有扎甲,其价值远超过三五斤粮。

    用极少的粮食能换来这些高价值物资,再划算不过。

    (这应该属于,狗日的资本家擅长的东西……但是我,为什么就能想到了这些呢?难道是久病成良医,是被剥削习惯了,所以熟了资本家的套路了吗?)李孟羲摸着鼻子不由的想到。

    就是如此,就是被狗日的资本家一直剥削,才会清楚资本家玩弄经济的手段。

    好了,一个涉及上万人的庞大计划出现了,一定千头万绪,麻烦极了。而且肯定,麻烦最终落在李孟羲头上。

    午饭后,把弟弟撵去睡觉,李孟羲等到太阳不那么毒辣,他又要练兵了。

    李孟羲和刘备一见面,两人就都有事。

    “孟羲,午间翼德跟我说,精兵是厮杀间练出来的,某不知该如何反驳他,他这话有无道理?”刘备为这一句话,眉头不展。

    若在以前,这句话刘备听完就算听完了,不带一点思考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刘备跟关羽读兵书,他亲自练兵,亲自摸索战法,十分投入,所以张飞有关兵事的一句话,才让刘备反复的思考。

    精兵是厮杀中练出来的,这话没问题啊。

    战争的淘汰法则繁杂是残酷的,百战余生的士卒一定是有过人之处。

    “玄德公,三将军所言,【厮杀以成精兵】,此言中肯。

    只是若成精兵,非是必厮杀不可。练兵亦可成精兵。”

    “汉武之时,大汉建马场,练士卒,养精蓄锐,而后卫霍二人大破匈奴。

    武帝之前,汉匈和亲,无有战事,何来厮杀以成练兵?

    而后汉武韬光隐晦,只曾驰骋于马场,未经血火的汉军,出塞大破匈奴。

    卫霍之兵?难道不是精兵?”

    训练可成精兵。

    李孟羲有更好的论据。

    一战和二战时,刚开战时各国的第一批军队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战斗力也是最强的。

    随着开战,优质士兵消耗严重,开始大面积征发兵员,军队战斗力开始下降。

    而若比较战争开始的第一批经过长时间训练的精兵,和经过战火洗礼而成长的精兵,到底谁战斗力更强,李孟羲不知道。

    但有一点,战争对人力的消耗速度要超过精兵的成长速度,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很可能出现军队战斗力不仅没有被磨练,反而军队越打越弱的情况。

    李孟羲总是能言之有理。

    刘备满意的点了点头。

    “玄德公,我有一事正要与你商量。

    我观大军现已有近万人,如此庞大人力,浪费可惜。

    可令大军开始生产草鞋,竹筐,皮革等物。

    某计划如下,以激赏之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