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替嫁宠妃在线阅读 - 第40页

第40页

    如今总算是稍微得了点空暇。

    今日在长史府忙罢,瞧着日色西倾,想起已许久没去内院露面了,遂往春波苑里来。

    到了屋里,阿嫣不在,便找了本书闲翻。

    阿嫣回来时,就见他穿着玄色锦衣,翘着只脚坐在圈椅里,头上玉冠束发,微垂的眉目英挺干净,姿态甚是惬意。

    她笑着上前道:“殿下今日不忙了?”

    “忙里偷闲,过来瞧瞧。”

    谢珽有日子没见她,听到熟悉的娇软音调,不由搁下书卷抬眸,就见她笑吟吟走近,身姿窈窕,裙裾轻摇。

    已是深秋时节,天气渐渐转寒。

    她身上换了时令衣裳,锦衣软暖,襦裙上绣了金线菊纹,腰间环佩宫绦俱全,比起初来时的少女稚气,添了几许掌事后的沉静气度。

    脸上亦渐脱稚弱,黛眉淡远,眸盛清泉,樱桃般软嫩的唇边漾起笑意,入目娇艳婉转。

    这张脸着实生得好看。

    让人无端想起明媚盎然的春天。

    谢珽起身丢开书卷,问道:“备饭了吧?”

    “备了的,卢嬷嬷让人摆在抱厦,殿下洗过手,一道去用饭吧。”说话间,丫鬟端来铜盆温水,请谢珽洗手。

    阿嫣在旁递过软巾,洗了手同去抱厦。

    晚饭做得很丰盛。

    因谢珽来得早,时间来得及,卢嬷嬷还让人多炒了个菜,外加一笼屉预备当夜宵的糕点。

    阿嫣尽职尽责,为他添菜盛汤。

    她刚嫁来时还颇手生,因摸不清谢珽的脾性,许多事也不敢擅作主张。如今相处渐久,摸出他的口味喜好,就连添的菜都极合心意。

    越来越像个体贴的小媳妇了。

    如果不是中秋那夜她喝醉了说胡话,谢珽甚至以为她是死心塌地要留在谢家当王妃。不过事实么,看她这泰然自若的做派,恐怕已忘了那晚的豪言壮语。

    谢珽嚼着rou片,忽然问她,“你还记得中秋那晚同我说了什么吗?”

    “啊?”阿嫣微愣,筷箸不由顿住。

    中秋那晚是家宴,男女坐在长案两侧,她跟谢珽中间又隔着人,委实没说几句话。仅有的那几句也是人前的正经话,并无不妥。

    莫非……

    她眨了眨眼,想起醉后那段近乎空白的记忆,心神不由微绷,“是我喝醉了说的?”见谢珽颔首,惯常清冷的唇边噙了意味不明的笑,顿觉不妙,忙道:“想是喝醉了混说的,没惹殿下不快吧?”

    那倒不至于。

    只不过是哭着说想家,还放了句狠话,说不稀罕这王妃之位,敬着他护卫百姓的战功才用心照料的。那小模样实在傲气得很,半点都不像如今温柔体贴的姿态。后来还嫌他走得太快,又说婵娟千里共度清宵,吵着要下地看月亮,愣是在春和堂外的椅子上看睡着了。

    这么点年纪,竟还会撒点小酒疯。

    谢珽想起她耍赖的样子,眼底的笑一闪而过,垂首用饭时淡声道:“既忘记了,慢慢想吧。”

    阿嫣暗生忐忑,嘴唇动了动,终没敢追问。

    片刻安静,仅剩碗勺触碰之声。

    阿嫣偷觑谢珽神色,见他轮廓冷硬的脸上并无愠怒,猜测没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稍稍放心了点。醉后说胡话这种事,提起来着实尴尬,她实在没胆气让谢珽复述出来,只戳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赶紧扯到旁的话题——九月底的演武大事。

    演武前后共十天,后面九天真刀真枪,首日是立旗仪式。

    届时,不止有文武众官观礼,各处高官的女眷亦会随同前来,须早些安排好座次席位、前后食宿等事,种种细节皆不可出差错。

    这事儿由内宅来cao持。

    王府未设女官,诸事皆由武氏统揽,她既忙不过来,便由阿嫣和长嫂越氏商议,先拟个差不多的单子,再由她斟酌定夺。

    事儿太多,来回奔波实在不便。

    阿嫣都是早晨问安毕,跟着婆母和长嫂去碧风堂商议,午饭午歇都在那里,至晚方归。

    这日晌午,越氏因孩子饭后不大舒服,赶着去照料,阿嫣则在梢间里睡午觉。

    这是碧风堂议事用的,正厅和侧间里桌案齐备,两个梢间设有床榻,可供小憩。因是议事所用,仆妇丫鬟皆侯在门外不得擅入,里头安静得很,极适合睡觉。

    阿嫣午睡醒来,疲倦尽消。

    旁边有晾冷的香茶,她取过来漱了口,将松散的发髻稍理了理,趿着软鞋往外没走几步,就听正厅里隐隐传来说话声。

    是谢珽的声音,夹杂她的名字。

    阿嫣不由顿住脚步,迟疑着要不要过去打搅时,听到婆母的声音断续传来。

    “若是先前定的楚嫱嫁来,她既骄矜任性,这般场合定不能让她出席,称病休养就是了,横竖有我撑着。可阿嫣这孩子实在很好,这阵子为我分忧,累得小脸儿都瘦了,也没半个字的抱怨。她担得起这王妃之位,立旗仪式上该让她风光露个面。”

    “母亲既赏识,届时便由她盛装出席。”

    “那你呢?”武氏声音稍顿,“打算就这么耗着?”

    谢珽默然喝茶,片刻后才出声道:“父亲死时的情形我片刻都没忘过。这门婚事是皇家强赐,当初答应也是为打消皇家猜忌。两家都奉命行事,并非诚心结秦晋之好,彼此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