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363节

初唐峥嵘 第363节

    房玄龄补充道:“永康县公擅用兵,坐镇雁门,必失朔州不失。”

    “怀仁倒是有自知之明。”凌敬嗤笑道:“虽说屡屡立功,也曾上阵,但论领兵择机……”

    “凌公太过苛刻。”李世民笑道:“怀仁至今尚未加冠呢。”

    李善本人并不擅用兵,对军中事务、战场走向也只是以大势论之,不能亲掌,这是李世民等人都知晓的。

    但凌敬觉得李善是在藏拙,毕竟这厮的略懂略懂的先例太多了……更关键的是直接对标,很多人都觉得李善和李世民有点像。

    同样是尚未加冠之时,就屡立大功,力挽狂澜,虽然李善怀仁举义,处事温和,但到了关键时刻,从来不避人后,锋芒毕露,和李世民的确有相似之处。

    而且他们也知晓,在与父亲的关系中,李善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处。

    但在凌敬想来,秦王李世民能在军中有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亲自领兵,甚至只身犯险的屡次作死……李善如此藏拙,无非是不想抢了李世民的风头。

    这种心理状态非常微妙。

    但可惜这次凌敬猜错了,李善真的没有藏拙,而且张公瑾、张士贵都在密信中或有意或无意的提到了这一点。

    “按照路程算,如今永康县公应该快抵达陕东道,不知是走飞狐口还是太行径。”房玄龄随口道:“若是飞狐口,约莫要迟几日,但无论如何,五月中旬,怀仁应该回长安了。”

    走飞狐口,那就是走河北这条路,再从定州飞狐口入蔚州,转而南下抵达代州,走太行径那就是直接入河东,不过前一条路能走水路,后一条路大都是步行。

    房玄龄笑道:“不知宗正少卿……凌公,怀仁如何思量?”

    “虽得陛下重新列入宗室,册封郡王,但不过黄口小儿罢了。”凌敬毫不犹豫的说:“如何能出任宗正少卿一职?”

    李世民和房玄龄交换了个眼神,这个答案是在他们预计之内的,说得好听点,李善是不想踏入裴世矩布下的口袋,说的难听点,李善此举显得有点油滑。

    原因很简单,秦王一脉,呃,主要是李世民,其实是很需要一位站在他这一边的宗正少卿的。

    仅仅是执公而断,也能替李世民挽回不少分数……自从尹德妃之父尹阿鼠殴伤杜如晦一事后,李世民在后宫嫔妃中的名声相当的不好。

    不过,李世民也能理解李善这个选择,谁知道裴世矩后面还埋伏了什么,就这么一脚踩进去,一个不好就是满盘皆输。

    在这个时代,君与臣,并非主与奴,双方即使站在一起,也是有各自的立场的。

    李世民也习惯了……这个时代有世家门阀,等“天街踏尽公卿骨”之后,同样还有文官集团、宦权、勋贵等等。

    沉吟片刻后,李世民看向凌敬,“回朝任职,虽是陛下任命,吏部挑选,但怀仁屡立大功,只要不逾越本分,有三姐相助,当可择之。”

    凌敬起身应是,他自然听得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李善回朝后只要不过分,不去要那些权重或位高的职务,那就能任意择之……说的更露骨一些,李世民是希望李善能够做一些小小的牺牲。

    这并不出乎凌敬和李善的预料,李善在口信中提及,如果有合适的最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找个理由回家歇息一段时日也不错。

    从武德五年开始,李善一次又一次的试图让自己成为更重要的棋子,加重自己的分量……到如今,册封郡王,实际的封疆大吏,分量已经够了,甚至都溢出来了。

    在如今这种状况,裴世矩是不能在明面上做什么的……而掀开身世,李善和裴世矩却有着共同的认知,还是不掀开的好。

    李善以前不愿意掀开,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公然与闻喜裴氏抗衡,如今不愿意,是因为还不想那么快在太子李建成面前摘下面具。

    李建成又不傻,一旦身世泄露,仅仅是自由心证,就能断定李善的立场……毕竟裴世矩、李德武都是东宫门下。

    而裴世矩不愿意,无非是为了闻喜裴氏的名声。

    闲聊了一阵,数人揣测月末可能就会来袭的突厥,即使有突利可汗制衡,颉利可汗也必然来袭,只是不知道规模如何,会不会另遣派偏师袭扰关内?

