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这几位警察同志常年处理古玩街上的各种矛盾纠纷,见多了真真假假的事,也多少都认识几个能请出来做鉴定的可靠的大家。 “六七家”的老板就曾经作为警方的顾问,参与破获一些古玩走私的案件。 但这两位碰瓷的中年夫妇,似乎并不知道雁轻与警方的关系。警察同志们觉得,要是他们提前做过功课,都不会把碰瓷的地点选在“六七家”。 带头的警察就开口了,“我看你刚才的证件,也是一位鉴定师。你能说说,这东西是怎么回事儿吗?” 中年夫妇一起把惊诧的目光投向弥月。 弥月把那个盘子的残片拿在手里来回检查,脸上浮起笑容,“行,那我就献丑了。要是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懂行的朋友出来指正。” 周围的人都露出好奇的表情。 有闹事的,有出面解释的,还有警察同志镇场子,这场热闹看的可真值啊。 “这东西不是盘子。”弥月将瓷片举起来给大家看,“这东西,叫茶洗。” 周围的人一阵嗡嗡嗡。 中年夫妇也露出愕然的神色。 “明代有一个做官的人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书里写的都是一些饥不能食,寒不可衣的玩件。其中就写到了茶洗,说它以砂为之,形制如碗,分为上下两层。最上面的一层有孔洞,洗茶的时候,沙垢可以从孔洞里流出,非常便利。你们的这个盘子,就是茶洗上面的一层浅盘。” 众人都露出恍然的神色。 弥月晃了晃手里的残片,“问题也正在这里。茶洗这种东西,是明代才出现的。” 中年夫妇对视一眼,表情都有些呆滞。中年女人嘴里还不停的嘟囔,“不可能,不可能……” 围观群众看了一场完整的大戏,皆心满意足的议论起来了,“还说是南宋的……南宋怎么能出现明代制式的东西……” “唐宋时候的人喝茶跟明代是不一样的……” “人家唐宋时候,喝茶是要煮的,没有洗茶叶这一说……” “这小伙子挺能耐,一眼就看出东西是假的。” “他也是古玩协会的吧?要不怎么能知道会长给人鉴定用什么印章呢。” “……” 一直躲在人群里负责拍摄的男人悻悻的收起了手机。 眼看着弥月已经把这件事扭转到了造假证行骗的方向上去了,并且给出了赵默的私人电话以便警方查证这件事,傻子也知道要想攀扯上古玩协会怕是难了。 林青山的这个学生,倒是jian猾得很。 话说,他是怎么知道赵默给人鉴定的时候都有什么习惯的呢?从已有的信息来看,这小年轻跟赵默可没那么熟。 难道都是听林青山说的? 或者……这小子压根不知道赵默都有什么习惯,用不用公章什么的,其实只是这小子自己编造的说法? 为的就是不让他们攀扯上古玩协会? 拍照的男人悚然一惊。 果真如此的话,这个小年轻的心机,倒真是不能小瞧了。 弥月跟警察说清楚了自己知道的事情,再一回头,发现人群里那个举着手机拍来拍去的中年人已经不见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想借力打力,就要让他借不着~~ 第130章 听没听懂 “老虎叔叔!别走!” 雁轻回来的时候, 警察已经把两个碰瓷的人带走了。做为物证,那个被中年夫妇称为“南宋窑变白瓷”的茶洗也一起被带走了。 但弥月在帮着他们捡东西的时候耍了个花招, 悄悄留下了一块碎片。 在弥月近期见过的血纹瓷当中,眼下的这个茶洗算是仿制最为成功的一件,但是不知为什么,会被选来做碰瓷任务。 弥月深感惋惜。 这块碎片只有弥月的拇指盖那么大,底色接近米黄,色泽莹润, 表面泛着一层宝石般的光泽。 几条细丝从碎瓷片表面画过,浅浅的朱红,带着一种仿佛是胭脂的旖旎温柔。 非常漂亮的颜色。 再看茬口,弥月估算了一下, 似乎比交流会上赵家兄弟拿出来的瓶子更新一些。 弥月把掌心里的碎瓷片递给雁轻, 问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人在专门做这个?” 雁轻接过来, 一边看一边摇头, “这倒是没听说过。” 但他也是见过交流会上的那只玉壶春瓶的,弥月这样一提醒,他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人专门在研究这个。 “这事儿我去打听。”雁轻自己就有个工坊, 平时来往的人很多都是这一行的。要打听这方面的消息, 比弥月更方便。 弥月忙说, “有了消息一定告诉我啊。我看这些人可不是要做仿古瓷。” 近些年很多瓷厂都在做仿古瓷的研究,有人瞄准了血纹瓷,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但从最近的事情来看,这些人似乎并不局限于制作仿品,工艺品, 他们干脆就是想以假乱真, 扰乱整个古玩市场。 “刘豫当皇帝也没当多少年, ”弥月说:“而且他特别热衷于拍金人的马屁。据说当时烧造出来的血纹瓷精品,都被他打包送去北方孝敬金主,留在中原地区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你说,要造假,总要有照着真品的样子来造假吧?” 雁轻点点头,“造假的人手里,很可能是有真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