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古代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第313页

第313页

    因为她觉得这一幕是有些荒谬的,谁说的夫妻一体?怎么妻子用家里的钱就是“偷”了?

    秦鸲悄悄退了出去,刚才她差一点就要去出头了,但是不行。

    她女扮男装。

    她是巡抚之女。

    她有太多顾忌。

    秦鸲没有回马车,而是去了旁边无人的巷道,走着走着,低吼着一脚踹到了墙上。肩膀垮了下来。

    几个护卫面面相觑。

    秦鸲抹了把脸,已经恢复镇定:“先回去。”

    护卫垂首:“是。”

    她要同她娘商量,调查事情原委再计较。

    秦鸲对自己的猜测有七分把握,但是她没有托大。

    秦鸲在家里等了两天,底下人基本上查了出来。

    那天被打的女人叫芳娘,娘家以前比较富裕,因此说了现在的夫家,当时娘家还给了芳娘丰厚的嫁妆。

    谁知道芳娘唯一的哥哥染了病,花光家里的钱也没救回来。嫂子匆匆改嫁,老两口养着孙子。

    芳娘的娘家捉襟见肘,芳娘于是用嫁妆贴补娘家,但婆家却不允许。后来就传出芳娘偷婆家东西,是“家贼”。

    秦鸲静静听完,让人退下。

    言书的脸色也很难看。她基本能猜到刘家人的打算,故意坏了芳娘的名声,以后刘洪休妻就顺理成章。

    没人会说刘家嫌贫爱富。

    秦鸲冷声道:“他们真是好算计。”

    为了防止芳娘喊冤,刘洪每次都是把人打到快说不出话,才拖到街上。

    母女俩想的透彻,也更加气愤,晚上连饭都吃不下。

    秦遇不解:“怎么了这是?”

    秦鸲想了想,干脆就把事情说了。

    “爹,您帮帮芳娘吧。”

    这事只有官府介入,才能最好的帮助那个弱女子。

    可是下面那些官,秦鸲不用想都知道会是什么情景,肯定偏刘洪了。

    她就很气。

    秦遇放下筷子,略作思索后应了。

    秦鸲好奇:“爹,您打算怎么帮?”

    秦遇道:“还得你们想法劝劝,你到时候这样……”

    秦鸲眼睛越来越亮。

    刘家。

    刘洪出去逍遥了,芳娘忍着痛干了一天活,刚想休息,却被婆母支使着出门买东西。

    “腿脚快点,一天天懒的要死。老刘家倒霉,才娶了你这么个糟烂玩意儿。”

    芳娘听着骂,麻木的走出去,半途一阵拉力传来,她没入了黑暗的巷道中。然而她意外的没挣扎。

    她可能要死了。

    她想着没了就没了,但是紧跟着想起双亲和小侄子,一下子爆发了求生欲。

    “别怕别怕,我们是帮你的。”那是女人的声音。

    芳娘眼睛瞪大。

    “你别出声,你听我们说,后日巳时秦巡抚的马车会从洒金街过,到时候你拦在车前喊冤。他是个好官,会帮你的。”

    芳娘犹豫。

    女人的声音又来:“你不破局,最后只会被打死在婆家,如何又管你的双亲和侄子。”

    “都是女人,能帮一点是一点。我们走了。记住,后日巳时洒金街。”

    芳娘眼前一花,两道人影快速消失。

    她走出了巷道,发现地上有婆母要她买的东西,弯腰拿起来时,胸口有异,她拿出来一看才发现是瓶药。

    眼泪啪嗒落下,芳娘哭的抽噎,她还是有些犹豫,拦大官的马车是大罪,她怕连累双亲。

    她想忍一忍,忍一忍或许就没事了。然而晚上刘洪喝了酒回来,对着芳娘又是一顿拳脚,她被男人抓着脑袋往墙上撞。

    最后流血了才罢休,她晕乎回头,发现男人眼里的利光。

    那一刻芳娘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想。刘洪没醉,他故意的。

    她本就被打上“家贼”的记号,被刘洪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她的嫁妆也会被婆家吞了,有这么一个“女儿”,她双亲和侄子还是抬不起头。

    芳娘心里的天平瞬间倾斜。

    刘洪有些可惜,暗道自己手软,气的踹了芳娘一脚,“贱人,没用的废物。”

    骂够了,他才躺床上睡了。

    芳娘给自己上了药,缩在床角闭上眼。

    那是一个明媚的上午,蓝天白云,芳娘一身素朴躲在街边,直勾勾盯着街道,终于她看到了一辆贵气的马车驶来。

    灯笼上写着【秦】。

    她家以前富裕,她缠着入学堂的哥哥学了些字。她认的【秦】字。

    芳娘心如擂鼓,但是一闭眼,脑海里是刘洪狰狞的脸,她疯了一般的闯到街上,跪在马车前喊冤。

    “大人救命,大人救命,民妇有冤,求大人为民妇做主。”

    “求大人做主。”

    其他人都吓了一跳。

    秦遇缓缓掀开车帘,脸上是恰到好处的惊讶。

    一刻钟后。

    当地知府衙门升堂,秦遇旁听。

    知府心都提起来了,一拍升堂木:“堂下所跪何人?”

    芳娘自报家门。

    知府不解:“你有何冤屈?”居然敢跑去拦巡抚大人的马车。真是,真是……刁民!

    芳娘刚要状告刘家冤枉污蔑她,秦遇先道:“这女子想和离。”

    知府更莫名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很小的一件事。

    和离就和离,本朝又不是不允许夫妻和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