    这时候,外间有沉重脚步声响起,“殿下,陛下急召。”

    李世民有些意外,如今他虽然身上兼了那么多职位,但实际上除了以天策上将、秦王的地位参与重大决策之外,并不实际处理朝政,尚书令也不过是个幌子,尚书省事务大都是左仆射裴寂的权责。

    一刻钟后,李世民疾步入两仪殿。

    虽然在场的还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诸位宰辅,但李渊劈头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李世民,显然这种事他更信任次子的眼光。

    “扬州大都督府属官密告,赵郡王李孝恭欲反,如何处置?”

    第五百七十五章 这次真不是我的错(下)

    两仪殿内,气氛有些压抑。

    李渊还在盯着李世民,而李建成也在盯着李世民,只不过原因不一。

    李渊是在等待李世民的回答,如何处置……这不是李世民一个人说了算的,李渊问出这句话的实际意味在于,如果李孝恭谋反,江淮、江南会不会失守?

    要知道李孝恭麾下相当一部分将校都是当年李世民的旧部,而且如果李孝恭谋反,最可能出兵,也距离最近的就是李世民的大本营陕东道大行台。

    所以,李建成非常怀疑,密告李孝恭谋反这件事,是李世民指使的。

    要知道扬州大都督府设在扬州,但扬州大都督李孝恭辖江淮、江南、山南、荆州以及岭南诸州,换句话说,长江以南,去掉蜀中的益州道,那全都是扬州大都督府的辖区。

    如果这件事真的是李世民指使的,如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导致秦王一脉能够掌控大都督府,李建成觉得……自己这个太子已经是可有可无了,甚至父亲这个皇位都有点虚妄了。

    要知道益州道尚书令也是李世民,长江以南所有的区域,加上中原的陕东道大行台,河北不设行台,但辖数州的洛州总管程名振同样也是秦王一脉……李世民直接去洛阳登基称帝都够资格了。

    突然被劈头如此一问,李世民并不慌张,也没有立即作答,而是沉思片刻后才开口,“父亲,首要召永康县公李靖即刻返程,以长史掌扬州大都督府。”

    “赵郡王叔数年内破南梁,平岭南,此次又平定江淮之乱,可谓劳苦功高。”李世民说到最后加重了语气,“永康县公一直为赵郡王叔的副手。”

    李渊微微点头,实际上在李世民来之前,他已经下令李靖返程。

    其实在座的人都心里有数,李孝恭虽然曾经在武德初年出任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连下三十余州,但战功寥寥,主要的功绩还是破梁、抚平岭南和平定江淮。

    但偏偏这三件事,永康县公才是真正的指挥者……换句话说,李靖在长江以北的军中威望是不逊色于李孝恭的,能力更有过之。

    而李靖之前率兵北上准备赴任代州总管,显然并无反意,让其回镇江南,能使乱事不起。

    “其次,赵郡王叔……”李世民突然抬头看向了李建成,“可有谋反实据?”

    李建成微微眯眼摇头。

    “父亲,大兄。”李世民轻声道:“或为诬告,赵郡王叔当不至谋反,理应召其回京详询之。”

    李渊沉吟不语,如果李孝恭真的要谋反,那么召其回朝,很可能导致其立即举事,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

    “永康县公已然领兵返程。”李世民提醒道:“若不立即召赵郡王叔回京,只怕要另起波澜。”

    李渊猛然醒悟,李靖已经率五千江淮兵返程了,如果李孝恭真的有反意,那么会立即警觉,即使没有反意,或者在两可之间,也会受其影响……接下来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最重要的是,李孝恭如果不想谋反,一道旨意就能召其回京,如果铁了心要谋反,召其回京这道旨意发不发也无所谓了。

    “下诏,召李孝恭即刻返京。”李渊瞥了眼杨恭仁、封伦,沉吟片刻后道:“二郎,命陕东道大行台集兵。”

    “是。”

