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忠臣被迫娶了jian佞后在线阅读 - 第47页

第47页

    时间久了难免被人发现,柏砚拆了小纸筒,从里边摸出纸条,上边密密麻麻四行字,是萧九秦的笔迹无疑。

    柏砚眸子微动,萧九秦如何知道他身陷囹圄?

    一边想,一边将自己这边的情况大致写下,重新塞回纸筒,柏砚倒了些白水让松花喝了些,然后就让它离开。

    眼见日头越来越高,寨子里的人都三三两两睡起来,柏砚坐在院中,大当家的也不知是无意还是故意,走进来坐在柏砚对面。

    “大当家早。”柏砚给他倒了一杯茶。

    大当家摊开手,“柏大人就没有什么要问我吗?”他没有喝茶,反而招呼外边一人进来。

    柏砚将他的动作看在眼中,一脸平静,“大当家什么意思?”

    “我一直不与方粤联系,他已经狗急跳墙了,有人来报,户部的粮车被困在官道,一时半会儿根本进不了永州府地界。”大当家猛地一拍桌子,“已经两日了,你是不是想耍什么花样?”

    “大当家说笑了,我如今身在过云寨,与外边通不了消息,要如何耍花样?”他微顿了顿,又道,“大当家为此动怒,我却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你想做什么?”大当家本来是问罪的,可没想到,柏砚就那么一副淡然态度,奇异地让他怒火无处发泄,他冷眼看着这位郢都来的御史大人到底还有什么法子。

    柏砚叫人拿来纸笔,不过一盏茶的时间,标出几个地方。

    大当家的好奇不已:“这是什么地方?”

    “方粤的府邸。”柏砚笔尖点过标出的那几个地方,一一解释,“我去过方府,里边奢华无度,这几处都是有人把守的重地,想来金银不少,大当家不若试上一试。”

    “你的话可信么?”大当家目露怀疑。

    “信与不信,大当家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本是我留着要弄走的,但是现在久久等不到户部的车马,索性将此物送予大当家,姑且算我的诚意。”柏砚也是临时想到这个,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方粤那些家底迟早要被抄,不过是时候早晚的问题,既然现在有人耐不住,那便正好顺势而为。

    大当家明显意动,以前他与方粤合作过几回,深知对方家底丰厚,被柏砚这么一挑破,骨子里的贪婪慢慢冒头。

    “好,便信上柏大人一回。”

    大当家的带走了寨子里大半的人,趁着方粤忙着在官道布局,没有花费多少气力就闯入方府。

    不出柏砚所料,方粤派人守着的那几个地方都藏了不少金银,大当家的一见成箱的金锭子,眼都红了,招呼手下人拿,但是明显一个个抢红了眼,方府的下人又惊又怕,慌乱无措,不敢擅动。

    等到方粤接到消息赶来时,府中库房大门敞开,一地金银散落,大半却早被抢掠个干净。

    方粤腿软得险些瘫倒在地,他汲汲营营敛了小半辈子的金银,最后竟然叫土匪抢了去。

    “大人,那土匪如入无人之境,像是有人里应外合。”管家谨慎开口,方粤却一脚踹过去,“分明就是那柏砚与那土匪头子勾结,怪不得我几次三番去派人去过云寨一直碰壁,千防万防,最后竟然被那二人摆了一道……柏砚,不将他碎尸万段,难消我心头之恨!”

    另一边,过云寨满载而归,上下俱是喜不自胜,经此一事,大当家对柏砚深信不疑。

    但是柏砚却仍是没有放下心。

    当夜,他向大当家提出离开,“坐以待毙下去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当家,我想与你借些人手,方粤如今怕是将你我都恨上了,若户部的人马还不到,他定是会借着剿匪的由头荡平过云寨,到时怕是你我插翅难逃。”

    其实无论是柏砚,还是方粤、大当家的,他们都心知,户部一行便是决定局势的关键。

    “好。”大当家痛快地借给柏砚五十人。

    当夜,柏砚就带着那些人往永州府官道的方向去。

    半路上,张柱提出离开,他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妻儿老母,柏砚也不欲强人所难,让他离开,临行又给了他些米粮。

    凌晨,天色陡变,没多久就开始下起大雨,有人提出暂时躲躲雨,柏砚不允。

    众人念及大当家的吩咐,只能强忍着满腹不快,跟着柏砚继续冒雨前行。

    直到天亮,才走到方粤布防的地界。

    “且慢。”众人疲乏,柏砚却不敢有分毫懈怠。他隐隐觉得哪儿不对,遂叫腿脚利索的先一步往前边查探。

    果然,未有多久,出去查探的人回来。

    “大人,前边约莫有百十号人。”

    柏砚衣衫湿透,发丝贴着鬓角,“你们之中可有熟悉此处地形的?”

    一众人息息索索就是不开口,摆明了不愿尽心为他做事。

    柏砚眸色沉沉,“不远处就是户部的粮车,无数金银钱帛,我自知不能服众,但是那些银两能服众吗?”

    一言既出,方才还在踌躇的人纷纷sao动起来。

    柏砚深谙其心理,又添了一把火,“你们今日不是白做工夫,我既将你们带出来,便不会亏待于你们,待钱粮到手,答应大当家的是一部分,至于你们,另外还有一份,如何?”

    这样的诱惑不可谓不大,终于有人争先恐后的开口,“未上山前,我便在附近的村子生活,这里地形再没有能比我熟悉。”

    --