    几位宰辅都悄然眼角余光打量着脸色难堪的太子李建成,就这件事而言,东宫算是一败涂地。

    诸位宰辅也不知道这件事的起因,但从刚才李世民建言的处置手段来看,应该不是其暗中指使,因为永康县公李靖并不被视为秦王一脉。

    裴寂更是知道李建成为何如此沮丧愤怒,这半年多来,东宫一直在试图拉拢赵郡王李孝恭,说不上成功与否,但进展还算不错。

    在很多人看来,赵郡王李孝恭虽然没有资格和秦王李世民相提并论,但在宗室子弟中,也只仅次于李世民。

    不管这次李孝恭是不是真的想谋反,沾了这个嫌疑,只要没有出意外,李孝恭再也没有领兵上阵的可能了,至少不可能独当一面,有方面之权。

    两仪殿内安静了片刻后,李元吉突然问道:“父亲,那代州……”

    永康县公都快过黄河了,现在又要回江南,但代州那边还等着他接任呢。

    更何况李靖已经卸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一职了。

    如果李靖不北上,那李善……想到这儿,李世民主动向李建成投去一个无可奈何的眼神……这件事真的和我没干系啊!

    就李善的水平,突厥来袭,只怕要手忙脚乱,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其他的不说,若是李善、张士贵、张公瑾折在代州,李世民得心疼的落泪。

    安静了片刻后,李渊冷着脸吩咐,“召应国公入宫。”

    应国公即如今的工部尚书武士彟,此人是最早跟随李渊的老人,出力甚多,太原元谋功臣榜名列第十三位,最关键的是,他是老人中不多的没有选择立场的臣子,只效忠李渊。

    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这是唐朝建国之后,关于封疆大吏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

    无论是李靖,还是武士彟,都不是宗室子弟,而李渊显然有意从这两人中挑选一人掌扬州都督府。

    要知道在此之前,能担任方面之权的从来都是宗室子弟,除了李世民之外,李道玄、李神符、李孝恭、李瑗无不是宗室子弟。

    天下已然一统,李渊有意收权……宦海浮沉数十年的裴世矩不经意看了李世民一眼,陛下欲收权,总是会碰到陕东道大行台和益州道行台的。

    此时已是黄昏,但未等夜幕降临,关于赵郡王李孝恭欲反的消息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该知道的,有资格知道,都已经知道了。

    日月潭内,长安城内,凌敬和崔信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这次虽然锅不在李善身上,但最终却砸在了李善身上。

    已经是五月初了,永康县公能那么快再度北上赴任代州总管吗?

    按照惯例,突厥很快就要袭扰河东了,本该即将启程回京的李善能抵挡得住吗?

    不同于之前欲谷设、郁射设,此次颉利可汗必然携大军来袭,即使不会举国来犯,但身后必然是铺天盖地的骑兵。

    第五百七十六章 准备

    第一反应是,如同五雷轰顶般的震惊。

    都已经开始打包裹准备走人的李善一脸难以置信,“赵郡王欲反?”

    来通报消息的李楷没吭声,给出了一个沉默的肯定眼神。

    “早不反,晚不反……”

    “咳咳咳……”李楷的剧烈咳嗽声打断了李善的牢sao,这种话能乱说吗?

    但李善实在是撑不住了,盘算了几个月,赶在突厥来袭之前拍拍屁股走人,然后看着一代军神李药师如何对抗突厥……现在人家李药师拍拍屁股回了江南!

    药丸啊!

    发了一会儿呆后,李善一跃而起,“立即上书……”

    李靖来不了,但唐初名将那么多那么多,怎么也轮不到我上场啊!

    “怀仁?”李楷小心翼翼的提醒,“若请求回朝,只怕物议沸腾。”

    在突厥来袭之前溜之大吉,不夸张的说,李善之前积攒下的好名声得葬送一大半。

    对此,李善并不在乎,但李楷接下来的一句话让身子发僵。

    “陛下只怕会大怒……”

    之前李善在北地搅风搅雨,虽然折腾出那么多事,但终究于国有益,也让李渊对其的观感越来越好……如果李善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临阵逃脱,李渊还会像以前那般重新李善吗?

    失去李渊的信重,仅仅依靠平阳公主,以及还没有浮出水面的李世民,李善接下来的日子就有点难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